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8: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贾宝玉梦见甄宝玉那个梦,最后又被叫醒的寓意是什么?

饼子啃书
2018-10-25 07:51
+订阅
《红楼梦》这个书名有人说是后来根据《石头记》而改的,我们暂且不去探究《石头子》也好,《金陵十二钗》也好《风月宝鉴》也好,它们名字的变化过程,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成书之前,这个《红楼梦》的书名就已经存在,有人错误的理解为是我们当代人给添加上去的,当然今天我们不去探究考证这个书名,而是根据这个书名理解一个谜团,就是贾宝玉做梦遇见甄宝玉的那段内容。



在五十六回,贾宝玉梦见了甄宝玉,但又似乎是甄宝玉梦见了贾宝玉,那到底是谁梦见了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通过《红楼梦》这个书名来进行回答,既然这本书本来就写的是一个梦,因此叫《红楼梦》,那自然贾宝玉的故事就是一个梦,而这个梦其实就是甄宝玉做的梦。

豹5首创新能源车世界纪录
广告
豹5首创新能源车世界纪录
我在这里就不提那个“假作真时真亦假”,毕竟那就理解更会把人绕晕,就直接以书名做参照物,就像我们看一个车子动还是静,就要找一个固定的参照物,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书名本身就是说这是写一个梦的故事,自然贾宝玉个故事就是一个梦,我们明确 这一点,在继续往下继续,有意思的是,最后谁把这个梦惊醒了?就是那句“老爷叫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8: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仲子锁麟
20-10-14 04:35
来自 荣耀 9X
《红楼梦》56回:贾宝玉在梦中见到了甄宝玉。这个情节启发我,孔子也可在梦中见到墨子。
宝玉心中便又疑惑起来,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覩。心中闷闷,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睡去,不觉竟到了一座花园之内。宝玉咤意道:“除了我们大观园,竟又有这个园子。”
正疑惑间,从那边来了几个女儿,都是丫嬛。宝玉又咤意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
只见那些丫嬛笑道:“宝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宝玉只当是说他自己,忙来陪笑说道:“因我偶步到此,不知是那位世交的花园,好姐姐们,带我曠曠。”众丫嬛都笑道:“原来不是咱们家的宝玉。他生的到也还干净,嘴儿到也乖。”宝玉听了,忙道:“姐姐们这里也竟有个宝玉?”丫嬛们忙道:“宝玉二字,我们是奉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寿消灾,我们叫他,他听见喜欢。你是那里远方来的一个臭小子,也乱叫起来。仔细你的臭肉,打不烂你的!”又有一个笑道:“咱们快走罢,别叫宝玉看见,又说同这臭小子说了话,把咱们熏臭了。”说着,一迳去了。宝玉纳闷道:“从来没有人如此涂毒我,他们如何竟这样,真亦有我这样一人不成?”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宝玉又咤意道:“除了怡红院,也竟还有这么一个院落?”忽上了台矶,进了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也有嘻笑顽耍的。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嬛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胡恨呢!”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子,不理我。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宝玉忙下来拉住笑道:“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梦里!”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且又真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的二人都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

孔子成仁,墨子取义。孔子墨子也是一对难兄难弟,也是孪生兄弟。《红楼梦》中贾宝玉甄宝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8: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贾宝玉+甄宝玉+】https://7236taij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9&fromuid=1
(出处: 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刚说着,只见林之孝家的进来说:“江南甄府里家眷昨日到京,今日进宫朝贺。此刻先遣人来送礼请安。”说着,便将礼单送上去。探春接了,看道是:“上用的妆缎蟒缎十二匹,上用杂色缎十二匹,上用各色纱十二匹,上用宫绸十二匹,官用各色缎纱绸绫二十四匹。”李纨也看过,说:“用上等封儿赏他。”因又命人回了贾母。贾母便命人叫李纨、探春、宝钗等也都过来,将礼物看了。李纨收过,一边吩咐内库上人说:“等太太回来看了再收。”贾母因说:“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赏封赏男人,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纪,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别。请安问好毕,贾母命拿了四个脚踏来,他四人谢了坐,待宝钗等坐了,方都坐下。贾母便问:“多早晚进京的?”四人忙起身回说:“昨儿进的京。今日太太带了姑娘进宫请安去了,故令女人们来请安,问候姑娘们。”贾母笑问道:“这些年没进京,也不想到今年来。”四人也都笑回道:“正是,今年是奉旨进<bdo></bdo>京的。”贾母问道:“家眷都来了?”四人回说:“老太太和哥儿、两位小姐并别位太太都没来,就只太太带了三姑娘来了。”贾母道:“有人家没有?”四人道:“尚没有。”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李纨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来,却记不得真了。”贾母笑道:“岂敢,就是我的孙子。人来。”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贾母笑道:“园里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一面说,一面都上来拉他的手,问长问短。宝玉忙也笑问好。贾母笑道:“比你们的长的如何?”李纨等笑道:“四位妈妈才一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贾母笑道:“那有这样巧事?大家子孩子们再养的娇嫩,除了脸上有残疾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这也没有什么怪处。”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贾母忙问:“怎见得?”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四人听了,都笑道:“老太太这话正是。虽然我们宝玉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礼。所以无人见了不爱,只说为什么还打他。殊不知他在家里无法无天,大人想不到的话偏会说,想不到的事他偏要行,所以老爷太太恨的无法。就是弄性,也是小孩子的常情,胡乱花费,这也是公子哥儿的常情,怕上学,也是小孩子的常情,都还治的过来。第一,天生下来这一种刁钻古怪的脾气,如何使得。”一语未了,人回:“太太回来了。”王夫人进来问过安。他四人请了安,大概说了两句。贾母便命歇歇去。王夫人亲捧过茶,方退出。四人告辞了贾母,便往王夫人处来,说了一会家务,打发他们回去,不必细说。

    这里贾母喜的逢人便告诉,也有一个宝玉,也却一般行景。众人都为天下之大,世宦之多,同名者也甚多,祖母溺爱孙者也古今所有常事耳,不是什么罕事,故皆不介意。独宝玉是个迂阔呆公子的性情,自为是那四人承悦贾母之词。後至蘅芜苑去看湘云病去,史湘云说他:“你放心闹罢,先是‘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很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宝玉道:“那里的谎话你也信了,偏又有个宝玉了?”湘云道:“怎么列国有个蔺相如,汉朝又有个司马相如呢?”宝玉笑道:“这也罢了,偏又模样儿也一样,这是没有的事。”湘云道:“怎么匡人看见孔子,只当是阳虎呢?”宝玉笑道:“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湘云没了话答对,因笑道:“你只会胡搅,我也不和你分证。有也罢,没也罢,与我无干。”说着便睡下了。

    宝玉心中便又疑惑起来: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心中闷了,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的睡去,不觉竟到了一座花园之内。宝玉诧异道:“除了我们大观园,竟又有这一个园子?”【庚辰双行夹批:写园可知。】正疑惑间,从那边来了几个女儿,都是丫鬟。宝玉又诧异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庚辰双行夹批:写人可知。妙在更不说“更强”二字。】只见那些丫鬟笑道:“宝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宝玉只当是说他,自己忙来陪笑说道:“因我偶步到此,不知是那位世交的花园,好姐姐们,带我逛逛。”众丫鬟都笑道:“原来不是咱家的宝玉。他生的倒也还干净,【庚辰双行夹批:妙在玉卿身上只落了这两个字,亦不奇了。】嘴儿也倒乖觉。”宝玉听了,忙道:“姐姐们,这里也更还有个宝玉?”丫鬟们忙道:“宝玉二字,我们是奉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寿消灾的。我叫他,他听见喜欢。你是那里远方来的臭小厮,也乱叫起他来。仔细你的臭肉,打不烂你的。”又一个丫鬟笑道:“咱们快走罢,别叫宝玉看见,又说同这臭小厮说了话,把咱熏臭了。”说着一径去了。

    宝玉纳闷道:“从来没有人如此涂毒我,他们如何更这样?真亦有我这样一个人不成?”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宝玉又诧异道:“除了怡红院,也更还有这么一个院落。”忽上了台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也有嘻笑顽耍的。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忙下来拉住:“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梦里了。”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

    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往前去,天热困倦不定,那里想的到放他,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着影儿顽的,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不然如何得看着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一语未了,只见王夫人遣人来叫宝玉,不知有何话说──【庚辰双行夹批:此下紧接“慧紫鹃试忙玉”。】
百度搜索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天涯 或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天涯在线书库 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贾宝玉做梦梦到甄宝玉senkye2013.04.06浏览393次小说图书[url=]分享[/url][url=]举报[/url]
最后提到 老爷叫宝玉 ,一个宝玉就走 ,一个宝玉忙叫到:宝玉回来

请问是 哪个宝玉走呢?还有这个 走 怎么理解,是离开躲避,还是去老爷那呢?

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在吗?



1个回答

fallingxu2013.08.28


满意答案
是贾宝玉去梦到去江南甄宝玉家里
然后 是甄宝玉家的老爷叫宝玉

因为贾宝玉平素在家被老子凶怕了  以为是自己的老子 就抬脚想跑  和平时在大观园里一听贾政叫自己就蔫了一样  结果是甄宝玉的父亲叫甄宝玉  于是甄宝玉叫贾宝玉回来  不是贾政 不用怕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貌似没什么吧  只是贾宝玉对自己家中的氛围和父母的管教不满而已   

另外  说道寓意 在于贾宝玉的“贾”和甄宝玉的“甄”二字   
莫忘记开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方面可以理解成贾宝玉的一个镜像  另一个自己  一个自己向往的生活

另一方面  考证派的观点  貌似是当时曹家在江南还有一个房产据点之类的意思  这个江南的甄宝玉  很可能就是映射那里  就是被抄家后 还有的一个关系不错的可以避难的场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8: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贾宝玉梦见甄宝玉,贾宝玉心中的焦虑是因为什么?
2018-08-01 08:00
本文摘自《梦解红楼》。本书是作者从解析梦的内涵、意境、缘由等的角度入手,对《红楼梦》中四十多种梦境的描写进行解剖,力图以梦的解析来更为深入地探讨《红楼梦》的人物设计、情境布局、全篇架构等宏观层面以及人物心理、作者意图等微观层面的潜在理境,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模式。

宝玉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昏昏睡去,竟到一座花园之内。宝玉咤异道:“除了我们大观园,更又有这一个园子?”正疑惑间,忽然那边来了几个女孩儿,都是丫鬟,宝玉又咤异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只见那些丫鬟笑道:“宝玉怎么跑到这里来?”宝玉只当是说他,忙来陪笑说道:“因我偶步到此,不知是那位世交的花园?姐姐们带我逛逛。”众丫鬟都笑道:“原来不是咱们家的宝玉!他生得也还干净,嘴儿也倒乖觉。”宝玉听了,忙道:“姐姐们这里,也竟还有个宝玉?”丫鬟们忙道:“‘宝玉’二字,我们家是奉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年消灾,我们叫他,他听见喜欢;你是那里远方来的小斯,也乱叫起来!仔细你的臭肉,打不烂了你的!”又一个丫鬟笑道:“咱们快走罢,别叫宝玉看见。”又说:“同这臭小子说了话,把咱们熏臭了!”说着,一径去了。

宝玉纳闷道:“从来没有人如此荼毒我,他们如何竟这样的,莫不真也有我这样一个人不成?”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宝玉咤异道:“除了怡红院,也更还有这么一个院落?”忽上了台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儿做针线,也有嘻笑玩耍的。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做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往那去了。”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忙下来拉住:“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梦里了。”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宝玉快回来!”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先来看看这个梦的诱因,贾宝玉怎么会在梦中会见甄宝玉呢?

原来是江南甄府里家眷进宫朝贺,先遣人到贾府来送礼请安。来贾府送礼请安的是四个四十往上年纪的女人,在向贾母请安时谈到了甄府也有个宝玉,待这四个女人看见贾宝玉之后,惊呼“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呢”。四个女人又说:“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的。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

对于这次会见,贾母逢人便告自不待言,“独宝玉是个迂阔公子的性情,自为是那四人承悦贾母之词”,并不放在心上。偏巧他去看生了病的史湘云,史湘云却对他说:“你放心闹吧,先是 ‘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这便使宝玉心中疑惑起来: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正是在这种似信非信、疑疑惑惑的状态中进入了梦乡,会见了仅只耳闻的甄宝玉。

在现实生活中,贾宝玉此时尚未见过甄宝玉,直到后面的第一百一十五回,两个宝玉才得相见。由此可推出,梦中贾宝玉所看见的甄宝玉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由于那四个女人在言谈中点明了甄宝玉“今年13岁”,因此,宝玉梦中看见的自己也应是13岁时的光景,而且,宝玉在梦中所诧异的一座花园就是贾府的大观园,所诧异的几个丫鬟,正是他身边的鸳鸯、袭人、平儿,所诧异的院落正是他的怡红院。实际上是对他自己13岁那个时期生活情境的回忆。如果解梦到此便止住的话,那只相当于解析一幅画谜时,只解说了画面上那些图画的意思,还没有沾着画谜谜底的边。

弗洛伊德说:“迄今为止,人们所做过的有关梦的解释都是以记忆中所保留的‘梦内容’直接予以阐释。他们由梦内容寻求解释,有些甚至不经过解析,而直接由梦内容获取结论。然而,这方面我们却有一些不同的资料,在我们研究出来的结果与‘梦内容’之间,我们发现了另一新的心理资料:梦的隐思或梦思,而我们的解梦乃由这些资料下手,并非沿袭自古所用的‘梦内容’或称为‘梦的显意’。因此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崭新的工作,一种近似小说的工作——仔细检验‘梦的隐思’与‘梦的显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后者如何由前者蜕变出来。”(《梦的解析》第107页。)

弗洛伊德又说:“‘梦的隐意’与‘梦的显意’就有如以两种不同的预言表达同一种内容,或说得更清楚些,‘梦的显意’就是以另一种表达的形式将‘梦的隐意’传译给我们,而所采用的符号以及法则,唯有透过译作与原著的比较,才能了解。一旦我们做到了这点,那‘梦的隐意’就再不是一个如此难以了解的秘密。‘梦的显意’,就有如象形文字一般,其符号必须逐一地翻译成‘梦的隐意’所采用的文字。因此,这些符号决非以其图形的形态即可解释,它必须按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来做这项翻译的工作。”(《梦的解析》第107页。)

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贾宝玉梦会甄宝玉这样的显象来还原梦的隐意呢?方法便是我们应仔细检验“梦内容”中所藏匿的“心理资料”。只要仔细把玩这个近似猎奇取巧逗人乐子的梦,我们便不难发现这是宝玉的一个焦虑梦,在看似稀奇巧合轻松笑骂的戏谑之中,深藏着宝玉无尽的焦虑。

第一,“自惭形秽”焦虑。

一方面,梦中丫鬟看“他生的倒也还干净”,听他“嘴儿也倒乖觉”;另一方面,梦中丫鬟又骂他“你是那里远方来的臭小厮”,“仔细你的臭肉”,“把咱熏臭了”。梦中甄宝玉也骂他“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梦中的丫鬟和甄宝玉,岂真有其人,不过都是宝玉的幻象,是由宝玉的潜意识置换而来,他们所说的话,实质上就是宝玉自己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心灵的对白。世人尽知,这位含玉而生的奇公子,荣府上下眼中心中的接班人,那能是个“脸上有残疾十分黑丑的”,你看他在第三回初见黛玉时出场的形容:进来了一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抡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这番形容,连黛玉见了也大吃一惊。

转瞬间宝玉又换了一副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辨,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

再看第十五回会北静王时的形容:那北静王本身便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但看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时,也禁不住赞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当着贾政的面,盛赞“令郎真乃龙驹凤雏”,“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黛玉何人?万万人之上的美女子;北静王何人?万万人之上的美男子。他俩见了宝玉,尚且惊赞不已,宝玉岂不更是万万人之上的俊男靓仔么?!何以还会产生“自惭形秽”的焦虑呢?

殊不知,宝玉是个既秉清明灵秀之正气又秉残忍乖僻之邪气之人,“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正合又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成情痴情种。把“女儿”两个字,看得极尊贵、极清洁,甚至比那阿弥陀佛、文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要尊荣无对。因此在七八岁时便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奇思异想。这种“女清男浊”的观念正是他独特的心性,无时无刻不在左右他的言行举止。

第十九回宝玉到袭人家去时看见了三五个女孩儿,回来后问袭人“那个穿红的是你什么人”,当袭人告知是她“两姨妹子”后,宝玉便叹“怎么也得他在咱们家就好了”,不料被袭人抢白了一番,宝玉倒陪笑道:“我不过是赞他好,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将一个贫家女子看得如此清纯,而将自己当成“浊物”。己卯本评曰:这皆是宝玉意中心中确实之念,非前勉强之词。此评切中宝玉之心性,十分中肯。此后文中,宝玉亦常用此“妙号”自称。

宝玉不仅在女儿面前自惭形秽,那怕见了眉清目秀、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的男子,也会立即自感污浊。第七回见到秦钟之后,心中又起了呆意,自思“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还痛骂自己“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

外形的丰美与心性的乖僻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以至在第二十二回黛玉问他“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时,宝玉竟不能答。因此在他心底里,自认自己是泥做的骨肉,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污浊,恨只恨没有修成女儿身,怨只怨空有一副靓皮囊。这是他的一个心结,每时每刻都处在摆不脱的悲虑之中。梦中出现丫鬟骂他臭小厮、臭肉,甄宝玉骂他空有皮囊,正是宝玉自悲自怨自恨自惭的自责与自骂。通过这种自我“荼毒”,释放心中的焦虑。

第二,“黛玉多病”焦虑。

宝玉与黛玉从小青梅竹马,耳鬓厮磨,吃同桌,睡同床,两小无猜,但这并不完全是宝玉深爱黛玉的原由,更何况,在众多如花似玉的小姐丫鬟群中,黛玉的容貌也不是最漂亮的,加上又是个怯弱不胜的病秧子,更削减了她的竞争力,但由于黛玉亦是深恶痛绝仕途经济之人,这才是宝玉深爱她的根本,众花丛中,唯有黛玉可以与他两心相对。

宝玉深爱黛玉,把黛玉视为将与自己白头偕老之人,对她的关切,自然超出其他人之上,而诸事为首者,莫过于黛玉的身体健康。黛玉是带着有病之身来到贾府的,或者更确切地说,黛玉是带着有病之身来到人世间的。

第三回中贾母看见黛玉身体面庞怯弱不胜,草胎卉质,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黛玉先天不足,已经吃了十多年药皆不见效尚且不说,又加之黛玉心性孤高自傲,妒忌多疑,不免要生出许多的闲气、闷气、怨气、悲气,而人一生气,免疫力就下降,抵抗力降低,各种邪秽之气便趁机侵入,这又成了黛玉后天的病由。

先天不足加后天怄气,黛玉病势一天一天加重,宝玉为她健康的担忧便也一天一天加深,渐渐的也形成了一个心结。

到第四十五回,黛玉才十五岁,便“每岁到春分、秋分之际,必犯嗽疾”,“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些,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至此之后,黛玉病情加重,不只是一年犯两次病,而变成经常病,咳嗽也愈来愈频繁严重了。但凡黛玉一病,宝玉便忙不迭前往探视。

第三十回黛玉生病又生宝玉的气,宝玉冒着“热天毒日”来看黛玉,黛玉却不准丫鬟开门。宝玉进来后笑道:“你们把极小的事倒说大了。好好的,为什么不来?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人死了,魂也要来,对黛玉生病的关切无以复加!

第四十五回探视黛玉,一见面忙问:“今儿好些?吃了药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真的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第五十二回写宝玉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罢。”宝玉也觉得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咳嗽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在宝玉问话后面,庚辰本脂批曰:“此皆好笑之极,无味扯谈之极!回思则皆沥血滴髓之至情至神也。”此批一语中的:“沥血滴髓之至情至神也”!

真正将黛玉的病因、宝玉的焦心说得至情至透则是在第三十二回。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生我的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来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及至袭人怕他热,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他却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 ,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哩。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地抽身跑了。

宝玉说了一段叫黛玉“轰雷掣电”的话,又说了一段叫袭人“魄散魂飞”的话,蒙府本脂批曰:“真疼真爱真怜真惜中,每日生出此等心病来。”由此可见,黛玉是身病,宝玉是心病,宝玉的心病由黛玉的身病而来,只等黛玉的身病好了,宝玉的心病才得好。黛玉的病一日不好,宝玉便一日的胡愁乱恨,以致失眠唉叹!这样揪心裂胆的焦虑,从白日缠绵到梦中,便见丫鬟在说:“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在胡愁乱恨呢。”不是心上人儿,如何梦中牵挂,宝玉的潜意识已然心知肚明,有意在梦中点破,稍释心中块垒耳!

第三,“严父训饬”焦虑。

此梦的最后结局,看起来不免令人作笑,一听见“老爷叫宝玉”,唬得两个宝玉皆慌了,甄宝玉拔腿就走,贾宝玉张口便叫,并且在叫喊声中惊醒过来。笑过之后,掩卷一思,又不难发现这种“老鼠见了猫”的景象不仅仅似曾相识,简直历历在目。

说来贾政对这个衔玉而来的奇儿子,从小就很不喜欢,宝玉周岁时,贾政让他“抓周”,试他将来志向,谁知宝玉世上所有之物一概不取,偏偏只把些脂粉、钗环抓到手中,贾政因此大怒,脱口大骂“将来酒色之徒耳!”及至长大上义学,一日宝玉去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戚序评曰:“画出宝玉俯首挨壁之形象来。”

第十七回宝玉方至大观园戏耍,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真是闻虎色变!后来在大观园题对额,贾政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每到一处,无论宝玉题的好与不好,总是“畜生,畜生”“无知的孽障”“无知的蠢物”“叉出去”“若不通,一并打嘴”“胡说”“岂有此理”“若再不能,我定不饶”“不好,不好!”等语斥责喝骂,宝玉稍有主动发言时,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一路上说得不好挨骂,说得好也挨骂,不说挨骂,说也挨骂,把个宝玉骂得垂头丧气,伴父如伴虎。

第二十三回,元妃命太监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姊妹都到大观园中去居住,命宝玉仍随进园读书,宝玉正喜的无可不可时,忽见丫鬟来说:“老爷叫宝玉。”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老爷”两字,真如雷灌耳,谈虎色变!只为给花自芳取了袭人的名字,贾政便训饬他“只是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说毕,断喝一声:“作孽的畜生,还不出去!”

第三十三回宝玉来至厅上,刚转过屏门,不想对面来了一人正往里走,可巧儿撞了个满怀。只听那个喝了一声“站住!”宝玉唬了一跳,抬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他父亲,不觉的倒抽了一口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这情景正如老鼠见了猫,早唬得胆也破了,腿也软了,连逃跑的份儿也没了。也正是在这一回里,贾政暴打宝玉。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s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王夫人急忙赶进房里,贾政更如火上浇油一般,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宝玉早已动弹不得了。贾政还欲打时,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贾政道:“罢了,罢了!今日必定要气死我才罢!”王夫人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况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若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贾政冷笑道:“倒休提此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王夫人抱着宝玉,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禁不住解下汗巾看,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毫无一点好处,不觉失声大哭起来,“苦命的儿吓!”幸亏贾母早来一步,要不然宝玉也就命丧贾政的板子绳索之下了。

尽管贾政后来“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但他仍对此振振有词:“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贾政与宝玉的矛盾,正是贾政维护正统封建礼教与宝玉反仕途骂禄蠹与封建礼教唱对台戏的矛盾,贾政的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望的是成封建礼教之龙,成封建礼教之钢,宝玉则偏偏恨成此龙,羞成此钢,这对矛盾斗争的结果,只有胜负之分,没有调和的余地。你看在整个挨板子的过程中,宝玉哼过一声没有?有过求饶一字没有?只是眼下势力悬殊,宝玉只有挨打的份。直到两三百年后,孙中山一句“天下为公”,才将贾政们彻底扳倒,宝玉的夙愿才得以实现。

宝玉此时尚是个上学的少年,吃贾政的,穿贾政的,住贾政的,花贾政的,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规范下,宝玉只能认打。然而,这一顿饱打,作为一次严重的创伤,深深地锲进了宝玉的心坎里,埋进了宝玉的潜意识之中,使宝玉成了惊弓之鸟,焦虑深重,惶惶不可终日。早在宝玉挨这顿暴打之前,聪慧的袭人已将这对父子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看得穿透了,想着法儿叫宝玉少挨打骂。

第十九回袭人对宝玉说:“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眼前或在别人眼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非但如此,袭人还抓住宝玉怕父这个软肋,伙同薛蟠拉虎皮作大旗捉弄宝玉。

第二十六回宝玉正在黛玉房里说笑,只见袭人走来说道:“快回去穿衣服,老爷叫你呢。”宝玉听了,不觉打了个雷的一般,也顾不得别的,疾忙回来穿衣服。出园来,只见焙茗在二门前等着,宝玉便问道:“你可知道叫我是为什么?”焙茗道:“爷快出来吧,横竖是去见的,到那里就知道了。”一面说,一面催着宝玉。转过大厅,宝玉心里还自狐疑,只听墙角边一阵呵呵大笑,回头只见薛蟠拍着手笑了出来,笑道:“要不说姨父叫你,你那里出来的这么快。”你看,这一番捉弄将宝玉对父亲的惧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来了。惧怕父亲,这是宝玉的又一个心结,又一大焦虑,如果将对黛玉说的那句“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加一个字用到贾政身上,那便是“睡里梦里也忘不了怕你”!

弗洛伊德说:“梦是一步一步地朝着有意的转移方向在蜕变。”(《梦的解析》第49页。)我们回顾一下这个梦,开始还是轻松愉快地逛花园,接着便一步一步地蜕变到自惭形秽、黛玉多病、严父训饬的焦虑上来了。其实,这三个焦虑只不过是一个大焦虑的三个侧面而已,这个大焦虑就是反仕途经济。黛玉与他志同道合却多病,贾政与他道不同不相与谋却强霸,又恨自己只是生在富贵之家的一个浊物,既不贵也不坚,空有宝玉之名。

弗洛伊德说:“事实上,焦虑之梦并非梦的解析的另一对象,它只不过是以梦本身来表示出一般焦虑的内容而已。我们梦中所感受的焦虑就是梦内容所明白地表示的那些念头而已。”(《梦的解析》第39页。)解析到这里,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个焦虑梦,通过梦中的自我“荼毒”,释放心中的焦虑。

弗洛伊德指出,构成梦象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做梦前一天的残念;睡眠中偶然出现的躯体方面的感觉刺激;来自幼年期的经验。此梦的直接诱因和材料来源便是贾宝玉在睡前照过镜子,在镜子中看见了自己的形象。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往前去,天热困倦不定,那里想的到放他,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着影儿顽的。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不然如何得看着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宝玉不仅睡觉前“照着影儿顽”,他还经常同姊妹们一起梳妆,也是经常照镜子的,无数次在镜子中看见了自己的形象,加上白天听见甄府四个女人说了个甄宝玉,又听史湘云说“如今有了个对子,闹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个去”的话,再加上心灵深处的隐衷,几方面一凑合,便做出“宝玉见宝玉”的梦来了。

析文中引用第三十二回宝玉对袭人说的一番话,是宝玉的一个白日梦。所谓“出神”,即入梦,故而后来才有“宝玉一时醒过来”的交待。在梦里,梦主得到了说出自己内在真相的机会,原来隐藏在潜意识里的愿望、恐惧、希求以及心结,白天不敢说,不敢当面说,一旦到了梦里,就敢于“大胆说出来”,而且敢于当面说出来,只不过“当面的人”是梦中人,但说出来的“心事”却是千真万确一丝无悔,完全真实地倾吐出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真情,“心病”压抑久了深了,不吐不行,一吐为快,梦为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也为他释放了心中的焦虑。

END

《梦解红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8: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甄宝玉送玉的故事 贾宝玉梦见甄宝玉怎么回事
分类: 历史
甄宝玉送玉的故事 贾宝玉梦见甄宝玉怎么回事

甄宝玉送玉

贾宝玉衔玉而生,家人都认为是祥瑞之兆,对这块玉也是十分看重的,但是这位小爷明显不拿它当回事,当着大家的面砸过,这块玉十分通灵性,曾经遗失过,遗失后,家里人、身边的侍女心急如焚,也就有了甄宝玉送玉这一回合。

甄宝玉画像

甄宝玉画像

其实在《红楼梦》十八回合,元春回大观园省亲时,听了名为《仙缘》的戏曲,脂砚斋就有批语:此伏之后的甄宝玉送玉,为以后埋下了伏笔,不知道甄宝玉送的玉是贾宝玉还是通灵宝玉。

贾宝玉的玉遗失后,整个人都有些萎靡不振了,全家人更是如临大敌,这块通灵宝玉也许真的是有灵性的,不知道怎么到了甄宝玉的手里。其实《红楼梦》一书中,处处暗示贾宝玉与甄宝玉是极其相似的两个人,甄宝玉家族破灭时,也就预示了贾宝玉的结局。甄宝玉送玉给了贾宝玉,面对贾家人的盘问,他并为劝告贾家向善,而只对他们说了天机不可泄露五个字,让人摸不到头脑。

没有人知道,甄宝玉是带着一个使命来的,甄宝玉向贾宝玉灌输了大量的佛家信仰,指引宝玉拜托俗世的生活,这些话对刚刚遭受失去林妹妹、贾母,被迫去了不爱的宝姐姐等痛苦的贾宝玉来说就是精神的食粮,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精神导师,做通了贾宝玉的思想工作,为贾宝玉后来出家埋下了伏笔。

贾宝玉梦见甄宝玉

后人对《红楼梦》一书中研究表示,有人说如果贾宝玉是生活在虚幻中的人物,是曹雪芹心中理想产物的化身,那甄宝玉与贾宝玉正好相反,他应该是留在凡尘中的人物,更接近真实的自己,贾宝玉梦见甄宝玉,更加印证了大家对“真”、“假”宝玉的想法。

贾宝玉剧照

贾宝玉剧照

贾宝玉早就知道在江南有个甄宝玉和自己长的很相似,他梦见自己去甄宝玉的家中,正在感叹时,发现甄宝玉的父亲再叫贾宝玉,贾宝玉平素十分忌惮自己的父亲,以为是贾政在叫他又想凶他,便拔腿就想跑,结果甄宝玉出来了,宽慰了贾宝玉,并安慰了他”。

贾宝玉梦见甄宝玉,一方面可能因为他日有所思,整日听大家说江南的甄宝玉和他不论长相还是性格都十分相似,让他十分困惑,另一方面,有人说,贾宝玉与甄宝玉,亦真亦假,一虚一实,他们两个本来就是一个人,两个人在梦中见面,也预示着两个人终将在现实里遇见,贾宝玉、甄宝玉寄托了曹雪芹的理想与现实。

贾宝玉通灵宝玉遗失的时候,甄宝玉将它还回,向贾宝玉灌输了大量的佛家信仰,指引宝玉拜托俗世的生活,这对虚幻中的贾宝玉来说就是精神的食粮,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精神导师。贾宝玉和甄宝玉像是两面镜子,互相照应,贾宝玉就是甄宝玉的根源,甄宝玉是贾宝玉的灵魂,贾宝玉梦见甄宝玉为后面两个人见面埋下了伏笔。

甄宝玉和贾宝玉见面

在《红楼梦》中,甄宝玉和贾宝玉见面的次数一共有三次,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贾府,还有一次是甄宝玉为贾宝玉送了丢失的玉,家世相似、名字相似、性格雷同的两个人,甄宝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故事注定纠缠在一起。

甄宝玉剧照

甄宝玉剧照

有人说甄宝玉与贾宝玉其实是“真”宝玉与“假”宝玉,两个人,一个是曹雪芹在镜中虚幻的人物,一个则是留在凡尘中的另外一种结局,两个宝玉也真是怪事,两个人都梦见过彼此,深知彼此的性格,因此在两个人初遇的时候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早已认识对方,又都深知对方喜欢女儿,更是惺惺相惜,早就把对方看成了自己的知己。

两个人初次在贾府见面,想着梦中的场景,开始的时候也是相谈甚欢,但甄宝玉从十五岁开始便料理家族的事物了,可能是接触的人和事多了,长了不少见识,他的性格也与幼时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他开始结交达官贵人,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但这正是贾宝玉所厌恶的。两个人不欢而散。

甄宝玉和贾宝玉最后一次见面是在贾宝玉遗失宝玉后,不知道甄宝玉怎么得到了玉,而且还像贾宝玉灌输了大量的佛家理念,启发了贾宝玉的慧根,就是通过和甄宝玉的谈话,贾宝玉萌生出家的念头更加强烈,他害怕受到贾家的责罚,匆匆离去。

甄宝玉是谁

甄宝玉与贾宝玉名字相似,只是姓氏不同,他们的性格也是十分相似的,有人说如果贾宝玉是生活在虚幻中的人物,那甄宝玉与贾宝玉正好相反,他应该是留在凡尘中的人物,那甄宝玉是谁呢?

真假宝玉

真假宝玉

甄宝玉是世家之子,十分显贵,与贾府一样,世袭祖上的官爵,家族深受圣上的喜欢,皇帝南巡,曾接驾四次,远远超过了贾府的一次,同是王孙贵族,贾府、甄府往来十分亲密。甄宝玉有个祖母,对这个孙子也是百般疼爱,含在嘴里怕化了,甄宝玉又长的白净,所以叫宝玉。

甄宝玉自幼十分淘气,祖母宠爱,父母也不敢十分管,他和贾宝玉还有个痴处十分相似,甄宝玉也十分喜欢与女孩为伴,经常叮嘱小厮们,提起“女儿”两个字都要漱口,免得侮辱了女儿家,平日放学就扎进女孩堆中,不顾父亲的管教。

但甄宝玉从十五岁开始便料理家族的事物了,可能是接触的人和事多了,长了不少见识,他的性格也与幼时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他开始结交达官贵人,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但这正是贾宝玉所厌恶的。甄宝玉十八岁时,与贾宝玉在贾府相遇,本来两个人都早已听过对方的事迹,认定彼此为知己,但甄宝玉的性格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起了贾宝玉的不快,最后不欢而散。

甄府被抄,甄宝玉娶李绮为妻,重振家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9: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里贾宝玉做了一个很诡异的梦,三百年来没有人真正读懂它
2018-07-19 15:55
这篇文章大家可以和我前两天关于甄士隐的文章对照着看,红楼梦里第五十六回,贾宝玉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这个梦就是贾宝玉梦见了甄宝玉的一个梦。

之前我在关于甄士隐的文章中提到过这个梦,今天我就单独把这个梦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梦的理解,红楼梦这本书讲的就是甄宝玉的一个梦,当时我说出这个观点之后有一些人质疑,说“红楼梦”书名是后来人加的一个名字,跟曹雪芹没关系,何来以书名推断是一个梦?

暂且认为你这个逻辑是对的,我也暂且不追朔这个书名的来历,但这个书名是为什么起的?我们来看看书的内容,为什么起这个书名?单纯在回目上,曹雪芹就两次提过这个“红楼梦”三个字,难道这和我以书名推断这个故事情节有冲突吗?

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假语存”,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理解贾雨村这个人,都在别人的解读中说是假语的意思,但我觉得也都是人云亦云的跟着别人说,但“假语”的真正意思都没有人追朔过,这样大家都会一直糊涂,真真假假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还是稀里糊涂。

还好,曹雪芹在五十六回给了我们贾宝玉的这样一个梦,有人看到这里,我不提还好,就当是一个普通的梦读过去,没什么需要琢磨的,本来都知道一个甄家一个贾家,甄家映射曹家是真事隐去了,用贾家来说甄家,这样一个逻辑,躲避了文字狱的风险又可以天花乱坠的讲故事,但如果只理解到这样一个层面,就会有一些事不理解或者进入误区,如后面的宝玉送玉,两个宝玉是如何再次相见的,这些就会完全走岔路。

第五十六回的梦表面上是贾宝玉梦见甄宝玉的梦,其实是甄宝玉梦见贾宝玉的一个梦,只有反过来才能说通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为什么甄士隐可以对“好了歌”进行注释,因为通过注释好了歌的内容,我们看到了甄士隐是完全经历过与贾宝玉相同的经历,才能注解出那些内容,不然甄士隐为什么能注释好了歌就成了无头案,单纯的被火烧了房子,丢了女儿,受尽丈人的冷眼相看并不足以注释好了歌。

有人问这个跟甄士隐有什么关系?我说这篇文章要和甄士隐的文章对照着看,因为之前我说过甄宝玉就是甄士隐,虽然甄家映射贾家,但绝对不是一部家史,不要非把甄宝玉这个人死拉硬拽往曹雪芹身上套,没有哪部小说完完全全是一部自己的家史,那就不叫小说了,只能说是内容源自于生活,但绝对的会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所谓“意淫”,就像蒲松龄屡试不第就把《聊斋志异》写了一大批穷书生高举状元这样的故事进行所谓的“意淫”,当然这个词在这里不是贬义,就像在红楼梦里面也不是贬义一样。

因此不要把甄士隐最后出家与曹雪芹这里比较,认为曹雪芹没出家甄士隐就不是甄宝玉,这样的逻辑不成立。所以五十六回,曹雪芹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所有书中的内容就是甄宝玉的一个梦,这才是假是什么假,真是什么真,假的是这个梦,真的是甄宝玉。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甄士隐可以注释好了歌,通过好了歌我们可以看出甄士隐与贾宝玉的经历是一样的,只因他和书中一开始一样,就是喜欢做梦。

最后我想说的是,脂砚斋批语里的宝玉送玉应该是在梦中送的,而不是现实空间送的,红楼梦书中引用了关于《邯郸记》的一些内容,这个在书中也看到了,曹雪芹部分灵感来源就是《邯郸记》中黄粱一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懂我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我要不再用最简明扼要的话概括一下吧:就是红楼梦这本书讲的是甄宝玉的一个梦,所有贾宝玉的内容都是甄宝玉做的一个梦而已,而最后甄宝玉因为被抄家隐匿起来了,改名叫甄士隐,最后一场大火烧光了自己的家就出家了。红楼梦至今没有人说能真正读懂它,每个人读的理解不一样,如果我们理解不同,可能因为我是业余三段你是职业九段,读书分享求同存异,只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的读书新思路,而已!

文:饼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9: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在《红楼梦》安插甄宝玉这一角色有什么目的?
最近对这件事情很费解,为何要安排一个甄宝玉在其中呢?
关注者
637
被浏览
450,510
关注问题​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14
​添加评论
​分享

80 个回答
默认排序
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9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甲戌本此处遗失,己卯本与庚辰本中第十七、十八回未分回),一直被研究者视为最重要的回目之一,这是因为在此回中元妃省亲点了四处戏,分别对应着八十回后的四个最重要的情节。

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处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记》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脂砚斋还专门提醒,“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也就是说,通过分析这四部戏,我们有可能一窥八十回后宝玉与黛玉真正的结局。

历来“甄宝玉送玉”是最让研究者头疼的,因为甄宝玉在前八十回中几乎没有出场,他为何送玉,怎样送玉,以什么身份送玉,送玉之后发生了什么,几乎没有任何线索。此文将试着一一探讨这些问题。

要分析“甄宝玉送玉”,首先要分析《邯郸记》和《仙缘》。

《邯郸记》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黄粱一梦”的故事。何仙姑本来在天庭负责洒扫天门落花的工作,但因她最近证入仙班,扫花一事缺人打理。于是她托付吕洞宾下凡去度化一个人来接替她的位置。吕洞宾来到邯郸赵州桥畔一家客栈,遇到一位叫卢生的书生,想要点醒他,却无奈这卢生执迷于仕途功名。于是吕洞宾送给卢生一块枕头,卢生枕之入睡时,店家正做黄粱米饭。他在梦中娶娇妻,中状元,做尚书,又开疆拓土,勒石为功,又受人馋害,被贬下狱,又沉冤昭雪,官复丞相,到晚年子孙满堂,受封国公,不胜荣宠。忽然醒来,卢生发现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吕洞宾还坐在他身边,黄粱米饭尚在锅中未熟,于是大彻大悟,跟随吕洞宾上天做了扫花的神仙。

《仙缘》是昆曲演出本的名字,这一出戏在原著中是第三十出《合仙》,讲述卢生了悟之后,跟随吕洞宾到达蓬莱仙境,经八仙“证盟”,成为扫花人的过程。众仙纷纷点化卢生——

【汉钟离】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
【曹国舅】甚么大关津?使着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
【铁拐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
【蓝采和】甚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过的凄惶何处也?你个痴人!
【韩湘子】甚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个痴人!
【何仙姑】甚么大恩亲?缠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众仙每骂一句,卢生便老老实实地说一句“我是个痴人”,最后还说道“弟子老实醒也”,“再不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除了籍看茱黍邯郸县人,着了役扫桃花阆苑童身”。

不难注意到,这一段八仙的点醒与《好了歌》的内容是极为相似的,红楼梦“十二金钗”的概念也是取自《邯郸记》黄粱梦中卢生被皇帝所赐的舞姬,“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因此可以说,红楼梦全书的精神内核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邯郸记》,即人生是黄粱一梦,梦醒便要散场。

那么贾宝玉在《邯郸记》中是什么样的角色呢?许多证据表明,贾宝玉,就对应着那个做梦的卢生。

首先,贾宝玉下凡之前,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恰近日凡心偶炽,要下凡造历幻缘,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投胎做了贾宝玉,引得绛珠仙草等人也来下凡了结风流冤债。等到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所有因果都了结之后,贾宝玉自然是要大彻大悟,回到天上继续做神瑛侍者的。这便是他的“仙缘”。

细想“侍者”二字,不正是做的扫花灌溉的工作么?

其次,在第二十四回中,作者专门写了一笔宝玉的小厮们的名字——

因昨日见了宝玉,叫他到外书房等着,贾芸吃了饭便又进来,到贾母那边仪门外绮霰斋书房里来。只见焙茗,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
请看“焙茗”“锄药”“引泉”“扫花”“挑云”“伴鹤”这些名字,不正是宝玉在天上做神仙时的日常生活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红楼梦中提到的《赏花时》与“碧桃花”。第十七回,贾政要考校宝玉的才学,就带着他逛了一遍大观园。一行人走到怡红院时——

贾政笑道:“到此可要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庚辰双行夹批:怡红院如此写来,用无意之笔,却是极精细文字。】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
表面看上去,只是对怡红院景物的描写,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可奇就奇在此处的脂批,“用无意之笔,却是极精细文字”。不过说了一句“碧桃花”,有什么精细之处呢?我翻了数次,无论前文后文,红楼梦正文中再也没有提到过碧桃花,也没有什么在碧桃花下发生的情节。那么这一句精细在哪呢?

细读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才能看出门道。

群芳开夜宴那一日是宝玉生日,到了晚上怡红院的丫头们给宝玉过生日,玩得高兴,越发把园子里的姑娘们都请了来夜宴。大家玩抽花签的游戏,到宝钗抽中了一个牡丹,命芳官唱一支曲子助兴——

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支《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
您看那风起玉尘沙。
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
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
您与俺眼向云霞。
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
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赏花时》是《邯郸记》第三出里的唱词,何仙姑请吕洞宾速去度化一个凡人来天庭扫落花,若是迟了,“错教人留恨碧桃花”,而这碧桃花正是怡红院外曹雪芹笔下的“极精细文字”。芳官用《赏花时》给贾宝玉庆生,可见《邯郸梦》正是宝玉一生的主旋律。

卢生是贾宝玉,那么吕洞宾又是谁呢?以《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的批语来推断,显然,就是甄宝玉。

不要忘记,甄家毁灭的进度是比贾家快很多的。在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中,探春怒向凤姐等骂道: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可见在第七十四回时,甄家已被抄家,落了个一败涂地。脂批有云:“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可以想象,甄家被抄家后,也是树倒猢狲散,甄宝玉也和日后的贾宝玉一样,成了乞丐,“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再之后必然也大彻大悟,逃出了尘网。

甄家之败比贾家之败早很多,因此,贾宝玉明悟之时,甄宝玉必早已明悟。既然表述卢生被吕洞宾度化上天的《仙缘》伏的是甄宝玉送玉,那么自然是甄宝玉以“过来人”的身份,点醒贾宝玉,叫他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黄粱梦,“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因此,甄宝玉送玉之日,便是贾宝玉“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之时。甄宝玉正是那个度脱贾宝玉的吕洞宾。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不对呀!元妃省亲点的四出戏里,《仙缘》排在《离魂》之前,也就是说,甄宝玉送玉是黛玉死之前发生的事,怎么会是宝玉离开尘网,回到天界呢?宝玉显然是在黛玉死后才彻悟啊?

解开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元妃点的这四出戏并不必然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发生。只看元妃的曲子词《恨无常》便可知道了。元妃死时,“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可知元妃死在贾家败落之前,而《乞巧》却排在《豪宴》之后,可见四出戏的时间顺序并不严格。

甄宝玉送玉,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发生的呢?对此我有一个猜测,涉及到全书只提到过两次的一面“菱花镜”。

“菱花镜”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二十八回,宝玉与冯紫英蒋玉菡等喝酒填曲,宝玉唱了一句“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全曲似是在形容黛玉苦苦相思的场景。

“菱花镜”的第二次出现,是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中,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心意,谎称黛玉要回苏州,宝玉听后发起疯来,之后紫鹃不得不解释清楚,并在怡红院住了几日伺候。紫鹃要走时——

方打叠铺盖妆奁之类。宝玉笑道:“我看见你文具里头有三两面镜子,你把那面小菱花的给我留下罢。我搁在枕头旁边,睡着好照,明儿出门带着也轻巧。”
宝玉说的这句话非常的奇怪。菱花镜搁在枕头旁边,“睡着好照”,谁睡觉的时候照镜子呢?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照镜子呢?“明儿出门带着”,出门去哪?又为什么带镜子?细想甚至有些诡异。

妙就妙在,就在这一回前面紧挨着的一回,也出现了一面非常诡异的镜子,而且还真的就是贾宝玉睡着的时候照的。因为这段文字实在要紧,我全部录在下面——

宝玉心中便又疑惑起来: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心中闷了,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的睡去,不觉竟到了一座花园之内。
宝玉诧异道:“除了我们大观园,竟又有这一个园子?”正疑惑间,从那边来了几个女儿,都是丫鬟。宝玉又诧异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只见那些丫鬟笑道:“宝玉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宝玉只当是说他,自己忙来陪笑说道:“因我偶步到此,不知是那位世交的花园,好姐姐们,带我逛逛。”众丫鬟都笑道:“原来不是咱家的宝玉。他生的倒也还干净,嘴儿也倒乖觉。”
宝玉听了,忙道:“姐姐们,这里也更还有个宝玉?”丫鬟们忙道:“宝玉二字,我们是奉老太太、太太之命,为保佑他延寿消灾的。我叫他,他听见喜欢。你是那里远方来的臭小厮,也乱叫起他来。仔细你的臭肉,打不烂你的。”又一个丫鬟笑道:“咱们快走罢,别叫宝玉看见,又说同这臭小厮说了话,把咱熏臭了。”说着一径去了。
宝玉纳闷道:“从来没有人如此涂毒我,他们如何更这样?真亦有我这样一个人不成?”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宝玉又诧异道:“除了怡红院,也更还有这么一个院落。”忽上了台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有一个人卧着,那边有几个女孩儿做针线,也有嘻笑顽耍的。
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
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忙下来拉住:“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梦里了。”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
袭人在旁听他梦中自唤,忙推醒他,笑问道:“宝玉在那里?”此时宝玉虽醒,神意尚恍惚,因向门外指说:“才出去了。”袭人笑道:“那是你梦迷了。你揉眼细瞧,是镜子里照的你影儿。”宝玉向前瞧了一瞧,原是那嵌的大镜对面相照,自己也笑了。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往前去,天热困倦不定,那里想的到放他,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着影儿顽的,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不然如何得看着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
对于这段话,历代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解释,我这篇文章暂且无意于讨论甄宝玉与贾宝玉在哲学层面的关系,我关注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怡红院里的那面镜子,是贾宝玉与甄宝玉沟通的桥梁;睡着的时候照照镜子,是贾宝玉与甄宝玉相见的办法。

于是,宝玉留下紫鹃那面菱花镜时所说的话就立刻可解了:宝玉睡前照镜子见到了甄宝玉,食髓知味,可惜麝月将床挪了进来,那面穿衣镜轻易照不到了,于是要来了紫鹃的菱花镜,以便日后再与甄宝玉相会。这便是那句“睡着好照”。

那么“明儿出门带着也轻巧”,又有什么玄机呢?

宝玉轻易是不会离开大观园的,即使离开,也几乎不会在外过夜,那么这面菱花镜什么时候会被用到呢?几乎只能是贾家被抄,贾宝玉流落为乞丐,无法回到怡红院时,才正好使用这面“明儿出门带着也轻巧”的菱花镜。

不妨设想,贾宝玉沦落为丐之后,因某种缘故遗失了通灵宝玉,又每念起林黛玉,难免悲痛万分,拿起菱花镜睹物思人,一日照着镜子睡着,在梦中再次见到甄宝玉,此时的甄宝玉已然彻悟,携通灵宝玉前来,将尚在执迷的贾宝玉一下点醒,贾宝玉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本是神瑛侍者,尘缘已了便该重回天界,于是二人上演《仙缘》,离开尘世去也。



这种解读,不知是否禁得住各位推敲?

发布于 2021-08-07 01:22
​赞同 92​
​1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9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个人观点:
甄宝玉不可能是什么“功成名就的贾宝玉”,也并不是“贾宝玉如果好好走仕途的话会产生的HE”,甄宝玉和贾宝玉就是同一个命格,同一个下场。他们不是平行世界,而是表里世界。

在石头记里,不是甄家被贾家的剧情牵着走做陪衬,而是贾家在给甄家打铺垫。

曹雪芹写石头记的时候不是光考虑剧情,他第一要素是要考虑安全啊。

曹家的兴衰以及最后被抄家,到曹雪芹写石头记的时候也没有复兴之望,我认为至少到石头记的这个时候,作者本人是悲观和看空一切的,认为人间追求的种种浮华都没有意义,最后落得一场空,所谓的仕途难道没在《好了歌》吐槽的范围里面吗?那最后甄宝玉怎么会被安置一个与《好了歌》核心相悖的结局呢?

那看透尘世的曹雪芹,要用自己家被抄做模板,总不能就那么明目张胆的都写出来吧,他还活在大清朝呢,让同时代的人直接看出来石头记写的是曹家很危险吧?所以他得隐藏曹家这个真实取材,这才编造了一个乍一看不会直接想到是曹家的京城贾府。

同时他又想要隐晦的暗示其实贾宝玉的故事就是曹家的故事,不想真的和曹家的背景脱离关系,所以他才设定了江南接驾四次的甄家。

甄家是真正的曹家,不能明着讲的曹家,贾家是石头记的虚拟设定,反正你找不到直接证据说这是曹家。我觉得这才是真事隐、假语存的意思,假语存下来是为了隐真事的。

但是隐真事,并不等于假语就是拧着写的事,这里的假,指的是这些剧情、细节、人物、地点、对话可能很多都是假的,故事嘛,肯定有加工,但是假的不是模板,整个故事的脉络、很多原型必然是真的。

所以贾宝玉当然是假的,他不可能是曹家某一个具体的人,他可能是一代人的影子,他是富三代的群体特征,又被赋予了作者的很多哲学思想、故事情节和虚拟的人物特征。

而甄宝玉则是曹家真正的后人,暗示着真正的曹家命运。

所以石头记不会给你讲甄宝玉的故事,也不会给你讲甄家的日常,只会这样告诉你:

甄家,代表我曹家的真实历史,但是我不能明着讲,贾家,是我编的,但是依据是我曹家,你看到的贾家的故事情节,是假的,但是它暗示的东西,是真的。

这才是真事隐,假语存。

也就是说,甄宝玉和贾宝玉,结局和命运实际上,必然是一样的,甄宝玉(曹家后代)是什么结果,贾宝玉(曹雪芹创造的小说角色)就一定是什么结果,甄宝玉的命运,决定贾宝玉的命运。你看懂了假的故事,也就知道了现实发生了什么真事。


上面说的比较车轱辘话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甄宝玉的故事发生在前,且既定,贾宝玉的故事是根据甄宝玉编的,用以暗示你没有讲的甄宝玉是怎么生活怎么灭亡的。


然后抛开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设定,即使只论剧情,甄府实际上恐怕倒的比贾府还快,我就不引原文了,甄贾在书中是表亲关系,互有来往和走动,互相寄存过财产。在前八十回的时候,甄家就已经出了事,抄检大观园的时候,探春就骂过,说白天才有人说甄家被抄,晚上贾家就自己抄自己,另外有情节描述甄家赶来了几个命妇,见过贾母,贾母随之心情不好,但是也没说什么,只说眼下还是过好自己的中秋。

我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残书最后的部分了,也就是贾母感慨人丁衰落,听人吹笛子落泪的那一部分,那时候甄家来人报信就不是好事,可见甄家衰落比贾家提前。

而甄假又是亲戚,有利益关系,甄家一亡,贾家被牵扯,是分分钟的事情。

绝不可能甄家出事,甄宝玉还走仕途重振家族的说法,那不就成了高鹗的逻辑了。

再说一遍,甄家才是真正的曹家,真正的曹家,被抄家散光了。

所以,即便真有HE分支结局,即便曹雪芹试图幻想一个复兴的曹家,那这种表达也最多、最多出现在贾家,因为贾家才是幻梦一场,你做梦的话梦见自己又复兴了也还算说得过去,你想改变真实发生的事,怎么可能呢?曹家败没败?败了啊!


关于甄宝玉送玉,如果说曹雪芹原意里,真假宝玉曾经后来见了面,那实际上就相当于现实与梦境终于汇合,甄宝玉见到了自己的幻梦,贾宝玉也见到了自己的真实,这就像庄生梦蝶,究竟是你是梦见了,还是被人梦见了,你究竟是真实的你,还是别人梦中虚幻的影像,你自己都说不清楚。


贾宝玉有伏笔,很可能出过两次家(林黛玉说他说自己要做和尚说了两回,让他数着自己做和尚的次数)。除非黛玉死或者贾府被抄,否则贾宝玉还不至于出第一次家,剧情转颓后,贾宝玉很可能出过家,但是又回来了,最后第二次出家,彻底了断红尘。如果我们假设曹雪芹确实全书没有废话都是伏笔,那贾宝玉出家两次应该是没问题的。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甄宝玉送玉,就发生在贾宝玉两次出家之间,也就是贾宝玉第一次出家后返回和甄宝玉是有关系的,甚至贾宝玉第二次出家和甄宝玉也可能是有关系的。

但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就没法猜测了,但甄宝玉的出现肯定影响了贾宝玉最终的结局,给贾宝玉的命运定了大的基调。

这个基调,就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所以我认为,红楼梦,不可能有什么平行世界的好结局,真人都挂了,影子怎么可能独活?影子都没了,真人早就死透了啊。


之前不是有人讲过么,妙玉、香菱和黛玉,都是要舍了出家断了红尘才能保命的,她们要么真出了家,要么流落人间,要么养尊处优,但是她们都没真的了断红尘,所以最后结局怎么样呢?

薄命司早就写好了,都死了啊。

在红楼梦里,命运不是你能随便抗挣的,哪里来的“我要是当时如何如何没准现在就如何如何”的设定?


曹家后人自己历经家族兴衰,最后落魄于世,不得不见过了冷暖悲欢,他又做了大梦一场,梦见自己重回故里,梦见一切还未发生,然后现实的残酷终究不会让美梦成为永恒,最终他从梦中醒来,知道万事皆不可转,领悟红尘,放下执念,至此,了无牵挂,随僧佛而去。

在我心里,这才是真正的红楼梦,也是贾宝玉出家两次的原因,一出为梦,二出为空。红楼梦写完的时候,才是曹雪芹以及那群曹家旧人大梦初醒的时候,曹家昔日辉煌,就此化为虚影,再不出现。


所以某种意义上,红楼梦没写完也是好事,我们反而可以脑补一下“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平行世界HE”这一可能性,没准高鹗就是这么想的呢。

编辑于 2017-06-21 13:34
​赞同 956​
​58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陆静
陆静
一手拿吃的一手拿手机的宅女
131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家的故事是假的,但曾经有一个“真”家,这家接驾四次风光无限,又最终获罪抄家,下场凄凉。

大观园里的宝玉是假的,但曾经有一个“真”宝玉,他和贾宝玉一样相貌,一样性情,最重要的是尊重女儿,亲近女儿,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金陵十二钗也是假的,但在“真”家里,也有几个世间少有的姐妹。

还不明显吗?你说甄家的存在是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知道红楼是曹雪芹写的,也普遍认可是自传性质的作品,曹公费心强调这些似乎多此一举,可是曹公自己写红楼的时候,也未必会想到会引起这样的反响,在后世有这样的地位吧。要知道,同时代的作品很多作者都湮没不可考了,小说到底有没有现实原型,又有谁去关注呢?就只是当做小说了。而曹公,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仅仅被看做一个故事,一部小说,所以他用这种曲折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些不是贾的,是那么一个甄府,有那么一个甄宝玉,是真实存在的。

红楼是为闺阁立传的书,曹公所见所爱的那些优秀的女子们,青史并不会记载她们。可曹公不希望她们被湮没,所以用这样的方式记载她们,让她们流传下去。这才是立传的本意。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本是一体,即便传到后世作者已不可考,也能让有心的读者知道,这不是一个故事一场梦,曾有那样一群或才或慧,或贤或德的优秀女子们,她们鲜活的存在过。

编辑于 2017-06-22 21:50
​赞同 131​
​2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Tom
Tom
《红楼梦》叙事研究者 脑子好使,就上知乎。
谢邀@最遥远的
9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首先,是为了好玩儿。有一个贾宝玉,又有一个甄宝玉,一个在京城,一个在金陵,梦中还能相见,还分辨不清,是哪个宝玉梦见了哪个宝玉啊?多好玩啊?不觉得吗?小说,就是要写得好玩儿,写的不好玩儿,就不好玩了。

西方小说理论家,韦恩ˉ布斯,把这个好玩儿,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布斯认为:

小说中使我们感兴趣的,因而可以通过操纵技巧获得的价值,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认知的或认识的:我们具有、或可以被动地具有对“事实”、真实的解释、真实的理由、真实的本源、真实的动因,或对关于生活本身的真实的强烈认知好奇心。(2)性质的,我们具有,或可以被动地具有看到某种完成的型式或形式的、可体验某种性质的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愿望。我们可以把这种趣味称为“审美的”,如果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运用这种趣味的文学形式,必定比运用其他趣味的文学形式具有更多的文学价值的话。(3)实践的:我们具有,或者可以被动地具有希望我们爱或恨、赞扬或讨厌的人们成功或失败的强烈愿望;或者说可以被动地希望或害怕人物性质的变化。

布斯称,许多作品所共同的是:每部作品都在开头部分许诺要更多地提供这部分所展示的独特性质。

红楼梦》开头部分所作的“许诺”,不同于理治之书,不同于佳人才子之书,脂批云:

“非石兄断无是章法行文,愧杀古今小说家也”;“调侃世情固深,然游戏笔墨一至于此,真可压倒古今小说,这才算是小说。”这正是曹雪芹的许诺。

布斯所称的性质,可以理解为小说修辞本身,构成小说的形态方面的东西,不好定义,只好定义为性质。此前,布斯曾称可以将这类兴趣称之为“审美的”,也就是艺术的,其列举的四类性质,依次对应小说的情节(逻辑)、结构(统一性和完整性)、形式(类似律诗的首颔颈尾、八股文的起承转合)、探索(理念和技巧的创新)。

这只是表层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贾宝玉是独一无二的,曹雪芹必须给他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必须确认他存在的合理性。这个,就得从《红楼梦》的独特性质上去认识了。博尔赫斯认为,每个一民族国家,都会选择一个反叛,作为自已的代表:

奇怪的是——我不认为这点迄今已被人们觉察到——有些国家选出的人物并不与之十分相像。比如,我认为,英国应该推选塞缪尔·约翰逊博士为其代表;但是没有,英国选择了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我们可以这么说——比任何其他英国作家都缺少英国味。最典型的英国味是understatement,即所谓尽在不言之中。而莎士比亚不惜大肆夸张地运用比喻,如果说莎士比亚是意大利人或犹太人,我们一点不会感到惊讶。另一种情况是德国,这是一个值得赞许而又容易狂热的国家,这个国家偏偏选择了一个宽宏大度而不好偏激的人做代表,此人不太在意祖国的观念,他就是歌德。法国还没有选出一位代表性作家,但倾向于雨果。诚然,我非常敬重雨果,但雨果不是典型的法国人,雨果是在法国的外国人;雨果善用华丽的词藻,广泛运用隐喻,他不是法国的典型。另一个更加奇怪的例子是西班牙。西班牙本应由洛佩·德·维加、卡尔德隆、克韦多来代表。然而不是,代表西班牙的是塞万提斯。塞万提斯是宗教法庭同时代的人,但他是个宽宏大度的人,既没有西班牙人的美德,也没有西班牙人的恶习。仿佛每个国家都得有一个不同的人来做代表,这个人可能成为医治这个国家的毛病的某种特效药、抗毒素、解毒剂。我们自己本来可以选择萨缅托的《法昆多》作为代表,这是我们国家的书,可是没有。我们有我们的战争史,刀光剑影的历史,我们却选择了一部逃兵的纪事录,我们选择了《马丁·菲耶罗》。尽管此书值得选为代表作,可是,怎么能设想我们的历史由一个征服旷野的逃兵来代表呢?然而,事情就这样,好像每个国家都有这种需要似的。

那么,在中国,选择的代表必须是曹雪芹,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贾宝玉就是这个反叛的代言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知乎上人们疑惑,《红楼梦》为什么立贾宝玉这么个废物做第一男主——他几乎一无是处,中国古代理想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他一样也不沾边,就是个典型的废物。

宝玉自己,不乏自知之明,自认浊物,自称怡红浊玉。“他的所有果断只用在了逃避上”:金钏被逐而死,他无能为力,只是在九月初二金钏生日的时候,果断离家,借水仙庵井台一祭。晴雯被逐而死,他也没有办法,无非是临终探视,死后写出一篇诔文,排解内心愤懑: “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最终,宝玉抛妻舍家,遁入空门,果断地逃避了。

第十九回,宝玉到了袭人家,回来当晚,与袭人谈及袭人备嫁的两姨妹子时称:“你说的话,怎么叫我答言呢?我不过是赞她好,正配生在这深堂大院里,没的我们这种浊物倒生在这里。”

第七回,宝玉初见秦钟:

那宝玉只一见了秦钟的人品,心中便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只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

这么说,这么想,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凡尔赛吧?

王勃悲戚写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宝玉和秦钟,拒走老路,走投无路,正是失路之人。他们要么在无限悔恨中退回来,要么在万般疑惑中走下去。——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不走了,一死了之,比如秦钟。

宝玉与秦钟诀别,秦钟留下遗言: “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宝玉与秦钟相得,钟情重义,鄙视功名,意在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异于世人之路。可秦钟很快为欲所困,陷入绝境,并未超越常人,亦无新路可走。只有宝玉,在情路上继续走下去,不无疑惑,不无悔恨。正为此,脂批称:“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接下来又有批语:“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正是,第一回中,曹雪芹就借石头之口,公然宣称:“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秦钟死后,宝玉继续独自摸索。曹雪芹写就的这“满纸荒唐言”,正是宝玉摸索前行的心路历程。悬崖撤手,出家为僧,是宝玉的最终归宿,曹雪芹早有暗示,脂批中屡有提及。宝玉前生,为神瑛侍者,“石头”是挂在他脖项上的观察者、温柔富贵之乡的亲历者。宝玉正式亮相,在第三回,已是一个英俊少年,书中特意强调了他的情态:“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红楼梦》大旨谈情,还曾有个别名《情僧录》,宝玉在“情榜”中的判语是“情不情”,最终完成了从“情人”到“僧人”的身份转换。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就郑重声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后人读书,难解先人之处境与心境,往往以己度人,拿自己今日之处境当作先人昔日之处境,拿后人之已知解先人之未知,误解先人,误导苍生。我们今天都知道,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乃创世之举,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创世界文学之奇迹。可在当日,曹公有这种自觉与自信么?他难免要悔恨当日的蹉跎,疑惑写作的意义,感叹世人的不解。把宝玉写成有才无能的样子,正是因为曹雪芹自己的彷徨和犹豫——曹雪芹也不确信,自己真就找到了新的路子。

二十世纪初,陈独秀创立《青年杂志》,在发刊词中论及如何成为新青年,如何走上新道路。其中第一义,即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而在贾宝玉,怕是只具备了两条:“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其他的,就无从谈起了。贾宝玉的存在价值,正是为世人提供了辨识自我的靶标,引世人疑惑,让后人沉思,并非他已经闯出了新的人生道路。

发布于 2023-11-19 17:55
​赞同 9​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虎皮纱
虎皮纱
昨夜星辰昨夜风(不接付费咨询有事直接私信)
4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一个是顽石一个是神瑛侍者的什么鬼?书都没看懂?

顽石被缩成扇坠大小,就是贾宝玉衔的那块玉。这在书的开头,以及姊弟逢五鬼那里都讲过,后者那里和尚道士看见玉就说了青埂峰一别如何如何。

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林黛玉还泪的对象。神瑛嘛也可以理解为那块玉,贾宝玉天天戴着那块玉岂不就是它的侍者?

还有人说林黛玉还错了泪,意思是说整部书都是一个笑话?

关于甄宝玉,有一个线索就是镜子。贾宝玉出灯谜,出的就是镜子,像忧亦忧,像喜亦喜。贾宝玉睡觉对着镜子,还梦见去甄宝玉家里。

所以贾宝玉应该是甄宝玉的镜像。一个是真实世界中的宝玉,一个是书中的宝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说一下,为什么黛玉还泪不可能还错。因为黛玉并不是像白娘子那样,抱着报恩的目的去找许仙。她根本不知道还泪之说,只是一见到贾宝玉就忍不住要流泪。这就是前世欠他的泪,是佛教里的因果报应,岂有还错之理!

编辑于 2017-06-22 05:15
​赞同 45​
​3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赛貂蝉
赛貂蝉​
3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甄宝玉是贾宝玉的镜像或者出路。

“甄”与“贾”的关系,《红楼梦》开篇便说了: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又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用现在的话说,甄宝玉和贾宝玉本是一体,相当于在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我。而在本书中,他们生在了同一个时空。






好了,我们正经点,从书里找答案。

甄宝玉最初出现在“贾雨村”的口中:

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

而冷子兴是如何说贾宝玉呢?

子兴冷笑道:“......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

我们看看,甄宝玉和贾宝玉是不是一样的性情?




旁人说得未必是真事,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佐证。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 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是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李纨等笑道:“四位妈妈才一说,可知是模样相仿了。”贾母笑道:“那有这样巧事?大家子孩子们再养的娇嫩, 除了脸上有残疾十分黑丑的,大概看去都是一样的齐整.这也没有什么怪处。”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我们看来, 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贾母忙问:“怎见得?"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 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四人未说完,李纨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

甄家来的媳妇们亲口说明甄宝玉和贾宝玉模样一样了,而从她们说的甄宝玉性情和李纨姊妹失声笑出来来看,“甄”“贾”宝玉性情一样无疑了。

而原书也借着贾雨村这样评价“甄”“贾”宝玉: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

因为在那个只能由男子顶起一个家族的年代,作为男子,他们固然不能自己开创一片天地,也不能守住祖辈打拼出来的一份基业。而他们的姐妹们无论曾经多么美好,后来,也终于落到不堪境地。

甄家在《抄检大观园》一节,由探春说出来: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在第七十五回:贾母歪在榻上,王夫人说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等语。

可见,甄家是真的获罪抄家了。而作为甄家的镜像我们也都知道,后来贾家也是终于获罪抄家。




而作为宝玉本尊,后期未必不是后悔的,

原书这样说: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而贾宝玉我们又确乎知道,他确实没有从仕途之道或经济之学。致使家族众人后期生活悲惨凄凉。

那么作为宝玉的镜像,他是否希望着,有这样一个甄宝玉,终于违了心,从了世俗,振兴家族。以一人之不甘换取众姐妹喜乐平安呢?


因为

编辑于 2019-03-16 21:31
​赞同 34​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豆子
豆子​​
2022 年度新知答主
394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作甄时甄亦贾,无为有处有还无。

贾=无

甄=有

无=虚幻

有=实际

对联在太虚幻境处,仙子名曰“警幻”,是为警醒贾宝玉而来。这在原著中说得很清楚了,警幻仙子原本接的是绛珠,却在宁府前碰见了宁荣二公的灵魂,他们拜托警幻警醒乖张痴顽的贾宝玉。“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

可惜贾宝玉终究是贾宝玉,没有被“警醒”,反而在醒来后立即与袭人来了一发,“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甄宝玉与贾宝玉性情相同,然而却走了与贾宝玉不同的道路。甄宝玉家接驾四回,曹寅在南京(金陵)四次接驾,摆明了也是现实的投射。警幻是辛酸哀苦时的曹雪芹,也是曹雪芹自己。她希望警醒当年的自己,但事已至此,他当初没有警醒,也已无法警醒。于是他创造出来另外一个人物,愿那富贵温柔乡,在甄宝玉的发奋下得以延续。贾的真宝玉,我们的主角,把未来的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注定会走向一个凄惨的结局。

而容颜憔悴的曹公的笔下,还有另外一个他,一如少年。

编辑于 2017-06-20 12:08
​赞同 394​
​4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月影君
月影君​​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44 人赞同了该回答
声明:纯个人观点,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推测,你也可以说是采用了“索隐”的手法,我不会把这个当成诋毁的标签的。我只是抛砖引玉,切勿尽信,却也大可不必不信,咱不必倒洗澡水连孩子也一起倒掉。

此是前提。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必须把这一问题分解成多个问题并一一推测或解答。

一、甄宝玉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

第一回。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甲侧]甄玉、贾玉一干人。
这意味着,甄宝玉在后文是出现了的,而且戏份会越来越重。第七十一回有一条脂批很耐人寻味:

  凤姐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有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庚双]好,一提甄事。〇盖真事欲显,假事将尽。一架大围屏十二扇,是大红缎子刻丝满床笏,一面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
二、从剧情来说,甄宝玉在书中是什么身份地位?与贾家是什么关系?从作者写作角度来说呢?

  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名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这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么?”[甲侧]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甲眉]又一个真正之家,特与假家遥对,故写假则知真。
  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便在下也和他家来往非止一日了。
  雨村笑道:“去年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家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到是个难得之馆。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学生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心里糊涂。[甲侧]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等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的很呢,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人了。因此,他尊人也曾下死的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悔。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后来听得里头女儿们拿他取笑说,因何打急了只管唤姐妹作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讨情讨饶,你岂不愧些!他回答的最妙,他说,疼急之时,想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方,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他祖母溺爱不明,每因孙辱师责子,因此我就辞了馆出来,如今在巡盐林家坐了馆。”
从剧情来说:甄家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与贾家是“老亲”、“世交”。

从作者写作角度来说:甄宝玉和贾宝玉是一体两面,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影子”,这个“影子”是从角色性格,精神追求等角度来说的。贾宝玉在这一“玄幻”故事中会逐渐隐去,甄宝玉会逐渐浮出水面。最后贾宝玉是一定会回归神瑛侍者这一身份,完成历劫的,而甄宝玉……

三、加一个问题:如果要把甄宝玉和贾宝玉与作者本人的经历做一个对照,从现实角度考虑这两个角色的位置,又该怎么看?

其一、甄家“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的地位很有趣:官职无考,可地位显赫,“钦差”二字尤为扎眼。

其二、可以叫“甄家”的,不止甄宝玉家一个,还有一家:甄士隐家。

第一回一条脂批非常有趣:

  惯养娇生笑你痴,
  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甲侧]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条脂批非常奇怪,如果说是从剧情角度说的,即“香菱被拐”,那何必“讳知者”?这说不通。可要不是从剧情角度说的,那就只能是从现实角度说的。

其次,什么叫“前后一样”?想一想就明白了,脂砚想暗示的那件事发生在正月十五白天,而元宵节正经是晚上过的。

邓遂夫先生有一解释很有趣,他注意到了一封奏折的时间,那封奏折叫“上谕著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登记日期是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译自内务府满文上传档。

有趣的第一个点是:从北京上谕发出到南京贯彻落实,大约需要二十天。

有趣的第二个点需要对应另几段情节和脂批合看。

  方谈得三五句话,忽家人飞报:“严老爷来拜!”[甲侧]炎也。炎既来,火将至矣。
  ……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因士隐命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放社火花灯。
  ……
  不料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起,便烧着窗纸。南方人家都用竹篱木璧者甚多。大抵也因劫数,[甲眉]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下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妻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
只看正文从剧情角度说,元宵节是甄士隐家“烟消火灭”的重要时间节点,但这时间节点却有两个,一个是次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英莲被拐,一个是三月十五葫芦庙炸供。

结合脂批从剧情角度说,“严老爷来拜”就是着火家败的象征,可这一时间节点并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三月十五,参数改了一个。

结合脂批从影射现实角度说,“南直召祸”可以说是非常露骨了,而且直接证实了“南直召祸”的存在,还证实了甄士隐家同样也是在暗喻江南曹家。与上文合看可知,正月十五既是“南直召祸”真正的时间节点。

从作者的写作角度分析:“假作真时真亦假”意味着,作者对现实的影射不是单线程的,不是只通过荣国府贾家影射,还包括了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以及甄士隐家。荣国府贾家自不必谈,甄家可是“接驾四次”的正主。

  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见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说起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狩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我偏没造化赶上。”
  老赵嫫嫫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侧]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说起来——”
  凤姐忙接道:“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老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嫫嫫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侧]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侧]点正题正文。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你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那罪过可惜四个字[庚侧]真有是事,经过见过。竟顾不得了。”
  凤姐道:“我常听见我们大爷们也是这等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
  赵嫫嫫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这些银子去买这个虚热闹呢?”
看到了吗?参数还是一真一假,一虚一实。贾府是“当年太祖皇帝访舜巡狩,只预备接驾一次”,被脂砚怼了回去,真正“接驾四次”的,是“江南的甄家”。

这种一对多的映射关系,使得单线程寻踪只能陷入一个一个的死胡同,或者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也正是现如今探佚学分支的弊病。

我个人推测:甄士隐家是作者对现实中的曹家做了一个总的映射,并设置了一个时间前提。全书第一回贾雨村部分以及全部的后文,都是甄士隐家从“正月十五”到“三月十五”之间的事情,影射的正是从曹家雍正六年第一次抄家到乾隆年间的事情。

这一推测只对时间节点有意义,对事件的意义尚待确认。

而江南甄家既是曹家第一次抄家之前的影子,同时还是曹家在江南亲友的影子,就是原籍那“十二房”。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这就不是一对多了,而是多对多了。

有趣的正是这种隐藏真事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不只有曹雪芹,还有一个家伙:云天明。

呸呸呸,我是说刘慈欣。

把对《三个童话》的解析方法与上文合看,你就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多对多的隐喻,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含义坐标,以及坐标的边界在哪里。

曹雪芹刻意模糊了现实,真正映射到现实的坐标,是脂砚斋的批语提供的。可惜啊可惜,这些坐标批语最后竟没被销毁,甲戌、己卯、庚辰这几个本子竟然都留下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幸运。

家族影射不是单线程的,角色影射自然也不必是单线程的。贾宝玉不是作者唯一的分身,从虚幻到现实,能承接这一结局的,只有甄宝玉。

到了最后,甄府贾府将逐渐“合二为一”,真玉贾玉“合二为一”,即贾府败落,重讲甄府,贾玉出家,重提真玉。这两个互为补充、互为映像的分身,将各自走向各自的结局。

四、“甄宝玉送玉”讲的是什么故事?

  第一出,《豪宴》。[蒙戚双]《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戚双]《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蒙戚双]《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戚双]《牡丹亭》中,伏黛玉死。[己双]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可怜鬼本粉丝,自以为只要有“甄宝玉送玉”,那就是符合脂批了,可这只照应了后半句,没照应前半句。

戏中伏的四件事,必须要放在戏里去看,《红楼梦》作者说不出来的话,都在戏里。

  《豪宴》:清李玉《一捧雪》传奇中的第五出。《一捧雪》又名《莫诚救主》,写明代儒生莫怀古携带家传玉杯“一捧雪”,进京求官,权贵严世蕃谋取此杯,莫怀古以假杯顶替,招致杀身大祸;家奴莫诚自愿替死,始得脱身。《豪宴》一出写严世蕃宴请莫怀古事。
  《乞巧》:即《长生殿》传奇第二十二出《密誓》,演出本改题《乞巧》,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七月七日晚上在长生殿密誓订盟的事。
  《仙缘》:即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三十出《合仙》,演出本称为《仙圆》,亦作《仙缘》。《邯郸记》或作《邯郸梦》,取材于唐人小说《枕中记》,描写卢生在梦境中出将入相,历尽升沉荣辱,因而大悟,便从吕洞宾出家学道。《合仙》一出,写吕洞宾等众仙人度引卢生出家修仙的事。
  《离魂》:即《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演出本称为《离魂》,写杜丽娘生病魂离的故事。
这里就能看:

邯郸记 第三十出 合仙
​wap.bjhanyang.com/novel/handanji/45631.html
关键问题是:参数定在哪里?曹雪芹多大程度上借用了戏曲的故事?因后文迷失,《红楼梦》手稿真正揭露角色最终命运的不过秦可卿、金钏、晴雯等几个人,勉强可以算上迎春,线索寥寥无几。

尤其注意:秦可卿的死,在明面上和“淫丧天香楼”可没关系,作者是暗写的。

这就意味着,元春的死,或者导致贾家败亡的导火索等等等等,作者会不会也有暗笔?

可元春的死,其实戏里没有别的参数,其实已经说出来了:杨贵妃。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我认为刘心武老师的探佚很有道理:从剧情层面说,元春作为杨贵妃的原型,应该也是被缢死的。

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我们就有了两个参数:从戏到事,至少包括了角色和事件两个层面的隐喻,而且伏线不在这出戏本身,它已经延伸到了整部戏的结尾。

相较来说,至少可以确定两出戏的暗示:黛玉是因贾宝玉不在眼前,相思而亡(照应杜丽娘为爱病死);贾府照应严世藩,自己把自己作死的,至于“一捧雪”是什么,反而是细节了。

而在《邯郸梦》这出戏里,根本没有物品,也就是说,送“通灵宝玉”没有映射的锚点。与戏曲不合,与脂批就只能合一半,这是癸本只能是“鬼本”的重要原因。

这出戏讲的可是吕洞宾等众仙人度引卢生出家修仙。

  〔生〕师父。只说你是何道人。原来便是吕洞宾活神仙。我拜的着也。
  〔张〕众仙真。可将他梦中之境。逐位点醒他。证盟一番。方好收度。
  〔众〕仙翁主见极明。痴人跪下。
  〔六仙依次责问生跪介〕
  〔汉〕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
  〔生叩头答介〕我是个痴人。
  〔曹〕甚么大关津。使着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
  〔生叩头答介合前〕
  〔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
  〔生叩头答介合前〕
  〔蓝〕甚么大寃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过的凄惶何处也。你个痴人。
  〔生叩头答介合前〕
  〔韩〕甚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家园何处也。你个痴人。
  〔生叩头答介合前〕
  〔何〕甚么大恩亲。纒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生叩头答介合前张〕且住。卢生被众仙真数落。这一会他敢醒也。
  〔生〕弟子老实醒也。
  〔张〕卢生听吾法旨。你本是邯郸道儒生未遇。为功名想得成痴。幸直着小二店乾坤逆旅。过去了八十载人我是非。挣醒来端然一梦。道人间饭熟多时。谁信道赵州桥半夜水涨。刚打到丞相府白日鬼迷。你和那崔氏女抛残午梦。亏了洞宾子撺弄天机。黄粱饭难消一粒。葫芦药到用的刀圭。垂目睡加工水汞。自心息把东金炼齐。心生性吾心自悟。一二三主人住持。饥时节和你安垆作灶。醒了后又怕你苦眼铺眉。叫铁拐子把思凡枕葫芦提拄碎。请仙姑女把那残花帚欛柄子传题。直扫得无花无地非为罕。这其间忘帚忘箕不是痴。那时节骑鸾鹤朝元证圣。才是你跨驴驹入梦便宜。
这几句责问与《好了歌注》意境何其相似?

我猜测,这很可能是《红楼梦》的结尾部分。我们总会以为度贾宝玉回归天界神瑛侍者的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为什么就不能是甄宝玉呢?

万一,我是说万一,要是甄宝玉不止送了贾宝玉呢?会不会连同通灵宝玉一起送了?

还有,最终落到象征作者实体,归结故事的,是甄宝玉,贾宝玉,还是顽石通灵宝玉呢?

研究曹家历史是为了获取作者创作的线索,进而探知《红楼梦》遗失的手稿内容,而对后文的探究最终仍然要回到《红楼梦》小说本身。透过对作者的全面理解,真正认识到《红楼梦》在多个层面上的伟大:真假合一的写作手法,用绘画手法创作小说的方法,工笔重彩式的刻画角色、环境的手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手法,边写边批的合作创作法,以及回到故事本身,对女儿的体贴、对封建王朝的鞭笞、对人生的领悟,以及对命运的哀叹,最终说出的,是“无常”二字。

至于甄宝玉的意义,他一方面是作者真实自我的化身,与梦中的自我贾宝玉相互映衬,一方面还在剧情里起着“镜子”的作用,同时还是推动贾宝玉回归天界的引路人。

假作真时真亦假,贾氏尽了,甄氏,或许,已经显了吧。

编辑于 2021-02-11 09:41
​赞同 44​
​20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庵溪
庵溪​
求生哨吹响 I shall return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一种比较荒谬的可能,贾宝玉不是神瑛侍者转世,甄宝玉才是。

如果贾宝玉是神瑛侍者,那么甄宝玉可能就是平行时空的贾宝玉吧,假假真真。至于脂批说的什么“甄宝玉送玉”,我实在想不通。

我一直认为红楼梦写完后大改过,就是情节人物都大改过,甄宝玉属于没有改完的人物,从目前文本不好谈其作用。

前80回看来,甄宝玉只是贾宝玉的一个影子人物。也许作者想写两种结局,一个安在甄宝玉上,一个安在贾宝玉上。

发布于 2014-09-12 21:13
​赞同 16​
​1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我叫用户名
我叫用户名​
回复评论切记要备份到记事本里,尤其是长评,不然被吞了就没了。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仅从小说剧情角度看,甄宝玉这个角色的存在是在强调贾宝玉就是甄宝玉,贾府就是甄府。

同时结合风月宝鉴正面红颜反面枯骨的设定,作者借贾府内宅争端同时展示了甄府没落过程和朝堂的动荡争端。

甄府+贾府展示的朝堂斗争变换=作者想展示的一个在朝堂大环境变幻之下,甄家作为斗争的牺牲品的没落的完整过程。

可以看到很多段历史的影子。

发布于 2023-11-20 00:13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宇智波 李青
宇智波 李青
理性
68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第五回中说到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当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写曹雪芹本人,了解曹雪芹身世经历的应该都知道曹家的没落主要是由于政治斗争,乾隆之于曹家正如同嘉庆之于和珅,所以当曹雪芹在北京西郊创作红楼梦的时候,不能太过于明显地披露自己的家事,只能说地域邦国朝代无考,为了此书能够流传下去,通过“政治审查”,也只能将“真事隐去,假语留存”,所以曹雪芹如何做到“假作真时真亦假”呢?

我认为他实际上是将自己曹家的事分摊在了小说中的甄家和贾家,两个家族分别承担一定的真事,同时又分别杂糅了一部分假事,以做到模糊看客的目的。那么他是如何分摊的呢?

首先他将曹家的“事”放在了贾家,这个“事”并不是曹家的家世,而是曹家的“情事”,也就是说,书中有原型的那些人物以及她们在曹家的生活状态,与自己的感情纠葛,或许还有一些人的结局都放在了贾家。接着他又把曹家的“实”放在了甄家,这个有几点例证,我先说两点∶一,曹家实际上是在江宁,也就是南京,后期在遭受抄家后,房产都被没收,乾隆后来看见曹家着实可怜,就允许他们回到北京老家,所以曹雪芹在抄家之前实际上一直住在南京,他从来没去过北京。而红楼梦中的贾家却在都中,也就是北京,可以理解为曹雪芹的假托之辞,而甄家却在南京,所以甄家是曹家真正的家族背景。二,曹家祖上,曹玺任上,由于曹家跟康熙关系密切,康熙的确有四次南巡都在曹家,至于为什么要在曹家,撇开私人关系不说,曹玺本身就担负着监督南方汉人有无动乱倾向的耳目的职责,对,曹家祖上是汉人,因为军功才被赐予旗人身份。而在书中贾家,只接驾一次,还只是个皇妃,显然不实,但是书中的甄家却实打实地接了四回驾,所以也证明甄家的一些事情就是曹家的“实”。

扯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说明甄家存在的意义。那么甄宝玉呢?

我认为甄宝玉和贾宝玉是曹雪芹的理想和现实,那么哪个是理想哪个是现实呢?附会的说法,按照“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说法,贾宝玉是真雪芹,甄宝玉是假雪芹,如果认真分析的话,的确是这样。曹雪芹开篇写到:回忆到自己一生放诞无为,一事无成,唯见几个女子,性情见识都在自己之上,所以写就此书,记述这些优秀的女子,再结合曹雪芹自身的身世,他在抄家之前的确放诞无为,一事无成,这也正是贾宝玉的人物形象,也是曹雪芹的现实形象。那甄宝玉呢?书中他前期的确有一种乖僻的性情,和贾宝玉无二,但是后来却十分上进,回归正道,这突然的转变可以猜测,他也经历了第五回的太虚幻境,在见到警幻的暗示和一系列点拨之后,悟到了贾宝玉没有悟到的“情爱皆空”的道理,从此回归正道。警幻是谁?也是曹雪芹也,他在创作红楼梦的时候真的是希望自己是贾宝玉吗?不是,他是悔恨的,他目睹了呼啦啦大厦倾,他经历了生活环境天翻地覆的变化,他是在怀念那温香宿玉的生活吗?不是,红楼梦通篇在写曹雪芹的悔恨,他希望自己当时能够走上正途,有所作为,能够扶大厦于将倾,能够维持那段美好的回忆,或者学个一技之长,不让现在那么落魄。所以曹雪芹在书中假借警幻仙姑之手,希望能点化当年的贾宝玉,也就是真雪芹,但是事实不能改变,曹雪芹当年如此,贾宝玉也就注定不能被点化,所以第五回的警幻是曹雪芹给当年的自己一个机会,是他的痛苦和悔恨。那么甄宝玉为什么悟到了呢?甄宝玉我认为是曹雪芹的一个希望,一种美好圆满的改变,是曹雪芹的寄托,也是他给自己的一个虚幻的机会,是他的一个梦。他希望自己当初能像甄宝玉一样幡然悔悟,既然贾宝玉不能做到,就让甄宝玉来。

这也是甄宝玉存在的价值。

但是无论是甄宝玉还是贾宝玉,下场都是被抄家,这是无法改变的,也体现了曹雪芹晚年的悲观主义思想,我们可以想象曹雪芹晚年在北京西郊的茅草屋里,执笔红楼梦,回想自己的一生,回想那些女子,那些温柔美好的记忆,无论自己在书中如何给自己另一个选择,却都无法挽回,或许这种宿命般的绝望才是红楼梦全书的旨义吧。

写的有点乱…甚至都忘了题主问的是什么…惭愧,我只是想说一下我对甄宝玉这个人物形象的解读…个人观点…如何有一些错误,还请指正商议

发布于 2016-09-08 13:26
​赞同 68​
​1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王沐籍
王沐籍
7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甄宝玉即是“真宝玉”,是现实中曾经出现过的那个“宝玉”,是作为红楼梦故事的蓝本中真是存在的那个人,如果我们说贾府就是曹家的话,那么甄宝玉无疑就是曹家的一员,而且按照这个“真”来推断的话,甄宝玉的命运也一定会如现实中衰败的曹家那样坠落。

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艺术中所创作出的另一个“宝玉”,是神瑛侍者遭劫历世的化身,他此来人间为的是造历幻缘,又岂会在乎一家一族的兴衰和悲欢?待到劫满之日,便是看破尘缘之时,曾经爱过的也消散,没爱过的也不见,倒不如安心回去做神仙的好。

作者很明显是在入世和出世之间徘徊不定的,书中看破红尘处甚多,可是描写红尘里的美好又更多,所以我惟一能够想到的解释只有一个:作者并不是主动地看破红尘,而是被逼着看破的。

甄宝玉是入世的象征,贾宝玉是出世的象征,不论现实中的故事还是红楼梦里的故事,在最后随着贾府(甄家——曹家)的迅速衰败,甄宝玉选择了流落人间,痛苦地过完了后半生,贾宝玉则看破尘缘,重返天庭。

如果有一天,现实逼得你也必须做出选择,

甄宝玉和贾宝玉,你要选哪个?

发布于 2015-08-02 08:50
​赞同 73​
​2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豆大福
豆大福​
经济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168 人赞同了该回答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神瑛侍者、补天遗石、通灵宝玉、贾宝玉、甄宝玉和贾宝玉生下来口中所衔之玉这六个物件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第一步:我们把这六者按户口所在地分成“天界”、“人间”两组,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此六者之间,有几组关系,可根据直接的文本证据补齐。如下图所示。


这里需要做几点说明。

(1)补天所遗之石与通灵宝玉是一体两形的关系。古本《红楼梦》第一回写道: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再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2)神瑛侍者与补天所遗之石(即通灵宝玉)无关。古本《红楼梦》第一回写道:

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即:通灵宝玉),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请各位一定注意:僧道二人说话时,通灵宝玉在僧人的身上。而“神瑛侍者”此时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断然不可能是僧人身上的那块玉!程高通行本在此处删去了多处文字,造成了神瑛、宝玉、顽石三位一体的假象,是不足为信的。观之谨慎!观之谨慎!

(3)补天所遗之石在被缩小成扇坠大小后,是被“夹带”在一干风流孽鬼之间下凡的。转世成人去“造劫历世”的是那“一干风流孽鬼”。而缩成扇坠大小的石头本身并没有转世成人,他被“孽鬼”之一贾宝玉衔住,“夹带”着来到了人间,成为了贾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护身符。而这扇坠大小的石头在目睹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之后,重新回到大荒山无稽涯青埂峰下,还原成大石之形,只是一番遭际之后,石上多了许多文字,“字迹分明,编述历历”,写满了“亲自经历的陈迹故事”,“家庭闺阁琐事”、“闲情诗词”都全备,而“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所记之事被空空道人抄去,就成了我们看到的《石头记》。


然而问题就来了:既然“贾宝玉”是下凡的风流孽鬼,那么,“神瑛侍者”是谁?

第三步:我们来分析“神瑛侍者”与“风流孽鬼”的关系。

来看第一回原文相关的文字。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1)神瑛侍者本来是“赤霞宫”中的神仙人物,和警幻一样,是的太虚幻境的正式职工,不是什么风流孽鬼。然而他“凡心偶炽”,一定要"下凡造历幻缘",所以才到警幻仙子那里去挂号,排队下凡

(2)绛珠仙草也不是“风流孽鬼”。她之所以要下凡,是要追随神瑛侍者“还泪”去。

(2)神瑛侍者只与绛珠仙草有“前缘”,与其他的风流孽鬼并没有任何关系。

这也就是说,贾宝玉和甄宝玉这两个凡间人物中,有一个是普通的“风流孽鬼”,另一个是混杂在风流孽鬼中下凡的“神瑛侍者”。


第四步:我们来讨论哪个才是真正的“神瑛侍者”。

第一种可能:贾宝玉是凡间的神瑛侍者。他混迹在风流孽鬼之间,恰好“夹带”了通灵宝玉。

如果我们认可这个看法,那么也就要接受这样一个推论:甄宝玉只是其他诸多风流孽鬼之一,与贾宝玉(神瑛侍者的凡身)并没有瓜葛。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是“貌合神离”,至于容貌品性相似,不过是巧合而已。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可能:甄宝玉是凡间的神瑛侍者。而贾宝玉之所以有“仙气”、容貌品性不俗,是因为他这个普通的风流孽鬼,有幸“夹带”了通灵宝玉。如下图所示。


如果我们取第一种解释,就只能把甄宝玉与贾宝玉的神秘关系归结于“巧合”,似乎有些不尽人意。

如果我们取第二种解释,甄宝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就通了。二人都不凡、有仙缘,但原因不同:甄宝玉是下凡的神瑛侍者,所以自然不是寻常人物。而贾宝玉这个孽鬼有幸“夹带”了通灵宝玉,胎中便沾染了玉所赐仙气,因而日后出落得品貌不凡,灵气逼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甄宝玉姓“真”,而贾宝玉姓“贾”,似乎说的通。

但是,一个可怕的问题出现了:如果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的凡身,她该找神瑛侍者甄宝玉去还泪啊。可她却偏偏到了贾宝玉身边。难道,是林妹妹找错人了?

关于这个问题,周汝昌先生曾经多次撰文探讨。他认为:

(1)林黛玉还泪的对象是甄宝玉。林黛玉还眼泪找错了人。

(2)应该还泪给贾宝玉的是史湘云。不论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说的都是贾宝玉和史湘云。

按照周汝昌先生的分析,金玉良缘里的“金”,指的是史湘云的金麒麟,而薛宝钗的那个金锁是假的。至于那还泪的“木石前盟”,你可注意到,湘云的“湘”字,就是“泪”中有“木”啊!

周汝昌先生这个观点实在惊人,我不敢赞成。但是先生的分析有理有据,又实在找不出明显的破绽。索性写在这里,与诸位探讨。望赐教。

编辑于 2017-06-22 01:13
​赞同 168​
​77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井上
井上
中文科班出身,尤擅文史哲,佛学刚入门。美日海淘族。
1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中有四个人物,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其来始扑朔迷离,费人心思,分别是:秦可卿、妙玉、柳湘莲、甄宝玉。

红楼梦中有两甄两贾:一曰甄士隐与贾雨村,二曰贾宝玉与甄宝玉。前两者是开头,是楔子,是全文的一种浓缩式隐喻;后两者是正文,又是一真一假,其实真也罢,假也罢,贾家事即甄家事,脂批言明:真家事也!

甄宝玉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到目前为止,因为前八十回线索太少,迄今大多是研究者个人的联想,其中大多牵强之语,什么甄贾宝玉的分身,石头的真正化身,湘云真正的老公,林妹妹错爱的情人,很多观点读来全当解闷,一笑便罢!

只能说,曹公于此人,大施幻笔!

面对难以接续的断臂之美,何必强解呢?

解不了就是解不了,牵强附会就没意思了。

发布于 2017-06-21 13:13
​赞同 11​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知乎用户Ziud7T
知乎用户Ziud7T
此号只是浏览,不再回答问题,并逐步删除相关答案,请勿关注
1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甄宝玉这个角色很模糊,当然,这是指前八十回而言,后四十回对甄宝玉有很详细的描述,鉴于红学家们对于后四十回的态度,我们只能持怀疑的态度。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前八十回(准确说是七十八回),脂批也可以作为参考,我试图通过分析这些批语,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提到甄宝玉就不得不涉及到甄家的作用,作者以甄士隐和贾雨村来寓意“真事隐”“假语存”,这是为了解决追踪摄迹地实录真事,又因有所避忌而必须将真事隐去,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真事当然是指曹家“ 离合悲欢, 兴衰遭遇” 的实事,“ 隐去” 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得已而用之的手段, “ 实录” 才是目的。

这点咱们从删去初稿中“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情节而将秦氏改写为病死, 却又在薄命司的册子中故意留下她悬梁自尽的图画和判词一样,不过是曲笔写曹家真事,却又留下蛛丝马迹,让读者自己体会。

金陵甄府和都中的贾府其实都是现实的曹家,作者在貌似两家的表面下,不忘隐晦的点出“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 又系世交, 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 , 甄家不但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宝玉, 而 “ 他令尊也曾下死答楚过几次, 无奈竟不能改” , 还有一个“ 溺爱不明” 的祖母, 居然也常常“ 因孙辱师责子” 等等。

写冷子兴说到“ 皇上因恤先臣… … 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 脂评就指出: “ 嫡真实事, 非妄拥也。”甄家是“ 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 。脂评或: “ 此衔无考, 亦因寓怀而设, 置而勿论”两者对比,贾府的官职批语往往说真有其事,甄府的官职却说是假的,其实都是曹家的真事的演绎,不过是真真假假,遮掩之法。

还有点明甄家接驾四次,借贾元春省亲写南巡,其实历史上,曹家才是康熙南巡接驾四次。

以此类推,甄家的宝玉应该也是这样的作用,甄宝玉和贾宝玉都和作者有密切的关系,当然不能简单的说作者就是原型,但是甄宝玉和贾宝玉却是一体的,故事是真中有假,人物也是假中有真。假的表面详述,真的侧面点醒,互为补足。

甲戌本第二回曾有这么两句脂批“士隐家一段小荣枯至此结住, 所谓“ 真不去, 假焉来” 也。”“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 故此处极力表明, 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写贾宝玉之文, 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第七十一回曾有这样的脂批,一提甄事。盖真事欲显, 假事将尽。,

特别要注意的是“真宝玉”不是“甄宝玉”,其实是暗示读者,这就是真实的人物,真正的宝玉。

前半部分详细写贾府,后半部分应该是详细写甄府,前半部分虚写甄宝玉,后半部分“甄宝玉”的笔墨肯定会加重。

元春省亲,却点了《仙缘》一出戏:脂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钟离权点醒吕岩,何尝不是甄宝玉送玉,贾宝玉顿悟,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终究遁入空门。

《好了歌》说: “ 金满箱, 银满箱, 展眼乞丐人皆谤,脂评特指出是“ 甄玉、贾玉一千人”也可见后来要写到甄宝玉跟贾宝玉遭遇一样, “ 贫穷难耐凄凉” 和蒙受“ 世人诽谤” 的,其实曹公前半生养尊处优,后半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啊,北京西北郊的香山脚下,门巷薜萝,环堵蓬蒿,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举家食粥酒常赊,一代文豪就此走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

编辑于 2017-06-23 11:25
​赞同 13​
​3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妧妧
妧妧​
社会上的事少打听
16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其实本不叫红楼梦,至少曹翁去世之前他的最后的名字叫做《石头记》,所以这个故事说的是石头,不是玉。男主是大荒山青埂峰上的那块顽石,是“假宝玉”;而神瑛侍者才是"真宝玉"。

整本红书就是一出大杯具,林妹妹还错了泪,顽石错受了恩,当一切繁华褪尽,"真宝玉"来送玉,顽石才真正认清了自己的身份,直面自己冒充神瑛侍者的真相,这时候的他才明白如果连他自以为的世间最真挚的爱情也只是错付,那么这时间的一切功名利禄,旖旎风光也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了。在宝钗的引导下,他最后悟道,随着一僧一道回到了大荒山,继续做他的顽石。

再次回到大荒,他才真正明白当年一僧一道在青埂峰对他的劝诫,最终顽石把它的感悟写成了《石头记》,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他遇到了书中开头的空空道人。

编辑于 2015-08-12 23:27
​赞同 162​
​5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风铃
风铃
反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中的“梦”与“镜”

我昨天晚上看平行宇宙上说,你不止一个,另一个宇宙还有一个你。想到我小时候头脑中经常出现的莫名其妙的问题:为什么你是你?而我是我?

记得书上说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如果大脑中没有意识,岂不是我可以是你,你可以是我?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见甄宝玉是最为蹊跷离奇的梦。

红楼梦书中有两个宝玉,京城的贾宝玉,金陵的甄宝玉,二人同名亦同相,这一真一假,一虚一实。第56回中,贾宝玉做梦梦见甄宝玉,在梦中之梦,甄宝玉亦梦到了贾宝玉,镜里的甄宝玉是贾宝玉的投影,镜里镜外,如影随形,梦里梦外,亦真亦假。

贾宝玉和甄宝玉是否可以看成一个人物的两个分身,甄宝玉只是曹公侧面虚写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没有正面出场,只是出现在书中人物对话中或者出现在贾宝玉的梦中。甄家其实更接近于历史上曹雪芹的家族。

第56回的梦是“甄宝玉送玉”这一节伏笔。

元妃归省点的四出戏中,《仙缘》旁,有脂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邯郸梦》大意讲的是天门少了一个扫花的人,吕洞宾无奈之下来到凡间寻找替身,找了半天,相中卢生。这个卢生贪恋红尘,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情急之下,送卢生一个枕头,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梦醒后店主炊黄粱未熟,卢生终于大悟,决定跟吕洞宾来到天庭,出任扫花一职。

《仙缘》是《邯郸梦》第三十出,又称作《合仙》,这出戏讲的是吕洞宾借给卢生仙枕,卢生在枕上黄粱一梦醒来后,拜吕洞宾为师来到仙界证盟,被众仙所数落:

  〔汉钟离〕甚么大姻亲?太岁花神,粉骷髅门户一时新。那崔氏的人儿何处也?你个痴人!
  〔曹国舅〕甚么大关津?使着钱神,插宫花御酒笑生春。夺取的状元何处也?你个痴人!
  〔铁拐李〕甚么大功臣?掘断河津,为开疆展土害了人民。勒石的功名何处也?你个痴人!
  〔蓝采和〕甚么大冤亲?窜贬在烟尘,云阳市斩首泼鲜新。受过的凄惶何处也?你个痴人!
  〔韩湘子〕甚么大阶勋?宾客填门,猛金钗十二醉楼春。受用过的家园何处也?你个痴人!
  〔何仙姑〕甚么大恩亲?缠到八旬,还乞恩忍死护儿孙。闹喳喳孝堂何处也?你个痴人!
   卢生用“我是个痴人”回答了点度,并答道:“弟子老实醒也”。张果老做了总结后,卢生开始自省,"再不想烟花故人,再不想金玉拖身",实现了人向仙的蜕变,"除了籍看茱黍邯郸县人,着了役扫桃花阆苑童身"。可以想见,甄宝玉送玉也跟贾宝玉悬崖撒手弃钗出家有关。我猜想甄宝玉送玉这一情节中应该还是在梦中出现,点化了贾宝玉,幻灭出家为僧。醒中有梦,梦中有醒,佛教中的色空观念搭建起一个醒梦相续的结构。甄宝玉其实是贾宝玉心中或意识中的另一个自己,甄宝玉是贾宝玉的一个影子,或者两者可以互换,贾宝玉是甄宝玉的一个替身,吕洞宾送了卢生一个枕头,而甄宝玉送了玉。

曹雪芹很喜欢用梦或者镜表现人的潜意识或者人物命运的预兆,或者一个事物的两面性。红楼梦的书名之一《风月宝鉴》,在镜中镜外来表现事物的两极。贾宝玉卧室的门是西洋穿衣镜,而他有一个丫鬟叫麝月,书中多次明示或暗示麝月与镜子的关系。

第20回,贾宝玉替麝月篦头,宝玉在麝月身后,麝月对镜,二人在镜内相视.宝玉便向镜内笑道:“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麝月听说,忙向镜中摆手,宝玉会意。

第56回中,贾宝玉在梦中见到甄宝玉后呼喊“宝玉回来”,梦醒后也是由麝月提醒读者:

“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往前去,天热困倦不定,那里想的到放他,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着影儿顽的,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不然如何得看着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
原来甄宝玉就是贾宝玉镜中的影儿,梦境由麝月点破。

麝月的名字出自《玉台新咏》云“金星与婺女争华,麝月共嫦娥竟爽”二句,麝月本指镜子,此句代指月亮,麝月两者意思兼有,第51回,麝月起夜出去,宝玉对她说“外头自然有大月亮”,而麝月开了后门,揭起毡帘一看,月光如水,果然好月色。

在第23回中,宝玉四时即事诗中的《夏夜即事》中有:“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在第78回的《芙蓉诔》中,有“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可见麝月和檀云是一对儿,惜春的暖香坞是“穿云”“ 度月”, 黛玉的菊梦诗中也有“和云伴月不分明”。书中总是云月相对,戚序本、蒙府本第十八回有批语“可怜转眼皆虚话,云自飘飘月自明。”云和月是陪伴贾宝玉到最后的人,麝月是陪伴贾宝玉到最后的丫鬟,湘云是陪伴贾宝玉到最后的小姐。

朱淑真《鹧鸪天》有两句:“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荼蘼和海棠在红楼梦中正指代了麝月与湘云。麝月温柔贤惠比不过袭人,貌美手巧比不过晴雯,但是她两者取其上下,为人不偏不倚,正像镜子本身。湘云也是如此 “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湘云自己承认不及钗黛二人的,在某种方面来说,不出众恰恰是最大的优点优势。

镜可以容纳万物之像,镜像与万物之间又构成各种复杂关系,正与佛教玄理的多重性相对应,佛教中常以“镜”喻“空”。书中贾瑞正照风月宝鉴看到的是红粉佳人,反照看到的却是骷髅。麝月是荼蘼花,“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荼蘼过后,春天便不再了,所以它是送春之花。荼蘼又名为佛见笑,佛典中也说它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开到荼蘼花事了”,让人想起前世今生,往事知多少?无论多么留恋那一切,可是,我们却再也回不去了......

(2016年写于百度贴吧的一篇旧文)

编辑于 2021-03-06 11:20
​赞同 16​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猜想贾宝玉是甄宝玉的镜中自我,而镜子是那块风月宝鉴,贾宝玉是甄宝玉正照风月宝鉴的幻像人生,富贵安乐多情至极的人生。风月宝鉴里面的景象都是幻。神瑛侍者下凡历劫是神话体系也是幻,神瑛侍者托生到了甄宝玉的幻像人生,也就是贾宝玉。大荒山顽石的幻像是通灵宝玉,所以通灵宝玉只存在于风月宝鉴的里侧,所以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而甄宝玉没有玉只有顽石,也就是脂批第二回道“灵玉只有一块,而宝玉有两个”。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还泪,还完魂归幻海情天,都是在风月宝鉴里侧。

通灵宝玉上面刻的“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一除邪祟是指二十五回餍魔法,其中一句“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诗句后脂批“三次锻炼,焉不成佛作祖?”可以看到脂批提示三次历劫终了悟。二疗冤疾,瞎猜有可能是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心痛梗死,然后通灵宝玉救他一命,活过来的贾宝玉对潇湘馆吊颦儿。三知祸福就不好猜了。

贾宝玉会出家两次,第一次出家贾宝玉依然是甄宝玉的幻像自我,也就是甄宝玉用出家来自我安慰。第二次出家是贾宝玉了悟自己本来就不存在,自己的人生是甄宝玉的幻梦,“《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相关情节,最终贾宝玉悬崖撒手,绛珠黛玉来接引生魂归去幻海情天,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在警幻案下证情了缘,甄宝玉大梦方醒,通灵宝玉幻像消失留下顽石。绛珠仙草历劫归来修成真神,原真身草木蜕变开花结果之类。

宝玉两次出家,思想上经历了三次了悟,第一层,本我的贪求,贪求天下所有美好之情供我之片刻;第二层,本我全盘否定,完全否定情,转向情之迷幻虚妄、弃情出家;第三层,否定之否定,情是美好的不能因为我的愚蠢而否定,情是我所求不能因为方法错误就放弃,我要去开辟一条路哪怕我的力量有限。情不是渴望花儿永不凋谢,是顺应天道、大爱无疆、爱人如己、万物生长,慈爱天下苍生之悲苦。补天无用的蠢物顽石,幻化成一块宝玉,红尘中磨砺一番变成了一块踮脚石,高级的幽默,底色悲凉。不再渴望补天,也不再沉溺红尘,而是仍在红尘中低到尘埃里。(第三层的根据是“情不情”,是甄宝玉做到的境界,因为结尾佚失无稿,全当瞎编就好。)

个人猜测,梦醒的甄宝玉(贾去留甄,宝玉合一)娶了现实中的宝钗(黛去留钗,钗黛合一)。因为宝玉和宝钗对点玩覆射小游戏,香菱点出宝玉用典“此乡多宝玉”,有点像是暗指另一个宝玉甄宝玉,仅供参考。现实中的薛宝钗可能是和甄宝玉互敬互爱的,毕竟甄宝玉已经通过贾宝玉的消失悟透情之虚幻了,会从实际层面考虑问题了,也会为了家族利益考虑了。梦醒的甄宝玉,走完人生最艰难悲苦的一段,抄家注定无法改变,宝钗也困苦离世,众花零落飘散。猜测有些人物是在甄家故事里结局的,比如巧姐,妙玉等这些人物。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是贾家的也是甄家的大观园,还记得刘姥姥说“玉皇宝殿”说明刘姥姥是个明眼人,看得清幻和真。甄宝玉把所有的故事刻在了顽石上,交给了跛足道人一起离开。

最后是贾雨村拥有一切转眼间获罪潦倒,遇已大悟的甄士隐,现有一百二十回结尾就雨村遇士隐传抄人乃曹雪芹,也挺好的。甄士隐点醒贾雨村大梦,话毕所有人物真结局true end例如还活着的刘姥姥之类的,和警幻仙姑案下神话结局happy end包括晴雯到底是不是芙蓉花神之类的,顽石归山一切干净。

编辑于 2024-03-31 20:35
​赞同 4​
​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萧峰1094
萧峰1094
1094年,那是一个秋天,以苍生为念的大英雄永垂雁门关!
谢邀@最遥远的
1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之前看了几个回答,质量都很高,说实话,作为一个文学小白,真的让我受益非浅;

甄宝玉是贾宝玉的源文件,贾宝玉是珍宝育的影子。两个一样性格、一样经历的少年,又有着同样潦倒的人生,不存在谁振兴了家族的可能:展眼乞丐人皆谤。

【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曹大大虽然写的是家族兴衰的过程,但为了避免一些麻烦,所以将真事隐去,把源文件从江南甄家复制以后,逮到了京城,粘贴在了宁荣街: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蒙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蒙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发布于 2023-11-17 21:14
​赞同 14​
​5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yunjian
yunjian
20 人赞同了该回答
这个问题,我在《红楼梦》的真正结局应该是怎样的?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429853/answer/144530999

里面做了详尽的解答,因为原文太长不便搬运,所以请大家点击上面链接,移步到那边去看,简略说一下,就是甄宝玉是最后渡化贾宝玉的关键人物,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影子,实际真相可能更为惊人哦,请点击上面链接查看哦!如果认同这个答案,也请大家在链接里面的那个答案给点个赞同哦!谢谢啦!

编辑于 2017-06-21 12:48
​赞同 20​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小龙
小龙
红楼一梦
谢邀@最遥远的
曹公是将家族史实隐藏在小说中来写的。书中的“甄”家,就是“真”家,“贾”家就是“假”家。书中写了一个梦境,“太虚幻境”。其中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就是在说,假即为真,真亦为假。书中的贾家和甄家其实就是一家。

虽说小说不同于史实,它是一种虚构的文学载体。但作者却是活生生地真实存在于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的就会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呈现在小说之中。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和真实的结合体,至于哪种成分多一些,完全取决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红楼梦》这部小说以“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作为开头,表面上看是在向读者讲述一个刻在石头上的久远故事。其实讲述的就是发生在作者亲身经历了的故事,是一部完全写实的小说。故事中的贾宝玉是虚构的,但是贾宝玉的生活确是真实的。作者似乎耽心读者读不懂其中的真味道,又设置了一个贾宝玉的镜像人物,甄宝玉。“甄”即是“真”,也就是作者本身。甄宝玉的父亲叫“甄应嘉”,谐音“真人家”。(东北方言,“人”读ying)也是在告诉读者“甄家”是真实存在的而非虚构。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这一直都是困扰读者的一大谜团,而作品中的“甄家”正是作者为读者提供的解开这个谜团的最直接的证据。

作者通过对甄家的描写,向读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家族的真实历史。一是康熙下江南,四次住在“江宁织造曹寅”家,银子花的如流水,是造成曹家财务亏空的主要原因。二是,“曹家”被抄家,最后一任织造官曹頫,因转移家产而被革职查办。(这是主流红学界将《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认定为“江宁织造曹家”最直接的证据)

其实曹頫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曹雪芹只是他在书中假托的一众作者的其中之一,现实中并不存在这个人。正是因为曹頫特殊的官场身份,可能会给这部书带来某种政治色彩和意想不到的风险。所以他自己既没有署名也没敢直接示人,而是由脂砚斋以书评人的方式将其发表。

发布于 2023-11-18 17:17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一窗青山
一窗青山​
分享读书写字之乐
谢邀@最遥远的
5 人赞同了该回答
贾宝玉抓周抓了钗环脂粉,贾政大怒,说宝玉将来是酒色之徒。冷子兴因为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样的话,也断定他将来是色鬼无疑。那时候的男人真是思路清奇,个个三妻四妾,却又恐惧好色的名声,虚伪得空前绝后。

贾雨村讲甄宝玉,跟贾宝玉一样的毛病,说女儿两个字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这两个宝号还尊贵,要求他的小厮们要说的时候必须用清水香茶漱口才可以。甄宝玉挨打,叫姐姐妹妹当止痛药,据说叫了姐姐妹妹就不疼了。

甄家的婆子对贾母说起她家的宝玉,不许婆子拉他的手、总骂她们蠢,也确实跟贾宝玉一模一样。这就让读者不禁心生疑惑,既然甄宝玉和贾宝玉一样,这个角色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么?

贾宝玉,假的宝玉,本质是块顽石。因而一顽到底,最终也没有走到“正路”上。同样从小顽劣异常的甄宝玉,是真宝玉,将来会从俗如流,读书上进,改掉那些稀奇古怪的毛病,去追求功名利禄。

两个宝玉,最初像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道路,是现实里常有的事。

风月宝鉴有两面,一面骷髅,一面红粉,分别代表着事物的表象和本质。贾瑞看骷髅,就能悟到无边风月只是幻相,从而放弃执着,病自然就好了;如果看红粉,随心所欲、沉迷其中,必定越陷越深、病入膏肓。

真假宝玉也跟风月宝鉴一样,代表着出世入世两种态度。作者以社会主流思潮为真,读正经书求取功名为正途。真的宝玉必走正路,而贾宝玉以情为重,专爱在浓词艳赋上下功夫,属歪门邪派、反面典型。

作者惯会用这种皮里春秋的笔法,佯贬实褒,边指点世人从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看清荣华富贵如过眼烟云的本质,边骂早早看透了这些的贾宝玉“愚顽”、“不肖”。薛宝钗劝黛玉不要看杂书,说会“移了性情”,也是把灭人欲当正道,视真性情为洪水猛兽,倒行逆施。

从前的人格外相信书的力量,有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的说法。因人老了多少有些智慧,看了三国越发学得奸坏,少年看了西游,羡慕外面的世界,都去云游,谁来齐家治国呢?

《红楼梦》被禁,并非因为诲淫,而是因为提出了一种与俗世思想相反的论调。试想那时候小孩子都学贾宝玉,不听师长教诲任情任性,自由发展,世界该变成什么样子!


发布于 2023-11-17 20:31
​赞同 5​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红楼梦前
红楼梦前
悟语 钟卫壮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关系

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荣国府政老爷,在头胎生了一个公子、二胎生了一个小姐后,又生了一个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这就是《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落草”时的神奇桥段。

同样在《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在介绍甄宝玉家时说:“不用远说,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时,有三个有意思的批语:“此衔无考,亦因寓怀而设。置而勿论。”、“又一个真正(甄)之家,特与假(贾)家遥对,故写‘假(贾)’则知‘真(甄)’”、“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之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这正是曹雪芹明确《红楼梦》中“镜像”之说的定义!

请注意!在以上第三个批语中,已明显指出《红楼梦》中有三个“宝玉”:甄宝玉、贾宝玉和真宝玉。

《红楼梦》中曹 頫(真宝玉) 、 甄宝玉、与贾宝玉 之 异同

曹 頫 住金陵 曹家四次接驾 转移家产 不爱读书 亲近女孩 本人遭抄家 遭撤职。

甄宝玉 住金陵 甄家四次接驾 转移家产 不爱读书 亲近女孩 其父遭抄家 遭撤职。

贾宝玉 住北京 贾家一次接驾 未动家产 不爱读书 亲近女孩 其父遭抄家 遭撤职。

这正是曹雪芹明确《红楼梦》中“镜像”之说的范例!

纵观《红楼梦》全书、结合《红楼梦》原型资料,明显可见:

写贾宝玉侧重虚构,写甄宝玉侧重写实;

写贾宝玉是写故事,写甄宝玉是写历史;

贾宝玉乃是假宝玉,甄宝玉才是真宝玉。

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贾宝玉为主线,纵贯全书。由于很多真实内容又不可能直写,怕遭冤狱;但是又不能不写,于是再虚拟出一个“甄宝玉”,把一些真事、要事,主要落在甄宝玉身上。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甄宝玉都梦游过“太虚幻境”,他们相互印证,甄宝玉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物,反映了甄宝玉是贾宝玉真实身份的侧写。

曹頫与贾宝玉是同时代人;而且最重要的是,经专家推算,曹頫与贾宝玉都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月二十六日申时芒种诞生。这是二人真实关系的最好依据。

小说中,甄宝玉是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 ,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得白,所以小名就叫宝玉 ,比贾宝玉略小一岁。可见,作者为避免太露骨,煞费苦心地把甄宝玉年龄比贾宝玉略小一岁 。

《红楼梦》第一百十五回,“且说贾政见甄宝玉相貌果与宝玉一样,试探他的文才竟是应对如流,甚是心敬”。

第五十六回中说甄宝玉和贾宝玉,“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据老太太说,淘气也一样”,一样畏父如虎,一样祖母溺爱。这些表明,这些表明,贾宝玉就是那个甄宝玉,贾家就是甄家。

第二回冷子兴说“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极其亲热的。”

后四十回,续书者继承了中国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贾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第一百十九回)。

后来得知甄宝玉也中了举(第一百十九回),并将娶李绮为妻(第一百十五回)。

综上所述,甄、贾宝玉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镜像”人物!

发布于 2023-11-28 08:46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李一
李一
金杯同汝饮,白刃不相饶!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甄贾二人都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甄宝玉他爹名叫甄应嘉,官职是钦差金陵体仁院总裁。

原著惯用谐音,甄应嘉,即真应假,假作真时真亦假,甄宝玉和贾宝玉二人是对应的。

金陵体仁院总裁,这个官职太绝了,这是芹溪先生对江宁织造的完美解释。

发布于 2017-05-30 21:14
​赞同 7​
​2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李心我
李心我​
二级建造师资格证持证人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个人觉得甄宝玉就是真宝玉,也是曹雪芹本人。

《红楼梦》这样的奇书,没有真实的生活经历是绝难写不出来的。这本书就是曹雪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的。曹雪芹就是曹寅之孙,曹颙之子。他十三岁之前就过着跟贾宝玉一样的生活。十三岁曹家被抄家之后北迁北京,就是小说中的京都。

由于曹雪芹写小说时是在北京西郊,当时的传播条件有限,读者或者评书听众大多是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所以曹雪芹将《红楼梦》的发生地写为北京,让读书者和听众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清朝的文字狱特别的厉害,曹家又是在南京被抄家的,曹雪芹为了规避风险也不敢将小说的发生地写在金陵南京。

但曹雪芹毕竟是曹家子孙,还想着世人能够记的曹家,所以在五十六回之中又让甄家进京,引出了甄宝玉,暗示贾府贾宝玉都是假的,甄府甄宝玉才是真的。

我们具体来看看曹雪芹的描写:


【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得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


【这里贾母喜得逢人便告诉,也有一个宝玉,也却一般行景。】

贾母通过不断的问询,得知了自己的贾宝玉和南京的甄宝玉岁数、模样、性格、行事作风等都完全一样。曹雪芹这不是明摆着暗示真假宝玉就是一个人嘛!


【宝玉诧异道:“除了我们大观园,更又有这一个园子?”】

【一面想,一面顺步早到了一所院内。宝玉又诧异道:“除了怡红院,也竟还有这么一个院落?”】

【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

【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

一样的贾府;一样的大观园;一样的兄弟姐妹;一样的祖母;一样的贾宝玉;天下间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巧合?曹雪芹这已经不是暗示,是明示!


【麝月道:“怪道老太太常嘱咐说,小人屋里不可多有镜子。小人魂不全,有镜子,照多了,睡觉惊恐作胡梦。如今倒在大镜子那里安了一张床。有时放下镜套还好;往前去,天热困倦不定,哪里想得到放它,比如方才就忘了。自然是先躺下照着影儿顽的,一时合上眼,自然是胡梦颠倒;不然,如何看着自己叫着自己的名字?不如明儿挪进床来是正经。”】

但清朝的文字狱毕竟太过凶险;曹雪芹也毕竟是罪臣之子。曹雪芹还是要慎重再慎重的。所以这一回,曹雪芹用因为贾宝玉房中镜子太多,容易做梦。贾宝玉其实是做了一个梦。来掩盖上述直白的表述。

但镜子啊!镜子照出的才是真实的自己!

发布于 2024-03-24 10:10
​赞同 16​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东江小樵
东江小樵​
文化历史娱乐东拉西扯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红楼梦》的原名叫《风月宝鉴》。

风月宝鉴,是面镜子。

书中是这样写的:

跛足道人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贾瑞看镜子背面,看到的是骷髅,他照几次病就能好;看镜子正面,看到的是他所爱慕的王熙凤在对他招手,他就会死在镜子里。

所以有“贾宝玉”也有“甄宝玉”,因为是风月宝鉴的镜像。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看到的“贾宝玉”的生活是镜子的正面还是反面?

“贾宝玉的人生”到底是跛脚道人希望观者照看的背面,还是警告观者千万不要照看的正面?

看懂这个大概就看懂作者的血泪了。

谢邀

发布于 2023-11-17 23:17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鸣谦右耳
鸣谦右耳
文物鉴定
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红楼梦》的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呢?

他在写作中,用了很多奇妙,怪异的方法,把真说成假,把假写成真。有些情节,场景,人物是可以相互比对,认证,转移的。

我们随便举例说明一下。


书中人物,有,就有贾雨村。

风月宝鉴,有正面美女,就有背面骷髅。

有个贾宝玉了吧,还要出现一个。

我们把几个相关的字,分别组织一下。看有什么启发。

一组。甄,真,禎,珍,祯,针。



二组。贾,假,甲,斝。

这两组字,在书中出现过多少次,没人统计过。它们在书中的作用,也没人重视过。

书中贾宝玉,作者把他设计成为一个,正事不做,整天在女孩里面,喝酒吃饭,游玩做诗的少年。他对学习不上心,这在那个时代,与社会需求,家庭环境是格格不入的。

但是,只要涉及到女孩子的事情,宝玉就超级上心。比如,一个女孩子在地上划字,突然下雨了,他不知躲雨,而是提醒那个女孩子,别淋雨。比如,淘气,和女伴玩耍时,裙子滚在泥水里脏了。这个事儿,和宝玉没关联的。可是他十心热情,让香菱站着不动,他跑到家中,把干净裙子拿来让女孩换上。

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宝玉就够了。谁想到在遥远的地方,竞有一个甄宝玉。

贾家在京城,南京有个甄家,这一甄一贾是对应的。那贾宝玉和甄宝玉,作者让两个宝玉,一南一北同时出现,有什么意义吗?

两个宝玉一南北,一甄一贾。但是,奇怪的是他们两个人,长相很相似,而且,都喜欢和女孩子在一起。唯一不同的是,两人相见时,一个喜仕途另一个厌仕途。所以,甄宝玉和贾宝玉还是有区别的。

作者在书中,安排这一甄一贾宝玉,不是让读者真假难辩,而是告诉读者,真就是真,假就是假。


发布于 2023-11-18 20:55
​赞同 3​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魏阙
魏阙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正所谓 假作真时真亦假 在我看来,《红楼梦》一书中,可能贾就是真,而甄却是假。

开篇便说,是因为顽石无能补天,因此被遗留在这世间,想要历经世间繁华,故和那一僧一道到了这人间。既然作为假宝玉的顽石不能够补天,那么我们是否能使假想真宝玉便能够发挥补天之才呢。

结合到曹雪芹的身世,在康熙这片皇天的庇护之下,曹家可谓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只可惜当康熙这片皇天突然换成了雍正这个铁面无私的青天之后,曹家的天就垮了。

后半生穷困潦倒的曹雪芹未必在内心中不希望自己当初能够有补天之才,能够在天威之下庇护自己的家人,不使曹家这一个百年望族轰然倒地。但可惜的是,曹雪芹终究只是一颗顽石,他无力补天。

那么在自己的作品里面,他能否将这个愿望找到一个形象来寄托呢?虽然曹雪芹明白自己是无能补天的假宝玉,但他未尝不希望当初有一块甄宝玉能够补天;哪怕是在这个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红楼梦》中。

我个人觉得对于甄宝玉的下场的描写,后四十回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贾府却断断然不应该复兴。既然已经说了假作真时真亦假,那么我更加倾向于贾府才是真正的曹家;而甄家后来的境遇却是曹雪芹希望有了补天之玉的模样。

或许曹雪芹这颗顽石是补不了封建时代的百年望族的天了,只能够怀着悔恨记录往事兴衰,寄托自己的哀思以及感悟,顺便为后来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纷纷扰扰、喋喋不休的争论。

发布于 2020-04-11 10:33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落鲸飞
落鲸飞
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星辰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如果得见后文,甄宝玉很可能是宝钗版的宝玉,贾宝玉是黛玉版的宝玉。作者情感倾向于黛玉这路,但这两种人无论作何选择,如何挣扎,终将一样的结局。

发布于 2020-03-13 17:25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乡关何处是
乡关何处是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首先你要知道江南甄家意味着什么。(???知道不?不知道的话我后面的话你不用看了)。

其次你要知道贾宝玉是谁。(???我提示一下,他身上佩戴者通灵宝玉。)

贾宝玉天天在小说里露面。甄宝玉从不露面。因为甄宝玉藏在小说后面。小说后面的人是作家。

四十三回这个隐藏在小说后面的甄宝玉闪了一面。几乎没人注意到。不知道你能不能认识。注意小说文字:

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

老姑子看到的人就是甄宝玉。这儿有点拗口了:为啥甄宝玉是个活龙而贾宝玉不是?

慢慢品吧。

发布于 2023-11-17 20:34
​赞同 2​
​1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合理的设想:甄宝玉是写作的原型人物。贾宝玉的事,是作者发挥想象后写的。

发布于 2015-08-03 17:03
​赞同 7​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孙晓晨
孙晓晨
不知者有罪
5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认为安排甄宝玉的目的就是跟贾宝玉对比。在小说前半部,甄宝玉一直都像贾宝玉的影子一般出现,他们的行为性格都出奇的一致,但是如果这样一直到结尾,那不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吗?所以我推测,甄宝玉在后半部的性格会出现反转,也就是回归正途,考取功名,重振家业,而贾宝玉则还是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兼而为情所困,毅然出家,从此贾家败落。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

从红楼梦的脂评来看,其实曹公对于家族的败落是心有愧疚的,认为子弟不肖是家族败落的一大主因,所以他在理智上是认可经济仕途的,但是他性格和思想又处处背离,因此他才选择贾宝玉甄宝玉这种亦真亦假的写法,总的来说是一种矛盾思想的体现。

发布于 2014-09-12 13:21
​赞同 54​
​6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芦荻秋Ee
芦荻秋Ee
蟹腰。人在工地,刚打完灰。
谢邀@最遥远的
甄宝玉是贾宝玉的影子,江南甄家是长安都中贾府的影子。

推测在作者原本的设计中,甄宝玉、江南甄家只是存在于众人传说中,并不会正面出场。

贾雨村与冷子兴提到过甄宝玉;元春封妃筹建大观园接驾时,凤姐与贾蓉贾蔷提到过江南甄家;贾母八旬寿辰凤姐提到江南甄家送的贺礼;抄检大观园时探春、尤氏提到过甄家被抄等等。

令人疑惑的是,第五十五回、五十六回“探春理家”与五十七、五十八回“紫鹃试忙玉”之间,那一大段关于“甄家女眷进京、贾宝玉梦中见甄宝玉,王夫人贾宝玉会甄夫人”的文字。江南甄家女眷进京来,印证甄、贾宝玉二人不仅同名,而且面貌、性情惊人地相似,甄夫人母女还与贾府宴饮相会,江南甄家竟然从传说走向了现实。故事至此,仅剩甄宝玉并未真正出场了。

这一大段关于坐实“江南甄家”的文字,很可能是作者后期补写插入进来的(前后探春理家、紫鹃试忙玉两大段文字不必重写)。在早期的设计中,江南甄家自始至终都存在于传说中,作者后来加写这一段文字,可能是要让“甄宝玉送玉”从梦境走向现实,即现实中甄宝玉携通灵玉前来度化贾宝玉出家,而不是原本设计中的甄宝玉入贾宝玉梦中度化宝玉(如第五回警幻仙姑)。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个人认为,这一段加写的文字其实并不算高明,反而对《红楼梦》小说的艺术性起到了负面的作用。除非作者在后四十回中另有出人意表的新颖设计。

编辑于 2024-02-01 22:10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王奋斗
王奋斗​
Entrepreneur ⛳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对这个问题,最求真务实的答案是——注水!已有的人物,编不出新故事,写不出新情感,只有增加人物——从而,又增加一个用“猝死”震惊读者的工具。
被许多读者忽视,而红学家又讳莫如深的一个问题:第32回,《红楼梦》的故事总线,就断掉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这一回,确认了“反仕途经济”的共同价值观。之后,两个人就不像主角了——若有若无,飘飘忽忽,直到紫娟试探宝玉,他俩之间再没有大一点的事发生了,中间隔开了20多回;再往后,这两个人更像“看官”,偶尔才露个脸儿,一直到林黛玉归天——尤二姐尤三姐秋桐鸳鸯等人的故事,只是补缀的短篇,“补丁打补丁”,也是猝死加猝死——人物,来得麻利去得快,一言不合,就震惊读者。

动图封面
在神舟飞天、祝融探火的时代,“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限制我们文化创新的刻舟求剑。

“千里”,之于封建社会和小农经济,可能已经很远了——因为那时候,社会的绝大多数还是文盲。

对于现代人,“千里”更像嘲讽——前后呼应,越遥远越证明作者高超吗?那这高超不也太容易了吧?任何一个作者,都必然要写马上有结果的事情,那这些又证明了作者不高超?而且不高超的事情,肯定更多。


我家门前臭水沟: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大波小波,立等可取
编辑于 2023-05-27 05:28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日新
日新
茍日新,曰日新,又日新
甄宝玉贾宝玉,分别取真假二字,真假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色空。真是空,假是色。以下是我大胆猜测,甄宝玉出家入空门,贾宝玉穷困潦倒。

编辑于 2021-12-10 14:58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老赵LS
老赵LS
观察 / 评论 /《红楼梦醒》作者 / 汽车行业 ...
谢邀@最遥远的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曹雪芹在写作时就预感到后人会有所谓“考据派”把红楼梦的“真事隐”当成曹家家史,为了避免出现这个错误,于是安插了甄宝玉这个角色。

甄宝玉和贾宝玉相似不相同。曹雪芹安插甄宝玉这一角色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你们考据出来的曹家人,书中宝玉的人物原型是甄宝玉,我写的贾宝玉是虚构的艺术形象。

甄宝玉是仅出现几次的人物,所以红楼梦写的不是曹家故事。

欢迎访问本人《红楼梦》系列专栏,连载中。欢迎批评指正,您的支持就是我创作的动力!



红楼梦醒
www.zhihu.com/column/c_1628732746662146049





坚持更新 请点赞关注

发布于 2023-11-17 22:00
​赞同 1​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老吴爱说话
老吴爱说话
保持消极,保持憎恨。
因为在小说中,甄宝玉是真实存在的,贾宝玉并不存在。

想当年,甄宝玉被炒掉了,所有的荣华富贵烟消云散只是次要的,而那么多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的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自己永久地断绝了关系,这种由热闹到寂寞的转变,却是最难以让人接受的。甄宝玉,或者大部分凡俗之人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的。

因此落魄的甄宝玉每日都在回想自己曾经的生活。这种回想不是简单地回忆,在回忆的过程中,甄宝玉思考的最多的就是自己过往的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它的死结究竟在哪里。在这个思维过程中,甄宝玉把自身以及曾经围绕在自己周边所有的人的性格都进行了分析和抽象,最终形成了包括贾宝玉在内的一系列虚幻形象,这些虚幻的形象代入到了具体的情节之中,试图让他们的主动性去阻挡情节的发展,可是当最终不可抗拒的结局到来之时,甄宝玉终于认清了现实,斩断红尘。

这个过程很像项羽败北之时,带着上百名骑兵突出重围时的那句话: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项羽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的作战能力不行,之所以局势不利只是老天爷不让项羽成功,项羽也不应当再做无所谓的努力。这样的认识使项羽最终放弃回援自己被包围的军队,放弃江东再起的机会,做出了自刎于乌江,坦然面对命运最终审判的决定。在临死前一刻,项羽和他的部下们仍然拼死奋战,在这场必死的决斗之中,项羽一人就杀死了数百敌军,自身也受创十几处,大丈夫做出的决定,不曾反悔。项羽自刎后,为了争抢项羽的尸体,汉军自相残杀的又有几十人。千秋霸主之名,人格的伟岸也就如此了!

人在面对最终失败的结局时,总是难以接受,试图寻找到一个证明,在自己思维的小圈子里经受反复的折磨,以期找到最终的解释,终于给自己带来解脱。项羽的方法是用最后一战证明自己不曾错误,司马迁的评价是: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为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乃引“天亡我,费用并之罪也”,岂不谬哉!
而甄宝玉的自省,给我们带来的,就是《红楼梦》这样的旷世之作。

编辑于 2020-03-08 11:24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感觉是要写出硬币的两个面,真假宝玉,统是一个宝玉,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真假相掺,不碍虚构,又便于透漏真实,收比较之奇趣。所以甄宝玉本就是真人,何必仙人历劫幻化。

编辑于 2017-06-22 06:21
​赞同​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诸侯
诸侯​
历史爱好者(文学、历史领域答主)有呼必应
谢邀@最遥远的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曹公让甄宝玉姓甄,谐音真,这是曹公暗示甄宝玉的结局就是贾宝玉在现实中的真实结局,也即从叛逆回归传统,参加科考入仕,坐拥娇妻美妾,享受富贵人生。

曹公让贾宝玉姓假,谐音假,这是曹公暗示神仙化身和尚把贾宝玉带离人间,回归仙界是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虚假结局。

说得明白些,贾宝玉在现实中的真实结局是从叛逆回归传统,而不可能一直叛逆到底。除非神仙把贾宝玉带离人间,才能让贾宝玉叛逆到底。

大家可以想想,贾宝玉为何在现实中真实结局一定是从叛逆回归传统呢?



其实,贾宝玉的性格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贾宝玉在贾家学堂受龙阳风气影响,跟同学秦钟尝试男风来看,你就能发现,贾宝玉性格极易受到环境影响。

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就是学而优则仕,读书人以参加科考做官为荣,就算贾宝玉还没接受科考入仕的思想,可贾宝玉的家长和妻子(从终身误来看,贾宝玉妻子就是薛宝钗)早已接受这种思想,他们当然会不遗余力地给贾宝玉灌输这种思想。

以贾宝玉容易受环境影响的性格,哪能经得起家长和妻子的轮番洗脑,更何况彼时贾宝玉已度过青春叛逆期,不再是一个充满叛逆想法,想要跟社会公认的主流思想对抗的毛头小子了。人在度过青春叛逆期之后,叛逆情绪会逐渐减少,想法会逐渐趋向成熟理智。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贾宝玉总有一日会认可主流思想,变得热衷于功名利禄。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屠龙少年终成龙。

编辑于 2023-11-18 11:46
​赞同 2​
​添加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logo
智谱清言
广告​
不感兴趣
知乎广告介绍
来智谱清言“AI搜索”一下吧!
智谱清言GLMs智能体的高级联网功能,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意图,还能快速准确回答问题,无需自主分辨信息,智谱清言直接给出答案~查看详情
临安
临安
有文学细胞的轻微愤青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老爷子故意的,闹着玩呢。反正整篇虚虚假假,真真实实。

谁知道真宝玉到底是甄宝玉还是贾宝玉啊。谜团不止这一个,都无所谓了。

这个时候,特想把曹老爷子从棺材里气出来,挖坑挖得比谁都厉害。

发布于 2017-08-07 0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20: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崇祯帝四皇子笔下的家亡血史50.3
钟家台 2020-05-20   |  171阅读  |  1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黛玉说完了三藩之乱,探春就要接着说台湾的明郑政权了,可这时宝琴却接了话,为何不让探春明郑作诗?这是因为台湾的明郑政权在三藩之乱被镇压后再无作为,两年后的1683年鄭克塽就投降满清了。所以作者朱慈炤说不必再说了,就让我用宝琴的十首怀古诗来做一番总结发言吧。

  关于宝琴的《桃叶渡怀古》补充

  《陶庐杂录》的记载:“长椿寺旧藏明慈圣李后、孝纯刘后、田妃三像。”万历将母亲李太后的画像供奉在长椿寺,明末的崇祯效仿爷爷把母亲刘后同田秀英的画像也一起保存在长椿寺供奉。

  最后一句“小照空悬壁上题”实指长椿寺中供奉的田妃,刘后,李太后三人的画像,明朝已亡,空有小照题壁上,悲夫!

  为何朱慈炤要将晴雯比作兰花呢?

  前面说了,田秀英善画花卉,“田贵妃工写生,尝作群芳图进上,上留之御几,时展玩焉。”“田妃擅花卉,尝作群芳图,凡二十四种,合为一本。思宗命特付装潢,特加赏览,每页钤“承乾宫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题诗。明亡,散落人间,有蒋氏得其二页,一为海棠,一为芙蓉,幽逸冷艳,皎然独绝。”

  善画花卉者必是爱花人,遗憾的是《群芳图》仅剩两页,田秀英画的二十四种花只有海棠和芙蓉得以存留人间,而朱慈炤在《红楼梦》中就是将母亲田秀英比作芙蓉,将南明比作海棠。可见这两种花乃是田秀英所爱。

  那么田秀英最爱的是什么花呢?就是高洁的君子之花——兰花!何以见得?请看《胜朝彤史拾遗记》记载:“田贵妃写兰于便面(即扇子),上携之怀袖。”田秀英的二十四种花的《群芳图》被崇祯放在案头不时赏玩,而田妃画了兰花的扇子更是被崇祯当成宝贝时刻戴在揣在袖子里不离身,可见田秀英画兰之工。画兰最好,正是因最用心最喜爱之故。

  要谈家事还可,国事理解小了,亡国亡天下的感触,并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最近看了一本介绍鉴真和尚(扬州人)的书,其中有一段提及他年轻时随师学习,也曾经向都城名医及宫廷御医学过一些医学。后来传习了一位道宣律师的“天王补心丹”的方子,专治神经衰弱。

  红楼梦的悼明讽清几百年来有无数的明眼人发现,伪造的《吴氏石头记》就是其一。

  可是这么多人却都无法深入的彻底破解红楼梦之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知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和揭露东林党亡国乱史的主旨,所以要先将最为关键的《石头记》的自传部分破解,身为补天之石的朱三太子的家事自然会关系到国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周后暗害田妃母子其实也是明末政治斗争中的一部分,当然以后会逐步增加亡天下的解读的。

  第六十二回的斗草玄机:“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 的枇杷果。”

  看看这斗草的几个人“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小螺和小花脸荳官都是宝琴的丫鬟,借指“宝琴”,即“宝玉”——《红楼梦》的作者朱三太子——朱慈炤,

  香菱——南明、

  芳官——顺治、

  蕊官——周后、

  藕官——崇祯。

“斗草”是一种民间游戏,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武斗”就是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采得花草后,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花草名,谁采的花草种类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为胜者。现在的“斗草”多为“武斗”,但《红楼梦》中的“斗草”为“文斗”。那么这五人斗草都分别说的是什么呢: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柳”指不承认满清并抵制满清的明遗民,说这话的是小螺和香菱、荳官;

【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松”就是赤心木,即朱明,说“罗汉松”的是小螺和香菱、藕官、荳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萧统 - 南朝梁太子萧统的谥号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齐中兴元年(501年),生于襄阳。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太子。末年以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察、萧譬、萧鉴。

萧统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萧统笃信佛教,著名的佛教大乘经典《金刚经》,其中“三十二分则”的编辑,即为他所作。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萧统


德施

民族族群
汉族

所处时代
南朝齐→南朝梁

出生地
襄阳郡襄阳县(今湖北襄阳)

出生日期
501年


逝世日期
531年5月7日

主要成就
主持编撰《文选》

主要作品
《昭明文选》

谥号
昭明太子→昭明皇帝(追尊)

庙号
高宗(西梁追尊)

陵墓
安宁陵

目录
1生平经历
2主要成就
3个人著作
4家庭成员
5人物评价
6史料记载
7遗迹传说
8墓葬纪念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经历
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统生于襄阳。父亲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朝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天监八年(509年)九月,萧统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年十二,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监十四年(515年)正月朔旦,梁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忆下来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都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

普通元年(520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都认为是至德所感。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詧、萧譬、萧鉴。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1]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文学
萧统笃好玄学,编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诰类的《正序》十卷,五言诗精华《英华集》二十卷,历代诗文而

成的总集《文选》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术数、佛教,相传曾为汉传大乘佛教经典《金刚经》。

萧统酷爱读书,记忆力极强。五岁就读遍儒家的“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他更喜欢“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所以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继以文章着述,率以为常。”《南史》本传称“于时东宫有书籍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折叠政治
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性爱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2]

折叠编辑本段个人著作
折叠文选
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昭明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849
 楼主|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贾复
金色年华554 2019-09-05   |  151阅读  |  2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贾复,字君文,南阳冠军人,年少时,贾复勤奋好学,通晓《尚书》事奉舞阴李生,李生见到他很惊奇,对门人说‘贾复容貌伟岸志气广大,勤奋好学,将相之才也。王莽末年,贾复为县吏,奉命与同僚到河东地区运盐。途中遇到盗贼,同僚都弃盐逃跑,惟有贾复把盐运回到县里,受到县令称赞。光武在河北,贾复前往河北,经过邓禹的引见,见到了光武。光武对贾复非常赏识,任命其为破虏将军督盗贼,还将车驾左边的马赏赐给他。后跟随光武攻击青犊起义军,大战到中午的时候,敌人坚守不退,光武召贾复说“将士们已经饥饿了,可先吃饭。贾复说“先打败敌人,再吃饭,于是先登陷阵,所向披靡,大败敌军,诸将都不得不信服他的神勇。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贾复

建武元年,贾复在真定大战五校起义军,大败敌军,自己也深受重伤。光武大惊说:“我之所以不让贾复担任与主力部队配合作战的将领,是因为他轻敌。果然,失去了一位名将。不久,贾复伤病痊愈,在蓟城追上光武,并随军攻破邺城。光武称帝,贾复拜执金吾,封冠军侯。此时,在南方还有许多更始政权中的大将没有投降,其中包括郾王尹尊。光武帝召集诸将商议,并问谁敢前往。贾复慨然回答说:“臣请命攻击尹尊。”光武笑道:“执金吾去攻郾王,我还有什么忧虑呢!大司马应去攻宛。”于是派遣贾复与骑都尉阴识、骁骑将军刘植攻打尹尊。不久,尹尊投降。贾复又率兵东打淮阳太守暴汜,暴汜投降。同年秋,贾复又平定召陵、新息。建武三年,贾复迁左将军。在新城、渑池连破赤眉军,与光武在宜阳会师,迫使赤眉投降。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贾复

贾复在征伐中,多次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光武因此很少令他远征,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缺少独当一面的功勋。诸将每次论功,贾复都默然不语。光武说:“贾君的功劳,我自己知道。定封为胶东侯。贾复知道光武想偃息干戈,修理文德,不想让功臣拥有兵权,就与高密侯邓禹辞去兵权,研究儒学。光武得知,罢掉左右将军,将贾复免职,只保留列侯的身份,不久又加特进。后来,朱祐等人荐举贾复担任宰相,光武虽因“功臣并不用”的政策未加许可,但仍允贾复、邓禹和李通三人参与国家大政。建武三十一年,贾复逝世,谥号刚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20 16:42 , Processed in 0.0928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