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0: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世不恭的朱丝马迹==假如十六祖文宣有涉朱三太子朱慈炤?【栊翠庵===玄墓蟠香寺//光福山//邓尉山梅花雪】
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揭开栊翠庵红梅花之谜


作者  吴氏红学大揭秘|发布:2021-06-09 15:54:39    更新:2019-11-23 20:36:26

阅读 923赞 3


作者:龍乡

一、真事隐去之“圣恩寺”旁“真假山”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和第五十回,在涉及妙玉的描写中都提到了梅花,这使妙玉和梅花紧密地连系到了一起,这种联系的指向,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或者说是作书人在通过这种指向引导读者寻找到这位历史人物。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中,宝玉被罚到栊翠庵妙玉处折红梅;“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声称自己“收的梅花上的雪”,都体现了梅花之于妙玉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然而“玄墓蟠香寺”所隐指的“天寿圣恩禅寺”并没有梅花,欲要收“梅花上的雪”,就必须去与玄墓山同为一山的北峰邓尉山,因为那里满山遍植梅花,自古就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其实“蟠香寺”的“蟠”字是形容梅花的虬枝,“香”字是指从梅花上传出的芬芳,因而“蟠香寺”亦隐指邓尉山。而作书人又让李纨说妙玉的修身处“栊翠庵的红梅有趣”,还罚宝玉去折红梅,俨然栊翠庵就是蟠香寺、就是邓尉山。

那么,就很有必要对邓尉山进行一番探寻了。

邓尉山,因相传东汉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而得名。邓禹(2年一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而《红楼梦》中贾雨村曾言,他们贾氏这一支出自东汉的贾复。贾复(9年一55年)字君文,南阳邓州冠军县人,东汉初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新朝末年,贾复加入绿林军,正是通过邓禹的引荐,归服了后来光复刘汉江山的光武帝刘秀。而邓尉山又俗名光福山,亦隐含了“光复(福)”之意。

以前在拙文中已经两次提到第四十回,探春居处那幅米襄阳的《烟雨图》两边,挂的颜鲁公墨迹的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下联的“泉石”,也是“水向石边流出冷”的谜底之一,在拙文《说说“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已经作过阐述,此谜的真正谜底实际上是指字巨川,号常石子的鲁王监国朱以海。上联的“烟霞”实际上指的就是邓尉山满山遍野的梅花。而“颜鲁公”三个字则是对该副对联的注解:“鲁”是隐指鲁王朱以海,“颜鲁公”是指颜真卿,因其为唐朝人,于此处就是为了借这个“唐”字隐指唐王朱聿键。此二人在南明的弘光政权灭亡后,分别建立了“隆武”政权和“鲁王监国”政权,这就是南明出现的“一帝一监国”。



其中,那些明朝的大臣们之所以推举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朱聿键是南阳人,希望他能像同是南阳人的光武帝刘秀“光复”刘汉江山一样,“光复”朱明江山。

从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多个导向都指向了隆武帝朱聿键,与此契合的是,圣恩寺东北一百多米处的“真假山”,亦起着同样的引导作用。真假山本是一座形似假山的真山,其结构是典型的太湖石天然而成。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在千里之外的南阳,却有一座形似真山的假山,而且是由典型的太湖石人工堆砌而成。此假山名曰王府山。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将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分封到南阳。在年幼的朱桱未就藩前,便开始大兴土木,营建王府。同时命人从太湖湖底捞出大量的奇石,水运陆载北上到达南阳,在王府的花园内开始建造假山。永乐二年(1404)以南阳卫治改建,名曰王府山。永乐六年(1408)唐王朱桱方就藩南阳。其八世孙正是后来的隆武帝朱聿键。

二、天寿圣恩寺之妙玉之谜

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从第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对妙玉的口述中,以万峰时蔚禅师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妙玉的介绍进行演绎,隐隐约约地使邓尉山及圣恩寺出现在读者眼前。

从第四十一回,妙玉冷笑中对黛玉的回答,使深隐的隆武帝朱聿键,在邓尉山及真假山初现真容。

那么第五十回,宝玉被罚到栊翠庵折红梅一段,及第六十三回,邢岫烟解说妙玉为何自称“槛外人”和“畸人”,则是告诉读者,妙玉所影射之人就是隆武帝朱聿键。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后,宝玉发现了妙玉送来的粉笺子字贴儿,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后经邢岫烟介绍,妙玉因喜欢范成大的诗句“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而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自称“畸人”。表面看“槛外人”是说脱离了名利世俗羁绊之人,不再有七情六欲的烦恼。然而,妙玉的判词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则明显是对妙玉脱离世俗欲念的否认。

关于“门槛”的读音是有讲究的,清初之前念作“门限”,之后才通常念为“门坎”。而“槛”字在古诗词中出现时,都念四声jiàn,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等,代表了栏杆。同时“槛”的另一种解释是囚笼和监牢。作书人在此处就是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表面上是“槛外人”,实际上表示的是“从监牢出来之人”。栊翠庵的“栊”字与“槛”字的含义是相同的,就是作书人对这种解释的强调与肯定。这一切正是为了暗指在凤阳府皇室监狱中住了八年的朱聿键,于1644年被释放出狱。加上此前的朱聿键在12岁时,被祖父老唐王朱硕熿于承奉司中囚禁的16年,其44年的人生,竞有24年是在监禁中度过的,除了朱聿键谁还能担起“槛外人”的称号呢?

而妙玉又自称“畸人”,是借庄子为宋国蒙地人,“蒙”即如今的蒙城,地处朱氏发源地柘城,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凤阳之间,以此暗示妙玉影射了朱明皇室之人。



在“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生产六安茶的六安州在庐州府,庐州府又归凤阳府管辖,而老君眉产于福建的武夷山。

所谓“我不吃六安茶”,隐指的是朱聿键因在1636年起兵勤王,违犯了藩王不许拥兵的规矩,被关进凤阳府皇室监狱八年后的1644年,因崇祯在三月十九日殉国,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政权,大赦天下,在庐州府总兵广昌伯刘良佐的奏请下,朱聿键被释放并封为南阳王。“不吃六安茶”乃不堪回首之意。妙玉说的“知道,这是老君眉”,是隐喻1645年五月弘光政权灭亡后,朱聿键于闰六月在福建的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妙玉判词中“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说的就是朱聿键为了摆脱郑芝龙,去汇合何腾蛟,于1646年八月在汀州被满清俘获,绝食而亡。

三、“真假山”之邢岫烟之谜

邓尉圣恩寺旁边的真假山上,有明朝吴县教谕、石湖人卢熊命名并题刻的八景,分别是“神狮出岫”,“海涌门”,“汲砚泉”,“涵辉洞”,“峭壁岩”,“螺髻峰”,“流云洞”,“凌空桥”。其中“神狮出岫”和“流云洞”,可说就是“邢岫烟”这个名字的来源之一。



且看书中邢岫烟的口述:“……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十年邻居朱慈炤十岁丧母}】,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赁的是他庙里的房子,住了十年,无事到他庙里去作伴,我所认的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份。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竞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这番话开头讲的“邻居”,“只一墙之隔”,“他在蟠香寺修炼”等语,既是妙玉和邢岫烟之间的关系,也是“天寿圣恩寺”与“真假山”的关系。可是这种关系,是在暗喻什么呢?

天寿圣恩寺作为明朝的皇室寺庙,妙玉在这里出家修炼,就是为了影射朱聿键的身份。从邢岫烟的口述中可以看出,妙玉和邢岫烟是有共同的特殊经历的。既然知道了妙玉影射的是朱聿键,那么朱聿键与谁才有这种相同的特殊经历呢?这个人叫何腾蛟!



南明重臣何腾蛟(1592一1649),字云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言:“云无心似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也是邢岫烟名字的第二个来源。或者可以这么说,作书人将何腾蛟的名字通过”真假山”而演变出了邢岫烟这个名字。从而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朱聿键与何腾蛟,就如同妙玉和邢岫烟,也如同圣恩寺和真假山。

崇祯时期,广西黎平县人何腾蛟,以举人身份做到了南阳知县的位置,当时朱聿键被封为唐王后,在王府起高明楼,招募贤士,对何腾蛟非常赏识看重,两人过从甚密。邢岫烟言中的“我们投亲去了”,是暗指何腾蛟因母病故,辞官回乡守丧。说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是暗指朱聿键违背明朝藩王不许养兵的惯例,起兵勤王,而被投入凤阳府皇室监狱。说“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则是说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对何腾蛟这的老相识给予了充分信任和极大的重用:已是湖广总督的何腾蛟,又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加封定兴伯,统领五省兵马。将这些对比妙玉和邢岫烟的经历,两者之间别无二致。

再看第五十回,邢岫烟、李纹和薛宝琴分别以“红梅花”为韵各写了一首七律。邢岫烟写的是: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红。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这首诗首联的上句是说桃杏花尚未开,指的自然是正月。与下句结合起来,隐指的是1649年正月,何腾蛟先是在湘潭被俘,绝食七日后,在长沙从容中被满清杀害。临刑前何腾蛟口占《绝命诗》一首:

天乎人世苦难留,眉锁湘江水不流。

炼石有心嗟一木,凌云无计慰三洲。

河山赤地凤悲角,社稷怀人雨溢秋。

尽瘁未能时已逝,年年鹃血染宗周。

细细品味之下,就会发现,这首诗与邢岫烟的《咏红梅花》简直就是姊妹篇,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一模一样。

当日在湘潭,何腾蛟被清兵包围之时,端坐马上厉声喝叱:“我就是何督部,死也该明明白白,干干净净,奴辈不得沾污我!”

因此,在解读邢岫烟的七律时,需要结合何腾蛟的《绝命诗》,以及隆武帝时期他与朱聿键隔着大庾岭未能联合一处,致使复国梦断的那种彻入心肺的惨痛。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李纹与薛宝琴写那两首《咏红梅花》又是表达的什么呢?这需要到解读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之第七首《青冢怀古》时再说详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康熙年间十起朱三太子案,真正的朱三太子至死也没找到
2021-05-11 10:07
扯起故国旗号,拥立亡皇后裔,起兵对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际所常用的一种手段。康熙年间发生的伪“朱三太子案”,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典型。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只记述了杨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谋反,而康熙年间历史上真实的“朱三太子”案件却有十起之多。

杨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影响较大的一次。杨起隆,虽为无业游民,但为人果敢,有谋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杨起隆借机在京城率众举事,起义失败后,杨起隆逃脱。之后,清廷多次搜捕、缉拿在逃的杨起隆,一无所获。

康熙十六年(1677),福建永春县人蔡寅,号“白头贼”,自称“朱三太子”,凭借巫术惑众,带兵数万,与台湾的郑经相互勾结,攻打漳州,后被海澄公黄芳世歼灭于天宝山;同年六月,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称明“朱三太子”,率众起事,也遭到了清廷的镇压。

康熙十八年(1678),陕西汉中、兴安一带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后被抚远大将军图海击败逮捕。此人自称杨起隆,经杨起隆家人及其同伙辨认,得知此人曾是杨起隆部下,知道事情原由,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谋划造反。康熙十九年(1690),假杨起隆被押往北京处死。



杨起隆本人虽然销声匿迹,不知所终,但“朱三太子”的名号却作为一种有力的号召,更为许多起事者所借用。康熙三十八年(1798),江南金和尚拥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为“朱三太子”,聚众太湖,密谋在康熙南巡时将其劫持,关键时刻由于发炮不鸣,最后双双被捕伏诛。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江苏太仓州与浙江四明山几乎同时暴动,且首领都以“朱三太子”为号召,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别重视。他一边亲自批阅奏折,部署追捕方案;一边派人乔装打扮,细访贼人老巢;并特别强调一定要立即缉捕所有涉案人员,与现获贼犯一并审结。

对康熙来说,“朱三太子”本人并不可怕,但“朱三太子”这面大旗的感召力却不可轻视。所以,每次爆发以“朱三太子”为名号的起义,都会让康熙感觉犹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伪“朱三太子”,却让康熙大失所望、寝食难安。那么,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崇祯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殇,只剩下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焕。明亡后,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间,不知所终,但据后来朱慈焕被捕后交代,三个皇兄均被清廷捕杀。朱慈焕因与四哥朱慈炤同岁,所以人们习惯把他称作“朱三太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后来,朱慈焕改名王士元,入赘浙江余姚胡家,生有六儿三女,但是,他担心被别人利用,害怕成为反清的一块招牌,所以不敢在余姚常住,而是长期在四明山一带辗转,以教书糊口。

四明山“朱三太子”案,让朱慈焕甚感恐慌。于是,他带着老婆孩子躲到了宁波。慈溪县的叶氏兄弟,便携朱慈焕的四子朱壬“欲图为匪”,后因事机暴露作罢。后来,朱慈焕又化名何诚躲避到镇海县。房东张月怀借机以“朱三太子”的名义,秘密开展反清活动,朱慈焕因此惶恐不安。



康熙四十五年间,朱慈焕先后逃往湖州长兴县和山东汶上县避难。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朱慈焕在汶上县被清廷抓获,后经九卿科道会审,几个已经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监辨认后也均称“不认识”。于是,清廷判定朱慈焕为“假冒”,将其凌迟处死,几个儿子全部被斩。

几十年来,朱慈焕隐姓埋名、东躲西藏,并没有真正从事过“反清复明”。但作为一种号召,“朱三太子”的名号对清政府确实构成了威胁,所以朱慈焕含冤背上了“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明史》中说朱慈焕五岁病逝,不过是给朱慈焕硬加上了一个以“朱三太子”为名蛊惑人心的罪名。



朱慈焕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应该尘埃落定了。但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起义,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号。可见,在清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朱三太子”已经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从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六十年,全国共发生了十起“朱三太子”案件。《康熙王朝》把“朱三太子”锁定在杨起隆一人身上,与史实不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2: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三太子究竟有多大能量?真能折磨清朝3代皇帝?原来是另有隐情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常棣tandy
关注
2021-11-25 07:00来自陕西
趁着下班的间隙,两人又不顾一切的痛快了好几次...
趁着下班的间隙,两人又不顾一切的痛快了好几次...
我已经折腾好久了,你再不进来,我快受不了啦!
我已经折腾好久了,你再不进来,我快受不了啦!
为了留住女婿不走,40岁岳母一咬牙,竟做出荒唐决定...
为了留住女婿不走,40岁岳母一咬牙,竟做出荒唐决定...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朱三太子的最初出现是在顺治八年(1651年),有人告发前明崇祯皇帝的三皇子藏匿于民间,被官府擒拿,严加审问。该皇子自已写了供状,自称是崇祯第三子,名慈焕(按:崇祯的三皇子名慈炯,封为定王,此处不知为何错作慈焕?慈焕其实是五皇子),年二十岁,兄慈烺,即东宫,同为周后所生;弟慈灿(按:其弟四皇子名慈炤,不知何故错作慈灿),田妃生。焕居景仁宫,乳母邓、蒋,八岁就学,讲读官傅、张。




““贼”犯都时,先帝托予于张近侍及指挥黄贵,送周皇亲家,不纳,潜藏民间,为闯搜出,随营到山海关。闯败,携至潼关,随营至荆襄,遇左良玉,闯败散,即随左营,改姓黄。左兵为黄得功所败,部将黄蜚掳左兵船,张近侍告以实情,黄蜚代为保密。以后流落太湖、孝丰、于潜。顺治五年五月,予削发为僧,法号云庵,或称一鉴,或称起云,浪迹于江北各寺庵。八年三月与太平府人夏名卿之女完婚,四月得芜湖借银二十两,买细茶同徽商汪礼仙往苏州贩卖。贩茶毕,随常州人杨秀甫、吴中到常州,不料吴中向抚院衙门出首,抚院差官将予带往太平、江宁。

此事疑窦甚多,把三皇子、四皇子的名字搞错,已属大漏洞;既入左良玉军中,左良玉正借口“奉太子密诏”发兵东下以清君侧,三皇子一到何不打出三皇子旗号,名正言顺地声讨马士英,反而讳莫如深?黄蜚俘获三皇子,张近侍又告以实情,为何秘而不宣,又去拥戴义阳王?凡此种种,岂非咄咄怪事!无怪乎此案未曾引起什么反响,实在是太过于离谱了。

朱三太子的再次出现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北京有个名叫杨起隆又叫朱慈璊的人,自称是朱三太子,建立政权,年号广德,封了大学士、军师、总督等官、联系郑成功部下降清将领,准备起义。由于事机泄漏,朱三太子逃亡。此后陕西也有人自称朱三太子起兵,被抚远大将军图海逮捕,康熙十九年(1690年)押往北京处死。福建人蔡寅也自称朱三太子,带兵数万与台湾郑经联合,攻打漳州,被海澄公黄芳世击败。


真正引起清廷重视的朱三太子案,发生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十分巧合的是,他们也尊奉朱慈焕(而不是朱慈炯)为朱三太子。据说此人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化名王士元,流寓各处,被一些反清人士当作复辟明朝的旗号。康熙皇帝的耳目亲信、苏州织造李煦获悉后,迅速以密折的形式奏报皇上。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七日李煦《闻太仓有人起事折》说:

“窃臣煦闻太仓州北门永乐庵地方,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时,忽有强贼多人,以红布裹头,竖大明旗号,抢夺民人。文武衙门知风,率领兵役追擒林姓等各犯,臣在扬州风闻此事,理合奏闻。臣煦又现在遣人细查头目姓名,羽翼若干人,来踪去迹……查确情形再奏”。

几天后,李煦《太仓一念和尚聚众起事折》说:

“窃臣于十二月初七日风闻太仓盗案,即具密折差家人王可成资奏上闻矣。(康熙朱批:“并不曾见王可诚[成]带来密折,察明奏。)臣又一面遣人至太仓查访,查得太仓刘河汛所辖地方,十一月初五日有强贼多人行劫开典铺生员陆三就家……十一月二十六日酉时,北门外永乐庵地方突有大伙强贼,红布裹头,竖旗聚集,声言欲入州城劫库,文武各官领兵擒捕,当即四散逃走,获得奸人钱保、王玉衡等十余人,审供有一念和尚给札感众等语”。




康熙四十七年初,李煦接到康熙的御批“闻浙江四明山又有贼,尔秘密访问明白奏来”,立即派人调查,于二月间写了《浙江四明山张廿一等拒敌官兵各情折》上报:

“今查得去年十一月初旬,绍兴府嵊县人张廿一、张廿二兄弟为首,湖州乌镇人卖药施尔远为军师,煽惑民心,纠众百余,聚宁波府慈溪县羊角殿地方……臣又闻苏州所获贼人张君玉、张君锡,即浙省之张廿一、张廿二也”。

康熙立即用朱笔批复:“贼已靖否?再访再奏。众人议论如何?”

李煦于同年闰三月二十四日奏报:

“今查得四明大岚山,并无余贼,从前贼犯供称老营尚有于余人,俱属虚词,百姓安堵如故……臣又闻张廿供出朱三太子,而朱三太子之次子朱封、幼子朱载,朱坤,康熙四十四年,湖州长兴县拿获,久在浙监。惟朱三太子未曾获到。今江宁府案内盗犯叶伯玉兄弟供:朱三太子同董载臣、濮尔柱逃往山东曹县,或供同俞祥麟逃往霍山县,承审官现在分头密”。

以后李煦陆续奏报,朱三太子在山东捕获押解赴浙审理;一念和尚在吴江县梅堰二官堂捕获,押解赴浙审理。

七月二十四日,一念和尚被凌迟处死;十月五日,朱三太子(王士元)被凌迟处死,时年七十五岁,其子五人同时处斩。

显然,这个朱三太子案中的朱三太子,究竟是什么人确实是难以破译之谜。孟森《明烈皇殉国后纪》考证朱三太子(王士元)是崇祯帝的第四子(即慈炤)。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微乎其微,因为四皇子崇祯十七年时十岁,到康熙四十六年已是一个七十多岁的垂垂老翁,如何能与一念和尚四处奔波?


看来所谓朱三太子极可能是民间假托的一个偶像,因为这个朱三太子明正典刑后,又冒出了一个朱三太子,这就是康熙六十年(1721年)在台湾起兵造反的朱一贵之子,他自称为朱三太子,原在交趾小西天,已出发到广西,有部众几十万云云。雍正帝对此作了一个比较冷静的分析:

“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不胜屈指”。




可见朱三太子不过是一个假托的偶像而已。朱三太子的政治能量如此之大,恐怕是崇祯帝本人生前无论如何也不曾料到的吧!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3: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一农民自称朱三太子后人,拿出太子手牌作证,专家:有来头!
原创2018-04-25 10:50·历史解忧号


扛起故国大旗,利用皇室后裔号召力,对历代的起义者来说是摆正自己位置,义正言辞起兵的惯用伎俩和绝好说辞。三国曹操就是以天子之名号令诸侯,既然生杀大权皆掌于他手,为什么他不直接弑君自立而非要等到儿子来完成这件事呢?就因为曹操的权力名不正言不顺。

刘皇叔的故事也颇有相同,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以汉朝正统姓氏的名义南征北战,获得了不少对刘汉忠心之人的协助,但刘备真是皇族之后吗?并不然,关于刘备的身世《三国志》是没有交代的,演义风云首先将这一观点提出。



再者说,古代皇帝诸侯王哪个人没有个三妻四妾、七子八孙的,中山靖王至刘备已为七代,刘备自称是其后代中一支,谁人也无法反驳。不过也有例外,接下来说的这位可的确是皇室之脉,而且就是明朝末代皇帝的亲儿子,朱慈焕。

朱慈焕?这名字听着陌生,可提起他的外号来,很多人便豁然开朗,“朱三太子”是朱慈焕在江湖中的称号。朱慈焕闻名于世不是因为他这个人如何,而是因为后人的推捧和冒充,目的就是前文所说,为起义拥兵贴一个正义的标签。



尤其在清朝国基不稳的顺治康熙二朝,明朝遗老虎视眈眈,降清大将归心不定,朱三太子作为前朝汉人皇帝之子,是成为精神领袖的最佳人选。其实朱慈焕性格软弱不成大事,自己也没有反清之心,但世人却偏偏给他安装了一颗“野心”。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十二年前他亲手杀死了南明永历皇帝,而今遭遇清廷削藩之举,又将永历皇帝搬出来,声称是为朱家而战,恢复大明。江湖人杨起隆见势成机,迅速反应,以拥立朱三太子为号,在京城聚众起事。

这一个太子站起来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清朝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朱三太子突现数百人。康熙帝愤怒了:一个太子就够应付的,一下子雄起这么多,看来是给你们长脸了,我先把这真正的太子杀死,看你们还怎么玩!



朱慈焕本是李自成俘虏,李兵败后四处流浪,做了和尚,游荡至浙江时,天生的贵族气质吸引了乡绅之女,遂还俗成家,隐姓埋名以教书为生。慢慢子孙满堂的朱慈焕上了年纪,想起凤凰变麻雀的旧事心有不甘,于是走漏了身份消息。

康熙闻讯立即出兵到浙江抓人。朱慈焕大惊,立刻带着一家老小逃亡山东避难,不过还是被全部捉拿,记载称朱慈焕共:“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但其中有一子尚在浙江下落不明,而捉到的这些人“皆投缳,六命俱尽”。



前段时间在浙江一山村中,有一男子自称是朱慈焕朱三太子十三世嫡孙,留着乱糟糟的长头发,家中器具简陋但风格皆有明代遗风,更重要的是他还拿出一个类似手权的东西,自称是家传宝,流传了几百年了,考古专家闻讯都赶过去一探究竟。

专家到了该男子家中后,直言确实有一种古老质朴的感觉,但对男子的身份却产生了怀疑,朱慈焕仅剩一子流于人世,东躲西藏几百年很难确定他是否还有后人。不过专家对那件手权却十分感兴趣,因为那确为皇家之物,但很大可能是该男子寻宝得来,而不是祖传的。

参考书目:《明史》《清史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4: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YYX-16薛文宣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
作者:吴筠更新时间:2017-12-07
接舆耽冲玄,伉俪亦真逸。傲然辞征聘,耕绩代禄秩。
凤歌诫文宣,龙德遂隐密。一游峨嵋上,千载保灵术。
楚狂接舆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诗词
楚狂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原名:陆接舆,平时"躬耕以食",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在《论语·微子》记载他以《凤兮歌》讽刺孔子,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并拒绝和孔子交谈。在《庄子·人间世》亦有类似记载。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陆真人讳通,字接舆,春秋时楚人也。高士传云:「楚昭王时政令无常,陆通乃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孔予适楚,楚狂接舆迎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孔子欲与之言,通趋而避之。楚王闻其贤,遣使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之,通不应;使者去,通妻从市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妾事先生穷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食饱衣暖,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於是夫妻变名易姓,隐蜀峨嵋山,寿数百岁。道书以:后遇老君度之,夫妻皆仙去。证位真人为天机内相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楚狂接舆

别名
陆接舆


国籍
楚国

出生日期
春秋时

目录
1情节概述
2译文
3注释
4历史渊源
5后世影响
6有关诗句
7知识链接
折叠编辑本段情节概述
《论语·微子》中的记载: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折叠编辑本段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要危亡了!"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折叠编辑本段注释
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折叠作者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折叠出处
《楚狂接舆》选自《论语·第十八章·微子篇》。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两千多年前,一位圣人奔走在华夏大地上;旷野之中,忽然出现一位狂人,唱着歌走过圣人车前。众庶如此之多,楚狂竟然为孔子而出现;天下如此之大,楚狂竟然明知孔子的行程。楚狂对孔子的尊重与爱护之心,不可谓不真切盛大。楚狂尚且知道尊重与爱护圣人之德,执政者竟然轻易弃之毫不可惜!这是楚狂归隐的原因,也是孔子大道不行的原因。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楚狂归隐,不是不思进取,而是知时务而等待时机的远见卓识者。与孔子所不同者,在于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生不逢时的时候,便潇洒清高地度过一生;孔子不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时之天下,更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为一时不得志而舍弃当世的救济之心,更不会因为自我不得志而舍弃行道于万世之志。

一般说来,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但是,一个"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圣人,不必等待有圣明君王之后才大有作为,也不会因为君王无道而放弃作为。圣人动效天道,静法地道,行由人道,当天道、地道与人道贯通的时候,还有什么辙迹可寻呢?楚狂把孔子比喻为凤凰,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引孔安国的话说:"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其关键所在就在于,孔子以"圣"为先,顺"时"而不待"时";楚狂知道孔子之"圣",但认为只能待"时"而后"圣"。在圣人来说,不得"时",便需要"雪中送炭";既得"时",则需要"锦上添花"。"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其中的"藏",绝非"藏身"式的归隐,而是存道德于府库之中,就好比通过编订"六经"而载明大道一样。

孔子下车,要与楚狂交谈,这是合于情、中于礼的做法,若非如此,不见孔子之"圣";楚狂避开,而不与孔子交谈,这是只尽心而不邀名、"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做法,若非如此,不见楚狂之"狂"。孔子"中行",世上极少达到这个境界的,能有"狂者"相知,亦不可谓非幸事。从执政者的角度来说,不避天下滔滔、却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圣人被排斥,狂者狷者有意而避开执政者,那么,执政者身边所剩下的还能有几个正人君子?这样的执政者如果还能长治久安,那只能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

折叠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楚狂接舆歌

年代:【先秦】 作者:【先秦无名】 体裁:【乐府】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也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

《庄子?人间世》亦云: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折叠编辑本段有关诗句
作者

诗题

诗句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元孚

送李四校书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吴融

宝灵县西测津

高歌一曲垂鞭去,尽日无人识楚狂。

吴融

萧县道中

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周贺

寺居寄杨侍御

还知谢客名先重,肯为诗篇问楚狂。

孟浩然

山中逢道士云公

既笑接舆狂,仍怜孔丘厄。

戴叔伦

答崔载华

偷归瓮间卧,逢个楚狂来。

李商隐

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泣麟犹委吏,歌凤更佯狂。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因寄元校书

从来叔夜懒,非是接舆狂。

李群玉

吾道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颀

杂兴

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

权德舆

题邵端公林亭

更置盈尊酒,时时醉楚狂。

王维

偶然作六首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王维

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

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皎然

奉酬袁使君西楼钱秦山人与昼同赴李侍御招三韵

治书招远意,知共楚狂行。

卢照邻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是狂。

钱起

早夏

楚狂身世恨情多,似病如忧正是魔。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三

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韦庄

鄠杜旧居二首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韩偓

答友人见寄酒

淋漓满襟袖,更发楚狂歌。

韩偓

赠湖南李思齐处士

燕侠冰霜难狎近,楚狂锋刃触凡愚。

韩愈

芍药歌

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顾况

寻僧二首之二

莫怪狂人游楚国,莲花只在淤泥生。

顾况

赠韦清将军

接舆亦是狂歌者,更就将军乞一声。

鲍溶

寓兴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4: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士咏·太伯延陵
作者:吴筠更新时间:2017-12-09
太伯全至让,远投蛮夷间。延陵嗣高风,去国不复还。
尊荣比蝉翼,道义侔崇山。元规与峻节,历世无能攀。

诗人吴筠资料
《高士咏·太伯延陵》作者吴筠
吴筠的诗词全集: 《高士咏·伯夷叔齐》 《高士咏·许先生》 《高士咏·长沮桀溺》 《高士咏·严君平》 《高士咏·荷莜晨门》 《高士咏·河上公》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 《高士咏·司马季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4: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士咏·长沮桀溺
作者:吴筠更新时间:2017-12-07
贤哉彼沮溺,避世全其真。孔父栖栖者,征途方问津。
行藏既异迹,语默岂同伦。耦耕长林下,甘与鸟雀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4: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士咏·伯夷叔齐
作者:吴筠更新时间:2017-12-07
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
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4: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士咏·许先生
作者:吴筠更新时间:2017-12-07
大名贤所尚,宝位圣所珍。皎皎许仲武,遗之若纤尘。
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物外两寂寞,独与玄冥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9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4 14: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士咏·严君平
作者:吴筠更新时间:2017-12-07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20:43 , Processed in 0.084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