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天破石惊朱丝马迹=====薛文宣&红楼天地会朱三太子朱慈炤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4: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图书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是明正统八年建立的墓碑,记载于《四库全书·幸鲁盛典》。

  5
本词条 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建立时间
明正统八年(1443年)

记载
《四库全书·幸鲁盛典》

目录
1简介
2历史背景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正面碑文作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碑阴刻有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拜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石"。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其卷十云:"墓碑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永嘉黄养正书"。 黄养正(1389年至1449年),世居浙江安固县来暮乡大坑村(即今瑞安市仙降镇江溪大坑村),名蒙,字养正。明代著名书法家、画家,官至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当时朝廷的碑刻、宫殿坊匾大多系他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4: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碑《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
www.163.com 2021-04-11 18:35
《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清代拓本,经折装,墨纸尺寸: 28cmx18cm。此其碑文内容拓本,原碑为潘迪书、谢端篆、茅绍之刻。
孔子是儒学宗师。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历代皆尊孔崇儒。其表现之一就是给孔子追封各种尊号,或侯、或公、或父、或王,如东汉平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汉和帝封孔子为“褒尊侯”,北魏高祖孝文帝给孔子的谥号是“文宣尼父”,北周宣皇帝则进封孔子为“邹国公”,唐太宗时先升孔子为“先圣”,后诏尊孔子为“宣父”。至唐玄宗时孔子始进爵“文宣王”,宋真宗时又在“文宣王”前加“至圣”二字。所谓“至圣”,就是“圣人之最”的意思。
而元朝对孔子的追封,更是超越前代。元大德十一年(1307)九月,刚即位不久的元武宗玺书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为什么加“大成”二字呢?因为孟子说过:“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元代儒臣阎复对此解释说:“盖言孔子集三圣之事,为一大成之事,犹作乐者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

【1】上天眷命圣旨

【2】上天眷命,皇帝圣旨:盖闻

【3】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

【4】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5】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

【6】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缵承丕

【7】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

【8】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

【9】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

【10】于戏{+呜呼}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

【11】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

【12】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4: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词条暂无分类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是唐代诗人吴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五言律诗


作者
吴筠

作品出处
《全唐诗》

诗词原文

接舆耽冲玄,伉俪亦真逸。

傲然辞征聘,耕绩代禄秩。

凤歌诫文宣,龙德遂隐密。

一游峨嵋上,千载保灵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14: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
吴筠〔唐朝〕
接舆耽冲玄,伉俪亦真逸。傲然辞征聘,耕绩代禄秩。
凤歌诫文宣,龙德遂隐密。一游峨嵋上,千载保灵术。
拼音解读
jiē yú dān chōng xuán ,kàng lì yì zhēn yì 。ào rán cí zhēng pìn ,gēng jì dài lù zhì 。
fèng gē jiè wén xuān ,lóng dé suí yǐn mì 。yī yóu é méi shàng ,qiān zǎi bǎo líng sh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吴筠

吴筠(?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真公震公}】。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75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高士咏·楚狂接舆夫妻》出自吴筠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45031.html

吴筠相关诗词
高士咏·师金

吴筠〔唐朝〕

圣人贵素朴,礼义非玄同。师金告颜生,可谓达化宗。
夫子饰刍狗,自然道斯穷。应物方矫行,俯仰靡不通。

高士咏·颜歜

吴筠〔唐朝〕

高哉彼颜歜,逸气陵齐宣。道尊义不屈,士重王来前。
荣禄安可诱,保和从自然。放情任所尚,长揖归山泉。

高士咏·黔娄先生

吴筠〔唐朝〕

黔娄蕴雅操,守约遗代华。淡然常有怡,与物固无瑕。
哲妻配明德,既没辩正邪。辞禄乃馀贵,表谥良可嘉。

登北固山望海

吴筠〔唐朝〕

此山镇京口,迥出沧海湄。跻览何所见,茫茫潮汐驰。
云生蓬莱岛,日出扶桑枝。万里混一色,焉能分两仪。
愿言策烟驾,缥缈寻安期。挥手谢人境,吾将从此辞。

高士咏·郭文举

吴筠〔唐朝〕

郭生在童稚,已得方外心。绝迹遗世务,栖真入长林。
元和感异类,猛兽怀德音。不忆固无情,斯言微且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祁彪佳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明代戏剧家







  
  收藏


  
0
  


0


















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浙江山阴人,明末散文家、戏曲家。

祁彪佳少年早发,聪慧过人。十六岁中院试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第一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不足十七岁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不足二十一岁即中三甲进士。然而仕途坎坷,一生三起三落。天启三年(1623年)任福建兴化府推官,崇祯四年(1631年)任福建道御史,崇祯六年(1633年)任苏松巡按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年)掌河南道,崇祯十七年(1644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他力图挽救南明危局,为人所梗,心灰意冷辞官回到杭州。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底,清廷欲招祁彪佳为官。祁彪佳不为所动,于弘光元年闰六月六日(1645年7月28日)自沉湖中,以死明其志。隆武帝赠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忠敏。【{武潭六月六洗饱足}】【{薛文宣字宣子号敬远}】

祁彪佳著有《远山堂剧品曲品》《远山堂诗集》《祁忠敏公日记》等。《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惟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部曲目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 [1-4]   

(概述内图片来源自绍兴博物馆 [5]  )


















































全    名祁彪佳 字虎子,幼文,宏吉 号世培(别号远山堂主人【{薛文宣字宣子号敬远}】) 谥    号忠敏(明绍宗赐)、忠惠(清朝谥) [31]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山阴梅墅村(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出生日期1603年1月3日(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寅时) 逝世日期1645年7月28日(弘光元年闰六月六日) 主要成就明代主要的曲剧品评家 主要作品《远山堂曲品剧品》《远山堂诗集》《祁忠敏公日记》等 最高官职巡抚应天等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32]  



目录

1 人物生平
▪ 青葱少年
▪ 科场得意
▪ 三起三落
▪ 舍身成仁
2 主要影响
▪ 政治活动
▪ 戏曲成就
▪ 散文成就
3 历史评价
4 轶事典故
▪ 八求楼
▪ 断偷吃鸡蛋案
▪ 巧对对子
5 人际关系
▪ 家族世系
▪ 家庭成员
▪ 亦师亦友
▪ 戏曲好友
6 主要作品
▪ 戏剧类
▪ 小品文
▪ 诗集
▪ 奏章
▪ 书信
▪ 日记
7 出版图书
8 后世纪念
▪ 故居
▪ 墓址
▪ 纪念封
9 史料索引
10 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 播报

   


青葱少年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603年1月3日)寅时,祁彪佳生于山阴之梅墅。其父祁承爜时年四十岁,祁彪佳为其第四子。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父亲祁承爜在外,祁彪佳养于梅墅。



王思任所著祁彪佳年谱
王思任所著祁彪佳年谱(3张)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中进士。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祁彪佳的父亲任宁国县令,祁彪佳随父亲上任,并在县署中成长。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冬,祁彪佳的父亲入京待选,母亲王氏带祁彪佳回梅墅。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祁彪佳的父亲调任苏州长洲县令。夏,到父亲的官署与他团聚。祁彪佳只用十日就能记诵古代帝王名,从盘古氏到三代。同年,祁彪佳断仆婢偷吃鸡蛋案,当时祁彪佳年仅六岁,被人称为神童。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祁彪佳在父亲的官署读书,祁承爜的同僚出了一个对子,祁彪佳答的非常工整, 且又机智,被人称颂。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冬,祁彪佳的父亲再次入南京待选,祁彪佳随母亲王氏回梅墅。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祁彪佳的父亲升到南直隶任官。秋,祁承爜回到山阴为祁彪佳聘商周祚的第三女商景兰为妻。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祁彪佳又追随父亲到南京读书。

万历四十年(1612年)冬,祁彪佳随母亲王氏回到梅墅。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祁彪佳开始与兄弟、族兄们在密园读书。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祁彪佳读书期间,与自己的三兄祁骏佳和堂兄祁豸佳、堂弟祁熊佳关系最善。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冬,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升任吉安知府。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祁彪佳与三哥在衙署读书。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被罢官,回到密园教授儿子们的课业。 [1]   [3]   [6]   [7]  

   


科场得意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春,祁彪佳赴童子试,考官周家椿得祁彪佳的试卷,击节叫好。但祁彪佳为官宦子弟,为避嫌又试了数十人,祁彪佳为第一。秋,祁彪佳中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冬,祁承爜携祁彪佳北上参加会试。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春,祁彪佳会试落第。但祁彪佳不为中举而喜,不为会试落第而悲,而是与父亲去沂州一带游历,游遍了琅琊名胜,然后再回密园读书。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春,二月,祁彪佳娶商景兰过门。

天启元年(1621年),祁彪佳的长子祁同孙出生。父亲祁承爜去宿州任职。冬,祁彪佳赴会试。

天启二年(1622年),祁彪佳中三甲二百四十名进士,以例选期远而回家读书,其父升北京员外郎,并教授他养心之学。但祁彪佳听了,不以为意,笑而不答。 [1]   [6]   [2]  

   


三起三落



祁彪佳
祁彪佳
天启三年(1623年)冬,祁彪佳赴京谒选,得授福建兴化府推官。在去兴化府的路上,祁彪佳考虑到闽南话难懂,就先派人到兴化请了两个干粗活的婢女,向她们学习方言。等到正式升堂时,一些奸诈小吏以为祁彪佳听不懂闽南话,经常用方言在公堂上骂他。祁彪佳装作不知道,事后,当面治他们欺上之罪。
天启四年(1624年),祁彪佳的父亲年老去职回乡。

天启五年(1625年)秋,祁彪佳的母亲王氏到兴化来看望他。

天启六年(1626年)秋,因为祁彪佳的兄弟都在家,母亲王氏决定回山阴。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祁彪佳的次子祁理孙在兴化出生。

崇祯元年(1628年)冬十一月初一,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病逝。十一月二十二日,祁彪佳在兴化任上收到讣告。

崇祯二年(1629年),祁彪佳在家居丧,并在会稽化山为父亲选到墓地。

崇祯三年(1630年)冬十月,祁彪佳葬父于化山,并结庐于旁,一半时间在这里读书,另一半时间归家奉养母亲。祁彪佳听刘宗周和陶奭龄讲学。



祁彪佳行书
祁彪佳行书
崇祯四年(1631年)二月,祁彪佳服阕,但没有去应选。五月,在母亲和亲友的劝促下,祁彪佳才应选。在考选授官前,祁彪佳与友人一同到兰亭、禹穴、炉峰游玩,得诗八十一首。八月,到达京城参加考选。十一月一日,祁彪佳考授福建道御史。十一月十一日,祁彪佳一人在京,好友高亦若来访。他见祁彪佳有失眠之症,对祁彪佳说,有美婢小玉可以陪寝,何必让自己过的如此寂寞萧索。但被祁彪佳严词拒绝,其一祁彪佳认为自己不是好色之徒,其二祁彪佳爱自己的妻子不忍夫妻情份受到伤害。
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商景兰到京相会。四月,祁彪佳奉旨巡视皇城。十二月,祁彪佳正在侍班,第三子出生,故取名叫祁班孙。

崇祯六年(1633年)正月,授祁彪佳御史。三月,祁彪佳巡按苏松。祁彪佳巡视考察苏州期间,正赶上苏州无赖劫掠市集,祁彪佳查办其中作恶多端可判死罪的四个人,让他们戴上刑具在大路上示众。召集当地三老问他们说:“这些人可以杀吗?”三老说:“可以。”又问围观的人说:“这些人可以杀吗?”观看的人说:“可以。”于是棰杀了他们。四月上旬,祁彪佳上告辞官奉养老母。五月,阁老周延儒的豪奴欺压民众,激起了民变,民众挖掘了周延儒的祖坟。朝廷下旨让祁彪佳平定民变之事,彪佳虽然依法捕治了掘墓之人,对周也不稍徇情,惩治了周的家人、豪奴,已致为周所恨,考核时给他降俸处分。祁彪佳也因此得罪了阁老周延儒。

崇祯七年(1634年)祁彪佳在苏松巡按任平定了宜兴民乱,官声极佳。

崇祯八年(1635年)春,祁彪佳在京城,因为母亲王氏七十有二了,上书求归。四月,祁彪佳辞官。

崇祯九年(1636年)二月,王金如来访。五月,祁彪佳的长子祁同孙痘殇。六月,祁彪佳因丧子之痛而生病。十月初八,恰逢商景兰生日,祁彪佳便在寓山举放生社,盛况空前,夜晚又“悬灯山中”为乐。

崇祯十年(1637年),祁彪佳著有《山居拙录》。

崇祯十一年(1638年),祁彪佳著有《自鉴录》。

崇祯十二年(1639年),祁彪佳著有《弃录》。



绍兴博物馆保存祁彪佳像
绍兴博物馆保存祁彪佳像
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祁彪佳的母亲王氏生病了。春,堂弟祁熊佳中进士。三月四日,祁彪佳的母亲王氏病逝。八月,大雨中祁彪佳扶棺将母亲王氏与父亲祁承爜合葬。盗贼盛行,祁彪佳提倡保甲法,但士绅耻于担任保甲长,于是祁彪佳与族兄主动担当正副保长。冬,堂弟祁熊佳授南平县令。
崇祯十四年(1641年),祁彪佳在家给母亲守孝,这两年绍兴灾害连连,饥民公然抢掠州县,他招地方官员,借调钱粮,采取平抑米价,接济灾民。设药局,处理尸体,收养弃婴。祁彪佳本人捐资在大善寺开设药局,聘友人为灾民问诊给药。他的医药局就救活的灾民在三千人以上。赈灾完成后,祁彪佳看到全国饥荒不断,又着手把救灾的方法和手段编辑成《古今救荒全书》。十二月初九,祁彪佳的妻子商景兰小产,出现血崩症状,祁彪佳担心妻子安危,夜不能寐。十二月初十日,祁彪佳请名医袁六卿、倪涵初及钱姓者来诊断。十二月十一日,袁六卿以商景兰病情好转,辞别。十二月十四日晚,商景兰身体不适,祁彪佳又是担心的一夜不眠。十二月二十日,雪后,祁彪佳去系珠庵礼佛,因无迹师礼《药师经》,祈求保商景兰平安。晚上,求好友邹培宇买参来,为商景兰制药。十二月二十六日,请名医张景岳,为商景兰调理。十二月二十七日,祁彪佳近一个月担心妻子病情,又忙于家里家外的事,感觉身心俱疲。

崇祯十五年(1642年),祁彪佳著有《壬午日历》。冬,祁彪佳入北京选官。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元旦,祁彪佳任河南道掌道御史,但各省的觐官多不至。祁彪佳叹:二百八十年一大变,不胜忧愤。冬,堂弟祁熊佳任兵科给事中掌科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十四日,祁彪佳以病请辞官。三月初,朝廷不许,祁彪佳抱病上路,途中听闻李自成围北京。祁彪佳欲冒险进北京,在北上的路上又急又病,终于病倒不起。五月初一,祁彪佳与史可法迎南下避难的福王到南京,祁彪佳认为暂时福王监国,不宜称帝。但福王还是称帝,升祁彪佳为大理寺寺丞。六月二十三日,祁彪佳到苏松巡抚任上,收聚溃散的明军和大顺士兵,力图挽救南明危局。六月二十八日,祁彪佳着戎装在演武场举行誓师大会。部将刘肇基等四将驻兵京口,与浙江入卫都司兵发生冲突,乱兵焚掠,死者400人,彪佳劾治4将之罪,周恤遇难者家属,计户给钱补偿,平定了乱兵。他清楚地认识到清军在中原的兵力还很薄弱,总兵高杰军队驻守瓜洲。祁彪佳想过江说服高杰移师北上抗清,双方约定在大观楼会面。【{大观园?}】到了约定的时期,正好江面风大,船不能行,高杰以为祁彪佳不能来了。但是祁彪佳只带数名小吏,冒险过江,对高杰呈明利害关系,并示之大义。高杰被祁彪佳说的心服口服,决定北上抗清。双方定约时,高杰叹道:杰阅人多矣,如公者,杰甘为公死。公在吴一日,杰一日当遵公约。高杰备厚礼相赠,祁彪佳坚决不受,两人共案一饭而别。十二月,因祁彪佳用顾杲得罪马、阮,心灰意冷辞官回杭州。 [6]   [8]   [1]   [2]   [3]   [9]  

   


舍身成仁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日,南京福王出逃。六月十五日杭州潞王降清,杭州陷落。六月底清军礼聘祁彪佳出仕,并必欲一见。闰六月初祁彪佳的叔父、堂弟等说:“一见则舒亲族之祸,而不受官,仍可以保臣节。”闰六月六日(7月28日),祁彪佳留三封信,一封是给叔父祁承勋的,一封是给祁骏佳的,一封是给妻子商景兰的,然后祁彪佳自沉于寓山园池之中。

祁彪佳留有遗书与遗诗,表达其志,诗云:“运会厄阳九,君迁国破碎。鼙鼓杂江涛,干戈遍海内。我生何不辰,聘书乃迫至。委贽为人臣,之死谊无二。光复或有时,图功审机势。图功为其难,殉节为其易。我为其易者,聊尽洁身志。难者留后贤,忠义应不异。余家世簪缨,臣节皆罔赘。幸不辱祖宗,岂为儿女计。含笑入九原,浩气留天地。”七日,等到商景兰从山中归家才收殓。鲁王监国赠祁彪佳少保兼兵部尚书,谥忠毅公。隆武帝登极后赠祁彪佳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忠敏公。十二月二十四日(1646年2月9日)葬于亭山之阳(现绍兴市越城区亭山乡梅墅祁家山)。 [6]   [7]   [10]   [11]   [3]  

   


主要影响

 播报

   


政治活动

祁彪佳在政治思想主张是:务实求真,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晚明内忧外患,朝廷党争倾轧,国家已经破败不堪,此前一度流行的王学已经不合时代要求。于是经世思潮便应运而生。而晚明大儒刘宗周力纠王学末流不切实际,空谈误国,大力提倡实学。而刘宗周正是祁彪佳的老师,所以祁彪佳深受其影响。刘宗周因此发起了证人社,而祁彪佳是证人社的成员。多次参加证人社的活动与心学中人辨论。因此祁彪佳思想上追求为国为民,济世救民的热念,并以此为自己的为官准绳。具体表现在他上《陈民间十四大苦疏》。 [1]  

对广大民众,他也主张赏罚并举,关心民众,鼓励守法,其中有《赏罚劝疏》《备察群情疏》《合筹天下全局疏》《陈三大弊政疏》等,显示他对社会危机的认识,并提出解决的方案。祁彪佳的务实,经世不仅仅是上书,更重要的是他不管在朝在野都把它们落到实处。他通过讲学、设义仓、开药局、制定乡规民约、参与赈济民众来践行他的政治主张。 [7]  

崇祯十三、四年(1640年、1641年),绍兴灾害连连,饥民公然抢掠州县,祁彪佳到宁波、台州等地借调钱粮,采取平抑米价,接济灾民,每石粮比市价低,按人口供粮,夏天设粥厂。祁彪佳本人捐资在大善寺开设药局,聘友王朝式为灾民问诊给药,每日济成人一百人,童一百五十人。赈灾完成后,祁彪佳看到全国饥荒不断,又着手把救灾的方法和手段编辑成《古今救荒全书》。这本书在明末清朝对救灾后灾后处理上都有着指导意义。 [1]  

   


戏曲成就

祁彪佳所著传奇如《全节记》,皆佚。惟戏曲批评著作《远山堂曲品剧品》存世(其中《曲品》有残缺)。《剧品》收杂剧剧目242种,是明代著录名人杂剧的唯一专书;《曲品》收传奇剧目467种。其中有明、清同类著述中未见著录的戏曲曲目295种。两书增录了许多重要戏曲作家的作品,并改订了以前曲目的错误,另附杂调一类,收弋阳诸腔剧目46种,尤为可贵。与吕天成《曲品》相较,以搜罗广博著称。昆剧、徽剧、谈唱等剧目后都有简短的评论,从中可见祁彪佳的戏曲主张。

祁彪佳的《远山堂曲品·剧品》在曲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从王骥德曲论到李渔曲论的桥梁和过渡。但它自身也有鲜明的批判特色和理论贡献,其严肃的批判态度,高于流俗的批判识见,贯注自身人格精神的批评理念,是其鲜明的批评特色。对戏曲叙事特征的注重,结构理论,人物塑造理论,是其理论建树。 [12]  

在作品内容上,他强调戏曲应当反映尖锐的社会问题,“外御强敌,内除奸佞”;而在艺术上则着眼于“词以淡为真,境以幻为实”,颇有见地。惟祁彪佳认为民间戏曲不能入品,实为其缺陷之处(祁彪佳是文人戏的代表,认为民间戏过于简单)。 [2]  

   


散文成就

祁彪佳的游记能臻于如诗如画的完美意境,是由于作者精巧构思,运用灵活多变的写法。祁彪佳在其游记散文中,往往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来交代不同的景点,在写到某一景点时常常有神来之笔,轻轻点染景物的特征,或是抒发自己独到的感受。如《栖北冗言》里记载的西山之游,祁彪佳祥细交代了他们游览的景点,对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景点作了简短而精到的描写,祁彪佳由景入情,抒发了他对世事沧桑的感慨,祁彪佳似乎对此有着自己的体悟。自然之景与作者之情浑然融合,景中含情,情由景生,其清远旷达的生境界展露于笔墨之中。此外,还在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所营造的诗化的语言。祁彪佳的字句的锤炼上功力颇深,又善于用色彩鲜明的对比,动静互衬以及比喻、拟人等手法,从而创造出准确、形象而又蕴含诗意的语言。如祁彪佳游玉泉时,虽有百亩荷池,作者想象那一到荷花盛开之时,香气四溢,绿水红花,清幽淡雅的美景。

祁彪佳的散文以写实为主,主要分为游记和日记类。游记《寓山注》和《越中园亭记》共录有二百多篇。而日记类的如《涉北程言》《役南锁记》《归南快录》《林居适笔》《山居拙录》等十多集。可谓是明代写实散文的著作最多者。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区作家,也颇受他的影响,由写意向写实转变。 [1]  

   


历史评价

 播报

明代张岱的《石匮后书集》称:嗟呼,祁中丞之死,而名之曰忠,则可及也,名之曰敏,则不可及也。盖处中丞之地,无一可死,乃时事至此,万不可为,明眼人视之,除却一死,别无他法。中丞乃乘便即行,计不旋踵。凡中丞之忠孝节义,皆中丞之聪明知慧所仓皇而急就之者也……祁世培,则知者利仁也……当不以余言为妄矣。 [13]  

明代张岱的《石匮后书集》又称:庚辰辛巳越中荐饥,彪佳与刘宗周分区赈米,设厂赈粥,病者药之,死者埋之。深山穷谷,无不亲历,有道济录行世。 [13]  

明代祁彪佳妻商景兰《锦囊集》收《悼亡》诗二律:公自垂千古,吾犹恋一生。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凤凰何处散,琴断楚江声。自古悲荀息,于今吊屈平。皂囊百岁恨,青简一朝名。碧血终难化,长号拟堕城。 [14]  

明代王茂远《柳潭遗集·为义兴军祭殉难祁中丞公彪佳文》:呜呼,当天地迍邅之日,属宗枋板荡之秋。洫血无戈,盟心有剑。留千秋之高碣,轻一死于清流。名岂不成,人其可惜。故自先生致命从容之日,即为吾党呼天莫助之时。夫信国未亡,呼声南剑;绛侯尚在,左袒北军。假公逊志深山,留身今日;投戈奋袂,必不逾时。此逆虏之所魂消,而同盟借其袖领者也。乃夫天佑将来,叠山告殁,身归日月之傍,气有河山之壮。遂使缙绅之所未为,布衣于焉独任。呜呼,祖鞭未着,中流之 楫影何追;宗泪频挥,渡河之呼声未远。 [15]  

据清代张廷玉《明史》,祁彪佳单人过江说服明代将领高杰时,高杰赞叹道:杰阅人多矣,如公,杰甘为死!公一日在吴,杰一日遵公约矣。 [9]  

   


轶事典故

 播报

   


八求楼

祁彪佳以藏书方法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八求搂”。“八求”即宋代藏书家郑樵所总结的求书八法:“一即类以求,二旁类以求,三因地以求,四因家以求,五曰求之公,六曰求之私,七因人以求,八因代以求。 [2]  

   


断偷吃鸡蛋案

祁彪佳的母亲王太夫人喜欢吃鸡蛋,膳房每天都要给她准备。有一次鸡蛋被偷吃了,身边的丫环又都不肯认,管事的便和她们争执起来。祁彪佳说,你们不用争辩了,我来还你们一个清白。就让人端来一盆清水,让丫环逐一用清水漱口,偷吃鸡蛋的吐出来满口是蛋黄。这一年,祁彪佳才六岁。 [3]  

   


巧对对子

七岁那年,祁彪佳在时任苏州知县的父亲的官署内读书,祁承爜的同僚们对他的学问感到非常吃惊,想要找个机会难难他。一次,碰巧祁彪佳爬在衙门的桂花树上下不来。有人就想了一个法子,让祁彪佳以“猢狲上树”即兴对对子,对上就把他抱下来。祁彪佳对曰:“飞龙在天”,答得非常工整,又大气磅薄。 [2]  

   


人际关系

 播报

   


家族世系

祁氏得姓于晋大夫祁奚。先祖原居于陕西韩城县,宋建炎年中先祖祁安禄避战乱南渡到绍兴,祁氏始居于梅市,后人散居在福严诸村。从宋代至元末的祁氏先祖名多散佚,其后代以明代温泉公祁茂兴(祁安禄十世孙)为迁居梅市第一代祖。二代祖祁安(另有祁子安一说)。三代祖祁纪。四代祖祁福,字天赐,号直庵,天顺二年岁贡生,任龙溪县教谕,后任重庆教授。五代祖祁司员,字宗规,号梅川,成化十四年进士官至池州知府。六世祖闇斋公祁锦,字尚絅,邑庠生,后以子贵赠中宪大夫、贵州按察司副使。

曾祖:祁清,字子扬,号蒙泉,祁锦之子,嘉靖庚子(1540年)举人、丁未(1547年)进士,后任陕西右布政使。有四子,长子祁汝东,次子祁汝懋,三子祁汝森,四子祁汝杰。

曾祖母:金氏。

祖父:祁汝森,字肃卿,号秋宇,国子监生,以子贵获赠中宪大夫河南按察司副使。长子祁承爜,次子祁承勋。

祖母:沈氏。

伯叔祖:祁汝东,字震卿,隆庆丁卯(1567年)举人,两淮转运使。祁汝懋,襄阳县主簿。祁汝杰,庠生。

父亲:祁承爜,字尔光,号夷度,又称旷翁、密士老人。明藏书家,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进士。授宁阳知县。迁兵部郎中。官至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祁承爜生有五子,长子祁麟佳、字符孺。次子祁凤佳、字德公。三子祁骏佳,字季超。四子祁彪佳,字幼文、又弘吉,号世培。五子祁象佳,字翁艾。

叔父:祁承勋,生二子,长子祁豸佳,字止祥。次子祁熊佳,字文载。

侄子:祁鸿孙,字奕远,祁承爜次子祁凤佳英年早逝,仅有这一子。

   


家庭成员

祁彪佳与妻子商景兰伉俪情深,没有妾侍,两人共生有子女七人,还小产两次。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

妻:商景兰(1605年-1676年),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的第三女,有殊色,精通诗文。

子:祁同孙,年十五,痘殇。祁理孙,字奕庆,号杏庵,法名智昙,有《诗学内传》6卷,《寓山诗稿》1卷,《藏书楼计稿》1卷。祁班孙,字奕喜、小字季郎,著有《唐宋八家文钞》《东行风俗记》《自怡堂集》《紫芝轩集》。

女:祁德渊、祁德玉、祁德琼、祁德茝。

媳:张德蕙(字楚纕),祁理孙妻。朱德蓉(字赵璧),祁班孙妻。

孙:祁昌徵,祁理孙之子。祁曜徵,著有《岳麓吟》。 [6]   [16-17]   [7]   [11]   [3]  

   


亦师亦友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倪元璐(1594年-1644年),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绍兴府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

王铎(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

李清(1602年-1683年),字心水,一字映碧,号碧水翁,晚号天一居士,明朝南直隶兴化人。

陈子龙(1608年-1647年),初名陈介,字人中,改字卧子,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学者,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

王思任(1575年8月26日-1646年10月30日),字季重,号遂东,晚年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2]   [3]  

   


戏曲好友

颜茂猷,字壮其,又字光衷,号完壁居士。

王朝式(1602年-1640年)字金如,浙江山阴人。诸生出身,擅长医术,又常常给祁彪佳及其家人看病。

祁豸佳,字止祥,号雪飘,山阴人,祁彪佳的堂兄。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

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袁于令(1592年-1674年),原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一字凫公,号箨庵,又号幔亭。

叶宪祖(1566年-1641年),明朝著名剧作家,少入太学,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知新会县。

孟称舜(约1599年-1684年),字子塞,又作子若或子适,号小蓬莱卧云子、花屿仙史。

王应遴(?-1645),字堇父,号云来,别署云来居士,山阴人。明末戏曲家。

此外还有柳白屿、陈情表、蒋安然、董玄、陈汝元等人。 [1]   [7]  

   


主要作品

 播报

祁彪佳存世著作总计有32种,大部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少量藏于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其中稿本九种,明末抄本十九种,明刻本两种,清抄本两种,清刻本一种,另外有普通古本两种,一为清刻本,一为民国铅印本。 [1]  

   


戏剧类

《远山堂曲品剧品》 收录曲四百三十六种,共分五个等级。收录剧二百四十二种,分为六个等级。

祁彪佳创作《全节记》《玉节记》。

祁彪佳改编《鱼儿佛》。 [14]   [18]  

   


小品文

《寓山注》为寓园各处亭台所作评注,共由四十八篇组成。有《水明廊》《读易居》《踏香堤》《太古亭》《志归斋》《听者轩》《四负堂》等

《越中园亭记》是祁彪佳遍游越中地区二百七十余座亭、台、圃、馆、园,为每处景致所作短文。 [1]  

   


诗集

《远山堂诗集》是祁彪佳之子祁理孙、祁班孙根据祁彪佳留存诗稿编辑而成。

《寓山志》是祁彪佳收录友人的文章、题咏、词等。

《寓山续志》则收录了张溥、曹学佺、徐如瀚等人的二百余首寓山题诗。

《寓山十六景词》则是以寓山内八景、外八景为主题进行的词创作,共有三十一人。 [13]   [14]   [1]  

   


奏章

《宜焚全稿》共十八卷,是祁彪佳崇祯六年四月至崇祯七年九月巡按苏松期间上呈奏章。

《督抚疏稿》是祁彪佳在崇祯十七年巡抚江南时的奏章。

《祁忠敏公安抚江苏南疏抄》是祁彪佳死后,后人整理他巡抚江南上呈皇帝的奏章,其中大量向皇帝说明情况,申报情况的揭帖。

《莆阳禀牍》是祁彪佳任福建兴化府推官时,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文书集。

《祁忠敏公揭帖二十二通》是祁彪佳在崇祯六年御史任上对案件审理过程和钱粮,灾害等奏章的说明。 [1]   [10]  

   


书信

《按吴尺牍》是祁彪佳崇祯六年任巡按御史与官员往来书信集。

《抚吴尺牍》是祁彪佳崇祯十七年巡抚苏松与官员往来书信集。

《里中入都尺牍》是崇祯七年祁彪佳书信集。

《都中入里尺牍》收录崇祯七年、八年的信件。

《林居尺牍》记录祁彪佳归乡与友人通朝廷内外情况信件。 [1]  

   


日记

《祁忠敏公日记十五卷》收录了祁彪佳全部日记,包括《涉北程言》《栖北冗言上、下》《役南锁记》《归南快录》《林居适笔》《山居拙录》《自鉴录》《弃录》《感慕录》《小捄录》《壬午日历》《癸未日历》《甲申日历》《乙酉日历》。 [1]   [2]   [7]  

   


出版图书

 播报






祁彪佳集  

作者名称 祁彪佳  





《祁彪佳集》是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后世纪念

 播报

   


故居

祁彪佳的故居现主要集中于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梅墅村。二十世纪九十年一场意外大火,把祁彪佳“都察府第”大宅毁灭干净,明代祁彪佳遗存建筑之物已十分稀少,现存只有零丁遗迹可寻。



祁彪佳遗址
祁彪佳遗址(5张)


梅源桥,为纪念梅福,故名。始由祁氏先祖出资建造,桥北岸,原为祁氏宗祠,毁于1956年台风,现无迹可寻。
此河称“商漕江”,由祁彪佳妻子商景兰父亲商周祚出资疏浚,作为结婚时陪嫁品。

祁彪佳宅邸唯一遗留建筑,此五间打埭故宅,现在属钱姓所有。是祁彪佳的儿子祁理孙为筹措银两,出资给鲁王作抗清之用而绝卖之物

四板石肖墙建筑物,是明代江南祁家著名藏书楼“澹生堂”旧遗建筑物。 [19]  

   


墓址



祁彪佳墓
祁彪佳墓 [4]   
根据祁彪佳的好友王思任记录,祁彪佳于弘光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46年2月9日)葬于绍兴南的亭山之南面(现绍兴市越城区亭山乡梅墅祁家山)。于1981年被绍兴市列为市级保护文物。 [4]   [6]  
   


纪念封

1995年发行纪念祁彪佳逝世350周年纪念封。 [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09: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月初六洗晒日:为什么中国人过节喜欢洗洗晒晒?



戴望云/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2017-06-29 09:48

来源:澎湃新闻
∙ 思想市场 >


字号





农历六月初六,是一年里最有名的洗晒日。

这个时间,在江南地区,一般来说黄梅雨季已出、三伏炎天正入,为了防霉防蛀,做两件事情正当时——晒和洗。晒之事,可以晒衣、晒书、晒经,等等;洗之事,则颇为喜感,清人顾禄在描写苏州地区节令习俗的《清嘉录》一书中说:“谚云:六月六,狗靧(huì)浴。谓六月六日牵猫犬浴于河,可避虱蛀。”

所以问题来了:在这个“洗晒日”里,连不怎么喜欢洗澡的猫猫狗狗们都要沐浴,那么,人呢?



晒:“六月六”的起源并非洗晒节

“六月六”在一开始还真不是全民洗晒日,它在宋代叫“天贶(kuàng)节”。“贶”是“赐予、赠与”的意思。根据《宋史》记载,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以及六月六日,两次有天书降临。真宗认为是天赐之福,在泰山岱庙修建了天贶殿,还在大中祥符四年宣布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确定其为国家法定节日,全国休假一天,百官上香祭祷,民间禁止屠宰。只不过这个明显是借神之名来巩固皇权统治的节日,也仅限于宋代了。到了元、明、清,更符合这个节日时令特点的“洗晒”习俗,则保留和发展了起来。

六月六的曝晒活动十分广泛,上下皆然。皇宫里要晒銮驾、龙袍以及宫内的档案和文书;书香门第要晒收藏的书籍、字画;药店里要晒生熟药材;估衣铺要晒估衣;皮货铺要晒皮货。普通人家,六月初六日这天,翻箱倒柜,把衣物、鞋帽、被褥等拿出来“大见天日”,特别是皮衣之类的高级衣物,为了不生蛆、不返潮,都要拿到太阳底下晾晒。家里储藏了粮食的则在庭院里晒粮食,称为“曝蠹鱼”。毋庸置疑利用阳光来杀菌除虫这一点的科学道理,不过这种“晒红绿”,有时候还带着些许“亮家底”的意思,学富五车或是家产丰厚,都可以借此机会向左邻右舍炫耀一番。


晒红绿。

寺庙里有晒经卷、晒法衣的活动,同时举行诵经的仪式,叫做“晒经法会”。有一种说法把这项晒经活动的起源解释为《西游记》中的“唐三藏晒经书”,也就是那个我们熟知的故事: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又一次经过通天河,但忘了老鼋想要问问“还有多少年寿”的嘱托,老鼋一怒之下把他们掀入河中,取来的经书湿透,只能借着阳光一本本晒干。这是“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然而西游记中也并未说晒经之日是六月六,所以这样的说法恐怕是后人的附会罢了。


晒经晒书。

洗:除了洗猫狗,还洗什么?

夏季的炎热和虫虱的易生,必定是要和“洗”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从身边的伴侣动物猫和狗开始洗起,这项仪式的预期效应是:不长虱子。它们不长虱子,自然也就不会传染给日日相处、关系密切的主人了。

也可以洗体型大些的动物,比如马。或者更为壮观的,比如皇家的象。元明清三朝的宫廷均饲养大象,用于礼仪活动的仪仗队,以显示威严。六月六的洗象活动一年惟此一度,是京城暑天的一大盛景。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这样描述:“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面首如鳞次贝编焉。”


洗象图。

看看一百多年前北京宣武门的老照片,或许可以想象出皇宫里的大象在象奴的牵引下,排着队从宣武门城墙根儿一路走出,到护城河里洗澡的情形,也可以顺带想象一下前来观礼的老百姓如同赶庙会一般的热闹与欢愉:

宣武城南尘十丈,挥汗骈肩看洗象。

象奴骑象游玉河,长鼻卷起千层波。

昂头一喷一天雨,儿童拍手笑且舞。

舞且笑,行蹇蹇,日暮归来洗猫犬。


动物们都在洗澡,人自然也要洗。关于人如何沐浴,较少有文献记述,不过民间有“六月六,洗白肉”的戏谑说法,还有的地方讲究要用这一天太阳晒热的水来洗。而妇女们六月六流行洗头,说是可保头发的“不腻不垢”。这样的习俗,大约是与旧时妇女蓄长发不便经常洗有关,因此洗头择日而为。夏天得洗得稍微勤快一些,六月六之后七月七,又是一个洗头的好日子。

人们在六月六日还做一件事:吃馄饨。这倒是一项比“洗晒”有历史得多的六月习俗,《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并指出这个“伏日汤饼”自三国魏时期就已有之。“饼”在古代是面食的总称,“汤饼”则类似于今天的面片儿汤。馄饨是用薄面皮包馅儿,也可以视为“汤饼”的一种演变形式。

江南地区六月六吃馄饨的习俗一直延续,老一辈的人会告诉你:六月六家家吃馄饨,连乡下人都一早赶进城里买馄饨皮子,所以那一天摊子上的馄饨皮子不怕你不买,都做得跟面饼一般厚呢!而在笔者想来,除了“汤饼辟恶”,或许这起伏于热汤里的馄饨,与洗澡沐浴有着形象上的相似与象征意义的关联。所以不管是吃,还是洗,甚至不管是洗的是猫狗还是人,都是为了祝愿一个平安而健康的夏天。




沐浴仪式:“洁净”的意义

总的来说,六月六是一个理解起来不会觉得过于深奥的节日。不管是洗还是晒,都是从夏日的气候特点出发,所进行的兼具实用性与仪式性的卫生保健活动。“沐浴”,其古意是濯发为沐、澡身为浴。考虑到沐浴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仪式中强烈的存在感——比如三月三的祓禊沐浴,五月五的兰汤沐浴,以及六月六,还有《荆楚岁时记》中记载的十二月初八腊日的沐浴等等——不禁想问:沐浴除了清洁身体的卫生目的,还具有怎样的文化本质呢?

“清洁/卫生”与“洁净”,并不相同。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认为其区分在于:“卫生”属于技术层面,“洁净”属于主观层面。身体的沐浴,从技术层面来说是消除致病生物、保持清洁与健康;而在主观层面,就可以看到特定文化与社会中“洁净”观念的内涵与外延。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沐浴,一般来说,其巫术/仪式意义都是“辟恶”(以及“除秽”、“祛毒”、“转除罪瘴”、“祓除不祥”等一系列同义近义词)。与“洁净”相对的“污秽”,在古人看来是灾祸的来源,洁净身体以禳灾,这是在作为特殊时间节点的节日之中,“洁净”所秉持的神圣意义。

清洁过的身体获得了“洁净”的神圣性,因此洁净身体之事也见于人生礼仪和其他一些礼法礼制之中。比如小孩子出生三日“洗三朝”,是为洗去“前世”带来的污秽,使其今生平安吉祥。还有结婚时的新人沐浴,以及丧礼中让死者洁净返本的沐浴仪式。或者是中国古人“做大事”前的沐浴,如行祭祀大礼前的斋戒沐浴,朝见天子前的沐浴洁身。也有特殊的时间不得沐浴,如服丧期间“居丧毁慕,三年不澡沐”。从这些礼俗来看,我们不得不将沐浴视为一种通过性的仪式,它是从一种境地向另一种境地过渡的“阈限”状态,它与节日或人生礼仪在时间上的过渡性本质相合,因而频繁出现于其中。


以象征人类学见长的美籍日裔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在研究日本的洁净观念时,将上述逻辑阐释得更清晰。日本人以注重清洁的国民习性以及“沐浴文化”而闻名,大贯在其著作Illness and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Japan(《当代日本的疾病与文化》)中,称日本人的“洁净”有着外与内、日与夜、疾病(或女性经期)等特殊状态与日常状态的分野。传统来说,日本人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洗澡,洗去白天从外面带来的“不洁”,以进入晚上在家的“洁净”时间。人生病了(如感冒),女性经期了,都是不可以洗澡的,直到疾病康复或经期结束,当事人才从“不洁”的状态中脱离,可通过恢复日常的洗澡,回到“洁净与正常”(clean and normal)的状态中来。在时间、空间、生命状态的跨越上,沐浴仪式都是一个过渡性的标记。所以,大贯总结道:“沐浴对于日本人来说,远非只是清洁身体这么简单,它具有象征性洁净的功能。”

而在此之上,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衍生,对玛丽·道格拉斯“洁净与危险”理论中“洁净是合于秩序、而不洁/污染反之”的定义进行思考,就更能够理解清洁仪式对人的意义了——在日常与非日常、洁净与被污染、有序和脱序之间转换循环,便是我们的人生。

我们最不懂的东西,往往是那些我们日常为之而熟视无睹的东西,比如沐浴,比如沐浴用的水。因为科学与技术的发现,水在当代似乎变成了一种付费与工业化的产品,沐浴亦然。不过沐浴不只是卫生与健康的科学,它还包含了信仰、礼仪、民俗、审美等诸多意义,停留在我们的身上,互相渗透,使得我们的记忆中沐浴的象征性,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抹去。这就是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古贝尔(Pierre Goubert)说的:“卫生学的种种依据看中的仅是科学,但是,水的附加物和清洁的准则属于文化本质。”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15: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而远之 - 汉语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添加义项
敬而远之,汉语成语,拼音是jìng ér yuǎn zhī,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接近。出自《论语·雍也》。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敬而远之

外文名称
away

拼音
jìng ér yuǎn zhī

近义词
敬若神明、若即若离


反义词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注音
ㄐㄧㄥˋ ㄦˊ ㄧㄨㄢˇ ㄓㄧ

出处
《论语·雍也》

五笔
adfp

目录
1成语用法
2成语辨析
3成语出处
4成语故事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顾虑不愿接近。

示例

1.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孔子的意思是,对于鬼神之说,可以信,但要保持敬畏之心,不可以象对待平常的事物一样理解,也不要有过于亲近的想法。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2.老舍《四世同堂》:"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近义词】敬若神明、若即若离

【反义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雍也》

折叠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生樊迟问怎样才算智,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15: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鬼神而远之 - 成语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
语出《论语.雍也》,原意是敬之而不亲近之意。常用来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所以对他客客气气,但是绝不接近。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敬鬼神而远之

外文名称
keep sb. at a distance

拼音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


出处
《论语.雍也》

注释
敬之而不亲近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指对某些人所持的一种态度,即不愿理睬他,又不得罪他,对他客客气气,绝不接近。成语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15: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陶渊明陶渊明〔魏晋〕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收藏下载复制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隐居茅舍掩行迹,远与尘世相隔绝。
无人知晓来眷顾,白天柴门常关闭。
年终寒风正凄冷,天空阴暗整日雪。
侧耳倾听无声响,放眼户外已皎洁。
劲峭寒气侵襟袖,粗茶淡饭常空设。
房中空荡显凄凉,竟无一事可欢悦。
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义烈。
高尚德操不敢攀,只想守穷为气节。
坦途大道若不走,隐居躬耕岂算拙?
我寄深意在言外,志趣相合谁识别!

注释
癸卯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癸卯,天干地支之一。从弟:堂弟。敬远:即陶敬远,陶渊明的堂弟兼表弟。其生平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陶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重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销声匿迹,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长闭。“寝迹衡门”,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2 15: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会死好久,所以真实地活着
 难得糊塗也糊塗 2019-03-09   |  153阅读  |  4转藏

转藏全屏朗读分享


文|江徐

在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中写有这样一个场景:

1994年,正月里的一天,在陈丹青纽约家中,木心先生给一帮青年艺术家上最后一课。他语重心长地跟大家说:“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在此期间,聊及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木心分享了他的一句话:

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
人在平时忙碌奔波,想不到也没精力去思考生死问题,并且想当然地认为死亡遥遥无期。在这种麻木侥幸的错觉下,大家把精力用于物质追求。房子、车子、票子、面子……全是身外之物。

人总要死的。人在为虚名俗利奔波时想不到这一点,甚至以为自己会万寿无疆,这是最不应该存在却偏偏存在的人生观。

木心推崇德烈·纪德的这句话,是希望大家能够看透人生,将时间用于值得的人和事上。

如果一个人能够时时刻刻怀着对死亡的恳切,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又能坦然面对,那他的视野必将变得开阔明朗。



公元411年,陶渊明46岁,他失去了最能懂得自己的一个人——堂弟陶敬远。

陶敬远与陶渊明两人的父亲是亲兄弟,母亲是亲姐妹。因为这份奇亲,让他们从小能够一起长大,对彼此性情十分了解。

在陶渊明心目中,这位比他小十六岁的堂弟既有节操,又有气度;既不固执,也不孤僻;待人温和,情趣高雅。

比这份奇亲更难得的,是两人能够志同道合,都向往远离世俗事物、归隐山林的生活。

有了这份奇亲奇情作为基础,再加上意趣相投,他俩在亲人去世时互相勉励,陷入困境时候互相解忧。

秋天农忙时节,他俩一起乘船渡河去田野,白天一起收割庄家。到了晚上,明月当空,两人坐在河边,一起畅饮、闲聊。“三宿水滨,乐饮川界。静月澄高,温风始逝。”回想起来,那真是记忆中难得的欢快时光。



遗憾的是,陶敬远三十出头就离世。失去这样一位情同手足的兄弟,陶渊明悲痛万分,一边执笔写下祭文,一边泪流不止。

“日徂月流,寒暑代息。死生异方,存亡有域。”

这是陶渊明从至亲之人的死亡中产生的真切感悟。

岁月流逝,四季更替,一个人一旦离开了一个世界,意味着你再也不可能见到他,再无机会与他说话、喝酒、谈笑风生。

纵使从容恬淡似陶渊明,可以放弃世俗功名,放弃入世志向,最终还是放不下感情。面对亲人的离世,不能完全放下,意味着无法看破生死。

也正因为这种放不下、看不破,才保留了人情味。



人生,就是接送的过程。

思考死,的确是一件徒劳的事,不管你如何苦心孤诣,都改变不了死亡终将到来的事实。

但也正因为它从不爽约的降临,不断提醒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会感恩与陪伴;面对一份真情,我们应该懂得珍惜与呵护。

正因为生命中有死亡的存在,并且通过对死亡的思考,我们应该真实、洒脱、豁达地活一回,就像陶渊明《饮酒》(其十一)中的两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1)
来自: 难得糊塗也糊塗 > 《我喜欢的精文》举报/认领
上一篇: 愿余生,与善良作伴,以宽容为德
下一篇: 人最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0 22:27 , Processed in 0.0653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