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9: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巧姐
播报
编辑
讨论83
上传视频
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一分钟了解贾巧姐
00:48
贾巧姐,父母入狱,她被舅舅卖进妓院,刘姥姥将她赎回,去了农村
01:44
收藏
25
9
同义词巧姐(曹雪芹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一般指贾巧姐
贾巧姐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为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王熙凤与贾琏之女。巧姐由于年纪幼小,在书中出场不多。她生日七月初七,王熙凤觉得日子不好,所以怕自己起了名字犯冲,让刘姥姥代为起名。刘姥姥给她取名“巧姐”。巧姐的结局,也应了这一个巧字。
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40回贾府破败后,她险些被王仁、贾蔷、贾芸等人贩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做粗使丫鬟, [1]幸而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将她救出,最后由贾琏作主嫁到姓周的地主家(此为高鹗续本结局)。
但根据第五回的图册和判词,以及脂砚斋的批语。巧姐最后是嫁给了板儿,做了一个农妇。
百科图谱
贾巧姐
《红楼梦》关系图
贾巧姐
贾琏
刘姥姥
王熙凤
查看更多
人物关系

王板儿
丈夫

贾琏
父亲

王熙凤
母亲

王仁
舅父
中文名贾巧姐
别    名巧哥儿,大姐儿,妞妞,大妞妞
性    别女
登场作品小说《红楼梦》
生    日农历七月初七
排    行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位
父    亲贾琏
母    亲王熙凤
舅    舅王仁
国    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南京
目录
1人物经历
2原文内容
▪正册判词
▪红楼梦曲
3人物评价
4人物结局
5影视形象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巧姐与秦可卿同辈,属于贾母的重孙辈;但她的年龄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最小的。她娇贵多病,第21回染了痘疹,第42回撞了花神,第84回惊风。清虚观打醮,凤姐催着张道士换巧姐的寄名符。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因巧姐又病了,王熙凤与刘姥姥闲话家常巧姐是如何又病的,王熙凤说太太给了一块糕风地里吃了扑了风,受凉之意。
刘姥姥说是小孩子家到了生地方,眼里头又干净,是见了什么神,撞了客。最后刘姥姥建议,“富贵人家养的孩子多太娇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儿委屈,再她小人儿家,过于尊贵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她些就好了。”
王熙凤便说大姐儿还没有名字,便请刘姥姥取一个,意在“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她。”刘姥姥听说大姐儿生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便给她起名巧姐,“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从这‘巧’字上来” [1]。
前八十回巧姐戏份较重的一次出场仅出现在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文中:“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她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她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这个细节仍然只是陪衬,表现她娇生惯养,并暗示她与板儿的姻缘。
宝玉称巧姐为妞妞,又说:“我瞧大妞妞这个小模样儿……”,“大妞妞”是否因为根据一个较早的脂本续书,巧姐是凤姐长女?说见赵冈《红楼梦考证拾遗》第136页。巧姐、大姐儿姊妹俩后并为一人,故高鹗将后40回大姐儿悉改巧姐,以致巧姐忽大忽小。
第80回巧姐患惊风症,旧本也作巧姐,而且有无数“巧姐”,绝非笔误。第101回夜啼,被李妈拧了一把,各本均作“大姐儿”,是屡经校改的漏网之鱼。抄本第101回不是旧本,但是旧本想必总也是“大姐儿”,否则程本的“大姐儿”从何而来?被拧大哭,凤姐先发脾气,然后慨叹:“明儿我要是死了,撂下这小孽障,还不知怎么样呢!……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只有一个孩子,而前文作大姐儿,是另有一个长女巧姐。一页之中自相矛盾。
第八十回假定原是大姐儿患惊风,早期脂本流行不广,抄手过录时根据后期脂本代改为巧姐。第101回不是旧本,当然不是同一抄手;只有一个“大姐儿”字样,全抄本未代改,程甲、程乙本两次校阅,也没注意,仍作大姐儿。下文“撂下这小孽障”,仅提次女,因为太小,更不放心,但是“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一定是“只疼我那两个孩子”,被程本或原抄手删去“两个”二字。在同一段内忽而,忽而警觉,却很少可能性。一定是本来没有“两个”二字。
第113回是旧本,凤姐叫巧姐儿见过刘姥姥,说:“你的名字还是她起的呢。”大姐儿由刘姥姥改名巧姐——续书并不是根据早期脂本,写凤姐有两个女儿。“大妞妞”不过是较客气的称呼,如“史大妹妹”,并没有“史二妹妹”。
续书写巧姐暴长暴缩,无可推诿。不过原著将凤姐两个女儿并为一个,巧姐的年龄本有矛盾,长得太慢,续书人也就因循下去,将她仍旧当作婴儿,有时候也仍旧沿用大姐儿名字。后来需要应预言被卖,一算她的年纪也有十岁上下了,(这是照周汝昌的年表,八十回后照大某山民回末批语。)第118回相亲,也还加上句解释:“那巧姐到底是个小孩子。”
外藩买通房丫鬟,两个宫人相看巧姐,“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拉着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脚,因为巧姐没裹脚。前八十回贾母看尤二姐的脚,是因为她是小脚。
甲本不主张强调书中人是满人。“妞妞”甲本改“姐姐”,疑是“姐儿”误。本来书中明言金陵人氏,一般读者的印象中也并不是写满人。自然是汉人的故事较有普及性,甲本改得很合理,也合原书意旨。下文“大妞妞”改“大姐姐”,应作“大姐儿”。甲本道学气特浓,巧姐是闺名,堂叔也不能乱叫。第118回贾政信上称探春为探姐,也就是探姐儿。那是自己父亲,没给改掉。宝玉仍称巧姐为大姐儿,因为家中小辈女孩子通称大姐,如西门庆称女儿为大姐,或“我家大姐”,以别于人家的大姐。
巧姐命运之谜
巧姐最后的命运,第五回的判词和《留馀庆》曲交代得很清楚,大家基本上都能看懂,就是因为当年她母亲善待了刘姥姥,种下善缘,因此家族败落后,刘姥姥一家救了她。她最后的归宿,应该是嫁给了刘姥姥的外孙板儿,虽然住在荒村野店,每天还得纺绩谋生,过去那富贵奢华的小姐生活一去不返,也属红颜薄命,但跟大半辈子都在深宫中,没有感受过什么温暖的大姑姑、出嫁一年便被蹂躏致死的二姑姑、被迫远嫁到蛮夷之地的三姑姑、悲观绝望而青春出家的四姑姑以及被父亲休弃之后众叛亲离之下惨死的母亲相比,那算幸运多了。
她和板儿的姻缘,在第41回有非常容易明晓的伏笔,大姐儿——巧姐是后来刘姥姥给她取的名字——原来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然看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就要那佛手,于是后来大人们就让两个孩子互换了柚子和佛手。脂砚斋有几条批语,说:“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又说:“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所谓佛手指迷津,也就是《留余庆》里所说的那些意思:“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命运之谜,在于究竟谁是“狠舅奸兄”,狠舅是凤姐兄弟王仁,谐音就是“忘仁”,这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奸兄呢?高鹗续书,把贾芸当作奸兄,这是天大的错误。第24回,写到贾芸时,脂砚斋有多条批语,赞他“有志气”“有果断”“有知识”,说他“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当然是指好的、正面的作为。在关于妙玉的最后一讲里提到的那个靖藏本,这一回前更有一条独家批语,说“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前面已经引过脂砚斋关于小红到狱神庙安慰宝玉的批语。贾芸、小红后来是一对夫妻,他们是大胆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凤姐对他们两个都有恩,80回后,作者会写到他们去安慰、救助凤姐、宝玉。至于贾芸探庵,探的哪个庵?栊翠庵?馒头庵?目的何在?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那是一种仗义的行为,不会是奸诈的行径。
乡野村姑
刘姥姥一家在后半部中因巧姐为板儿媳妇,真的成了贾家的亲戚,而且是正派亲戚。“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在“树倒猢狲散”的情况下,贾府主子们之间的勾心斗角已发展为骨肉相残。到那时,肯伸手相援的都是些曾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如贾芸、小红、茜雪等。而曾被作为贾府上下嘲弄对象的刘姥姥,不但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反过来,她也成了真正能出大力救助贾府的人。要把被卖作妓女的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就不外乎出钱和向人求情,这对刘姥姥来说是不容易的。
接着,招烟花女子为媳妇(此外巧姐也别无出路),则更是要承受封建道德的巨大压力。在脂批看来:“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其实,这正是在考验关头表现出一个农村劳动妇女的思想品质,大大高出于表面上维护着虚伪的封建道德的上层统治阶级的地方。
贾巧姐终于从一个出身于公侯之门的千金,变成了一个在“荒村野店”里“纺绩”的劳动妇女,就像秦氏出殡途中宝玉所见的那个二丫头那样。与前半部十二钗所过的那种吟风弄月的寄生生活相反,巧姐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于是,刘姥姥为巧姐取名所说的“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得到了证验。
巧姐的结局也寄托了曹雪芹自己一部分理想,不可能人人出家为僧如宝玉,为尼如惜春,大观园里的人该怎样寻找一条出路,或许归隐田园是一个好的终结。曹雪芹曾表达了自己对农家的向往,如宝玉识农具一节,还有在第17回借助贾政的话“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但是曹雪芹极度厌恶假的田园生活。
在17回里,在贾政表达对稻香村的喜爱同时,宝玉却认为稻香村不伦不类,不是真正的农家,是一种矫情的粉饰。“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宝玉认为真正的村落应当是二丫头或巧姐日后生活的村落那样,虽贫苦却乐于其中,那是一种自然之美。更是洗尽了人性的污垢后对于纺织、种田等杂活乐在其‘’朴实、快乐、自由‘’的特点中一种独特的意趣。
原文内容
播报
编辑
正册判词
原文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
注释
这一首是说巧姐的。
1、“势败”句——贾府后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指她被“狠舅奸兄”卖出。
2、“偶因”句——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脂批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甲戌本第六回),又说巧姐与板儿有“缘”(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当是指他们后来结成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判词翻译成白话就是:家势已经衰败就别提当年富贵,家破人亡就别说谁是骨肉至亲。偶然接济过的刘姥姥却记下了凤姐对她的恩情而成为了巧姐的恩人。
红楼梦曲
原文
【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1]
注释
1、留余庆——先代为后代所遗留下来的福泽叫余庆。《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与“积得阴功”意相似,都是一种因果报应的迷信说法。娘亲,“母亲”的一种方言叫法。曲名“留余庆”,是说巧姐的娘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做了好事,因而得到好报——由刘姥姥救出火坑。
2、狠舅奸兄——从贾府人物分析来看,狠舅当指王仁,奸兄应是贾蓉、贾芹。后四十回却写成了贾蔷、贾芸,似是初稿原貌。脂批称“芸哥仗义探庵”(靖藏本),并说“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探佚学信从此说。
3、乘除加减——指老天的赏罚丝毫不爽,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巧姐有个“巧”字,她的结局在金陵十二钗中可谓最圆满,那为什么说薄命呢?这是因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她经历抄家、丧母两大磨难,在家中饱受欺负,更险遭狠舅奸兄毒手,毕竟有过逢凶遇难的波折,自身又多灾多病,不得不以贫苦来化解。
巧姐的遭遇更多照见了其他人的人性。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特写凤姐对贾蓉有恩,贾蔷下姑苏采买女伶、贾芸进大观园种树也多亏凤姐、贾琏提携,王仁更是从凤姐这里捞到不少好处,可后来反倒是这几个亲舅兄谋害巧姐,让人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势利。日久见人心,真心知恩图报的却是同姓连宗、偶受小惠的外四路来的贫苦乡下人刘姥姥和王板儿。而平儿能顺利护送巧姐出家门,也得益于她平时待人宽厚,替凤姐行善积德。
第92回为巧姐立传,写她慕贤良。文中详写不厌贫的(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还有画荻教子的)、苦尽甘来的(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蕙的回文感主),恰是巧姐性格和命运的写照。第15回凤姐宝玉在一个庄户人家见到二丫头纺绩,也预示了巧姐结局。
人物结局
播报
编辑
后四十回巧姐结下三桩仇怨:第84回惊风,贾环不慎打翻药铞子;第88回巧姐见到贾芸就哭;第114回凤姐死后,王仁想趁机捞一把,巧姐嫌他“我妈妈在时舅舅不知拿了多少东西去”。第117-119回巧姐险些被卖给一个外藩王爷,参与者有:王仁(舅),贾环(叔),贾蔷、贾芸(远房堂兄),邢大舅(舅爷),邢夫人(祖母)。危急时刻被刘姥姥、平儿、王夫人合力营救。第119回巧姐回府,后来下嫁农村。此结局基本符合前八十回的设定。
但又存在两个疑点:据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伏笔,巧姐奸兄锁定为贾蓉,而贾蔷、贾芸都是好男儿;据刘姥姥起名及柚子佛手的伏笔,巧姐姻缘锁定为王板儿,而不应凭空出来一家姓周的富农。对此,我们无需一惊一乍,因为《红楼梦》本来就是一部充满矛盾的书,例如巧姐与大姐是二是一?前八十回也很混乱。在长达十年、增删五次的改稿过程中,作者前后期创作思路发生了改变,而巧姐、贾蔷、贾芸的前后矛盾恰好留下了改稿痕迹。
另外,脂批和探佚学认为巧姐要被卖到青楼,后由刘姥姥赎身,87版红楼梦予以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9: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月初七:刘昭妃//刘姥姥牛郎+周瑞家的//周后织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19: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人物:贾巧姐
蓝桥枫林
蓝桥枫林
2019-01-09 14:28:45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巧姐有个"巧"字,她的结局在金陵十二钗中可谓最圆满,那为什么说薄命呢?这是因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她经历抄家、丧母两大磨难,在家中饱受欺负,更险遭狠舅奸兄毒手,毕竟有过逢凶遇难的波折,自身又多灾多病,不得不以贫苦来化解。

巧姐的遭遇更多照见了其他人的人性。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特写凤姐对贾蓉有恩,贾蔷下姑苏采买女伶、贾芸进大观园种树也多亏凤姐、贾琏提携,王仁更是从凤姐这里捞到不少好处,可后来反倒是这几个亲舅兄谋害巧姐,让人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势利。日久见人心,真心知恩图报的却是同姓连宗、偶受小惠的外四路来的贫苦乡下人刘姥姥和王板儿。而平儿能顺利护送巧姐出家门,也得益于她平时待人宽厚,替凤姐行善积德。

第92回为巧姐立传,写她慕贤良。文中详写不厌贫的(孟光的荆钗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还有画荻教子的)、苦尽甘来的(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蕙的回文感主),恰是巧姐性格和命运的写照。第15回凤姐宝玉在一个庄户人家见到二丫头纺绩,也预示了巧姐结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玉被强盗掳走玷污?理解《世难容》,才知妙玉的结局另有说法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大结局(07):举世难容,妙尼避世栊翠庵,槛外遗祸,畸人出走大观园

上一回讲到史湘云的结局,结合判词和[乐中悲]曲子,可知在八十回后,史湘云嫁给冯紫英,郎才女貌一对佳偶。湘云也很快有孕生下双胞胎儿子。

不想风云突变,冯家和贾家一同卷入北静王与皇帝的争权,失败惨被抄家。

冯紫英遭仇人仇都尉儿子的报复,最终撒手而去。






史湘云家破人亡后,面对嗷嗷待哺的两个孩子,不得已流落到烟花巷。一如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宴会上的妓女云儿。

人生遭遇如此舛途,史湘云却依旧保持了乐天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她也侥幸脱离了烟花柳巷。

从原文伏笔看,“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史湘云最终与孑然一身的薛宝钗姐妹携手到老。

她的一生尽管“乐中悲”,却一直能够不屈乐天,积极向上,可谓《红楼梦》的一缕亮色。在一干女儿悲剧中让人倍感欣慰。

前文解读《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就是史湘云,而“一个是美玉无瑕”则是妙玉。

妙玉的判词和[世难容]曲子紧随在史湘云之后。在贾家败亡泥沙俱下之下,她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让我们从妙玉的判词和[世难容]曲子讲起。

(第五回)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枉凝眉]“一个是美玉无瑕”就源于妙玉的“白玉无瑕”。

贾宝玉的“美玉”是女娲补天石的五色斑斓,本身有瑕。林黛玉则不是玉,而是黛石。

真正的无瑕美玉,则是[世难容]所说“无瑕美玉遭泥陷”。






闲言少叙,妙玉的判词图画是“一块美玉,掉在了泥垢之中”。

简单说,就是品质如无瑕美玉的妙玉,最终陷身在污垢烂泥中。

如何解读妙玉的判词图画?《红楼梦》八十回后续书,将妙玉写成对贾宝玉生情走火入魔,又被强盗掳去玷污了。

表面看似乎符合判词中的伏笔和隐喻。其实是用心龌龊,完全理解错了曹雪芹的原意。

如果将“肮脏”只当作男女之事。与警幻仙子讽刺的“皮肤滥淫”有什么区别?

如果肮脏、玷污只是表示男女之事,那么贾宝玉的古今第一淫人又凭什么与皮肤滥淫的“淫”区别开?

所以,妙玉的洁和脏,不能如此简单解读,要结合原文线索去认识。

妙玉的“洁”和“脏”,本质并不是男女之事。甚至《红楼梦》也并不主要以“洁和脏”来评判男女之事。否则多姑娘也不至于又名灯姑娘了。

妙玉的洁与脏,区别就在“槛”的内外之分。

妙玉自称槛外人,贾宝玉听了邢岫烟的建议自称槛内人,她就高兴了。

这个“槛”来自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说。

“槛”代表“富贵”“权力”和“利益”。贾家家庙名铁槛寺,就是希望富贵久长。

但妙玉认为“槛”就是脏的。包括权力、富贵背后其中隐含的金钱、美色和贪欲。






所以她自称槛外人,超脱世俗的“低级趣味”,又与庄子一样自称“畸人”,区别于所有世俗之人。这样的她是“洁”。

而世人都在槛内追名逐利,七情六欲,则是“脏”。

刘姥姥被妙玉嫌弃,“脏”的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来贾府打抽丰,贪婪嗟来之食的样子被妙玉认为不洁。

反观贾宝玉虽是槛内人,富贵中长大,却被妙玉高看一眼。皆因他知道自己是槛内人,清醒自己的处境,也反思身处富贵的现实'更拒绝名利,富贵而不淫。

妙玉对贾宝玉,其实亦师亦友,绝无男女私情,她把他当做“同志”同路人。

所以,妙玉才会当着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面,直接拿出自己的绿玉斗给贾宝玉喝茶,坦荡而无私。

在妙玉的心中,她和贾宝玉都是“无性别”的“畸人”,邢岫烟称为“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

这样的妙玉是出世之人,不是女人。

女儿的清白不能诠释理解妙玉的洁和脏,也不同概括“红楼众女儿”。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说妙玉的精神世界洁净和空灵。她自诩槛外人,藏在贾家的大观园中“避世”。冷眼旁观槛内人汲汲营营的贪着。本想长久,现实却事与愿违。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贾家抄家后,妙玉不得以离开大观园栊翠庵,重新步入尘世之中。再次以高洁的品质去面对肮脏和丑陋的世俗。






(第五回)[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世难容]曲子,以第三人的视角重新以判词为基础解读妙玉。

妙玉美如幽谷空兰,才华堪比谪仙。只因天生的孤僻性格格格不入,被世人误解。以为她身处富贵之中,故作清高,“饱汉不知饿汉饥”。

殊不知,事实是世俗的人们理解不了妙玉的高尚精神和品格,对她妒忌和曲解罢了。

妙玉应该一生相伴青灯古佛,避世独立,与红尘繁华划清界面。

只可惜终究事与愿违,大观园并非她的人生最后净土。

贾家抄家后,妙玉被迫再入红尘,直面那些俗世的肮脏和蝇营狗苟。

就像一块无瑕的白玉,掉落到烂泥塘中,与抄家之后自身难保的贾宝玉,终究缘尽于此。

妙玉的[世难容]已经表明错在世俗而非妙玉。就像因为“真实”被怡红院排斥的晴雯,目下无尘的林黛玉一样。

妙玉是姑苏人氏,与林黛玉既是老乡,也同样从小多病,都被佛门度化。

不同于林家拒绝,妙玉却随之出家。她的病也确实好了。






所以,妙玉可以作为林黛玉镜子内外之人看待。她就是林黛玉出世的样子。而林黛玉则是妙玉入世的样子。

出世的妙玉,“太高人欲妒”,将世俗看作肮脏,拒绝虚与委蛇。

晴雯的清白,林黛玉的目下无尘,都属于妙玉的“待进阶”版本。

入世的妙玉,只得保证在肮脏的尘世中维持林黛玉和晴雯那样的底线,终究无力回天。

比如她来贾家要求下帖子请,虽然寄人篱下,却以贾府座上宾的身份,与刘姥姥的“嗟来之食”具有本质区别。

但寄人篱下还是难免被贾母带人上门,要茶要水,让她含笑伺候。

这就像林黛玉,尽管目下无尘,也要虚与委蛇。

妙玉当初出家在玄墓蟠香寺,会来京城不是什么瞻仰京城名胜和佛经,只因被当地的“权势”不容。

妙玉长得美,遭到权贵们的骚扰,她进京实为避祸而来。

妙玉师父死前安排她进贾家大观园主持栊翠庵,不让她回原籍,也是源于此。

有贾家庇护,妙玉可以安心做她的槛外人。

一旦失去贾家的庇护,妙玉自己进入红尘。不但难以追求“洁净”,极可能就像晴雯那样,被侮辱被损害,最终结局以惨烈收场。

但这些肯定与男女之事无关。妙玉的性格,绝不可能让自己深陷那样的境地。晴雯尚且不会,林黛玉也不能,妙玉就更不可能。






妙玉的洁,槛外才洁。妙玉的脏,槛内就是脏。

“无瑕美玉遭泥陷”是指贾家抄家后,妙玉不得又入红尘的意思。

不过,根据第一回葫芦庙大火烧了甄士隐家来看,大观园最后的遭遇极可能源于栊翠庵的一把大火而“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妙玉最终也因贾家抄家而离去,回了原籍的玄墓蟠香寺。

根据第四十一回脂砚斋批语来看,日后妙玉和贾宝玉会在瓜州渡口再有最后一次相遇,对贾宝玉做最后一次指引。

推测妙玉的结局,应该也是以“坐化”为主。

妙玉在大观园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她实际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延伸,具有特殊的神异。

妙玉实则“非人”,可以看作是尚未褪去“人性”,已经斩断林黛玉孽情的绛珠仙子,是尚在人世的谪仙人,不具“人气”罢了。

妙玉之后,应该是[喜冤家]的贾迎春。由于之前在《趣侃红楼558期》已经解读,不多赘述。

下一回将要讲解一下同样出世的贾惜春。看看她的结局如何。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2-11-13 21:10・IP 属地辽宁
红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0: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薄命司榜上有名,为什么巧姐逢凶化吉,因为王熙凤做了这件事
播报文章
兴趣认证
艳芳谈娱
关注
2024-04-07 11:52来自黑龙江

文/陌游常乐 凤姐可以在各种方面都受到别人的诟病,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巧姐,她可以算是尽心尽力为她操碎了心。也许是因为巧姐是凤姐的第一个孩子,所以凤姐对她有着无限的宠爱,总想着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给她。因为凤姐和贾琏的身份,巧姐的身份可以说非常尊贵,可是为什么凤姐会让刘姥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呢? 第一,刘姥姥来向凤姐辞行,恰好化解了凤姐女儿的一场灾厄

广告
“肺结节”多是吃出来的!这3种食物少碰,结节消散!
×

凤姐儿笑道:“大姐儿因为我找你去,太太递了一块糕给他,谁知风地里吃了,就发起热来。”刘老老道:“妞妞儿只怕不大进园子。比不得我们的孩子,一会走,那个坟圈子里不跑去一则风拍了也是有的,二则只怕他身上干净,眼睛又净,或是遇见什么神了。依我说,给他瞧瞧祟书本子,仔细撞客着。”一语提醒了凤姐儿,便叫平儿拿出《玉匣记》来,叫彩明来念。一面命人请两分纸钱来,着两个人来,一个与贾母送祟,一个与大姐儿送祟,果见大姐儿安稳睡了。凤姐儿笑道:“到底是你们有年纪的经历的多。 刘姥姥真的还是经历的多,什么都知道一些。巧姐生病了,刘姥姥还是挺有经验的,一看就知道了需要注意些什么,虽然这算是封建迷信的,可是有时候就是心理作用的效果吧,还是挺有用的。 第二,巧姐从小时常爱生病,凤姐也怕她命小福薄,希望刘姥姥可以给她带来好运

广告
人生最低谷时,冷艳女上司让他迎来人生新的机会!
×

凤姐儿道:“这也有理。我想起来,他还没个名字,你就给他起个名字。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你们是庄家人,不怕你恼,到底贫苦些,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他。”刘姥姥听说,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富贵人家的孩子养的就是比一般人家的孩子娇贵,所以也就时常爱病,其实也是有这样的道理的,活得的太精细,其实反倒不太好,因为人体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反倒就弱了。 凤姐这个时候和刘姥姥说话就是很实在的了,因为她已经把刘姥姥当作自家的老亲戚,说话也是如平日间拉拉家常。王熙凤很喜欢刘姥姥的生活态度,也很喜欢她这个人。其实让她给自己的孩子起个名字也是有道理的,她也是想要借借刘姥姥的寿,也希望将来孩子可以长命百岁,二则也是刘姥姥到底贫苦些可以压得住她七月七出生的命格。 刘姥姥也是很会说话的,取得这个名字也是有一番道理的,什么都从“巧”字上来,正好可以保佑着巧姐,她无意中说的一番话倒是应验到了巧姐以后的命运里。 第三,给她起名字也是一种缘分,为巧姐留一条后路

广告
阿姨从小教我“近水楼台先得月”,今天终于明白了..
×

凤姐是很有远见的一个人,这一生她自己做了很多错事,她自是不怕牛鬼神蛇的侵扰,可是她还是心疼自己的孩子,让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字,也是想着如果有一天,她出事了,刘姥姥是念恩的人,以后多少可以照看一下巧姐。 刘姥姥和巧姐真的是挺有缘分,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取得,在后文里巧姐出事了也是幸蒙刘姥姥的搭救,也许这也会她们之间该有的一种牵连。 红楼一梦,乐在其中。常乐红楼:为你带来有趣的红楼解说和小故事。不期而遇,留个脚印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0: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湘云:从侯门千金到流落烟花巷,她的一生不但精彩,还有逆袭
君笺雅侃红楼
君笺雅侃红楼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趣侃红楼大结局(06):乐中有悲,史湘云命途多舛,红颜薄命,冯紫英英年早逝

上一回根据八十回前的线索,结合判词和[分骨肉]曲子内容,推演贾探春的人生,分为否极泰来两个部分。

判词和[分骨肉]的曲子,突出探春出嫁是她人生的分水岭。

出嫁之前的贾探春,无论庶出还是生为女儿,被迫远嫁都是薄命的。






尤其被嫁海外异国一去不归,与父母家人骨肉分离,可谓人间悲剧。

判词和[分骨肉]曲子,就体现了探春之薄命。按说要注定悲剧了。

但从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贾探春房中的陈设,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之《交趾怀古》来看,贾探春真正的辉煌,恰是从外嫁海外开始。

判词和[分骨肉]曲子,因此没有交代她的结局,只给出了她的人生上半场。

贾探春出嫁后才是她的否极泰来。但史湘云却与探春正好相反,人生充满了乐极生悲。

史湘云是保龄侯史鼐的侄女儿,也是史家嫡长房的大小姐。

如果她父亲不是在她襁褓时,与她母亲一起去世,如今的保龄侯就是湘云的父亲。

不过史湘云的出身,其实有点问题。

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和袭人说起当年事时,提到袭人在“我们太太没了,我回家去再来”后,就被给了贾宝玉。

史家能被史湘云称为“我们太太”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她的嫡母。

就像王夫人,能称她为“我们太太”的,只有贾宝玉、贾探春和贾环。

但史湘云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在她襁褓中就死了。说明我们太太不是她的生母。

但“太太”则是身份的象征。一来表明史湘云父亲当时已经袭爵,他的妻子可称太太。二来“我们太太”才是正室夫人。






由此可以推断出两个结果。

一,史湘云之所以会被贾母抚养,就源于她父母死后,嫡母“太太”心中有怨,史家不得已将史湘云交给贾母抚养。

二,史湘云尽管是史家嫡长房的大小姐,却是“庶出”。

史湘云“命苦”,在金陵十二钗中当数第一。

好在她在贾母跟前长大,也遗传了乐观向上的积极个性,并没有像同为孤苦的林黛玉、贾迎春和贾惜春、妙玉那样有性格缺陷。

史湘云的性格乐天、开朗、心胸宽广、不拘小节。

这样的好姑娘人见人爱。

只可惜,上天总有意跟她过不去,每次给予她,就又残忍地掠夺去。

她生在豪门,却偏偏父母双亡,没享受到一点的父母天伦。

(第五回)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史湘云的判词图画中,“飞云”既是史湘云的代指,也是她薄命如飞云那般轻薄,容易消散。

“逝水”,代表一去不复返的流水。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借流水不复返,隐喻时间的流逝,历史的浮沉。

“逝水”则又有了惋惜的意思。可悲可叹。

飞云和逝水,就是“湘云”名字的体现。






而“湘和逝水”的结合,又点明史湘云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典出于湘妃的故事。

传说尧帝将女儿娥皇女英同嫁给舜,二女辅佐舜帝治理天下。

舜帝晚年巡视天下死于苍梧之地,二妃寻夫而至,泪洒青竹成斑,就是斑竹和湘妃的故事。

曹雪芹借鉴了完整的湘妃故事。比如林黛玉的潇湘妃子和潇湘馆。

但林黛玉取得是王妃之名和二女同嫁典故。史湘云取的则是丈夫去世,抛下她孤苦的命运。

判词说史湘云生在大富大贵之家,却命运可怜,襁褓之中父母双亡,留下她一人。

是典型的“先乐后悲”。

史湘云虽然自幼失怙,成长却没受到影响。长大后嫁给一个才貌仙郎,夫妻和合美满。

可惜,美满姻缘有好的开始,没有好的结果。终究步了湘妃的后尘,丈夫先她而去,留下她悲苦面对,又是一个“乐中悲”。

纵观史湘云的一生,就是[乐中悲]的一生。

命运每次都给予她完美的开端,却又每次都残忍地再掠夺走。

好在湘云积极乐观,尽管不免长歌当哭,到底没有被命运击垮。

(第五回)[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乐中悲]诠释了史湘云的一生。






曲子说进一步细化了判词。生在豪门却幼年失怙

。长得完美嫁的好姻缘。却又遭坎坷。丈夫死了家破人亡,她还是一人面对。

不过,连番打击并不能真正击败史湘云。既然命运给予劫难就坦然面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悲伤一生不如开心一世。

史湘云的[乐中悲]曲子结合判词,从幼年乐中悲,讲到婚姻乐中悲。最终却得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结果:

史湘云就像那打不死的“小强”越挫越勇。尽管命运待她苛刻,她却活得精彩又乐观。活出了自己的意义。

关于史湘云的丈夫,原文一直讳莫如深。以至于有观点从脂批推测史湘云的丈夫是卫若兰,其实是错的。

细读原文就会发现史湘云的丈夫是冯紫英。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请客前后的线索,已经给出足够的答案。

在赴宴之前,王熙凤拦住贾宝玉记了一笔极像“定亲礼”的礼单,也没告诉他是做什么。

随后贾宝玉就被冯紫英请去宴会。这次宴会要注意几点。

一,冯紫英请客,还邀请了一个妓女云儿作陪。云儿是史湘云的小名,说明这次聚会与史湘云有关。

二,贾宝玉提议作[悲愁喜乐]酒令,伏笔几人的婚姻。

[悲愁喜乐]酒令,正对应史湘云[乐中悲]曲子,暗示与史湘云的定亲有关。

贾宝玉的婚配是薛宝钗。薛蟠是夏金桂。蒋玉菡是花袭人。剩下主人冯紫英是谁?妓女云儿又是谁?

答案不言而喻。






三,[悲愁喜乐]和[喜乐悲愁]的不同。

冯紫英的酒令与众不同,程甲本、程乙本和梦觉本三百年来一直都是[喜乐悲愁],不像众人是[悲愁喜乐],更契合[乐中悲]先乐后悲的结局。

至此就可以明确证明史湘云的定亲对象是冯紫英。

四,冯紫英的[喜乐悲愁]酒令,开篇就是“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完全契合“金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婚姻和双麒麟送双子的隐喻。更证明冯紫英与史湘云的婚姻。

冯紫英的酒令中夫妻和美,妻子淘气,先乐后悲,丈夫去世,都与史湘云和[乐中悲]曲子内容一致。

所以,史湘云的丈夫,就是冯紫英无疑。

随后,就有打醮清虚观,金麒麟引出贾母提到史湘云的金麒麟线索,进一步补充。

而史湘云性格豪爽,出场时大说大笑,也与冯紫英出场时边说边笑一样。

史湘云笃信“是真名士自风流,唯大英雄能本色”。她给葵官改名韦大英,也契合冯紫英的名字,以及英武的少将军气质。

君笺雅侃红楼推测,冯家和贾家一样卷入了北静王与皇帝的权力之争,最终失败被抄家。

冯紫英是被仇人仇都尉儿子报复受伤而死。

留下史湘云,面对家破人忙还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不得已一度流落到烟花巷做了歌姬。

就像那妓女云儿因为不肯卖身,经常受到老鸨的打骂,吃了很多苦。

但史湘云乐观积极,终究脱离苦海。原文有三处伏笔讲她的结局。






一,甄士隐解读《好了歌》“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脂砚斋批语[宝钗、湘云一干人。]

二,薛宝琴作《咏红梅花得花字》影射薛宝钗的一生(邢岫烟影射林黛玉,李纹影射李纨)。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无余雪”是说薛蟠后继无人,薛宝钗在娘家无所依靠。

“有落霞”是说史湘云伸出援手,与薛宝钗姐妹携手到老。

三,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讲述她和贾宝玉的结局。就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

落霞是史湘云,孤鹜是野鸭子,借凫靥裘影射薛宝钗,也表明史湘云最终与薛宝钗姐妹携手相伴到老。

史湘云的一生令人心痛又让人欣慰。她总是个不被命运击倒的乐天女儿。总是对命运的残酷抱以正面积极的态度。她这一生,用一个字表述,就是“值”!

前文解读《枉凝眉》时提到“一个是阆苑仙葩”就是史湘云。而“一个是美玉无瑕”是指妙玉。贾家败亡后,妙玉结局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布于 2022-11-12 20:30・IP 属地辽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0: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80 《红楼梦》第八十回 美香菱 屈受 贪夫棒  王道士 胡诌 妒妇方
脂硏石頭記
脂硏石頭記
解剖音韵固体物理民法统计量子力學模拟电路实变函数拓扑解石頭記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九连环 第9单元 第8節
朱慈炤《石頭記》全本(昭告天下)80
《红楼梦》第八十回

美香菱 屈受 贪夫棒 

王道士 胡诌 妒妇方

【䝉回前总批:叙桂花妒:用实筆,叙孙家恶:用虚筆,

叙宝玉病:是省筆,叙宝玉烧香:是停筆。】
話説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咧,【庚辰双行夹批:画出:一个悍妇来。】鼻孔里:哼了两声,【庚辰双行夹批:真真:追魂摄魄之筆。】拍着掌手冷笑道:“菱角花:谁闻见香来着?

【脂批:昨有雨意,然幸:乃煦日,则亦:期然而遇。

是更,余及堂,闻兒语,不难全,揣此意,乃:合而不同】

若说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

香菱道:“不独菱角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那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香比是花儿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頭、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就令人心神爽快的。”【庚辰双行夹批:说得出便是慧心人,何况“菱卿”哉?】

金桂道:“依你说,那蘭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庚辰双行夹批:又虚陪一个蘭花,一则是自高身价,二则是:诱人犯法。】

香菱说到热闹頭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蘭花桂花的香,又非别花之香可比。”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者,忙指着香菱的脸儿说道:“要死,要死!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

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赔罪说:“一时说顺了嘴,奶奶别计较。”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

香菱忙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俱属奶奶,何得换一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哪一个字好,就用哪一个。”

金桂笑道:“你虽说的是,只怕姑娘多心,说:‘我起的名字,反不如你?你能来了几日,就驳我的回了。’”

香菱笑道:“奶奶有所不知,当日买了我来时,原是老奶奶使唤的,故此姑娘起得名字。后来我自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益发不与姑娘相干。况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

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脂批:有金陵,亦有秋菱、丘陵乎?】

香菱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只因薛蟠,天性是“得陇望蜀”的,如今得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鬟宝蟾:有三分姿色,【脂批:蟾缠也】

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宝蟾虽亦觧事,只是怕着金桂,不敢造次,且看金桂的眼色。

金桂亦颇觉察其意,想着:“正要摆布香菱,无处寻隙,如今他既看上了宝蟾, 如今且舍出宝蟾去与他,他一定就和香菱疏远了,我且乘他疏远之时,便摆布了香菱。那时宝蟾原是我的人,也就好处了。”打定了主意,伺机而发。
  这日薛蟠晚间微醺,又命宝蟾倒茶来吃。薛蟠接碗时,故意捏他的手。宝蟾又乔粧躲闪,连忙缩手。两下失误,“豁啷”一声,茶碗落地,泼了一身一地的茶。

薛蟠不好意思,佯说宝蟾:不好生拿着。宝蟾说:“姑爷:不好生接。”金桂冷笑道:“两个人的腔调儿:都够使了。别打谅:谁是傻子。”薛蟠低頭微笑不语,宝蟾红了脸出去。

一时安歇之时,金桂便故意的撵薛蟠别处去睡,“省得你:馋痨、饿眼。”薛蟠只是笑。金桂道:“要作什么和我说,别偷偷摸摸的不中用。”

薛蟠听了,仗着酒盖脸,便趁势跪在被上拉着金桂笑道:“好姐姐,你若要把宝蟾赏了我,你要怎样就怎样。你要人脑子也弄来给你。”

金桂笑道:“这话好不通。你爱谁,说明了,就收在房里,省得别人看着不雅。我可要什么呢。”薛蟠得了这话,喜的称谢不尽,是夜曲尽丈夫之道,【庚辰双行夹批:“曲尽丈夫之道”,奇文、奇语。】奉承金桂。次日也不出门,只在家中厮奈,越发放大了胆。
  至午后,金桂故意出去,让个空儿与他二人。薛蟠便拉拉扯扯的起来。宝蟾心里也知八九,也就半推半就,正要入港。谁知金桂是有心等候的,料必在难分之际,便叫丫頭小舍儿过来。原来这小丫頭也是金桂从小儿在家使唤的,因他自幼父母双亡,无人看管,便大家叫他作小舍儿,专作些粗笨的生活。【庚辰双行夹批:铺叙“小舍儿”首尾,忙中又点“薄命”二字,与“痴丫頭”遥遥作对。】

金桂如今有意独唤他来吩咐道:“你去告诉秋菱,到我屋里将手帕取来,不必说我说的。”【庚辰双行夹批:金桂:坏极!所以,独使‘小舍’为此。】小舍儿听了,一迳寻着香菱说:“菱姑娘,奶奶的手帕子忘记在屋里了。你去取来送上去岂不好?”

香菱正因金桂近日每每的折挫他,不知何意,百般竭力挽回不暇。【庚辰双行夹批:总为“痴心人”一嘆。】听了这话,忙往房里来取。不防正遇见他二人推就之际,一頭撞了进去,自己倒羞的耳面飞红,忙转身:回避不迭。

那薛蟠自为是:过了明路的,除了金桂,无人可怕,所以连门也不掩,今见香菱撞来,故也略有些惭愧,还不十分在意。无奈宝蟾素日最是说嘴要强的,今遇见了香菱,便恨无地缝儿可入,忙推开薛蟠,一迳跑了,口内还恨怨不迭,说他强奸力逼等语。

薛蟠好容易圈哄的要上手,却被香菱打散,不免一腔兴頭变作了一腔恶怒,都在香菱身上,不容分说,赶出来啐了两口,骂道:“死娼妇,你这会子,作什么来:撞尸逰魂?!”香菱料事不好,三步两步早已跑了。

薛蟠再来找宝蟾,已无踪迹了,于是恨的只骂香菱。至晚饭后,已吃得醺醺然,洗澡时不防水略热了些,烫了脚,便说香菱有意害他,赤条精光,赶着香菱:踢打了两下。香菱虽未:受过这气苦,既到此时,也说不得了,只好:自悲、自怨,各自走开。
  彼时,金桂已暗和宝蟾说明。今夜,令薛蟠和宝蟾,在香菱房中:去成亲,命香菱过来陪自己先睡。先是香菱不肯,金桂说他嫌脏了,再必是图安逸,怕夜里劳动伏侍,又骂说:“你那没见世面的主子,见一个,爱一个,把我的人霸占了去,又不叫你来。到底是什么主意,想必是逼我死罢了。”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香菱:“不识抬举!再不去:便要打了!”香菱无奈,只得抱了铺盖来。

金桂命他在地下铺睡。香菱无奈,只得依命。刚睡下,便叫倒茶,一时又叫捶腿,如是一夜七八次,总不使其安逸稳卧片时。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珍宝,一概都置之不顾。恨的金桂暗暗的发恨道:“且叫你乐这几天,等我慢慢的摆布了来,那时:可别怨我?!”一面隐忍,一面设计:摆布香菱。  

半月光景,忽又粧起病来,只说心疼难忍,四肢:不能转动。【庚辰双行夹批:半月:工夫,诸计:安矣。】请医疗治不效,众人都说是香菱气的。闹了两日,忽又从金桂的枕頭内抖出纸人来,上面写着金桂的年庚八字,有五根针钉在心窝并四肢骨節等处。【脂批:与五鬼一回对看,金桂诡诈:不次阿凤】于是众人反乱起来,当作新闻,先报与薛姨妈。薛姨妈先忙手忙脚的,薛蟠自然更乱起来,立刻要拷打众人。

金桂笑道:“何必冤枉众人,大约是:宝蟾的镇魇法儿。”【庚辰双行夹批:恶极!坏极!】薛蟠道:“他这些时,并没多空儿:在你房里,何苦:赖好人。”【庚辰双行夹批:正要,老兄:此句。】

金桂冷笑道:“除了他:还有谁,莫不是:我自己不成?!虽有别人,谁可敢进我的房呢。”薛蟠道:“香菱如今是天天跟着你,他自然知道,先拷问他就知道了。”

金桂冷笑道:“拷问谁,谁肯认?依我说竟粧个不知道,大家丢开手罢了。横竖治死我也没什么要紧,乐得再娶好的。若据良心上说,左不过你三个:多嫌我一个。”说着,一面痛哭起来。

薛蟠更被这一席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庚辰双行夹批:与前,要打死宝玉:遥遥一对。】一迳抢步找着香菱,不容分说便劈頭劈面打起来,一口咬定是香菱所施。

香菱叫屈,薛姨妈跑来禁喝说:“不问明白,你就打起人来了。这丫頭伏侍了你这几年,那一点不周到,不尽心?他岂肯如今作这没良心的事!你且问个清浑皂白,再动粗卤。”

金桂听见他婆婆如此说着,怕薛蟠耳软心活,便益发嚎啕大哭起来,一面又哭喊说:“这半个多月把我的宝蟾霸占了去,不容他进我的房,唯有秋菱跟着我睡。我要拷问宝蟾,你又护到頭里。你这会子又赌气打他去。治死我,再拣富贵的标致的娶来就是了,何苦作出这些把戏来?!”

薛蟠听了这些话,越发着了急。薛姨妈听见金桂句句挟制着儿子,百般恶赖的样子,十分可恨。无奈儿子偏不硬气,已是被他挟制软惯了。如今又勾搭上丫頭,被他说霸占了去,他自己反要占温柔让夫之礼。这魇魔法究竟不知谁作的,实是俗语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此事正是公婆难断床帏事了。

因此无法,只得赌气喝骂薛蟠说:“不争气的孽障!骚狗也比你体面些!谁知你三不知的把陪房丫頭也摸索上了,叫老婆说嘴霸占了丫頭,什么脸出去见人!也不知谁使的法子,也不问青红皂白,好歹就打人。我知道你是个得新弃旧的東西,白辜负了我当日的心。他既不好,你也不许打,我立即叫人牙子来卖了他,你就心净了。”

说着,命香菱“收拾了東西跟我来”,一面叫人去,“快叫个人牙子来,多少卖几两银子,拔去肉中刺,眼中钉,大家过太平日子。”薛蟠见母亲动了气,早也低下頭了。

金桂听了这话,便隔着窗子往外哭道:“你老人家只管卖人,不必说着一个扯着一个的。我们很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不成,怎么‘拔出肉中刺,眼中钉’?是谁的钉,谁的刺?但凡多嫌着他,也不肯把我的丫頭也收在房里了。”

薛姨妈听说,气的身战气咽道:“这是谁家的规矩?婆婆这里说话,媳妇隔着窗子拌嘴。亏你是旧家人家的女儿!满嘴里大呼小喊,说的是些什么!?”

薛蟠急的跺脚说:“罢哟,罢哟!看人听见笑话。”金桂意谓一不作,二不休,越发发泼喊起来了,说:“我不怕人笑话!你的小老婆治我害我,我倒怕人笑话了!再不然,留下他,就卖了我。谁还不知道你薛家有钱,行动拿钱垫人,又有好亲戚挟制着别人。 你不趁早施为,还等什么?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作什么去了!这会子人也来了,金的银的也赔了,略有个眼睛鼻子的也霸占去了,该挤发我了!”一面哭喊,一面滚揉,自己拍打。

薛蟠急的说又不好,劝又不好,打又不好,央告又不好,只是出入咳声嘆气,抱怨说运气不好。【庚辰双行夹批:果然不差。】

当下薛姨妈早被薛宝钗劝进去了,只命人来卖香菱。宝钗笑道:“咱们家从来只知买人,并不知卖人之说。妈可是气的糊塗了,倘或叫人听见,岂不笑话。哥哥嫂子嫌他不好,留下我使唤,我正也没人使呢。”

薛姨妈道:“留着他还是淘气,不如打发了他倒干净。”宝钗笑道:“他跟着我也是一样,横竖不叫他到前頭去。从此断绝了他那里,也如卖了一般。”

香菱早已跑到薛姨妈跟前痛哭哀求,只不愿出去,情愿跟着姑娘,薛姨妈也只得罢了。
  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嘆。

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復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脂批:此处,病入膏肓,实写:下回之死,不一气:写其死。

实留地步,下回“写魂返故地,一大段:伤心文字”也,香菱至始,悟己之直心、痴呆。

故与封氏:有自悔之泣,嘆嘆!畸笏叟】

那时金桂又吵闹了数次,气的薛姨妈母女:惟暗自垂泪,怨命而已。

薛蟠虽曾仗着酒胆挺撞过两三次,持棍欲打,那金桂便递与他身子随意叫打;这里持刀欲杀时,便伸与他脖项。薛蟠也实不能下手,只得乱闹了一阵罢了。

如今习惯成自然,反使金桂越发长了威风,薛蟠越发软了气骨。虽是香菱猶在,却亦如不在的一般,虽不能十分畅快,就不觉的碍眼了,且姑置不究。如此又渐次寻趁宝蟾。

宝蟾却不比香菱的情性,最是个:烈火干柴,既和薛蟠情投意合,便把金桂忘在脑后。近见金桂又作践他,他便不肯服低容让半点。先是一冲一撞的拌嘴,后来金桂气急了,甚至于骂,再至于打。他虽不敢还言还手,便大撒泼性,拾頭打滚,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

薛蟠此时一身难以两顾,惟徘徊观望于二者之间,十分闹的无法,便出门躲在外厢。

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欢喜,便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又生平最喜啃骨頭,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以油炸焦骨頭下酒。吃的不奈烦或动了气,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頭乐的,我为什么不乐?!”薛家母女:总不去理他。薛蟠亦无别法,惟日夜悔恨不该娶这“搅家星”罢了,都是一时没了主意。【庚辰双行夹批:補足:本题。】于是宁荣二宅之人,上上下下,无有不知,无有不嘆者。
  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出门行走。亦曾过来见过金桂,“举止形容:也不怪厉,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的人,焉得:这等样情性,可为:奇之至极”。【庚辰双行夹批:别書中,形容妒妇:必曰“黄发、黧面”,岂不可笑?】因此:心下纳闷。

这日与王夫人:请安去,又正遇见迎春奶娘:来家请安,说起孙绍祖:甚属不端,“姑娘,惟有背地里:淌眼抹泪的,只要接了来家:散诞两日”。

王夫人因说:“我正要这两日接他去,只因七事八事的:都不遂心,【庚辰双行夹批:草蛇灰线,后文方:不见突然。】所以就忘了。前儿宝玉去了,回来:也曾说过的。【庚辰双行夹批:補明。】明日是个好日子,就接去。”正说着,贾母打发人:来找宝玉,说:“明儿一早往天齐庙还愿。”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盼明不明的。
  次日一早,梳洗穿带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来烧香还愿。这庙里已是昨日预备停妥的。宝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

这天齐庙暗合第3回,伏第95回狱神庙本係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是以忙忙的焚过纸马钱粮,便退至道院歇息。

暗合第3回:有一个孽根祸胎,【甲戌侧批:四字是血泪盈面,不得已无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是家里的‘混世魔王’,【甲戌侧批:与“绛洞花王”为对看。】今日因庙(天齐庙狱神庙)里还愿去了,【甲戌侧批:是富贵公子。】

一时:吃过饭,众嬷嬷和李贵等人,围随宝玉到处:散诞、顽耍了一回。宝玉困倦,復回至静室安歇。众嬷嬷生恐他睡着了,便请当家的老王道士来:陪他说话儿。这老王道士专意: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治人射利。

这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亦长在宁、荣两宅:走动熟惯,都与他:起了个浑号,唤他作“王一贴”。【脂批:妙名,凡王公、贵族,有弊病者:都可一贴】

言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当下王一贴进来,宝玉正歪在炕上想睡,李贵等正说“哥儿别睡着了”,厮混着。看见王一贴进来,都笑道:“来的好,来的好。王师父,你极会说古记的,说一个与我们小爷:听听。”

王一贴笑道:“正是呢。哥儿别睡,仔细肚里面筋作怪。”说着,满屋里人:都笑了。【庚辰双行夹批:王一贴又与张道士:遥遥一对。特犯:不犯。】宝玉也笑着:起身整衣。王一贴喝命徒弟们:快泡好酽茶来。

茗烟道:“我们爷:不吃你的茶,连这屋里坐着:还嫌膏药气息呢。”王一贴笑道:“没当家花花的,膏药从不拿进:这屋里来的。知道哥儿:今日必来,頭三五天,就拿香:燻了又燻的。”

宝玉道:“可是呢,天天只听见:你的膏药好,到底治什么病?”

王一贴道:“哥儿若问我的膏药冷香丸,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内则调元補气,开胃口,养荣卫,宁神安志,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则和血脉,舒筋络,出死肌,生新肉,去风散毒。其效如神,贴过的便知。”宝玉道:“我不信一张膏药就治这些病。我且问你,倒有一种病可也贴的好么?”

王一贴道:“百病千灾,无不立效。若不见效,哥儿只管揪着胡子打我这老脸,拆我这庙何如?只说出病源来。”宝玉笑道:“你猜,若你猜的着,便贴的好了。”王一贴听了,寻思一会笑道:“这倒难猜,只怕膏药:有些不灵了。”

宝玉命李贵等:“你们且出去散散。这屋里人多,越发:蒸臭了。”李贵等听说,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烟一人。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庚辰双行夹批:于前文一出。】宝玉命他坐在身傍,却倚在他身上。王一贴:心有所动,【庚辰双行夹批:四字好。万端生于心,心邪则意在于邪。】便笑嘻嘻走近前来,悄悄的说道:“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

话猶未完,茗烟先喝道:“该死,打嘴!”宝玉猶未觧,【庚辰双行夹批:“未觧”妙!若觧则不成文矣。】忙问:“他说什么?”茗烟道:“信他胡说。”唬的王一贴不敢再问,只说:“哥儿:明说了罢。”

宝玉道:“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王一贴听说,拍手笑道:“这可罢了。不但说没有方子,就是听也没有:听见过。”宝玉笑道:“这样,还算不得什么!?”王一贴又忙道:“这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

宝玉道:“什么:汤药,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

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庚辰双行夹批:此科诨:一收,方为:奇趣之至。】

说着,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頭”。

王一贴笑道:“不过是闲着觧午盹罢了,有什么关係。说笑了你们就值钱。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庚辰双行夹批:寓意深远,在此数语。】正说着,吉时已到,请宝玉出去焚化钱粮散福。功课完毕,方进城回家。
  那时迎春:已来家好半日,孙家的婆娘、媳妇等人:已待过晚饭,打发回家去了。迎春方哭哭啼啼的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頭:将及淫遍。

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庚辰双行夹批:奇文、奇骂。为迎春一哭。恨薛蟠:何等刚霸,偏不能以此语金桂,使人忿忿。是書中:全是不平,有全是:意外之料。】又说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頭,卖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庚辰双行夹批:不通,可笑。遁词:如闻。】一行说,一行哭的呜呜咽咽,连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

王夫人只得用言语觧劝说:“已是遇见了这不晓事的人,可怎么样呢。想当日你叔叔也曾劝过大老爷,不叫作这门亲的。大老爷执意不听,一心情愿,到底作不好了。我的儿,这也是你的命。”

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王夫人一面觧劝,一面问他随意:要在那里安歇。

迎春道:“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是:眠思梦想。二则还记挂着我的屋子,还得在园里旧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不知下次还可能得住不得住了呢?!”

王夫人忙劝道:“快休乱说。不过年轻的夫妻们,闲牙斗齿,亦是万万人之常事,何必说这丧话。”仍命人忙忙的收拾紫菱洲房屋,命姊妹们陪伴着觧释,又吩咐宝玉:“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走漏一些风声,倘或老太太知道了这些事,都是你说的。”宝玉唯唯的听命。

迎春是夕,仍在旧馆:安歇。众姊妹等:更加亲热异常。一连住了三日,才往邢夫人:那边去。先辞过贾母及王夫人,然后与众姊妹分别,更皆悲伤不舍。

还是王夫人、薛姨妈等:安慰劝释,方止住了过那边去。【庚辰双行夹批:凡迎春之文皆从宝玉眼中写出。前“悔娶河東狮”是实写,“误嫁中山狼”出迎春口中可为虚写,以虚虚实实变幻体格,各尽其法。】又在邢夫人处:住了两日,就有孙绍祖的人:来接去。迎春虽不愿去,无奈惧孙绍祖之恶,只得勉强:忍情作辞了。

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终不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觧。

【䝉回末总批:此文:一为择婿者说法;一为“择妻者”说法,

择婿者,必以得:人物轩昂、家道丰厚、阴袭公子为快,

择妻者,必以得:容貌艳丽、妆奁富厚、子女盈门为快,殊不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试者,桂花夏家:指择孙家,何等:可羡、可乐。卒至,迎春含悲,薛蟠 遗恨,可慨 矣夫!】

[批语:上回表过“终不知:端的”,岂非全書:终于八十回乎?

雪芹本旨尚有:廿八回。

粗略概述如下:贾府内囊渐空,子弟典物、赌盗,日渐局促。贾母、王夫人先后仙逝。探春远适:玉户岛。迎春遭孙绍祖:虐亡。惜春被智能:鼓噪出家。

贾琏查凤姐:害尤二姐事,凤姐大惧,为求自保反目,上报贾琏诸事,贾琏:处境艰险,与凤姐夫妻反目,贾琏怒斥平儿助凤姐:卖主不忠,凤姐责怨平儿思扶正:助贾琏害己,平儿抱屈自尽。贾琏因尤二姐事,被都察院泄露京城:而入狱处死。

平儿非但:不能扶正,亦无力救贾琏,想当初平儿扶正之语:着实令人心酸!

平儿亦“薄命之人”也。后凤姐,获悉自己,当年害死:尤二姐、张金哥夫妇,東窗事发。被邢夫人:赶回娘家,路经客栈,哭向金陵:忧惧悲泣,后悬梁自尽。

贾府为宝、黛:筹备婚事,赵姨娘“五鬼”图谋宝玉、凤姐:事发,贾政欲严惩之,其不肯服罪大肆吵闹,引强梁打砸抢掠一时,家反宅乱,血雨腥風。

鸳鸯告密,黛玉:吊杀小紅,此乃疑案,未知小紅:是忠?是邪?雪芹亦:难辨是非。

宝玉被贾环掠走:于獄神庙,贾芸、小紅:前往营救,宝玉落入:薛家手中,监禁:一年有余。

后贼寇哄散,宝玉、宝钗:回到贾家,宝玉在柳叶渚边:因帕识黛玉白骨,与宝钗:葬之,二人成婚:勉强度日。

忽元春:薨逝,亦是:忠奸迷案。忠顺王爷:带人抄家,贾府:越发贫困。

宝玉丢玉,甄宝玉做了和尚,前来送玉,一番佛理:感化宝玉,宝玉弃宝钗:而去。

宝钗苦等:几年不归,适雨村:生一子,暮年被门子发配東北,死于:冰天雪地。

后因劫数,世界毁灭,即“末世”也。全書完。

雪芹本意,贾府因贾芹等招接匪类、暴殄天物:而致家亡人散,非国破家乱,

然思之味同嚼蜡,故事平淡,吾等不予采纳。仅止于八十回。

文中留下谶语、伏筆、草蛇灰线,不过令读者自行操觚构架。

有亲朋苦劝:補成完稿,即余下:二十八回。

舍雪芹原拟,直述汉唐国殇贼祸,然情節直白,碍语频出,令人不寒而战!

更续作者不擅文辞,多有舛讹。 雪芹又仙逝良久。难助诗才,姑且存之。

不过诸友读之获悉后回故事,不作世传。

刘氏有奇思、佳构,欲与同僚:再续紅楼,别尽碍语,仅着意于“宝、黛、钗”事,余:允之。]

发布于 2023-08-16 19:32・IP 属地河北
《石头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2: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佛手和柚子
mayongbao 2021-09-26   |  742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小说第四十回,作者详细描写了大观园秋爽斋里的陈设。从里面的陈设分析,那根本不是贾府三小姐探春的闺房,而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的书房。秋爽斋里有两样东西很特别:一是“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二是“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刘姥姥领着板儿进入秋爽斋后,板儿看到佛手,“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

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佛手发表了不同观点,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结论。研究者普遍认为,佛手谐音“福寿”。明清时期,富贵人家借佛手之美好寓意,将其盛放在大盘子里,任其散发果香,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并不食用。既如此,作者在暗隐宋徽宗的书房里特意摆放“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并插上“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是何用意呢?

当笔者在百度百科上读完“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词条,终于找到了答案。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 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并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简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但向太后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赵似虽有“福寿”(佛手),却无“香橼”(“应与缘通”)。向太后以“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为由,弃赵似不用,坚持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端王赵佶为帝,最后造成北宋无法收拾的败局(“白菊”)。

第四十一回写大姐(巧姐)抱着柚子进了秋爽斋。对于柚子和佛手,庚辰本有双行夹批进行解释:“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有人认为,香团应为香橼之误。

佛手是香橼的变种,但两者属不同的水果。香橼也有很浓的香味,但不如佛手。香橼的外形和未成熟的柚子极像,如果不仔细,很难分辨。由此可见,柚子和佛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理解“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红楼梦》诸人中,只有一人堕入迷津。那就是和秦可卿同领“警幻所训之事”的贾宝玉。第五回结尾这样写道:

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

知道佛手暗指简王赵似后,就不难理解“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的批语了。向太后选错皇位继承人,将“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赵佶立为皇帝,犯了致命的错误。如同宝玉一样,赵佶因不是“有缘者”,没有得到木居士的搭救,堕入迷津,招来“靖康之耻”,不但毁掉北宋王朝,连累自身也成了亡国之君,被金人押解至五国城,受尽屈辱而死。

至于柚子的寓意就更直白了。将柚字拆开,为木由,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叫朱由检,他哥哥天启皇帝叫朱由校。弟兄二人都属由字辈,名的最后一字偏旁为木。朱元璋立国后,给朱家后代分别规定了二十个行辈字。燕王朱棣子孙的行辈字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名的最后一字需有五行偏旁,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柚子可解为木由之子,也就是由字辈的儿子。朱由检生有七子,国亡时尚存三子,即太子朱慈烺、三子定王朱慈炯、四子永王朱慈炤。据笔者考证,巧姐的男性原型就是四子永王朱慈炤。

解开佛手和柚子之谜,再来读第四十一回这段描写就轻松多了: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在上述描述后面,庚辰本有两段双行夹批:“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什么是《红楼梦》的“前后通部脉络”?赵国栋先生在《<红楼梦>与<宋史>的关联》一文中写道:“《石头记》者,寄寓了作者的国破家亡之慨。须知灭宋之金,就是灭明之清的祖先。一宋一明皆亡于女真及其后人之手,让人感慨良多。”笔者认为,赵先生的观点是打开上述夹批哑谜的钥匙。

巧姐舍弃柚子(隐姓埋名),要来佛手,却没有换来福寿。贾府被抄后,她嫁给周财主(影射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他出卖了三个皇子)儿子为妻,过起织女生活(躲入乡间),暂时保留了崇祯皇帝一支的血脉(留余庆)。板儿玩完佛手弃之不要,又把柚子当球踢,可见此子乃一平常人,根本没把逃难的皇子当回事儿。

经曹雪芹增删后的《红楼梦》,其背面是一部以明史馆为主要活动背景,以编修《明史》的翰林学士为主要人物,总结宋明两朝亡国的教训,隐写明末清初历史的长篇小说。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知晓佛手和柚子的寓意。抛弃小说后四十回情节,杜撰巧姐嫁板儿的“新故事”。不但离题万里,还扭曲了小说真正的主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2: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让贾宝玉心动情牵的农户“二丫头”是谁?
2017-07-14 22:45·老狼说酒


红楼隐史

第十五回为秦可卿送完殡,宝玉等人到了一庄户人家过夜,“凡庄农动用之物,皆不曾见过。【庚侧:真,毕真!】宝玉一见了锹、镢、锄、犁等物,皆以为奇,不知何项所使,其名为何。【甲侧:凡膏粱子弟齐来着眼。】小厮在旁一一的告诉了名色,说明原委。【甲侧:也盖因未见之故也。】宝玉听了,因点头叹道:“怪道古人诗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为此也。”【甲侧:聪明人自是一喝即悟。庚眉:写玉兄正文总于此等处,作者良苦。壬午季春。】一面说,一面又至一间房屋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小厮们又告诉他原委。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庚侧:天生地设之文。】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庚眉:一“忙”字,二“陪笑”字,写玉兄是在女儿分上。壬午季春。】“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甲侧:如闻其声,见其形。庚侧:三字如闻。蒙侧:这丫头是技痒,是多情,是自己生活恐至损坏?宝玉此时一片心神,另有主张。】我纺与你瞧。”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庚侧:忙中闲笔;却伏下文。】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甲侧:的是宝玉生性之言。】再胡说,我就打了!”【庚侧:玉兄身分本心如此。】说着,只见那丫头纺起线来。宝玉正要说话时,【庚眉:若说话,便不是《石头记》中文字也。】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宝玉怅然无趣。【甲侧:处处点“情”,又伏下一段后文。】

我前面解密秦可卿时解过了秦可卿的养父“秦业”乃是暗喻“自秦始皇开始的中华封建王权基业”!秦业的爱子秦钟实为“秦种”暗喻的是“自秦始皇开始建立封建王权后的中华汉人的帝业种子。

秦钟看到村庄丫头用纺车故意说道“此卿大有意趣”,实为汉人帝业种子的秦钟其实是在暗示这“二丫头”与汉人帝业大有关系,而且这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居然是“二丫头”,前面在揭秘贾迎春时解过了“二”在红楼梦中喻指朱明皇权。

这个村庄”二丫头”年纪十七八岁有何寓意?为何《红楼梦》中的人物多用十七八岁?因为崇祯的年号用了十七年,可是崇祯是天启七年登基,所以皇帝当了十八年,故而隐述明亡血史的《红楼梦》中人物多用十七八岁。

脂砚的【处处点情,又伏下一段后文】的批文更是明点作者此处寓意。“情”通“秦”,喻指政权,正是暗示这番农家描写都是与朱明政权有关,此乃朱明继承人宝玉在亡国后的一段亲身经历!

宝玉农庄所见描写正是呼应第五回里巧姐判词前面画的“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庄农人家”就是画里的“荒村野店”,这摇纺车的二丫头就是画里的“纺绩的美人”巧姐朱慈炤!

原来这个“十七八岁的村庄二丫头”就是秦可卿死后即崇祯十七年朱明亡国后被李自成的毛将军救出北京带到河南种地作了一年农庄小子的“宝二爷”----宝玉朱慈炤!

再看朱慈炤写要离开农庄:”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没有二丫头。【庚辰侧批:妙在不见。】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庚辰侧批:妙在此时方见,错综之妙如此!】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甲戌侧批:四字有文章。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一时展眼无踪。“

其实让宝玉宝二爷真正心动情牵的是朱慈炤于崇祯十七年在河南乡村农家的劳作一段少年记忆!

脂砚感叹【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人生时光如梭,正如这”车轻马快“一般”一时展眼无踪“,可是几十年后再回首,对于朱慈炤来说这一切却宛若就在眼前一般是那么得清晰鲜活,是那么得心动情牵。

作家森林团队原创文章,对作品拥有合法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举报
评论 1

若耶小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671
 楼主| 发表于 2024-4-23 22: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巧姐是谁?板儿是谁?十二正钗清单
半看春风
半看春风​
半看春风,半观秋月;春秋不言,风月一笑。——不一样的经典解读
3 人赞同了该文章
贾巧姐



【判词】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3]

【曲】留余庆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简介:巧姐是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日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她从小生活优裕,也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后被狠舅奸兄卖到了烟花巷(《好了歌》:择膏粱,谁承望流落烟花巷)。但最终被知恩图报的刘姥姥赎出,与刘姥姥的孙子板儿结婚,在农村有了很好的结果,成了一位纺绩妇人(留余庆)。





前面说了迎春、探春、说了李纨,说了贾环、贾兰,他们都是南明的君王主子,那么这个巧姐是谁,就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吧。巧姐就是流落民间的朱三太子。



朱慈焕幼时被封为永王,在成大长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灭亡那年,他刚刚十二岁,和两个哥哥一起被李自成军俘获,又一起被李自成挟裹出北京城南下。

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开始了乱世飘零。他乞讨到了一户王姓乡绅家。乡绅见他气质特别,“细询根由”。没有城府的朱慈焕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王乡绅是故明官员,见皇子沦落到如此地步,不禁“执手悲泣”,冒着风险收留了他,给他改名王士元,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

五年之后,王乡绅病故,王家不愿意继续收留他,他只好流浪到江南当了和尚。后来浙江余姚一位胡乡绅到庙里游玩,见二十出头的朱慈焕容貌清秀,气质不俗,又满腹诗书,十分擅长围棋(几十年后,蓬莱人李力远遇到朱慈焕,称其“丰标秀整,议论风生……学渊博,且工手谈,精音律”,可见朱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胡乡绅极为欣赏,劝他还俗,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于是朱慈焕落户浙江,也算是成家立业了。结婚后,朱慈焕以教书为业。岳父去世后,随着生儿育女,家累日重,他不得不四处寻找教席,还经常向一些地方绅士打秋风,勉强维持生活。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里风声紧,他就赶紧带着一大家逃亡,几十年间流动于大江南北,历尽艰辛。虽然一辈子受尽委屈劳累,不过毕竟活过了古稀之年,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有了孙子,也总算儿孙满堂。特别是到了晚年,赶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特别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后,还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

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后,周封之于杞宋……尔等与九卿会议俱奏。

虽然朱慈焕不敢出头去接受康熙皇帝的这个好意,但是皇帝对故明的态度如此“亲善”,他认为自己这辈子可以善终了。

不料,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祸发生。这一年四月,他正和东家在书房下棋,突然闯入一队官兵,将他锁拿。





全家被杀
回忆起来,事发的根由是自己几年前的一次口风不严。按理说,环境如此险恶,朱慈焕应该守口如瓶才对。但是,人总是有倾诉的欲望,特别是一个前朝皇子,如今却落为到处打秋风讨饭吃的可怜教书先生,自己身份如此巨大的落差,让他心里难免产生巨大的不平衡感。到了晚年,朱慈焕觉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所以有一次酒后向一位交往很久的老友透露了一点自己的“秘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有爆炸力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浙江东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复明的念一和尚,听说这个消息,就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打起了朱慈焕的旗号,在大岚山起事。朱慈焕闻讯大惊,立刻带着一个儿子由浙江逃到山东,没想到两年之后还是被抓了。在抓他之前,官员曾到余姚他的家中搜查。他家中还“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闻听官兵来捕,气势汹汹,知道大事不好,除了一个儿子外,其他六个人“皆投缳,六命俱尽”。

审讯结果证明他是清白的。虽然念一和尚打着他的旗号,但其实从来没有直接联系上他。官员们当庭让念一和尚来与朱慈焕对质,“及提先生对质,又云不相识”,证明两个人根本不认识。

朱慈焕为自己的辩护也是极为有力的。他说:“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审问官员也觉得朱慈焕所供有理,将审问结果上报给康熙。几年前皇帝还说过要访查一位明朝后代来当官,这个朱慈焕看起来是最佳人选,所以官员对他很礼貌,给他好吃好喝,就等着皇帝下处理决定。

不料,事实证明,康熙皇帝所说的“查访明朝后裔”,其实是叶公好龙。如今,真的“朱三太子”落网,他大喜过望。虽然康熙一生都以“宽大仁慈”闻名,对手又是一个七十五岁手无寸铁的可怜老人,他却绝不放过。皇帝发下谕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迟处死。伊子……俱着立斩。”

逃亡一生须发皆白的朱慈焕,被押上了刑场,眼看着两个儿子被斩首后,自己又被一刀刀凌迟。至此,崇祯的子孙被彻底消灭。





有明一朝,朱家皇族中有"两个"人物的行踪扑朔迷离。一者为建文朱允炆,而另一个就是亡国时的“朱三太子”。但翻开历史我们惊讶的发现所谓的“朱三太子”并不单单指的一个朱慈炯。原来“朱三太子”的主角有好几个,而他(他们)扑朔迷离的行踪也有很多版本。到底是哪个版本可信其实已经早都不重要,因为光“朱三太子”这个名头,其背后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道,或者更准确的讲叫猜测。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1644年3月,李闯兵围北京,明廷倾覆在即。其时,明崇祯帝膝下尚有三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当城外呐喊声渐进之时,乾清宫中,崇祯含着泪亲手给他的这几个儿子换上了破衣,并叮嘱太子、时年十六的朱慈烺,“带弟出城,他日报父母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历史(或者说正史)所记述崇祯太子,就记述到这个地方。后来谈迁编著明史时,也曾有“今太子无踪,执笔,其何所适从”的为难。



折磨了清朝数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探究跑出乾清宫的这三个崇祯最后的希望之星,所谓的正史一点指望也没有。现在我们只能靠所谓的野史、坊间的传言等等来猜测。



关于明末太子,显然“朱三”的知名度最高,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仔细的梳理一下,坊间的各种传言,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其实“朱三”这个名头有很大的张冠李戴的嫌疑。而这个嫌疑就是我们听到的很多故事其实是太子朱慈烺的而并不是朱慈炯的。那么为什么“朱三”的号这么响亮,而真正的太子朱慈烺反倒没这么响亮的名号或者说号召力呢?把他们放在一起讲实在太绕了,所以不如我们把他们三个分开来说,这样就会更清楚一些了。



明亡于李闯,崇祯在煤山上以发掩面,留下绝笔后就“死社稷”了。人们的注意力这才开始转移到太子朱慈烺的身上,肯定是作为国本的朱慈烺,不会是永、定二王。一时间关于太子行踪,说法各一,有很多版本。



主要有:



一说,被李自成捕获杀死。



二说,被李自成挟持西行。



三说,被高起潜收留。



四说,被其外祖父周奎送交清廷处死。



五说,逃至南京后被多铎捕获杀死。



六说,在广东出家当了和尚,地点也说的有鼻子有眼,就是阴那山灵光寺。



七说,跟建文一个样子,下了南洋,不知所踪。



这么多说法,仔细梳理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么多的说法其实也不是光说的朱慈烺一个,很有可能也是把三个人的所有传说总到一个朱慈烺的头上了,坊间传言通常都是如此。那朱慈烺的下落到底咋样呢?个人浅析其肯定是死了,而且当时的民间肯定也是认定其死了,要不然后来种种的反清复明的大旗,写的就不会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名号了。只有太子死了,人们才会打出朱慈炯的名头。



所以,太子朱慈烺的下落就是死了。《石匮书后集》中的两种说法,也跟坊间的被其外祖父周奎送交清廷、逃至南京后被多铎捕获处死的说法相互印证。



这两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因为当时李自成围住北京,带着几个太监的“朱三”们当时就逃出北京的可能性不大,被李抓住的可能性很大,而短短43天后,李自成就兵败一片石,然后又挟持他们出京,在混乱中“朱三”们趁乱逃出,这个是可能性最大的,而他们逃出后或去北京找外祖父周奎、或去当时南京的朱由崧处又是最可能的两种最佳方案。而这么一推断,那么多的传言也就能大致连的上了。而关于其死在清廷下的两个版本显然就成了最可信的版本。



我们先说第一种,被其外祖父送交清廷处死。这个确实有,因为很多记述都有,多尔衮在北京杀了一个所谓的“假太子”。那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说,朱慈烺被李自成抓获后,李自成并没有杀他,李自成见到朱慈烺,令其下跪,太子怒:安能跪反贼。李自成又问:你朱家何以丧天下。太子忿恨:不该用周延儒等奸臣。李自成道:算明白。太子又问:为何不杀。李自成道:你无罪,我不妄杀。遂将朱慈烺留置西宫,封宋王,而太子不为屈。而不久后,李自成兵败出北京,裹挟太子在其中,在路上,太子从大顺军中逃出。可能是他要寻找亲人,于是其折返北京找到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后被人发现,于是周奎怕牵连一家,所以就向多尔衮献出了朱慈烺,这个地方,有的野史甚至演绎c出了其在外祖父家于自己的姐姐长平公主相逢的情节,并且说是因为是两人抱头痛哭而惊动了邻居、巡捕所以周奎无奈将其献出。但不管这么说周奎都是献出了自己的外孙子,而且一口咬定其不是自己的外孙,是冒牌。多尔衮找人来认,太子的老师谢升也说是假的,而当时的刑部主事钱凤览却力争太子是真的。最后太子是以“假冒太子的罪名”被杀的。



折磨了清朝数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谁



这个很值得说道,为什么清廷坚持以“假冒太子”的罪名杀朱慈烺。估计主要还是清廷的利益考量,因为对多尔衮来讲,朱慈烺是很麻烦的,因为他满清刚刚入主北京时,为了稳定民心,不得以假惺惺的打出为明帝报仇的旗号,而这个朱慈烺又恰恰是明帝之子,可不杀朱慈烺就有很多的忠义之士心怀希望,会拥护太子复辟。所以,狡诈的多尔衮立刻就将计就计,以假冒太子罪名杀之。这样,清廷表面不用担当任何道义上的指责。当然以后清廷坐稳江山后,显然这种顾虑就少的多了,以后的“朱三太子”们都是以反动罪名被杀的。



第二种说法是,朱慈烺摆脱李自成后,没去北京去了南京,到了南京后,当时的南明朱由崧政府,派出了N个人去指认,结果都是含含糊糊的说法,这个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认出了什么,但是摄于朱由崧的权威而不敢说是,因为如果说是的话,朱由崧的皇帝位子显然是很尴尬的。恰巧这个时候,在外统兵的黄得功、刘良佐等等还让其善待太子,而一直不服朱由崧的明朝旧臣左良玉更是以保护太子的名义,带兵逼近南京。于是,朱由崧也是想出了,让人指认假太子的办法。甚至还动用了私刑。最后,太子自称叫“王之明”,可是当将这个“王之明”带到真正的厅堂上审问的时候,当主审官叫:王之明时。“王之明”并未答应,当主审官又喊时,“王之明”说:为何不喊明之王。随后主审官大怒,动刑后将其收监。后来不久,清军多铎部大举南下,朱由崧逃到了马鞍山。南京的百姓立时冲入监狱,把王之明救出,拥立为帝。可是,5天后,多铎就打下了南京。这个当了5天皇帝的太子被俘。这时部下告诉多铎,这个所谓的皇帝,是冒充的太子,真名叫王之明。多铎笑道:他要说自己是真的,恐怕朱由崧早就把他杀了。于是这个时候又有人站出来告诉多铎,太子是真的,都是马士英在朱由崧的授意下一手安排的。多铎一边奸笑一边骂道:奸臣,奸臣。后来,这个太子也被多铎带到北京与朱由崧一起杀了。从这个以后坊间再也没有过太子朱慈烺的传说。随之而起的,就是十分热闹的“朱三太子”。很显然,不管是哪种说法,当时的明间显然是认可了朱慈烺的死。所以,朱慈烺一死,作为活着的皇子最大的就是朱慈炯了,不提永王慈炤很可能和朱慈炤是庶出很有关系。因为朱慈炯行三,又是嫡出皇子,所以“朱三太子”这个名头,在清初确实闹腾了不少时间,以至于清朝的皇帝心惊胆战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乾隆年间居然还有人打出“朱三太子”的名号来。但我们仔细看的话,会惊讶的发现,原来从顺治八年开始的“朱三太子”事件,居然全部都是乌龙事件,这个又是因为什么?!



“朱三太子”乌龙事件



从顺治八年开始,康熙十二年的杨起隆,康熙四十六年的王士元。这三次影响比较大的“朱三太子”事件,影响力都很大。但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三次最最轰动的“朱三太子”事件,当事人,打出的是“朱三太子”的旗号。但是,他们却无一例外的声称自己叫“朱慈焕”,而不是真正的朱三朱慈炯。实际上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实际排行第五的朱慈焕5岁就死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为什么一个同样和朱慈炤一样庶出的且5岁就死了的朱慈焕的知名度这么高。而这些打出“朱三太子”旗号的反清者,怎么搞的又会用错名字呢。



要解释这些,从明末清初的老百姓的释、道不分的宗教信仰上来说道,恐怕可以解释的通。相传崇祯帝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在活着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对崇祯说:九莲菩萨(万历的生母李氏的封号)说,皇上待外戚太薄,所以要让他的儿子都死掉。崇祯听了这个话后很恐慌,封他这个第五子为“玄机慈应真君”。所以这个5岁就死的娃娃,在民间有影响力,是说的过去的。



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诸多的“朱三太子”们要用朱慈焕为号召,而不是真正的朱三朱慈炯,原因很明显。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活动的依托大部分就是靠宗教影响力,而这也正是这些人选择叫朱慈焕的原因。



当然,此时的清廷,显然已经不管你叫什么了,这些都不重要了,只要你打出的是“朱三太子”的旗号,那管你叫什么,都是个杀无赦了。



说了这么多“朱三太子”了,肯定,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崇祯早一点不把他的这几个儿子送到南京,非要等到江山不济时,才弄出来,还搞一句:要报父母仇。这不是傻吗,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为什么不早一点将自己儿子送出来。崇祯难道真的这么傻吗?他怎么不早点行动呢。江山即将倾覆时,崇祯不想把他的儿子早点送出来吗?答案显然是他想,他很想。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崇祯的矛盾心理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死社稷”的君王。崇祯一直都是正面的评价居多。大多数的看法都是“他的作为与亡国之君不相符配”。其实,我个人不这么看,我一直认为崇祯的犹豫反复的性格以及他好面子又不肯负责任的心理,才是导致他自己以及他儿子们的悲剧所在。(这里八一下:我也始终不同意现在一些人说袁崇焕的说法,在我心理袁崇焕一直是个英雄,不管现在拿出多少资料证明他是什么所谓的“吹牛大王”什么所谓的“国贼”,我始终顽固的认为袁崇焕是个英雄,至少对于明朝来说他问心无愧。而有愧的应该是崇祯,和那些士大夫)



有明一代,老朱家出了很多的奇葩,尤其从朱厚照开始奇葩代出,但有意思的是到了崇祯时,其一反常态的勤政。所以很多人多说崇祯不象亡国之君。我不这么看,自从小心翼翼的剪除魏党后,崇祯踌躇满志,渴望中兴。他一反刚上台时小心翼翼的做法,很多事情求快求急,恨不得马上弄个什么中兴之世出来。而残酷的事实面前,其犹豫反复的性格和他好面子不肯负责任的心理暴露无疑。对于满清的态度,和与战其也是犹犹豫豫,一会儿想和,一会儿又好面子不肯和。结果错失了很多的良机。而他的这种性格和心理在大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头更是暴露无疑。崇祯十七年(1644),当崇祯确信自己大势已去,他找李明睿商量咋办,李明睿当即动议崇祯南迁。崇祯很想南迁,但又一如既往的开始犹豫。到了二月,李闯逼近北京,并向崇祯下达最后通牒。崇祯下令各部勤王,可宁远总兵吴三桂没有回来,其他诸王也没有了动静。于是李明睿又动议南迁。都御使李邦华站出来劝崇祯先行安排太子等南下。李邦华话说的很难听,就是你不想走不要紧,最起码你得送个儿子到南边去,这样即使北京陷落了,还有希望。但崇祯依旧犹豫。后来我们知道了,崇祯的想法是要所有的大臣一起上书请他南迁他才有面子,他不想自己悄无声息的定夺。因为如果是大臣一起上书请,那就叫战略转移,而自己定夺很可能被后世定义为逃跑。所以很爱面子的崇祯很犹豫。但实际的行动证明其实,他心底里恨不得马上就走,他命令收集了大量的漕船停在天津待命。他要的就是一个体面,于是他还授意大学士陈演率百官顾请他南迁。但是,明末的士大夫心思眼何其多啊。陈演不愿意担负劝驾南迁的罪名。于是崇祯只得作罢。在最后时刻,大臣李建泰上书愿意奉太子朱慈烺南下,可这个时候兵部的光时亨又站出来说了几句死守到底的话。于是崇祯又只得作罢。并表态“他要死社稷”。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在乾清宫的那一幕。也有了后来他自己和他儿子们的悲剧。所以我说这一切,不能怪谁,要怪只能怪这个行事好面子又不肯真正负责任的崇祯皇帝自己。





《折磨了清朝数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谁》无敌铁内







说巧姐,就要说是板儿,谁是板儿?巧姐会嫁板儿吗?

前面说了刘姥姥,刘姥姥是谁?李自成,刘姥姥逛大半个大观园是荼毒大半个帝国。那么跟随刘姥姥一起逛园子的板儿,也不会是一个庄稼小孩,那这个板儿是谁?



刚开始一直以为这个板儿是李自成的头号打手:刘宗敏,可既然是刘宗敏,那么巧姐怎么回和他有姻缘,这个不对路呀。

那么这个巧姐和板儿的姻缘有是怎么回事?这个其实是柚子惹的祸,在原书中有下面一段。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玩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大姐儿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柚子,在闽南有叫做缘果,那么这个柚子,让巧姐和板儿有姻缘之说,也没有大的偏差,那么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光注意柚子了,没注意这里还有一个佛手,那么这个佛手是怎么来的呢?从探春哪里拿的。那么问题就清楚了,这个板儿,根本不是什么刘宗敏,而是前面说史湘云时候提到的李定国。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傍边挂着小槌。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槌子去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那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给他,说:“玩罢,吃不得的。”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佛手出自探春手里,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指板儿(李定国)想要和探春(郑成功)联手(佛手)北伐,收复大明江山。上面提到的纱帐上的蝈蝈、蚂蚱,就是板儿(李定国)想要探春(郑成功)出兵出马。

探春(郑成功)最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和板儿(李定国)联手,

所以这个佛手,最终又借巧姐的手还回去了,只换来一段缘分。看来作者是极其喜爱李定国的,给他安排了两个身份,两个姻缘。而且板儿这个名字,也不是和巧姐的巧妙对应的呆板,而是半儿,是大明的半个儿子,一个女婿半个儿子,也不错。



补充一段 寒江读舟的《李定国因郑成功的自私而失败》



就总体而言,南明的军事力量根部不是某些清史专家说的那么弱,之所以表现差劲,是由于无穷无尽的内讧削弱、抵消了自身的实力,这种内耗导致了大批将领倒戈投降(事实上这些将领中很多人一直都是骑墙派),为满清征服自己的同胞效力;即便矢志抗清,又往往各自为战,从来没有建立一个有权威的统一指挥中心,不能相互支援,给清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孙可望曾经一度改变了这种局面,抗清运动就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这个也表明,满清及其附庸投降明军的实力并不比南明和抵抗实力占有多少优势。可惜好景不长,孙可望的跋扈自雄导致以原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抗清力量分裂。

相比之下,李定国不愧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战略战术家(没有之一),他不仅始终以反抗压迫、反清复明为己任,还用卓越的战略眼光分析全局。在1652年南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时刻,他积极与孙可望并力恢复湖广然后东进的计划,当时的关键在于1652年胁击毙满清王爷尼堪之威,通过孙、李合作进一步全歼或者重创打残湖南屯齐所统清军(由尼堪的八旗精锐和一些投降明军改编来的汉军组成),结果由于孙可望的私心使得这个本来完全可以实现的战略计划变得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李定国依然是不愿意看到南明内耗,然后就避开孙可望,但仍然一心制定新的复兴战略计划,这就是另辟蹊径,联络郑成功共图复兴大业。他的战略意图是,同郑成功会师,首先收复广东,进而夺取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如果这一计划实现,拥戴南明的各支抗清武装就将控制整个江南,然后分路向北推进,全国形势将大为改观。然而,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要看郑成功的态度。参考各种史籍,可以说李定国更多地从抗清大局出发,李定国在衡阳战役后,完全可以凭借本部兵力控制广西全境,威福自操,犯不上苦口婆心地乞援于郑氏。他在率部退入广西以后,一面委曲求全地防止同孙可望完全决裂,一面积极部署东征,希望得到郑成功的全力支持,完全是以大局为重。然而,郑成功不是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大概就是郑芝龙海盗思想的遗传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就当时形势而言,李定国的战略完全正确的。首先,夺取广东将大大改变南明的地位,南明各派中孙可望、李定国控制的云、贵、广西,以原大顺军刘体纯、李来亨等为主的夔东十三家控制的川鄂交界地区,郑成功、张煌言控制的闽、浙沿海岛屿,都是生产比较落后,财赋收入不多、人才较为缺乏的地方,而明末广东一省的财赋大约相当于广西的十倍,文化发展水准也是云、贵、桂三省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收复广东对改善南明的物资、人才的匮乏状态将起重要作用。收复广东还可以让郑成功有一个坚实的后方和海外贸易基地。李、郑会师若能实现,西南和东南就将联成一片,不仅将改变呼应不灵、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而且将为第二步收复福建、江西、湖南奠定基础。其次,李定国的联合郑成功恢复广东就可能性而言几乎是稳操胜券的,这个在后面可以看到,即使没有郑成功的帮助,李定国凭一己之力(李定国本部军队4万人,进军广东后不少拥明的义军来相助,总共最多也就是10人)也几乎能实现这个战略计划,如果在加上郑成功的10万人、上千艘船只,完全可以实现。可惜的是郑成功对于李定国的多次书信苦心劝告没有响应,郑成功并不畏惧与满清打战,也不是看不到双方会师对南明的巨大影响,而是看到如果李定国来了广东和沿海省份,赶走满清后他的割据自雄的局面将难以维持下去(——事实上郑成功是没有眼观,他之所以能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乃是因为满清主力被李定国孙可望等南明主力以及内地抗清力量拖住了,如果这些人被满清打垮了,那么满清主力就反过来对付你郑成功了,后来事实表明如此),结果李定国导致功败垂成。下面说说李定国为了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两次进军广东。

1,肇庆战役

李定国在发动肇庆战役以前同郑成功约定了会师广东的作战计划,当时郑成功也是答应。1653年2月,李定国率部从广西贺县出发,师出广东。3月14日经封川县攻占开建和德庆州,25日进抵肇庆城下。26日,定国亲临肇庆城外,指挥部队从东、西、北三面强攻,同时分兵占领四会、广宁。李定国大军入粤,使两广地区的抗清力量受到鼓舞,纷纷起而响应,配合作战(广西岑溪的宋国相、韦应登部出攻广东罗定、东安、西宁,广东沿海的抗清义师派出战船二百余艘由新会、顺德境内河流直入九江口。。。。等等)。肇庆战役打响后,满清肇庆总兵许尔显据城顽抗。李定国见强攻无效,改用挖掘地道透入城中的战术,命令将士用布袋盛土堆积为墙,栽木成栅,辅以挨牌作掩护,利用鸟枪狙击清军,暗中组织人力开挖地道。由于李军势大,许尔显觉得难以持久,向广州呼吁急派援兵。广州的大汉奸尚可喜率领平南、靖南(耿继茂)两藩主力赶赴肇庆。到达肇庆后,尚可喜登上城墙仔细观察了双方战守形势后,觉得肇庆城墙坚固,易守难攻;他带领的广东清军主力到达之后,己方兵力和对方差不多,李定国军攻下该城的可能性不大。尚可喜忧虑的是广州清军主力既然调到了肇庆,李定国派人同已经反清的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潮州位于广东东部与福建接境郝尚久原为李成栋部将,1648年随成栋反正,1650年叛投清方——典型的南明将领特征,他自以为在广州杜永和等未下之时先行降清,又有击退郑成功军之功,会受到清政府的重视。可是,事与愿违,满清不信任他,1652年8月,清政府决定派南赣副将刘伯禄接任潮州总兵,调郝尚久为广东水师副将,不仅剥夺了他的兵权和地盘,官职也降了一级。郝尚久拒不遵调,开始了反清的准备工作,李定国攻入广东后就宣布反清,并与李定国联系共同攻击广东的满清军队)联络,然后命郝部破釜沉舟趁虚西攻广州,那么,他就将在肇庆重蹈孔友德桂林之战的覆辙。因此,尚可喜通知留守广州的耿继茂派出铁骑扼守三水县西南面的木棉头渡口,切断李定国同郝尚久之间的联系通道。耿兵果然遇到李定国遣往潮州联络的一支小部队,清军乘这支李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发起攻击,格杀数百人,挫败了李定国的战略意图。可见大汉奸尚可喜在此时还是有些战争才能的,也许是对满清死心塌地的原因,这个老汉奸在后来玄烨撤销三藩时期,居然不敢反抗——不过你不反抗也没有用,后来满清还是把你列为贰臣。

这里说一下,郝尚久其实没有接到李定国联系时,也已经准备出击广州,但由于其兵力有限,东面有受到相邻的福建漳州清军牵制;西面惠州总兵黄应杰又效忠于满清,清总兵吴六奇(别被金庸大侠忽悠了,在真正历史上此人一直忠于满清,并非鹿鼎记里面的反清复明分子)驻兵于大埔、镇平(今广东蕉岭县)、程乡(今广东梅县),从北面威胁着潮州。因此,郝尚久凭借本部兵力同李定国会师恢复广东的可能性不大,他只能派出密使请郑成功出兵,只要郑成功践约遣主力西上,广州清军势难两顾,东西合击收复全粤颇有把握。郑成功的按兵不动,使这一计划无从实现。<BR> <BR> 尚可喜解除后顾之忧后,即着手全力对付李定国军。4月8日,他通过高额悬赏(能出城者赏银五十两)让清军士卒出城拼死卖命,蜂拥向前,夺取了李军的地道口,随即放火熏燎地道内隐藏的李军,熏死不少人,李定国被迫离城五里下营。尚可喜初战得胜,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派主力由西、南两门出攻李定国设在龙顶冈的营垒,双方激战。此时,李定国看到强攻肇庆已经无望,原寄希望的郑成功、郝尚久军又杳无消息,审时度势主动撤回广西。第一次进攻广东的战役就此结束。按清方记载,李定国在肇庆战役中虽然未能得手,兵员损失并不多,每次战败捐躯者都只有几百人。然而,尚可喜、耿继茂在李定国开始进攻肇庆时胆战心惊,惟恐落到孔有德的下场,向满清请派援兵。满清随后命驻防江宁昂邦章京哈哈木为靖南将军与梅勒章京噶来道噶率军往广东增援。援军到达时,肇庆战役早已结束,遂转用于镇压潮州郝尚久部。<BR> <BR> 郝尚久获悉李定国兵败西撤后,急忙派使者请郑成功出兵相救,甚至表示愿意投靠郑成功,希望接应。然而,郑成功却可以说是没有行动,这年5月他在海澄、厦门地区击败清固山额真金砺的进攻,8月就返回厦门了。而此时正是郝尚久生死存亡之际,郑成功亲统大军进入潮州府境,筹集了粮食之后就扬帆满载而归,给郝尚久的只是一纸带有命令口气的空文。从8月开始,经过一个月的拚死搏战,清军终于在9月14日夜攻陷潮州,郝尚久和他的儿子郝尧自杀,清军“屠城,斩杀无算”(《揭阳县志》卷七《事纪·附兵燹》)。有历史专家说什么郑成功曾经有过接应行动(证据是派部将陈六御援潮州),但是迫于满清势大而没成,事实上郑成功驻师揭阳时与潮州府城接壤,若有同郝尚久合力迎击广东清军之意或者接应行动,何必在关键时刻撤回福建。郑成功的撤兵回厦主要原因是耽心影响和谈(以前一个帖子谈到过)。派陈六御援潮州不过是一种姿态,在郑成功麾下陈六御只是二等将领,兵力根本不足以接应或者挽救郝尚久。潮州一府是郑军粮食的主要补给基地,郑成功受制于和谈,只顾眼前捞一把,而缺乏长远之计。

2,新会战役

李定国在肇庆战役失利后,正确地总结了第一次入粤作战的经验教训,肯定东、西夹攻,恢复广东是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他认为受挫关键在于郑成功迎战金砺部清军,无暇西顾。因此,他在酝酿再度发动广东战役,并多次派使者前往厦门同郑成功联络,详尽商讨了战役部署和出兵时间。此时时机也非常好,首先,因为尚可喜、耿继茂等击败李定国、郝尚久后,靖南将军哈哈木所统满洲援军于1653年10月班师回京,广东驻防清军相当单薄。尚、耿耽惊受怕,联名向清廷诉苦,说两藩兵、孔有德部下兵加上广东绿营兵总共不超过5万之众,并请求满清抽调蒙古兵或者满八旗兵来,但福临拒绝了——毕竟蒙古兵要防一直不遵从满清的漠北蒙古各部。南明可以投入广东的军事力量要强大得多,李定国部约为4万人,其中许多将士参加过桂林、衡州战役,富作战经验,且无畏清若虎的心理压力,足以为入广作战的主力。郑成功自称兵员,各种资料表明应该有10万,拥有大小战舰船只上千艘,机动性很强,如果他肯派主力西征,李、郑联军对广东满清军队无论在兵员数量上,还是在军士素质、器械装备上都占压倒优势。其次,由于尚可喜、耿继茂吸取了孔有德分兵镇守导致覆亡的教训,两藩兵力全部集中于广州,其他各府、州则由绿营兵驻守;从而导致广东许多地方的拥明义师还相当活跃,他们凭借海岛、港湾、山区等有利地势坚持抗清。第三,明、清双方争夺广东在后援兵力上的比较,李定国和郑成功的大军都与广东接境,主力可以在短期内集结,后方支援也比较容易;清方正好相反,清兵赴援往返动辄数月,1653年肇庆之役,尚、耿紧急呼救,3月明军已撤退,5月清廷才令江宁驻防满八旗兵赴援,抵粤时只赶上收拾残局。因此,李定国致郑成功的信中谆谆劝告万勿“愆期”,原因正在于利用清方增援困难,以绝对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一举拿下广东全省。<BR> <BR> 南明复兴的第一次希望在1652年取决于孙、李合作全歼湖南屯齐所统清军,由于可望妒贤忌能坐失良机;这以后的可能性就是李、郑会师收复广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复江南之地;此机一失,南明再无复兴之望。关键一着失误,那就是全盘皆输。李定国不愧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军事家(没有之一),他的高瞻远瞩,实在是同时诸雄根本无法比拟的,可惜的是这次机会又由于队友(郑成功)的自私不配合而丢失。李定国为此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制定了严密的计划,并且反复同郑成功说明厉害之处,可以说李定国广东战役方案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郑成功的主力,来与不来,大致决定广东战役的成败,更与南明能否复兴直接相关。

1654年2月,李定国从广西柳州领兵约4万,南下横州(今广西横县),攻廉州府(今广西合浦),清总兵郭虎逃走。在3月3日亲至高州,广东各处义师群起响应;满清平、靖二藩和督抚标兵不敢迎战,集中兵力防守广州地区,向清廷紧急呼救。李定国一面派使者前往厦门再次督促郑成功率主力来粤,他考虑到郑军在水上的优势,从海道来助可以不受潮州、惠州清军的阻击,因此确定两军会师地点为广州南面的新会。同时他派自己的军队会合广东义师王兴等部向新会进发。李定国因为在4月间患病,直到8月间才治愈,结果未能亲统大军东征,但在养病期间仍积极作大战准备,在高州地区筹集粮饷和作战物资,并派使者去联系郑成功,邀请其共同出兵。结果,使者到达厦门时,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议”,郑惟恐李定国使者返回后洩漏消息,将来使稽留于厦门,拖了一段时间才派李景携来书信复命。郑成功的回信未见,但从李定国的回信中可以推知其主要内容:一为声称已派部将随张名振北上江、浙;二是应允遣水、陆师入广攻潮、惠,连出师日期也未坦诚相告;显然郑成功的态度模棱,说明他无意于同定国会师,李定国对此深表不满。但李定国仍然苦口婆心的劝告郑成功,多次去信邀请其出兵。并且透彻地分析了战局态势,就战略而言,指出攻克广东全局皆活,福建、浙江、南直隶(指江苏、安徽)可势如破竹,从此中兴有望;从战役而言,恢复广东关键在于攻克新会,即所说“逆虏以新会为锁钥枢牖”,“不谷之意,欲就其地以芟除,庶省城可不劳而下,故亦合力于斯”。但新会地区水道纵横,是广州南面重镇,李定国没有把握在该地击溃广东清军尤其是清军有水师帮助,乘势攻克广州,只要成功率主力相助,即可大功告成。并且委婉的责备郑成功,说其既然遵从南明就应以南明的中心为最大责任和目标。可以说,李定国在多次的信中把会师的战略意义、会师地点和日期都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新会战役从6月开始一直打到12月中旬,长达半年之久。满清平南王尚可喜也看出新会的得失直接关系着省会广州的安全,在5月间先后派参将由云龙、右翼总兵吴进忠率部入城协助防守。8月间,李定国手下陈奇策带领所部水师入西江,攻占江门(今江门市),击毙清广东水师总兵盖一鹏,不仅控制了广州地区的出海口,也切断了广州同新会之间的通道——可见是为了让郑成功的军队从海上能来支援。

尚可喜、耿继茂见形势危急,亲自带领官兵于9月12日前往江门,加强广州南面和西面的防务,但不敢同李定国主力决战。10月3日起,李定国亲统大军猛攻新会。明军先后采取挖掘地道、大炮轰城、伐木填濠等战术进行强攻,都因守城清军负隅顽抗,未能得手。11月10日,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再次统兵从广州来援,顿兵于三水,不敢与李定国主力决战,等待清廷所遣满八旗军队——可见尚可喜对李定国有多恐惧。

新会被围困日久,粮食告罄,城中清军竟然屠杀居民为食(《新会县志》记载)。12月10日,清廷委派的靖南将军朱马喇等率包括满八旗精锐在内的满汉联军长途跋涉到达三洲时,新会已危在旦夕。朱马喇部休整3天后,14日会同平、靖二藩军队在新会城外向明军发起总攻,经过四天激烈战斗,由于满清方面总兵力明显超过李定国的兵力,到18日定国的军队抵敌不住而撤退。清军趁胜追击,李定国所统明军主力在24日退到高州,26日晨撤回广西;留部将靳统武领兵数千镇守罗定州(今广东省罗定县),阻滞清军,到次年正月也被迫撤回广西。明军收复的广东州县和部分广西地方重新沦入清方之手。李定国精心筹画的恢复广东、进取江南战略完全失败,这次战役李定国损失较大,而且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没有力量和机会进入广东了,南明复兴的希望从此可以说基本上是化作泡影。

总结李定国两次入粤之战,战略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广东清军主力当时全部集中在广州,定国的用兵不是直攻该城,而是把广州南面近海的新会选择为主攻方向,证明他始终盼望郑成功海上之师能够在决战之前到达,东西会合,兵力和士气倍增,广东的局势必将大为改观,可以稳操胜券。无奈郑成功私心自用,一味拖延,空言应付,致使定国所云“许大机宜”功亏一篑。然而有文人墨客、以及战胜者所写历史是多么不公正;那个非常愚蠢、畏惧满清八旗兵一路逃跑,最后因为来不及逃跑而不愿意投降自杀的史可法到现在还被人吹嘘成“抗清英雄”;那个多次处于私心、乃至于采用不惜在关键时刻内讧消灭自己盟友(政敌的手下)而导致功亏一篑的何腾蛟也被吹嘘成“南明顶梁柱”;那个虽然多次抗清,但更多是基于自己郑氏家族利益而抗清,在关键战略时刻置盟友于不顾的郑成功也被说成“抗清英雄”(不过郑成功比起前两位来,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而事实上真正的反抗满清民族征服和压迫的真正抗清英雄李定国却远远名气没上述三人大,仅仅就因为李定国曾经是农民军、因为饥饿而反抗过明朝的苛捐和腐败,历史材料一再宣扬史可法而不去宣扬真正英雄李定国,实在是对李定国的不公平。







顺便说一下给刘姥姥出主意,去荣国府找王夫人的狗儿,应该是李自成的狗头军师,牛金星。

最后再说一下判词里面的狠心娘舅是怎么回事?

李自成破北京时,太子朱慈烺本来已经逃出宫殿,当他逃到自己的外公、崇祯皇帝的老岳父周奎的家门口时,周奎还在睡梦中,他被一阵急促的叩门声惊醒,披衣而起,当他确定门口是自己的外孙时,并没有给他打开房门。太子拍了一阵,失望地消失在街巷中,不巧被一群宦官认出,作为一份厚礼,献给了李自成。



巧姐说完了,金陵十二正钗也就说完了,总结一下,出一个对照表:



No1. 林黛玉 -------------- 大明国运

No2. 薛宝钗 -------------- 清廷国运

No3. 元春 -------------- 崇祯周皇后

No4. 探春 -------------- 延平王 郑成功

No5. 史湘云 -------------- 大明江山、子民

No6. 妙玉 -------------- 吴三桂

No7. 迎春 -------------- 弘光帝

No8. 惜春 -------------- 八大山人 朱耷

No9. 王熙凤 -------------- 东林党

No10. 巧姐 -------------- 朱三太子

No11. 李执 -------------- 隆武帝

No12. 秦可卿 -------------- 魏忠贤



从作者的排列顺序上,很明显可以看出了这个是按照影响力大小排列的,

元春虽说是周皇后,不过夫妻一体,这第三也就是崇祯的排位,探春以孤悬海外的台湾为根本,远超了姐姐迎春,排第四。史妹妹排第五是有点委屈了,不过也还好。妙玉为什么排位这么靠前,那是因为吴三桂在明末这段时间,影响是大于弘光的。

所以妙玉第六,迎春第七,只不过这个惜春排位实在是不符合她的力量,应该是占了贾氏其他三春的光了吧,为了和排第三的老大、第四的老三,第七的老二对应吧,以老四的身份获得了一个第八的排位。

第九王熙凤,东林党人在明末力量也不可小觑,可惜都内斗了,就第九吧。巧姐也是沾了身份的光,排了第十,不过朱三太子在清初时隐时现,一直到乾隆手里,还有这个名号跑出了,闹事,也不算是续占此位。

李纨的排名是有点后了,只占了一个十一位,最后是魏忠贤,这一切的一个起源人物,上榜也是应该的。

编辑于 2018-05-13 2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8 14:47 , Processed in 0.0829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