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4: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汝于成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玉汝于成,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rǔ yú chéng,意思是锻炼你,直至使你成功。出自北宋张载《西铭》。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玉汝于成

外文名
Difficulty is the nurse of greatness


拼 音
yù rǔ yú chéng

注 音
ㄧㄩˋ ㄖㄨˇ ㄧㄩˊ ㄔㄥˊ

目录
1成语解释
2成语出处
3成语典故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解释
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1]。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张载《西铭》中的“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张载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進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执政大臣,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

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挂在心上。每天起来,他一头钻進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深夜,妻儿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

张载在一篇文章中说:“贫穷卑贱和令人忧伤的客观条件,其实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

“玉汝于成”是说象玉一样爱护,来帮助你成功。

参考资料
1.玉汝于成  . 汉典 . [2023-12-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14: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厚德载物
发布日期:2022-11-28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字号:[ 大 中 小 ]
分享
  《周易》里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宽厚和顺而能承载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接物度量都应像大地一样,能够承载任何东西。换言之,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生长万物。厚德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有博大的胸怀,兼容并包。

  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是历来仁人志士崇尚的道德境界。如,“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以德为行”“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等等。做人首先要进德、厚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增加内涵,具备崇高的道德和博大精深的学识,践行宽厚的道德规范,才能以正直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兼容并蓄、育人利物。然而,人之厚德绝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一成不变,需要靠后天努力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炼。

  厚德载物包含“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贵柔守雌、上善若水”的柔和品质。《礼记·中庸》里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天地万物一同发育而互不危害,各种行为准则能同时进行而互不矛盾,小的德行像河川一样到处流淌,大的德行像天地一样化育万物,这就是天地伟大的原因。宇宙和自然的包容特质即是厚德。作为天地之间的个体,个人应当取法于天地、宇宙、自然,学会包容万物。梁启超解释厚德载物时曾说:“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以博大之襟怀,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以宽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重任。”

  厚德载物体现着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兼容精神和广阔胸怀。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好的东西,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民族特色。5000多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既坚守本源又与时俱进,既盛德日新又兼容并蓄,不拘泥于某家、某派的文化,采取积极学习借鉴的态度,吸纳一切有益的成分。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所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厚德载物精神融入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推动全社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入新时代,需要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秉承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胸怀和视野,广泛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文明成果,汇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左连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2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铭
[ 宋 ] 张载
原文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译文
《易经》的乾卦,表示天道创造的奥秘,称作万物之父;坤卦表示万物生成的物质性原则与结构性原则,称作万物之母。我如此的藐小,却混有天地之道于一身,而处于天地之间。这样看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色之体;而引领统帅天地万物以成其变化的,就是我的天然本性。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

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长子;而大臣则是嫡长子的管家。“尊敬年高者”(的意义),乃是为了礼敬同胞中年长的人;“慈爱孤苦弱小者”(的意义),乃是为了保育同胞中的幼弱之属。所谓的圣人,是指同胞中与天地之德(案:指健德与顺德)相合的人;而贤人则是其中优异秀出之辈。天底下无论是衰老龙锺或有残疾的人、孤苦无依之人或鳏夫寡妇,都是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

及时地保育他们,是子女对乾坤父母应有的协助。如此地乐于保育而不为己忧,是对乾坤父母最纯粹的孝顺。若是违背了乾坤父母这样的意旨,就叫做“悖德”,如此地伤害仁德就叫做“贼”。助长凶恶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材之子,而那些能够将天性表现于形色之身的人就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能了知造物者善化万物的功业(了知我们的道德良知如何成就人文价值),才算是善于继述乾坤父母的事迹;能彻底地洞透造化不可知、不可测之奥秘,才算是善于继承乾坤父母的志愿。即便在屋漏隐僻独处之处也能对得起天地神明、无愧无怍,才算无辱于乾坤父母;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事天奉天无所懈怠。崇伯之子大禹,是透过厌恶美酒,来照顾赡养乾坤父母的;颖谷守疆界的颍考叔,是经由点化英才、培育英才,而将恩德施与其同类。不松懈、继续努力,以使父母达到欢悦,这便是舜对天地父母所贡献的功劳;顺从父命,不逃他处,以待烹戮,这是太子申生所以被谥为“恭”的缘故。临终时,将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完整地归还给乾坤父母的是曾参;勇于听从以顺父命的是伯奇。

富贵福禄的恩泽,是乾坤父母所赐,用以丰厚我的生活;贫贱忧戚,是用来帮助你成就一番事业的。活着的时候,我顺从(乾坤父母所要求的)事理;死的时候,心安理得,我安宁而逝。

作者介绍

张载
张载(1020-1077),北宋大儒,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字子厚,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徙家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学者称横渠先生。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22: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栻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张栻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张栻


敬夫,钦夫,乐斋



南轩

身份
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

目录
1人物简介
2办学指导
3教学程序
4教学内容
5具体方法
6知与行的关系
7影响
8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胡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后历知抚州、严州、吏部员外侍郎、起居郎侍立官兼侍讲,再历知袁州、江陵,淳熙七年(1180)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经朱熹审定的有《南轩文集》四十四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说》七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尝作石鼓书院《武侯祠记》、《风雩亭赋》,并亲书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刻碑嵌于合江亭壁。卒谥宣,葬于湖南宁乡沩山(又名官山,为衡山之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熹志其墓(《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理宗淳祐初年(1241)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1]

折叠编辑本段办学指导
在办学指导思想方面,主张以“成就人材,以传道济民”为方针。他在《岳麓书院记》中指出:“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决科利禄计乎?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这既是张为岳麓书院制定的办学方针,又是他最根本的教育思想。自隋唐立科举取士制度以后,学校便成了科举的附庸,办学也就是为了科举取士。两宋官学的弊端正表现在士子们“争驰功利之末”,以“异端空虚之说”为是,而以“事天保民之心”为非。张的上述主张便是针对这种弊端而提出来的。其一,他明确提出办学不是为了科举,不能“为决科利禄计”;其二,提出“亦岂使子习为言语之辞之工”,意即反对学校以缀辑文辞为教,而应注重学生的操行培养;其三,提出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传道济民”,学校要为社会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1]

折叠编辑本段教学程序
在教学程序方面,主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张在《邵州复旧学记》中精炼地对教学程序进行了概括。即:对学生首先灌输“小学”、“六艺”的教育,通过“洒扫应对”之类的日常锻炼,履行弟子职责,“习乎六艺之节”,参与各种儒家祭祀和实践活动;再加以“弦歌诵读”,使学生学习达到高级阶段;然后再研修深造,进入《大学》所指的格物致知阶段。这套教学程序实际上已大大超出了知识教育的范围,而把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也囊括进去了。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是张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1]

折叠编辑本段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以儒家经典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张为岳麓书院亲自编写了教材《孟子说》,他在其序中说:“学者潜心孔孟,必求门而入,愚以为莫先于明义利之辨”。在中国封建社会,培养人才有赖于儒学,儒学的振兴则依赖于人才的培养,二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张把官场腐败归咎于儒术不兴,所以他一方面批评“今日大患,不悦儒学”,另一方面大倡孔孟之道,训导诸生“先于明义利之辨”。[1]

折叠编辑本段具体方法
在教学具体方法方面,主张循序渐进、学思并进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张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即所谓“学者之于道,其为有渐,其进有序。”他又说《中庸》论诚之道,其目的有五:学、问、思、辨、行,而五者皆贵于弗措。“弗措”就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张主张“学恩并进”,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他说:“然徒学而不能思,则无所发明,罔然而已。思者,研究其理之所以然也;然思而不务学,则无可据之地,危殆不安也,二者不可两进也。学而思则德益崇,思而学则业益广。盖其所学,乃其思之所形,而其所思,即其学之所存也。用功若此,内外进矣。”这种“学思并进”的思想显然与陆九渊的“只思不学”是绝然相反的。张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张虽极力推崇儒术,但不主张囫囵吞枣、盲目追从。他说:“所谓观书,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在。如其可取,虽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其可疑,虽或传以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1]

折叠编辑本段知与行的关系
在知与行的关系方面,主张“知行并发”。张栻认为知和行二者的结合是教学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他在《论语解·序》中指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知行属于同一个认识过程,二者相即不离,行必须以知为指导,而知有损行而深化,知可促进行,行亦可促进知。张的这种知行观显然要比朱熹的“知先后行”论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高明得多,同时也成为明清之际王夫之进一步提出“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知行观的理论先导。张的知行观反映在教学上是主张学为了实用,他最反对“循名亡实之病”,批评那种“汲汲求所谓知,而于躬行则忽焉”的学风。[1]

折叠编辑本段影响
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把重视“经济之学”作为“践履”的重要标准。他在岳麓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李肖聃《湘学略》说:“南轩进学于岳麓,传道于二江(静江和江陵),湘蜀门徒之盛,一时无两”。《宋元学案》中介绍南轩门人及再传弟子,成器者达数十人。其中有“开禧北伐”功臣吴猎、赵方,官至吏部侍郎的“忠鲠之臣”彭龟年,组织抗金、“锐志当世”的游九言、游九功兄弟,善于理财,整顿“交子”(纸币)卓有成效的陈琦,“光于世学”的理学家张忠恕等。他们都是张主教岳麓时的学生,被称之为“岳麓巨子”,他们真正践履了张拭的“传道济民”的理想,其学术和政治活动使湖湖学派更加流光溢彩。

黄宗羲曾评价张栻的思想是“见识高,践履又实。”正是这种思想,对后世学风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明清到近代,长沙及整个湖南地区在湖湘学派教育背景下,产生了一代又一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这是一个令人惊叹而又深思的历史现象。[1]

折叠编辑本段评价
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论语解·序》)。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

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宋元学案》作者黄宗羲称理学中“湖湘学最盛”。教育方面写有大量学记,提出办学的主张,说“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岂特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 道而济斯民也”。评价张栻的思想:“见识高,践履又实。”(《宋元学案·南轩学案》)。反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修齐治平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亦提出“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方。故先使之从事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讲乎为弟子之礼,而躬乎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周旋乎俎豆羽仑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使学者知夫儒学之真,求之有道,进之有序,以免于异端之归”。反对学习上的好高骛远,在学与思的问题上,主张“学思并进”,在其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此躬行实践,影响甚著。陈亮则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陈亮集》卷21)。全祖望则云:“宣公身后,湖湘弟子有从止斋、岷隐游者,如彭忠肃公之节概,二游、文清、庄简公之德器,以至胡盘谷辈,岳麓之巨子也。再传而得漫塘(刘宰)、实斋(王遂),谁谓张氏之学弱于朱子乎!”(《湘学略·岳麓学略第五》)。朱熹尝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宋史·道学第三》)。[1]

参考资料
1.张栻  . [2023-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19 22: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本中 - 南宋诗人词人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元佑年间宰相吕公著曾孙 ,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子。宋代诗人、词人、道学家。

基本信息
本名
吕本中

别名
东莱先生


居仁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寿州(治今安徽凤台)

出生日期
1084年

逝世日期
1145年

主要作品
《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

目录
1人物简介
2民歌情调
3婉转凄清
4深刻精微感受
5吕本中词集
6吕本中传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宋凤台人 。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钱钟书认为"他的诗始终没有摆脱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却还清醒轻松,不像一般江西派的艰涩"①,钱基博认为"其为诗骨力坚卓,亦得法庭坚,妥帖自然过之,而才力高健不如,所以格较浑而语为驽"②,以上确为中肯之评. 吕氏早年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效法陈师道黄庭坚,诗风轻松流美,"清芙可爱"③. 二十岁左右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使"江西派"定名. 虽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但后人多视其为"江西派". 后期推崇李白苏轼. 南渡后,时有悲慨时事之作,诗风也更为浑厚.词作虽仅二十七首,但亦有佳评. 王灼谓其词"佳处"亦"如其诗"④. 《啸翁词评》谓其词"工稳清润"⑤.其词多为小令,题材范围偏小,偏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不及诗作之浑厚. 主要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村色野景,南渡流寓江左后亦有思乡怀国之作. 词风新奇清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下面就以其几首佳作为例浅论其词作的三个特点。

折叠编辑本段民歌情调
陈如江

谓吕本中词"流动明畅,清丽自然,词风格与韦庄之疏放为近,呈现出清新流美的民歌风味,是对小令的开拓"⑥.以此篇《采桑子》而言: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此类佳
吕本中
吕本中
作在唐诗宋词中可以找出不少,要能使人读后尤有余味经久不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张炎《词源》云:"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作词本当如此。但构思容易,变成语言确很难不变的平淡无奇。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即是此意。佳作看似妙手偶得实际上却包含了作者的无穷心血。

这首词写离愁别恨,无一用典,词句极平常,但却别有风味,全无文人气。《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憾,只求团圆。上片写其南北漂泊,东西奔走,只有江楼月亮伴随左右,思"君"之情甚浓。此处"南北东西"反复使用,既指人的漂泊,又指月的相随,白描之下,感情自然流露出来。"恨君"也是民歌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只是此处的"恨君"实为思"君"念"君",而"无别离"却是难相随。"无"只是作者心头的美好愿望而已。下片"恨君却似江楼月"和上片"恨君不似江楼月"一字之差,"暂满还亏"亦如"南北东西"反复使用,深具民歌的重叠之美。而以"江楼月"作比:月明随人"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是多么的美好,恨不得"君"立刻变成这清空中的明月长伴左右;而月分明也"月亏盈"(元好问《鹧鸪天》),"暂满还亏,暂满还亏",缺多而满少,"待得团圆是几时"?"君"作此月岂不难相聚。同是一个月亮,在上下片中比拟的情感、表达的内容各不相同,如此困难而又自然贴切,构思精巧,无雕琢的痕迹,实在难得,也颇有民歌的韵味。

若论清新自然,吕居仁词作中还可以举出不少例子:

《虞美人》(平生臭味如君少) "清风也到江南路"

《虞美人>>(平生臭味如君少) "对人不是忆姚黄,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

《虞美人》(梅花自是于春懒) "几回冲雨过疏篱"

《长相思》(要相忘) "要相忘,不相忘"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满江红》(东里先生) "门前流水清如玉"

细读之下,便可知陈如江所言非虚。此类词作,词浅而意深,清畅而婉丽,少做作之态,确实是一时佳作。

折叠编辑本段婉转凄清
前文曾经提到陈如江认为"词风格与韦庄之疏放为近"。韦端己词以白描写闺情离愁,淡雅清丽,确为神品。吕居仁词虽未达到这个高度,但也有其自身特点。以此篇"踏莎行"而言,首句"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便有皇浦松、和凝短歌的风味。

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与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花比雪,在诗词中所用颇多。范成大《秦楼月》;云"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即以杏花比雪写闺情,周密《清平乐》;亦有句云"欲梅欲雪天时"。此处雪与梅花同来,且形似色近,故曰"雪似梅花,梅花似雪",此为"似"。而雪色似而神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少梅花清香之态,故为"不似"。

此篇"梅花"与"雪",如梦境如画境,极尽迷离之态,似清水出芙蓉。而与下文联系,此中含义颇多。温庭筠词云"鬓云欲度香腮雪",雪亦可指女子雪白的皮肤,而非仅仅自然界的白雪而已。梅雪奇绝,暗香浮动,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梅雪最宜赏玩,作者心中有事,却厌其"恼人",伴以"南楼月",更增其婉转凄清。此处"南楼月",没有明说恼人的原因。而有梅有雪有月,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知一二。而"记得去年"等句念下,果然如此。去年探梅,二人共赏,而今物是人非,"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正是"到今犹恨轻离别"。词起结最难,而结犹是,"到今犹恨轻离别"之句,独有画龙点睛之妙。词至此,方为分明。而先雪再梅继之以月,如雪中花,将离情委婉道来,别有一种朦胧美。

宋人写采莲歌多矣,而切不可看做少年情侣嬉游之作。此处采莲的并非平常女子,而是与作者共游的歌妓。故采莲歌多为咏歌妓嬉游之作。就此篇而言,此"君"为何"君"实在难以查明。吕居仁年少风流,亦诗亦酒,白居易《赠长安妓人阿软》;云"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千花百草看似春景,实指歌妓。而此处似乎也可以这样认为。吕居仁词中亦有"游词"⑦即是明证。例如此篇《西江月》;似乎是才力不可而为之:

西江月

酒罢悠扬醉兴。茶烹唤起醒魂。却嫌仙剂点甘辛。冲破龙团气韵。

金鼎清泉乍泻,香沈微惜芳熏。玉人歌断恨轻分。欢意厌厌未尽。

而《踏莎行》;(雪似梅花)则不沾香艳气,独有婉转美。

折叠编辑本段深刻精微感受
叶嘉莹认为,好的诗歌必须同时具备"深刻精微的感受"和"完美适当的叙写",况周颐<<惠风词话>>;也认为"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篇<<;南歌子>>;恰如其言:

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即为旅途感受。驿路映斜月,溪桥凝晓霜,极清极冷,未著一字而人已在其中。"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农舍短篱中,残菊寂寞开黄花,使人感觉在深山中度过的重阳格外凄清。北宋亡后诗人流寓江左,家国沦亡之痛极其深沉,而在此,仅轻轻带过,虽感情凝重而下笔轻灵,实不愧为"完美适当之叙写"."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原是旅途中常有之事,唯其在此重阳佳节,格外凄然,而"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江左风光,尤为人称颂,而此时身在江左,所感觉的只能是凄凉之情--南宋只半壁江山,故园难归,又怎可言欢?诗的主题至此显现--并非仅是旅途风物感受而已,更多的是忧时伤乱。

吕居仁虽然少年颇为自在和自得,可以称得上潇洒,但为官之后,才可知为官之道亦颇为不易。他先是受佞臣秦桧之苦,再遭弃国离家之痛,加之羁旅行役和世态炎凉的感受,内心非常痛苦。而这种痛苦因为基于其自身的感受更为真切,非平常小曲可比――这却是"深刻精微之感受"。再看其<<;满江红>>;(东里先生)

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

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

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

黄苏《蓼园词话》评曰"写村居乐趣,骨秀神清,玲珑高韵,由其无机胜也。朗吟一过,觉陶渊明《归去来词》后,有此杰作"。此篇既清丽自然,又能感能写。"门前流水清如玉","丛丛菊","萧萧竹"等笔触轻快,色泽鲜明,清切婉丽,而"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等句,缘景而发,确是作者的深刻感受,观其所写之物,实际上情亦在其中,此即所谓的情景交融,也就是"深刻精微的感受"和"完美适当的叙写"的统一。

吕居仁词存世仅二十七首,但细细挑选之下,亦能拣出十多首佳作赏玩,实在难得。他的词,或清丽淡雅,或凄清婉转,或新奇拗折,或明白浑厚,虽不及温飞卿之"句秀",韦端己之"骨秀",李重光之"神秀"(王国维语),亦有自家风味。后人多厚其诗而薄其词,实在太过偏颇。

注释:

①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一百一十五页

②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一九九五年,六百五十四页

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④王灼,<<;碧鸡漫志>>;,巴蜀书社,一九九九年

⑤冯金伯辑,<<;词苑萃编>> 卷五引,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

⑥陈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词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⑦金应圭《词选》后序云:规模物类,依托歌舞。哀乐不衷其性,虑欢无

与乎情。连章累篇,义不出乎花鸟。感物指事,理不外乎酬应。虽既雅而不艳,

斯有句而无章。是谓游词。―――转引之王国维《人间词话》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95

【2】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 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5

【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5】 王灼.《碧鸡漫志》.巴蜀书社,1999

【6】 冯金伯.《词苑萃编》.中华书局, 1986

折叠编辑本段吕本中词集
吕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代表词作有《采桑子》、《蝶恋花》、《减字木兰花》、《生查子》(一)等,其中《采桑子》描写一女子的刻骨相思,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西江月",恨恋人"不似"和"却似",比喻巧妙,写法新颖别致,又饶有民歌风味,令人回味无穷,堪称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词《蝶恋花》结句中的"眉尖一点"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一提。东莱著有《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紫微词》。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蝶恋花

巧语娇莺春未暮,杨柳风流,恰过池塘雨。

芳草满庭花满树,无情蝴蝶飞来去。

睡起小奁香一缕,玉篆回纹,等个人分付。

桃叶不言人不语,眉尖一点君知否。

减字木兰花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

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

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生查子

双双小凤斜,淡淡鸦儿稳。

一曲渭城歌,柳色饶春恨。

离觞洗别愁,酒尽愁难尽。

宝瑟雁纵横,谁寄天涯信。

生查子

残春雾雨余,小院黄昏后。

说道觅新词,把酒来相就。

酴醿插髻云,岁岁长如旧。

不是做词迟,却怕添伊瘦。

生查子

人分南浦春,酒把阳关盏。

衣带自无情,顿为离人缓。

愁随苦海深,恨逐前峰远。

更听断肠猿,一似闻弦雁。

如梦令

海雁桥边春苦,几见落花飞絮。

重到柳行西,懒问画楼何处。

凝伫,凝伫,十顷荷花风雨。

西江月

渺渺风吹月上,蒙蒙雾挟霜回。

百年心事老相催,人在夕阳落外。

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

一杯浊酒两篇诗,小槛黄花共醉。

西江月

酒罢悠扬醉兴,茶烹唤起醒魂。

却嫌仙剂点甘辛,冲破龙团气韵。

金鼎清泉乍泻,香沉微惜芳薰。

玉人歌断恨轻分,欢意厌厌未尽。

采桑子

乱红夭绿风吹尽,小市疏楼。

细雨轻鸥,总向离人恨里收。

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游。

水自东流,不似残花一样愁。

长相思

要相忘,不相忘,

玉树郎君月艳娘,几回曾断肠。

欲下床,却上床,

上得床来思旧乡,北风吹梦长。

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

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宣州行

小溪篷底湖风重。吹破凝酥动。

一枝斜映庾门深。

冷淡无言香泛、月华清。

已经轻瘦谁为共。魂绕徐熙◇。

耻同桃李困春容。

肯向毫端开发、两云中。

浪淘沙

柳色过疏篱,花又离披。

旧时心绪没人知。

记得一年寒食下,独自归时。

归后却寻伊,月上嫌迟。

十分斟酒不推辞。

将为老来浑忘却,因甚沾衣。

清平乐

柳塘新涨,艇子操双桨。

闲倚曲楼成怅望,是处春愁一样。

傍人几点飞花,夕阳又送栖鸦。

试问画楼西畔,暮云恐近天涯。

清平乐

故人何处,同在江南路。

百种旧愁分不去,枉被落花留住。

旧愁百种谁知,除非是见伊时。

最是一春多病,等闲过了酴醿。

朝中措

病香无力傍栏干,风雨送春还。

一枕晓来清梦,无人说似西山。

匆匆笑语,时时邂逅,草草杯盘。

莫谓杂花时候,便忘梅蕊冲寒。

菩萨蛮

客愁不到西池路,残春又逐花飞去。

今日傍池行,新荷昨夜生。

故人千虑绕,不道书来少。

去住隔关河,长亭风雨多。

菩萨蛮

高楼只在斜阳里,春风淡荡人声喜。

携客不嫌频,使君如酒醇。

花光人不会,月色须君醉。

月色与花光,共成今夜长。

菩萨蛮

登楼一望南山雪,使君风味如新月。

月向雪前明,主人今夜情。

平生相与意,老病犹堪记。

对酒为君欢,酒杯嫌未宽。

虞美人

梅花自是于春懒,不是春来晚。

看伊开在众花前,

便道与春无分、结因缘。

风前月下频相就,笑我如伊瘦。

几回冲雨过疏篱,

已见一番青子、缀残枝。

虞美人

平生臭(xiu)味如君少,自是君难老。

似侬憔悴更谁知,

只道心情不似、少年时。

春风也到江南路,小槛花深处。

对人不是忆姚黄,

实是旧时风味、老难忘。

满江红

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

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

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

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

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

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

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

渔家傲

小院悠悠春未远,牡丹昨夜开犹浅。

珍重使君帘尽卷。

风欲转,绿阴掩映栏干晚。

记得旧时清夜短,洛阳芳讯时相伴。

一朵姚黄松髻满。

情未展,新来衰病无人管。

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旧时,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沉醉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浣溪沙

暖日温风破浅寒,短青无数簇幽栏。

三年春在病中看。

中酒心情浑似梦,探花时候不曾闲。

几年芳信隔秦关。

浣溪沙

共饮昏昏到暮鸦,不须春日念京华。

迩来沉醉是生涯。

不是对君犹惜醉,只嫌春病却怜他。

愿为蜂采落残花

折叠编辑本段吕本中传
吕本中字居仁,元佑宰相公著之曾孙、好问之子。幼而敏悟,公著奇爱之。公著薨,宣仁太后及哲宗临奠,诸童稚立庭下,宣仁独进本中,摩其头曰:"孝于亲,忠于君,儿勉焉。"

祖希哲师程颐,本中闻见习熟。少长,从杨时、游酢、尹焞游,三家或有疑异,未尝苟同。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绍圣间,党事起,公著追贬,本中坐焉。

元符中,主济阴簿、秦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靖康改元,迁职方员外郎,以父嫌奉祠。丁父忧,服除,召为祠部员外郎,以疾告去。再直秘阁,主管崇道观。

绍兴六年,召赴行在,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内侍李琮失料历,上以潜邸旧人,不用保任特给之。本中言:"若以异恩别给,非所谓'宫中府中当为一体'者。"上见缴还,甚悦,令宰臣谕之曰:"自今有所见,第言之。"

监阶州草场苗亘以赃败,有诏从黥,本中奏:"近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尽知?异时察其非辜,虽欲抆拭,其可得乎?若祖宗以来此刑尝用,则绍圣权臣当国之时,士大夫无遗类久矣。愿酌处常罚,毋令奸臣得以藉口于后世。"从之。

七年,上幸建康,本中奏曰:"当今之计,必先为恢复事业,求人才,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刑政,开直言之路,俾人人得以尽情。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伺彼有衅,一举可克。若徒有恢复之志,而无其策,邦本未强,恐生他患。今江南、两浙科须日繁,闾里告病,倘有水旱乏绝,奸宄窃发,未审朝廷何以待之?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朝廷施设失当,谁任其咎?鸷鸟将击,必匿其形,今朝廷于进取未有秋毫之实,所下诏命,已传贼境,使之得以为备,非策也。"又奏:"江左形势如九江、鄂渚、荆南诸路,当宿重兵,临以重臣。吴时谓西陵、建平,国之藩表,愿精择守帅,以待缓急,则江南自守之计备矣。"

内侍郑谌落致仕,得兵官。本中言:"陛下进临江浒,将以有为,今贤士大夫未能显用,岩穴幽隐未能招致,乃起谌以统兵之任,何邪?"命遂寝。引疾乞祠,直龙图阁、知台州,不就,主管太平观。召为太常少卿。

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金使通和,有司议行人之供,本中言:"使人之来,正当示以俭约,客馆刍粟若务充悦,适启戎心。且成败大计,初不在此,在吾治政得失,兵财强弱,愿诏有司令无乏可也。"

初,本中与秦桧同为郎,相得甚欢。桧既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桧勉其书行,卒不从。赵鼎素主元佑之学,谓本中公著后,又范冲所荐,故深相知。会《哲宗实录》成,鼎迁仆射,本中草制,有曰:"合晋、楚之成,不若尊王而贱霸;散牛李之党,未如明是以去非。"桧大怒,言于上曰:"本中受鼎风旨,伺和议不成,为脱身之计。"风御史萧振劾罢之。提举太平观,卒。学者称为东莱先生,赐谥文清。

有诗二十卷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春秋解》一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行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07: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皆知李清照,无人思我谢道韫
文冠厚朴 2020-07-12   |  293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作者:星与尔  来源:长安处处有唐诗


在中国古代耀眼的诗坛巨星中,有名的女诗人并不少。

她们才情卓绝,才华横溢,为璀璨的诗词世界增添了一抹女性的光芒。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的卓文君;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的鱼玄机;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的唐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

可惜,了解她们的都知道,她们虽然惊才绝艳,但每一个都命运多舛,感情生活令人唏嘘不已。

文君,凤囚凰兮,终得圆满;清照,帘卷西风,晚景凄凉;唐婉,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再说谢道韫,出生名门,却也尝尽世态炎凉,凄苦半生。原以为寻得一良人躲避风雨,不曾想人生的风雨都来自那良人,幸而晚年放下一切,终得圆满。



01 咏絮之才

东晋时期, 王与谢共天下,这王谢说的就是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这两大家族声名显赫。

她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才子谢朗是她长兄,名将谢玄是她小弟,她身份显赫至极。

“谢公最小偏怜女”,说得便是她。

她才不输谢朗,智不输谢玄。有人评价她:“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这不仅说她姿色甚美,更说她有嵇康的气质,刘伶的风度。

她就是谢道韫。

父亲谢奕,官拜安西将军,世袭豫州刺史,高官厚禄重权在握;

叔父谢安,大名鼎鼎的东晋宰相,辅政太傅权倾朝野;

兄长弟弟也都是当世名士,芝兰玉树、文韬武略,名动天下。

这样的原生家庭,从小就给谢道韫灌输的是精英化教育,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的她内有惊世文才,外有大家气派,是真真正正的“白富美”。

有一次家庭聚会,谢安召集子侄于院中,见大雪纷飞,美景尽收眼底,便提议以“雪”为题作诗,看看几位年轻人的才学,问道,“大雪纷纷何所似?”

兄长谢朗对:“撒盐空中差可似”,将飞舞的雪花比作洒落的盐粒,虽然颜色相似,但总是缺了点什么。

谢安听后摇摇头,接着谢道韫则脱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纷飞的雪花就像飞舞的柳絮,灵动又诗意盎然,谢安大悦。

“咏絮之才”的美名自此而始。

这个故事被记载在《世说新语》里,而这一句 “未若柳絮因风起”也让世人记住了惊才绝艳的谢道韫。



02 门当户对

亦舒曾说: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岂是一项艺术,简直是修万里长城,艰苦的工程。

名门望族,千金小姐,谢道韫本可以过完璀璨的一生,可不曾想,人生的悲剧,都是从这一桩看起来“门当户对”的婚姻开始。

一转眼,谢道韫便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如果不是女子,如果她生在武则天时期,她或许会和自己的叔父谢安一样,入仕一展抱负。

可她,终究是一个女子,在魏晋时期,她只能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时婚娶之事,最为讲究的便是门当户对。

能与谢家相提并论的门第实在不多。谢安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想将谢道韫嫁给王羲之其中一个儿子。

可是王家的公子有好几个,起初谢安看中了王徽之,但他听闻此人不拘小节,遇事率性冲动。

最终,他选择了胆小懦弱的王凝之为侄女婿。

不久之后,十里红妆,风光大嫁。十四岁的谢道韫嫁进了王府。

王凝之作为名门之后,善草书、隶书,作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非庸才纨绔子弟。

但他深信五斗米教,每日痴迷于方术,炼丹制药,本来不济的学问也越来越差,事业停滞在会稽县令再没有起色。谢道韫嫁给了他,心里却很是瞧他不起。

《世说新语》记载:婚后不久,谢道韫回了娘家,终日郁郁寡欢,谢安看了奇怪,问她:“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

谢道韫回答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言下之意是,我谢家上上下下都是人才,我自己也是个才情横溢之人,怎么就嫁了王凝之这个蠢材,成语“天壤王郎”便出于此,谢道韫的委屈不满溢于言表。

李清照虽说下嫁赵明诚,但两人至少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平日里赌书泼茶,好不快哉。

情不投意也难合,这是一切婚姻悲剧的开始。

当时婚姻观念保守,谢道韫也曾回娘家诉苦,感慨自己所托非人,但谢家亦好面子,不好为这一点小事与王氏闹矛盾。

谢道韫再多的苦也只是嘴上抱怨几句,从未想过离婚改嫁,依旧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尽一个妻子该尽的义务。

03 分崩离析

谢道韫的婚姻,不温不火,捱过了十余个春秋。

东晋末年,朝廷早已千疮百孔,形同虚设。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孙恩、卢循叛乱,祸及全国,不久,叛军就攻陷了会稽周边。

当时王凝之任会稽内史,谢道韫镇静下来请丈夫组织兵力出城抵抗。

王凝之却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不但不反抗,反而拿着三株香,扯着黄符,跑进神殿。

半个时辰后,凝之散着头发出来,满脸兴奋地告诉谢道韫,他已经借神兵十万抗敌,孙恩之乱,不足为惧。

谢道韫几番劝阻,但丈夫谁的话都不听,她只得召集府上家丁,丫鬟,拿起兵器,操练兵法。

破城的那天,十万神兵未到,孙恩的叛军很顺利地攻入城池,王凝之顾不得妻子仓皇逃跑,连同几个儿子,一起被杀害。

谢道韫召集众人,亲自抗敌,但结果还是寡不敌众,最终被俘。

孙恩想要杀了她们,谢道韫傲立庭中疾言厉色,“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是非恩怨皆在王氏一族,与他人无关,如果真要杀,你先杀了我!

孙恩闻言也不禁为之动容,放了谢道韫。而后,孙恩又派人将他们送回家乡,孙恩叛乱平定后,谢道韫又回到会稽从此闭门不出,打点府里的事务。

谢道韫晚年多是呆在家中,闭门写诗,她的诗大部分是晚年所写,《隋书·经籍志》录有《谢道韫集》2卷,可惜大都散佚。

现在传下来的,主要有两首诗,其一,是《登山》(又名《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其二,是《拟嵇中散咏松诗》: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飖。



这两首诗虽不及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但体现了她人至晚年,历经人生不幸之后的豁达心胸。

到了这个年纪,她早已经看透了名利、爱情、婚姻、人生。

此生惟愿寄情于山水,畅游天地。



04 终见自己

谢家的风流,一向如此。艰难过后,曾经繁华显赫的王谢家族也已经凋零败落,而她依然淡泊宁静,偶有兴致便在长林舞剑。

后人喜欢拿她与李清照进行对比,这两位奇女子在人生际遇上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出生显贵,前半生恩宠无限,中年受战乱之苦,家破人亡。

但对比她二人的作品会发现,李清照至死没能从中解脱出来,她的词一直哀婉,久久不能释怀。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而谢道韫的诗,虽也带着几分抑郁愁苦之气,却流露出大气、洒脱,表现出要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忘记世俗的纷纷扰扰。

晚年之后的谢道韫就像《电光幻影》里写的:行乐及时,上天给你什么,就享受什么。

出自豪门的谢道韫,有林下之风,绝美之姿,气度不凡。但最令人折服的,还是她历经世事沧桑,依然笑对人生。

经历越多,越能看清生活的真相。大富大贵、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谢道韫真真切切的感受过。

如今的她,早已心如止水。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上云卷云舒。

纵然大雪纷飞,柳絮飘扬,她也不动声色,坦然淡笑,再无波澜。

终其一生,能配得上我谢道韫的人,唯有我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07: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道韫VS李清照:无论命运如何开始,结局都要自己书写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6-23   |  1140阅读  |  10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中国古代美女多,才女也多,我最喜欢的有两个。

谢道韫,西晋女诗人;李清照,北宋女词人。

两个人,隔着大约800年的时光。

她们都出身名门,都是才华灼灼的女子。

不同的是,谢道韫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而李清照却嫁给了如意郎君。

历经岁月静好,战乱流离,她们都以超越男人的气魄,活成一道温暖明亮的光,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1

嫁得好与不好,都要接受

我们知道谢道韫,是因为那个著名的“咏絮才”。

谢道韫是幸运的,出生在有“竹林七贤”的西晋时代,伯父是风流宰相谢安,父亲是安西将军,弟弟是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将军谢玄。

在这样的鼎盛世家,谢道韫不用为稻米愁,而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工文墨,有诗才。

有一天下大雪,谢安让谢家的男孩女孩们咏雪,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望着白雪飘飘的天空,朗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诗,便小荷初露尖尖角,令谢安刮目相看,心生欢喜。

谢安这一欢喜,就把侄女的婚事放在了心上。

当时,能与谢家旗鼓相当的世家,是王家。对,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家。

但是,谢道韫嫁的,不是那个才华横溢,后来和王羲之并称“二王”的王献之,也不是有竹林之风的王徽之,而是兄弟中,最平凡的王凝之。

对这桩包办婚姻,谢道韫非常失望,回娘家时也发发牢骚,但是,聪敏如谢道韫,深知自己的婚姻,其实承载了“强强联姻”的使命,再不开心,也要努力把枯燥的日子过成繁花似锦。

而800年后的李清照,就幸运的多。

有一次,同为太学生的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哥哥游玩相国寺,偶遇李清照,两人一见倾心。

李清照早年有一首著名的《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据说,就是李清照初次见到来家提亲的赵明诚时,那种情窦初开的小心思。

也可以看出,词中的少女,对迎头遇见的少年是动心的,不然怎么会“倚门回首”呢?

既然两情相悦,于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她,18岁便嫁给了当朝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相比李清照的才气,太学生赵明诚也不弱,除了家室显赫,也精通文墨。

谢道韫VS李清照:无论命运如何开始,结局都要自己书写
2

嫁得好是命,过得好则需要经营

谢道韫婚后,并没有才女们不食人间烟火的毛病,而是俯下身子,为王凝之洗手作羹汤,踏踏实实做起了煮妇,并且为他生了四个儿子。

而丈夫王凝之虽然没有兄弟们夺目的才华,但是,作为世家子,自然也比一般人风雅。而且,依靠家族的名望,从江州刺史一路做到会稽內使,稳稳当当,无风无浪。

我虽然没有炫目的才华,但是,却可以给你现世安稳,免你惊,免你苦,免你四处流离。

在平淡的相守里,谢道韫收获了一份岁月静好。

谢道韫VS李清照:无论命运如何开始,结局都要自己书写
800年后,命运眷顾,李清照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两个人都酷爱金石书画,虽然当时夫妻两人家境都较宽裕,但是为了搜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他们便“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

以至于几年后,她们家里单是钟鼎碑碣之文书就有两千卷之多。

除了一起“工作”,闲暇之余,夫妻俩还经常做些小游戏,比如随便抽出一卷书,一个说出某页某行,另一位就要说出内容,输得便要以茶代酒,满饮一杯。

李清照输了,往往耍赖撒娇,引得两人哈哈大笑,茶水都洒到衣服上。“赌书消得泼茶香”,撒了一把又一把狗粮。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 两年后,赵明诚便出仕远游,夫妻别离。

离别的时光思念伴随左右,“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就是这一时刻的写照。

从这一点说,嫁得不如意的谢道韫,赢了一局。

谢道韫VS李清照:无论命运如何开始,结局都要自己书写
3

是才女,也是不让须眉的女丈夫

谢道韫与李清照隔着800年的时光,如若真的要比较起相同点,那就是她们都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智慧与才华,都有超越了性别的见识和血性。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雌雄同体”。

魏晋时代,崇尚雅谈(辩论),谢家经常有这样的沙龙集会。

有一次,谢安问孩子们最喜欢诗经里的哪一句,谢道韫说“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咏怀,以慰其心。”嗯,是周朝老臣忧心国事的句子。

因此,当时有人评价她“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足可见她的胸怀与气度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这一点。

西晋末年,孙恩叛乱,打到了会稽城下。而这时的王凝之已经迷恋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

谢道韫见状,立刻组织几百名男女家丁仆妇,天天训练,准备迎敌。

城破后,她带头举着佩刀冲了出去,无奈寡不敌众,四个儿子都被杀害,最后她怀抱外孙被俘。

当孙恩想杀死她们的时候,谢道韫怒斥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早就听说过谢道韫的才名,又见她有胆有识,不但没有杀她们,还派人把她们安顿好。

谢道韫以超过男子的气魄和胆识,赢得了敌人的尊重,也得以安享晚年。

一般来说,一个女子如果超越了平凡庸常,便往往有比男人更阔达的人生。

谢道韫VS李清照:无论命运如何开始,结局都要自己书写
800年后,李清照再次用行动证实了这一点。

《宋史》里说,南宋赵构时候,赵明诚任南京市长,当时的守备司令王亦起兵叛乱,赵明诚弃城而走。慌乱中,连妻子李清照也没来得及带走,差点做了叛军的俘虏。

经过这件事,李清照对赵明诚非常寒心。于是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讥讽赵明诚,表达自己的心志。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再嫁、离婚、坐牢,但是,她从未屈服,而是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谢道韫和李清照,用行动表达出了超越性别的“女丈夫”情怀,令王凝之、赵明诚们汗颜,也令后人无比敬仰。

这两位才华过人的女子,在男权社会里,拼尽全力,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成为历史天空中,闪着温暖光芒的星星。

苏眉细细,一个走路带风的北方女子,多平台签约作者,流行期刊写手;

用走心的文字,写百态人生,有温度,有态度;

公众号:苏眉细细说 sumeixixi01;愿与美好向上的你,一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07: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世两才女——谢道韫与李清照
wgs9007 2015-01-06   |  4469阅读  |  4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绝世两才女——谢道韫与李清照

吟雪咏絮,若非此人难解语;赌书泼茶,方使今生可称心。

——月影幽竹




我这两句话,用了两个典故,说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大才女——谢道韫与李清照。



谢道韫的故事




一、吟雪咏絮,一语成名

谢道韫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有一天,谢安给晚辈们讲解诗文,这时天降大雪,谢安很高兴,随口吟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他的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时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虽然简单,却有一股潇洒飘逸的气质,因而备受推崇。后来,“咏絮才”便成了才女的代称。

二、不意王郎

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也是当时的青年才俊,但是谢道韫对自己的丈夫却颇不满意。她有一次回谢家时对谢安说:“我们一家,叔父中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堂兄弟中有封胡遏末(谢韶、谢朗、谢玄、谢渊)。想不到天地间还有像王郎这样的。”(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呵呵,大才女果然挑剔啊。

三、林下之风

当时,谢玄很敬重他的姐姐谢道韫,张玄经常称赞他的妹妹张彤云。有个济尼经常来往于两家,于是就有人问这两个女子的优劣。济尼说:“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张彤云嫁入顾家)林下之风,即竹林名士那样的气质风度。闺房之秀易见,林下之风难得,这样的女子,纵观千古也是寥若晨星吧。

四、辩才过人

谢道韫的故事里,最有趣的是替小叔子王献之辩论。魏晋贵族的风气和近代的欧洲人很像,喜欢搞学术沙龙。当时玄学盛行,清谈成风。那会儿的聚会可不像现在,大家一顿胡喝加胡侃,而是探讨学术并进行辩论。有一次,王献之与来访的宾客辩论,眼看要理屈词穷了,于是谢道韫弄了个青绫的帐幕遮住自己,在帐后接着王献之的话题继续来辩论,结果谁也辩不倒她。(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五、勇退贼寇

谢道韫出身名门,却不是一般的柔弱女子。后来,孙恩造反,东晋陷入战乱,谢道韫的丈夫和儿子被杀,谢道韫抽刀杀敌被擒。在贼兵要杀谢道韫的小外孙刘涛时,谢道韫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意思是说,刘涛不是王家的人,如果你要杀他,就先杀我好了。没想到,叛军竟因此放了她和她的外孙,想来也是佩服这位大才女的勇气吧。



李清照的故事



  
一、赌书泼茶,夫妇知音

李清照博学多才,其丈夫赵明诚是金石专家,夫妇二人经常一起寻访古玩字画等文物。饭后无事,夫妇二人沏上茶,一起读书,并经常打赌,赌某句话在某书的哪页哪行,胜者饮茶。李清照过目不忘,常常在打赌时获胜,喝茶时却高兴的打翻了茶杯。清朝才子纳兰容若有句词,说“赌书消得泼茶香”,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这样的知己夫妇,实在是难得之极,令人羡慕啊。

二、词章过人

李清照夫妇虽然琴瑟和睦,不过,作为男人,赵明诚对这位才女妻子也颇有不服气的时候。有一次,李清照填了首词寄给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表达思念之情,就是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读后既感动、赞叹,却也有些不服气。于是他杜门谢客、废寝忘食地思索了三日夜,做了五十首,然后将李清照这首也混在里面,让友人陆德夫看哪一首最好。陆德夫倒是慧眼识珠,说:“这三句绝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看来,面对才女老婆,赵明诚只能甘拜下风了。

三、别是一家

李清照不但有名词传世,而且在词学上自成一家,自有一套理论。她在自己的《词论》里给当时的大词人们好好地挑了一番毛病。她说:

“柳永的词虽然非常适合于音律,但词句太俗。又有张子野(张先)、宋子京(宋祁)宋公序(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绛、晁次等人,虽然时时有妙语传世,但整篇破碎,不能称为名家。到了晏元献(晏殊)、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这些人,他们学究天人,填这些小歌词,应该就像是从海里取一瓢水一样容易,可他们的词只是句子长短不齐的诗,而且往往不协音律……王介甫(王安石)、曾子固(曾巩),他们的文章有西汉时的风格,但如果他们作词,只怕会让人笑倒,因为这样的词读不下去。

于是知道,词别是一家,但明白的人却不多。后来晏叔原(晏几道)、贺方回(贺铸)、秦少游(秦观)、黄鲁直(黄庭坚)出现,才开始明白这一点。但是晏几道的词短于铺叙,贺铸的词短于用典。秦观的词致力于婉约深情,但缺少实在内涵,就如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漂亮,但总是缺少贵族气质。黄庭坚的词内容倒是充实,却有些小毛病,就像有瑕疵的美玉,价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在李清照看来,词与其他文体不同,“别是一家”。作词要格调高雅、浑成一体、协和音律、用典精妙、渲染铺排、情感深致、内涵丰富。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恐怕真得很难完全做到啊。不过,这也说明了李清照的博学,至少她要精通典章和音乐,才敢说这样的话。至于她自己做得的如何,我们就从她的作品中体会吧。(不过,宋词的乐谱早已失传,再加上语言的变迁,是否协和音律我们是难以体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2)
来自: wgs9007 > 《人物记事》举报/认领
上一篇: 说不完的苏轼
下一篇: 马小盐:萧红哀歌——那被无限放大的私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07: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古代乘风破浪的才女们
青松he 2020-07-15   |  136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最近,乘风破浪的小姐姐很火。看着舞台上年过30却依然风华正茂的女子们,她们的精神气、拼搏劲,着实让人羡慕和佩服。

现代的小姐姐敢于拼搏,古时的小姐姐其实也不甘自弱。

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受到礼教、道德的各种约束,但是,总有一些小姐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写下一曲乘风破浪的赞歌。 6park.com


6park.com

蔡文姬:智慧勇敢,直面曹操为夫求情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学者蔡邕的女儿,博学、有辩才,而且琴艺非常好。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生民流离,蔡文姬也饱受其苦,她写下《悲愤诗》,字字是血,句句是泪,是汉末社会和人民苦难的实录,其中充满了对悲剧制造者的血泪控诉。

因为战乱,蔡文姬被掳到匈奴,在匈奴生活了12年,并生下两个孩子。

后来,因为曹操与蔡邕有交情,不忍他的女儿流落在外,于是花重金,将文姬赎回来,嫁给了陈留人董祀。 6park.com


6park.com

后来,董祀犯了死罪,文姬只身去向曹操求情。

此时,曹操正大宴宾客,文人士子、公卿使者,满堂在座。

史载“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作为一代名士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头发蓬乱,光脚而行,她是为了给丈夫求情而来。

她叩头请罪,言辞清晰,条理清楚,感情哀伤,在座的所有人,听了她的诉说都十分动容。

听完蔡文姬的话,曹操说:你们确实令人同情,可是,定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呢?

蔡文姬淡定地说:曹公你的马厩中有万匹良马,就舍不得派一匹马出去,救一个垂死之人吗?

于是曹操派人追回了董祀的罪书。他还赐予文姬头巾鞋袜。 6park.com


6park.com

作为一代名士,蔡邕家曾收藏了四千余卷书册典籍,因为战乱,都散佚了,曹操说起十分惋惜,于是问文姬:“你还记得多少?”

文姬说:能够回忆记诵下来的,只有四百余篇。

曹操给予蔡文姬纸笔,她将所记全部写下来,没有遗漏失误之处,可见蔡文姬的记忆力之好。

身逢战乱,流离失所,蔡文姬的每一天,都是在乘风破浪,而在人生的下半场,丈夫的落难,尤其显示出她的勇敢与智慧。 6park.com


6park.com

谢道韫:一代才女,持刀砍杀叛军

因为一句诗,流传千古,谢道韫可谓是千古第一。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谢安和子侄在冬夜围炉谈论诗文,看着外面的大雪,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个子侄说:撒盐空中差可拟。

一旁的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对谢道韫的答案十分赞赏,而“咏絮才”也流传下来,成为著名的典故。

谢道韫后来嫁给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与谢道韫的平辈兄弟相比,王凝之显得太过平庸,谢道韫颇为不忿。

结婚没多久,回娘家的谢道韫,就吐槽过丈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6park.com


6park.com

有口才,善辩论,是谢道韫的优点。

王献之是王凝之的弟弟,有一次,谢道韫听到他在跟别人辩论,理屈词穷,谢道韫看不过去,就想帮一帮小叔子。

因为男女有别,她叫人用青布幔,遮住自己,然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对方理屈词穷。

勇敢是谢道韫的另一个特点。

东晋末年,爆发了卢循孙恩的叛乱,谢道韫镇定应对。

当她听到丈夫和孩子都已经被害后,拿出兵刃出门,亲手杀死了数名乱兵,可最后还是被俘虏。

眼见着外孙刘涛即将被害,她说:王家的事情,和他人有什么关系呢?想杀他,先杀我。

匪首孙恩虽然歹毒,却也被谢道韫打动,他没杀刘涛,也放过了谢道韫。

晚年的谢道韫生活在会稽,气韵高雅,风度清致,时人称为“林下之风”。

在印象中,人们最容易把才女和手无缚鸡之力联系在一起,其实,在谢道韫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勇敢拼搏、不畏艰险的勇敢的女子形象,更令人佩服。 6park.com


6park.com

李清照:误嫁渣男,为了离婚不惜坐牢

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在整个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作为女性作家,她的光芒都难以被掩盖。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从小饱读诗书,才学过人。

少年时代的李清照写了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一出,震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叹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

李清照后来嫁给了太学生赵明诚,夫妻二人都喜爱收藏、研究金石文物,为了一件藏品,日子过得清苦些,也在所不惜。

无忧的少年时代,琴瑟和鸣的婚后生活。这样的人生,堪称完美。 6park.com


6park.com

可是,人到中年的李清照遇上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兵乱中的李清照,带着几十车的金石文物南迁。

面对国家破亡,百姓流离,统治者的怯弱,她慷慨激昂写下《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彼时,她的豪气,不输任何男儿。

南迁的途中,赵明诚去世了,收藏的金石文物散佚大半,李清照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在孤苦无依中,李清照再嫁张汝舟。

可没想到,所嫁非人,张汝舟完全是觊觎李清照的金石收藏,当得知李清照的收藏所剩无几时,对李清照百般辱骂,甚至拳脚相加。

愤怒的李清照,果断与张汝舟离婚。她告发张汝舟营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要求离婚。

在古代,妻告夫,即使成功,也要判处三年监禁。李清照为了和张汝舟离婚,丝毫不惧牢狱之灾。

幸运的是,经过朋友的营救,在关押九天后,李清照被释放。

世人无不佩服李清照的果决与勇敢。

在古时,她才气冲天,是个多才的女子;她再嫁,勇敢追求幸福,是个有勇气的女子;更有及时止损,手撕渣男的果决。这样的女子,谁不爱呢? 6park.com


6park.com

小七每每读到这些女子“乘风破浪”的人生,都觉得充满了勇气。

在古时,对女子处处束缚的时代,她们依然用自己的才华、勇气、智慧奏出一曲曲动人的歌曲。

喜欢这样的女子,更渴望能成为这样勇敢而智慧的女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402
 楼主| 发表于 2024-4-20 07: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咏絮才”的谢道韫和才女李清照,为何都遇人不淑?
huangshanggang2019.12.15浏览20次其他分享举报
她们的丈夫贪生怕死,与她们完全不一样,为何会在一起?... 她们的丈夫贪生怕死,与她们完全不一样,为何会在一起? 展开
1个回答
szzhbo01
2019.12.16
满意答案
   
首先,我想表达一下我的观点,她们并非都是遇人不淑。遗憾的是,她们都生在乱世。

众所周知,谢道韫和李清照的晚年都过得不太如意,有观点认为是因为没遇到一个好丈夫,或者是遇到其他坏人,其实这并不是根本原因!



先看看她们的早年时期,二人都是有名的才女,谢道韫将雪花看作是柳絮的一番说辞令无数人称赞不已,之后也作出许多有名的诗句,家庭底子也是相当殷实。李清照就更不用说了,她的好多词都被选用在语文教材上,是相当有才华的。二人是如此的相似,不仅都有才华,连晚年的境遇都是差不多的,那便是家破人亡,孤苦一生。但绝不是因为遇人不淑,而是一个共同的原因——生于乱世。





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的确不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才华完全不如谢道韫,但是他们也将就可以生活下去。然而,在战乱来临时,作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丝毫不作为,不设防不迎战,反而是闭门祈祷,最终被杀。而李清照呢,她和丈夫赵明诚十分恩爱,然而在战乱时丈夫却战死了。





真要说的话,谢道韫才算是遇人不淑吧,而李清照只是遇世不淑。原因和她们是不是才女没有关系,谢道韫似乎是因为叔叔谢安的安排。命中注定吧。有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掌握的,也不是所有的夫妻都是般配的,现实中不就有很多的例子吗?

00分享举报
生离与死别|李清照《醉花阴》与《武陵春·春晚》对比 快乐老年435 2018-03-23   |  128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说起来很多人都要惋惜了。金童玉女,郎才女貌,但天公不作美,爱情的甜蜜终究抵不过阴阳两隔的命运定数。
李清照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任礼部员外郎,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母亲知书能文。李清照从小受急停文化熏陶,资质聪慧,多才多艺,少有诗名。
赵明诚是当时宰相赵挺之之子,爱好金石书画,可谓翩翩少年。赵明诚在未曾见过李清照之时,就已经拜读过李清照的诗词作品,甚是仰慕。
李清照与赵明诚,赏花灯会,一朝相识,变注定了此生纠葛不断的情感。
婚后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兴趣爱好相同,饮茶作诗,收集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编纂《金石录》。婚后七年,李清照过着异常幸福的婚姻生活,不仅是物质上的优渥,更是因为与丈夫心灵相交的默契。
当时赵明诚在朝为官,有时出仕于外,夫妻两人免不了两地分居,忍受离别相思之苦。《醉花阴》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境中诞生的。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不能相聚,又如何称之为佳节呢?没有你陪在身边的日子,云雾扰人,玉枕凉人,这黄酒也不能消除心头之愁。秋风萧瑟黄花瘦,愁煞赏菊人。
这首词的核心情感是“愁”,可细细想来,这只是“有恃无恐”的“思”而已。赵明诚虽不在身边,可他尚在人间。这声声“愁苦”,不过是爱人之间,互述衷肠的娇嗔而已,愁中有爱,字里行间诠释的是对甜蜜爱情的期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只是生活不会怜悯诗意与优雅,时代的苦难更不会因为才女绕道而行。几年幸福的婚姻生活后,靖康之乱迫使李清照与赵明诚避难江南。天妒英才,赵明诚在上任途中,不幸病逝。这乱世中,留下李清照一人沉浮飘摇了。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饱受现实的虐待,丈夫离世的精神折磨,词风陡变。《武陵春·春晚》就是创作于这个时期。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是晚春雨后的一天,雨停了,花也尽了。曾记得那时的春天多美美好,风和日丽,花开正娇。如今,春天依旧是春天,可你却不在了。你不在了,对于我来说,春天哪里还会好呢?那飘零河面的小舟,哪里能载下我这满腔愁。
从意象上来说,春天相对比秋天而言,更美好、活泼。可在李清照眼里,这时的“春”,如何能比得上,那时的“秋”。同样的写“愁”,那时只是生离,而如今已是死别了。纵泪流干,哭断肠,爱人已去,爱而不得了。如今的“愁”,“愁”里带着绝望,带着对生活生生的厌倦。
李清照生活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社会,可是这天生不利的社会环境,一点也没有妨碍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她的才情可见一斑。
运营人员:Piano小姐

王羲之二儿媳、谢安侄女、魏晋第一才女谢道韫:7岁作诗、40岁杀敌,与李清照齐名,比李清照厉害(该文内有:刘禹锡《乌衣巷》) qiangk4kzk8us4 2020-04-03   |  315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诗人刘禹锡曾写过一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这首诗与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有什么关系呢?
诗里的王谢二字,说的便是开国大臣王导的王家与宰相谢安的谢家,而我们的主人公就是谢家的女儿、王家的儿媳,她就是谢道韫。
谢道韫,一个被写进三字经的女人
条条大路通罗马,谢道韫无疑就是出生在罗马的人。
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两大名门望族并立,一个是陈郡谢家,一个是琅琊王家,他们合称“王谢”,简直就是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的代名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说的是他们,“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说的也是他们。
谢道韫的父亲是安西大将军谢奕,叔叔是风流宰相谢安,哥哥是东阳太守谢朗,弟弟是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将军谢玄……
谢家子弟人才辈出,文能安帮,武能定国,诗词歌赋、儒道佛玄,样样都出彩。
在这样的家庭里,谢道韫虽身为女子,但才智与胆识丝毫不输兄弟们。
《世说新语》里有记载,一年冬天下起了鹅毛下雪,谢安便召集谢家子弟过来赏雪。
他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开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笑着着不语,一旁的谢道韫不慌不忙的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后大赞,妙哉妙哉。
白雪纷纷,像什么呢?与抛洒到空中后簌簌掉落的盐相比,自然是被风吹起的柳絮更相似了。
此事一出,谢道韫就被人们誉为“有咏絮之才”。
让谢道韫惊艳了时光的,不仅仅是她腹有诗书,还更因为她胸有丘壑。
还有一次,谢安带领子弟们读诗经,他问大家,“你们认为《诗经》里哪一句诗最好?”
谢玄说:“我喜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道韫说:“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玄喜欢的这句诗,讲的是一位边疆士卒采薇充饥,追忆思归的故事,长大后的谢玄成了一名将军,戎马一生。
而谢道韫喜欢的这句诗,表达的是周朝贤臣忧心国事的咏叹,可当时她不过豆蔻年纪,谢安听后颇感难得,赞她:“雅人深致”。
所以,《晋书》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谢道韫被后人收录进《三字经》里:“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提醒着男儿们当自立自强。
生豪门嫁豪门,未得良人,纵是和睦到底意难平
谢道韫幼年丧父,一直由谢安抚养长大,婚嫁之事自然也由谢安做主。
彼时,谢道韫的才情引得无数贵族清流人家上门提亲,谢安格外喜欢这个有才情有胆识的侄女,所以思虑再三总下不了决定。
最后,谢安把目光投向了好友王羲之的儿子们。
王羲之在当时已经是书法大家,他的儿子也多少得了父亲的几分真传,挑来挑去,谢安选中了才华最好的王徽之。
在谢安看来,徽之是王羲之的第5个儿子,与侄女年纪相仿,且又才华卓绝,不怕侄女嫁过去后过的不如意。
不过当他得知了王徽之的一则轶事后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原来王徽之生性散漫不受拘束,一次大半夜失眠后,发现下起了雪,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戴安道,脑子一抽就要去拜访。可戴安道住的很远,王徽之不管不顾叫醒仆人就出门了,一路上坐船前行,好不容易到了戴安道家门口,这时,王徽之却对仆人“掉头回家”。仆人不解,王徽之说“我来见他是乘兴而来,如今兴致没了,还见他干嘛?”
王徽之“乘兴而去、过门却不入”这件事,在外人看来,是坦率洒脱;在谢安看来,就是太过冲动,他害怕婚后的王徽之依然如此,那自家侄女的生活岂不难熬?
于是,他更改了决定,改选王凝之,也就是王羲之的次子,至于原因,就是凝之忠厚老实,比徽之靠谱。
这一点,谢安是没看错的,只是感情这回事,自古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婚后谢道韫回娘家探亲,愁眉不展。谢安不解,道韫告诉他:“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原来,王凝之忠厚老实不假,可也的确是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没有赌书泼茶的兴致、没有信手作诗的才华……在和自家叔父兄弟一对比,让谢道韫感叹,“世上还有丈夫这般平庸无资质的人”。
其实王凝之并非谢道韫说的那般,他的草隶师传父亲,也是一绝,奈何在文学上、政治上比妻子还差了许多。
俩人的造诣层次不在一个段位,虽然能和睦相处,到底缺了几分意趣。
虽然无法和丈夫享受赌书泼茶的乐趣,但谢道韫的婚后生活并不枯燥。
魏晋时期人们都崇尚清谈,王家作为大家族,在当时自然是名流清谈的重要场所,身处其中,谢道韫也略懂一二。
一次,王献之在堂上与客人辩谈,没几个回合就被驳斥的哑口无言。
谢道韫在屏风后听得着急,就写了个纸条让婢女传给王献之。献之看到后乐了,问客人敢否与家嫂辩白,世人皆想一睹谢道韫的风采,连忙答应。
于是,谢道韫便让婢女在厅堂挂起帷幔,自己身处帷帐之中,隔着一层轻纱,与客人辩谈。
一番谈论下来,谢道韫引经据典,谈纵古今,把客人辩的心服口服。
提刀上阵,人生终究要靠自己成全
婚姻生活虽有遗憾,但对谢道韫来说还是圆满的,她和丈夫相敬如宾,还育有四儿一女。
这一切的平静最终还是被“孙恩之乱”给打破了。
王凝之这个人,是个笃实的道教徒,信奉五斗米教;虽然王谢两家联姻之后,自己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可他毫不在意,日常都是在画道符拜神仙中度过的。
同时信奉五斗米教的还有一个人,叫孙恩,当时正值东晋末期,王朝动荡,孙恩觉得晋朝要完,便趁机煽动五斗米教的教众,召集百姓,发起了叛乱。


孙恩的军队已经朝着会稽的方向前进了,而身为会稽太守的王凝之却既不操兵练军,也不进行防御,他深信五斗米教不会叛乱。
这时,反而是谢道韫站了出来,摆兵布阵,加强军事防御。
终于,等到了孙恩攻城的这一天,王凝之才相信了叛乱之说,可他并没有率领全城军民奋勇杀敌,转身回屋摆起了神坛,祈祷天君保佑,降下神兵摆平祸乱。
有这样的太守,城肯定是会破的,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亡,连王凝之自己,还有几个孩子统统死在了这场战斗中。
当时已经是祖母的谢道韫,听到丈夫和儿子被杀的消息,来不及悲恸,抱着自己仅剩的一个外孙,冲出阁楼,组织府内丫鬟仆从突围。
她一手执剑杀敌,一手抱着孙儿,虽然英勇却寡难敌众。
被抓住后,谢道韫神态自若,呵斥孙恩:“帝王之争,幼子何辜,我外孙他不姓王,今天你要杀他便先杀我。”
孙恩早就听过谢道韫的名声,且又佩服她的胆识,更因谢道韫的临危不惧而惧怕背后的谢家军队,所以把谢道韫祖孙俩送回了会稽。
这场战争之后,谢道韫的至亲、骨肉都离自己而去,仅剩一个年幼的外孙,为了抚养他,谢道韫隐居不再过问世事纷争。
虽然寡居,但并不枯燥,她与诗书为伴、以文会友、传道授业,培养了一批学子。
阿园说
谢道韫的一生,生于豪门、嫁于豪门,何其幸运。
奈何生活里的月满盈亏,永无定数,她的生不逢时、时不逢人,又何其不幸。
但她能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在王谢两家的光辉早已掩埋于岁月之时,还被历史记住了名字,自然有其过人之处: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她的才情,她的气魄,她对命运的不妥协,让她成为了独一无二的谢道韫。
图文来源网络侵删,如果对文章有什么异议或者建议,请联系作者,我们将改正,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 19:20 , Processed in 0.0842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