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2|回复: 3

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98
发表于 2022-4-13 20: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解密:第十一回里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在公元1631年啸风
咨询顾问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有两处特意明确了时间,第一处第十一回,此回回目: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文本说“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另外一处在第二十六回,此回回目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文本中说“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本篇文章指分析第一个时间。
先看第十一回原文:
于是,尤氏的母亲并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都吃毕饭,漱了口,净了手,才说要往园子里去,贾蓉进来向尤氏说道:“老爷们并众位叔叔哥哥兄弟们也都吃了饭了。大老爷说家里有事,二老爷是不爱听戏又怕人闹的慌,都才去了。别的一家子爷们都被琏二叔并蔷兄弟让过去听戏去了。方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俱回了我父亲,先收在帐房里了,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各来人也都照旧例赏了,众来人都让吃了饭才去了。母亲该请二位太太,老娘,婶子都过园子里坐着去罢。”蒙侧:人送寿礼,是为园子;回人去的去了在的在,是为可以过园子里坐;园子里坐可以转入正文中之幻情;幻情里有乖情,而乖情初写,偏不乖。真是慧心神手!尤氏道:“也是才吃完了饭,就要过去了。”
……
于是说说笑笑,点的戏都唱完了,方才撤下酒席,摆上饭来。吃毕,大家才出园子来,到上房坐下,吃了茶,方才叫预备车,向尤氏的母亲告了辞。尤氏率同众姬妾并家下婆子媳妇们方送出来,贾珍率领众子侄都在车旁侍立,等候着呢,见了邢夫人王夫人道:“二位婶子明日还过来逛逛。”王夫人道:“罢了,我们今日整坐了一日,也乏了,明日歇歇罢。”于是都上车去了。贾瑞犹不时拿眼睛觑着凤姐儿。蒙侧:无又不足不尽处。贾珍等进去后,李贵才拉过马来,宝玉骑上,随了王夫人去了。这里贾珍同一家子的弟兄子侄吃过了晚饭,方大家散了。

次日,仍是众族人等闹了一日,不必细说。此后凤姐儿不时亲自来看秦氏。秦氏也有几日好些,也有几日仍是那样。贾珍、尤氏、贾蓉好不焦心。蒙侧:陪衬补足。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

有专业的红学研究者查阅《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钦定万年书》和《中华万年历》等历法书籍,在明末清初的历史上符合十一月三十冬至的记载,第一个是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也就是公元1593年;第二个是崇祯四年辛未,也就是公元1631年;第三个是崇祯十五年壬午,也就是公元1642年,再往后就到了公元1813年,这个年份就不切实际了。从以上三个年份分析,第一个1593年还处于明朝比较强盛的时候,算不上末世,因此可统一排除。再根据前面的分析,朱由崧的洛阳城破是1641年的事情,因此第三个选项1642年也可以排除,那么只剩下一个1631年入选。
根据以上分析,宁国府的公子贾蓉的妻子秦可卿在1631年病入膏肓,在1632年死亡。
这里增加一个文本细节,红楼梦第十一回里东西南北四个郡王都还在,上文说的贾敬生日,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可是到了后来秦可卿出殡路祭的时候,四个王爷的称呼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祭棚,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祭棚。这里的东平郡王成了东平王府,显然薛蟠说的有一个王爷犯了事,就指的是东平郡王。
被人误解的大明万历皇帝:堪称千古一帝
                                 2017-05-03 15:41:40                                                                                                                                               朱翊钧                                                                             朱载垕                                                                             朱厚熜                                                                             朱厚照                                                                             朱祐樘                                                                             朱见深                                                                             朱祁钰                                                                             朱祁镇                                                                             朱瞻基                                                                                                                                                         
  一、少年万历的烦恼
  万历皇帝人如其号,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而同时他也是明朝出土最早的一个皇帝,他的陵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主动发掘的唯一帝王陵,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的遗骨被付之一炬。作为皇帝,在位时间长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据说当初考古学家之所以选择发掘定陵,主要就是考虑到万历在位时间长,陵寝里的陪葬品应该比较丰富。
  此外,在位时间越长,赶上的事情也越多,承担的责任也越大,在万历统治的四十八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情,许多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似乎都可以在万历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史学家们给万历的盖棺定论是——“明亡于万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漫长的统治带给万历的“寂寞身后事”有两个:一是开棺焚尸; 二是遗臭万年。实在是倒霉透了。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网络配图
  作为皇帝,万历的一言一行都有极高的道德标准,都要受到超乎常人约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任意妄为,虽然贵为皇帝,但由于缺乏自由,他的生活幸福指数,还比不上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有时连赏赐太监、宫女的钱都拿不出来。政以后,万历并没有表现出大权独揽后的张狂与放任,仍然热爱读书学习,他命人把历代祖先的《实录》抄出副本供他阅读,又命令太监在北京城内广泛收罗各个领域新出版的图书供他阅读。
  二、明代“国嘴”
  思考越少,话就越多;修养越深,性格就越内敛。经过长期的捆绑式教育,万历的性格变得不愠不火、中规中矩、深沉内敛,应该说他是明代最“温柔”的一个皇帝,甚至有点软弱可欺。以至于他所宠爱的郑贵妃总是嘲笑他“越看越像老太太!”
  与万历的软弱忍让的情况相反,他的朝臣们正变得越来越无所畏惧,他们利用万历的软弱,不断打着各种旗号,以诤谏的名义,全方位地收拾万历,以至于万历亲政以后,仍然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这种语言暴力所带来的痛苦,难以言表,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
  万历长期不上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朝臣喷向他的口水。也许有人会说,皇帝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还怕朝臣抨击,杀几个不就完了?事实上,只有昏君才会滥用刑罚,像万历这样经过长期儒家经典教育的君主,是不会采用这种行为方式的。
  对于官员们来说,他们之所以无所畏惧,除了万历的放纵以外,还有机制上的根源——言官制度。
  明朝的言官主要有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御史着重监察官员和机关,属于一般监督。六科监督六部的业务,属于专业监督。一个对人,一个对事。事实上人和事是分不开的,两者在现实中没有太大的区别,两者之间也可以互相弹劾。御史巡视各地,被称为“道官”,给事中在六科办公室办公,被称为“科臣”,因此言官也被统称为“科道官”。给事中还有封驳的权力,可以否定皇帝的决策。
网络配图
  言官制度是苦心孤诣朱元璋创立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大臣直言进谏,以便及时纠正皇帝的错误,保障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从而确保朱家江山万世永固。朱元璋的《祖训》对后世有绝对的权威,后世的臣子们可以拿着《祖训》去敲打皇帝而不用担心受到处罚,言官们以此为恃,有恃无恐。
  明代讲究名节,许多官员不怕受罚、不惜挂冠而去,拼个鱼死网破,也要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真理,而官员只要被弹劾,不论是否被冤枉,就会立即主动辞职,直到事情查清为止,以示清白。
  言官制度有助于惩恶扬善,培养讲政治、讲正气、讲名节的官场文化,孟森认为明代士气之盛,死节之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制度是好的,但是执行的时候往往走样,尤其是在执行了较长时间以后。由于人们对于名节看得过重,声誉逐渐成为一种政治资本,诤谏的动机也由单纯变得复杂,一些沽名钓誉之人,往往以诤谏为名谋取政治资本。在正德和嘉靖时期,都发生过文官集团因集体诤谏受到廷杖并有多人丧命的事件。到了万历时期,讲文明的万历帝没有像正德和嘉靖那样使用暴力让群臣闭嘴,而是采取躲避的办法,进行冷处理。
  三、无为而治
  万历十五年,为了躲避群臣的骚扰,万历宣布实行“静摄”,从此不上朝。许多人认为万历长年“不朝”,是万历怠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国事艰难的原因。事实上,不上朝和不理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万历三大征”的胜利就是在不上朝的时期取得的。
  “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平定宁夏蒙古哱拜之乱、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以及抗倭援朝战争。这三场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困难重重,但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在君主专制的政体下,如果没有万历皇帝的运筹帷幄,就不可能决胜千里之外,可以说万历的战功远超康乾。
网络配图
  在现代社会,政府决策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召开会议决策;  二是批示公文决策。对于会议,我们现在强调要开小会、开短会,涉及到的人参会,无关人员没有必要陪绑,大范围的全体会议一年也开不了几次。
  在明代,上朝就像是召开全会,人多嘴杂,并不适合问政,尤其是在口水满天飞的时期,上朝只能是给大家提供吵架的机会,对于政务的处理,没有什么益处,将其取缔,对于遏制不正之风,倒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渠道,跟今天有相通之处,也是召开小范围会议,召见相关人员或是通过公文(奏折)等渠道。
  工人喜欢把活干在明处,老板则愿意在幕后控制,万历作为明朝最大的老板,每天不上朝,改为“静摄”,其实质也是在幕后操纵。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有制度的保证和道家理论的支撑。 应该说朱元璋在制度建设上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各项制度不仅全面,而且完善,大多数制度从维护皇权的角度看,极具合理性。以至于清朝几乎全盘照搬明朝的制度,而康乾更是对朱元璋佩服得五体投地,发出了“治隆唐宋”的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万历 (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28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万历1573年-1620年七月),是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1]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2]  



中文名万历 性    质明朝年号 政    权明朝 君    主明神宗朱翊钧 具体时间1573年-1620年七月
目录




万历概括编辑 播报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明穆宗驾崩。六月,朱翊钧即位,是为神宗显皇帝,改明年为万历元年。 [3]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驾崩,皇太子朱常洛遗诏矿税榷税及税监,发内库二百万两充边赏。八月,常洛即位,是为光宗,诏改明年元为泰昌(光宗在位仅一月即死,后遂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不久,光宗病,服李可灼所进“红丸”药后,于九月驾崩,廷臣大哗,是为“红丸案”。光宗选侍李氏乾清宫,廷臣逼之移哕鸾宫,是为“移宫案”。皇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惁皇帝,诏明年改元天启 [4-5]  

万历在位君主简介编辑 播报
明神宗
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代皇帝,年号万历。1572年—1620年在位。十岁即位,初年由张居正执政,改革政治,清丈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理黄河,国势渐强。亲政后,不常视朝,大事营建,挥霍无度。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起,派遣宦官到各地任矿监、税监,搜括无厌,激起人民反抗。 [2]  

万历在位年号编辑 播报
年号
公元
天干地支
万历元年
公元 1573年
万历二年
公元 1574年
万历三年
公元 1575年
万历四年
公元 1576年
万历五年
公元 1577年
万历六年
公元 1578年
万历七年
公元 1579年
万历八年
公元 1580年
万历九年
公元 1581年
万历十年
公元 1582年
万历十一年
公元 1583年
万历十二年
公元 1584年
万历十三年
公元 1585年
万历十四年
公元 1586年
万历十五年
公元 1587年
万历十六年
公元 1588年
万历十七年
公元 1589年
万历十八年
公元 1590年
万历十九年
公元 1591年
万历二十年
公元 1592年
万历二十一年
公元 1593年
万历二十二年
公元 1594年
万历二十三年
公元 1595年
万历二十四年
公元 1596年
万历二十五年
公元 1597年
万历二十六年
公元 1598年
万历二十七年
公元 1599年
万历二十八年
公元 1600年
万历二十九年
公元 1601年
万历三十年
公元 1602年
万历三十一年
公元 1603年
万历三十二年
公元 1604年
万历三十三年
公元 1605年
万历三十四年
公元 1606年
万历三十五年
公元 1607年
丁未
万历三十六年
公元 1608年
万历三十七年
公元 1609年
万历三十八年
公元 1610年
万历三十九年
公元 1611年
万历四十年
公元 1612年
万历四十一年
公元 1613年
万历四十二年
公元 1614年
万历四十三年
公元 1615年
万历四十四年
公元 1616年
万历四十五年
公元 1617年
万历四十六年
公元 1618年
万历四十七年
公元 1619年
万历四十八年
公元 1620年

万历同期存在其他政权年号编辑 播报
崇康1568年-1578年二月):莫朝莫英祖莫茂洽的年号
嘉泰(1573年-1577年):后黎朝黎世宗黎维潭的年号
元龟1570年四月-1573年七月):日本正亲町天皇的年号
天正(1573年七月-1592年十二月):日本正亲町天皇后阳成天皇的年号
延成(1578年二月-1585年):莫朝—莫英祖莫茂洽的年号
光兴(1578年-1599年):后黎朝—黎世宗黎维潭的年号
端泰(1585年-1588年):莫朝—莫英祖莫茂洽的年号
兴治(1588年-1591年):莫朝—莫英祖莫茂洽的年号
洪宁(1591年-1592年):莫朝—莫英祖莫茂洽的年号
武安(1592年十一月-十二月):莫朝—莫景宗莫全的年号
宝定(1592年十二月):莫朝—莫闵宗莫敬止的年号
文禄(1592年十二月-1596年十月):日本后阳成天皇的年号
康佑(1593年正月):莫朝—莫闵宗莫敬止的年号
乾统(1593年-1625年):莫朝—莫代宗莫敬恭的年号
庆长(1596年十月-1615年七月):日本后阳成天皇、后水尾天皇的年号
慎德(1600年正月-十月):后黎朝—黎敬宗黎维新的年号
弘定(1600年十一月-1619年五月):后黎朝—黎敬宗黎维新的年号
元和(1615年七月-1624年二月):日本后水尾天皇的年号
天命(1616年-1626年):太祖努尔哈赤的年号
隆泰(1618年-1625年):莫朝—莫光祖莫敬宽的年号
洪武(1619年四月):明朝时期李新的年号
天真混(1619年十二月):明朝时期李文的年号
永祚(1619年六月-1629年三月):后黎朝—黎神宗黎维祺的年号

万历大事记录编辑 播报
万历六年(1578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
万历十年(1582年)——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
万历十二年(1584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万历十二年(1584年)——朱载堉出版《律吕精义》。
万历十二年(1584年)——定陵开建。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7月13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万历明朝皇帝年号编辑 播报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tr][/tr]

在世时间
年号
在位时间
洪武
1368年-1398年
-
-
1398年-1402年
1402年-1424年
1424年-1425年
1398年-1435年
1425年-1435年
1435年-1449年
1449年-1457年
朱祁镇(复辟)
1427年-1464年
1457年-1464年
1464年-1487年
1487年-1505年
1505年-1521年
-
-
嘉靖//贾敬?
1521年-1566年
隆庆
1566年-1572年
朱翊钧
1563年-1620年
万历
1572年-1620年
朱常洛
1582年-1620年
泰昌
1620年
朱由校
天启
1620年-1627年
朱由检//林黛玉?
1627年-1644年
1644年-1645年
1602年-1646年
1645年-1646年
1605年-1647年
1646年
1646年-1662年

万历万历通宝编辑 播报
万历通宝
明万历朝铸行之铜币。万历四年(1576年)始铸。有*金背火漆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镟边钱,每文重一钱三分。初定金背八百文,火漆、镟边各一千文抵白银一两,后因钱价增高,金背五百文即抵银一两。后命南北宝源局拓地增炉铸钱,南钱轻薄,价低北钱三之一。

万历相关文献编辑 播报
张惟贤等《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张廷玉等《明史
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9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20: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崇祯十五年冬至



木夫

木夫



《红楼梦》里的木居士,便是在下。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1642年冬至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这里出现的"十一月三十日"与前后文皆无关联,突然冒出这么个具体的日子,乃一大疑点。

根据木夫定律(哈),有疑点处必有要点。




此日子,为真实的历史纪时,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于夏历十一月三十日交冬至。




该年,有一件"不大不小"的历史事件发生。即,贾天祥最终没有成为真正​的文天祥,投敌了。




​正所谓:惜其袍,况其身耶?

承畴不死矣!




那,红楼作者,我们的二哥哥为啥在这里把我们的瑞大叔硬生生整死了呢?

不让​其上可卿治丧委员会的正式名单也!




贾瑞,后改名为,王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9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20: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可卿死于何年?——破解有关《红楼梦》所叙“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种种迷思



道非常

道非常



前生定住布达拉独坐天台送晚霞三劫修来空性慧一轮皓月映芳华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秦可卿死于何年?

——破解有关《红楼梦》所叙“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种种迷思




《红楼梦》第11回明确写到了一个特征历日,当年冬底,秦可卿已经病入膏肓,“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这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给了索隐附会者一个大展丰富想象力的机会。在这个问题上,索隐附会的代表人物是王以安和颜采翔。




王以安所撰《红楼梦引》之《崇祯之死》称:




第查《石头记》流传同期史上合符“十一月三十冬至”记载者,自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年)上溯为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再上为崇祯四年辛未(1631),更上则为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巧是崇祯十七年恰是壬午年“十一月三十冬至”后的第三个年头,显然作者是借可卿之死叙述崇祯殉国惨况。

颜采翔著《红楼醒梦》认为“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的是1642年,秦可卿之死是隐射死于1643年的皇太极。颜著第七章《入关前夕》之第三节写道:




凤姐戏贾瑞这年的冬至,书中明确说是十一月三十日,而洪承畴战败降清的一六四二年,却又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而且还是自一六三六至一七七一年止的,唯一的一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虽然新红学家不肯承认此一冬至是写实,可是我却认为,此一冬至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坐标,而且还是研究此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出发点。

第八节又写道:




如果将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视为写实且据之推算,秦氏死于一六四三年,与皇太极卒年相同。这也说明,秦氏当影皇太极。

索隐附会者的本质特点就是“大胆假设,没有求证;胡牵乱扯,不讲证据”。王以安和颜采翔一个讲“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借可卿之死叙述崇祯殉国惨况”,一个讲“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用秦可卿之死“隐射死于1643年的皇太极”,到底哪个是对的呢?这样绝对矛盾的结论,只能表明:要么一对一错,要么二者皆错。




我首先注意到并且强调的是一个基本事实: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上溯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其间没有任何一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为了慎重起见,我特别查证了郑鹤声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从1643年到1812年的历日表,的确没有哪一年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近年来,更有人伪造历法数据,散布所谓“红楼叙事背景在乾隆年间”以及“《红楼梦》作者是乾隆之子永瑢”的谬论。这种谬论据以立说的依据之一,就是妄称“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指的是“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乾隆十年(1745年)是不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呢?当然不是!请大家翻开郑鹤声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查一查,上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记载着乾隆十年(1745年)的冬至是“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历1745年12月21日)。











乾隆十年(1745年)的冬至是“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历1745年12月21日)。




“红学大师”、“红学才子”俞平伯查道光、同治年间的《万年书》,书上记明乾隆十年冬至交节时刻是:




十一月大,二十九日丙申,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

(俞平伯:《〈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第23页。)




既然上述资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记载的是“二十九日冬至”,为什么会变成“三十日冬至”呢?问题就出在“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这句话的理解上,俞平伯也犯了严重错误。




对我来说,这个交节时刻给我的第一直观印象就是1745年12月20日23时~24时之间,因为按通常的理解,某日的子时就是前一日的23时至当日的凌晨1时。我最初也没有将“夜子初二刻八分”理解为1745年12月21日23时~24时之间,因为按通常的理解这个时候已经是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如果的确是“十一月三十日”子时交冬至,清代《万年书》和郑鹤声的历表上怎么可能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地称“二十九日交节”呢?万万没有可能。




查华中农业大学刘安国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和时间科普网站制作的“日梭万年历”,我首先注意到的也是交节时刻:23时41分。我很自然地认为这是1745年12月20日23时41分,即“十一月二十九日”的“子初”。











“日梭万年历”载明的乾隆十年冬至交节时刻。




可是,俞平伯的错误理解给了散布谬论者一剂强心针,在此必须明辨是非。俞平伯在《〈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一文中是这样理解的:




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十一点三十八分交冬至,历家因未交子正,精密地写作二十九日夜子初,若按一般说法,交了子时便要算第二天,故不妨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

(俞平伯:《〈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第23页。)




我的第一印象,当然是认为俞平伯理解错了,即将凌晨的子时理解为当夜的子时。但为了慎重起见,我又仔细查了“日梭万年历”和一个法国网站的万年历。前者明确指出:1745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23时41分;后者则明确指出1745年12月21日星期二23时25分07秒冬至。




难道是清代历表和“日梭万年历”大错特错了吗?难道俞平伯歪打正着了吗?




再仔细一查历法知识,才知道我最初的理解以及俞平伯的阐释都错了,但是有一点确凿无疑——1745年冬至就是在阴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而绝不是在十一月三十日。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明确谈到了“子初交冬至”应该如何划分日期的问题,并且谈到大名鼎鼎的洪迈如何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常识性错误。赵与时写道:




历家以冬至为一岁之首。冬至者,建子月之中气。故子时初四刻以前系今日,正初刻以后系明日,盖一理也。今《太史局历》,每节气在子初,则书其“夜子初某刻”以别之,其来尚矣。




请大家看清楚——子时初四刻以前系今日,正初刻以后系明日——这就是乾隆十年“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必定被划在十一月二十九日,而非十一月三十日的根本原因。




不要说“才子”、“大师”俞平伯不懂这个道理,博通古今的洪迈也不懂。赵与时写道:




绍熙二年正月三日壬子,其夜子初立春,洪文敏以札子白庙堂云:“日辰自古以子时为首,今既子时立春,则当是四日癸丑。”谓太史之误,其实不然。




洪迈不懂二十四节气交节时刻“子时初四刻以前系今日,正初刻以后系明日”的历法规定,竟然向皇帝老子告御状,说太史错了——跟专业的叫板,岂不谬哉。




那么,我错了吗?很抱歉,很遗憾,我最初的理解的确错了——将乾隆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理解为1745年12月20日23时~24时之间。




俞平伯错了吗?当然也错了——把1745年12月21日23时~24时冬至理解为“十一月三十日子初”交节。




错误的后果如何?尽管我理解错了,乾隆十年冬至仍然铁板钉钉地是在“十一月二十九日”,而绝不是“十一月三十日”。俞平伯和借俞平伯的错误散布谬论者就不一样了——所谓“红楼背景在乾隆年间”的“论证”全盘垮塌。




最后一个问题:红楼梦“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究竟是何年?




如前文所论——在现存120回小说《红楼梦》情节之下,隐藏并暗示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整部小说就是按照这个真实的年代序列逐年展开叙事;按照本专栏前文的推定,“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在丁酉年(1717年)。




1717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查《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十一月二十日(阳历12月22日)冬至。




请大家注意,前文已经详细讨论过,《石头记》作者曹頫确有改动数字笔画以隐瞒真实时间的“作弊”手法,如小说第95回明文写到元春死于“十二月十九日”,但按照前后文叙及的时间来推断,元春更像是死于“十二月廿九日”;这个日期极可能是曹頫为了暗示元春原型、他的姐姐曹佳氏的去世日期1750年2月5日(乾隆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正因如此,我可以完全肯定——“十一月三十日冬至”隐射的就是丁酉年(1717年)。




至于秦可卿的原型为何,1717年为何对于作者曹頫特别重要,这恐怕要有待未来的高人来破解了。







(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779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12: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举朝大哗。礼部尚书罗万化以及洶禄寺丞朱维京、涂杰、王学曾、给事中王如坚、吏部员外郎顾宪成、礼部主事顾允成、张纳陛、郎中于孔谦、员外陈泰来、工部主事岳元声、吏科都给事中史孟麟、礼科给事中张贞观、国子助教薛敷教等,纷纷上疏谏阻,并强烈批评王锡爵。顾允成、岳元声等人甚至率六部同官李启美、曾凤仪、钟化民、项德桢等直接入朝当面指责王锡爵。王锡爵害怕公论,请追还前诏,神宗不从;请下廷议,神宗不许;请面对,神宗仍不理,因自劾求罢。神宗先是大怒,欲重治建言诸臣,后迫于公议,后悔,于同年二月初六日下诏暂停三子并封王之命。
 
李如松遣将焚烧日军粮仓  
  万历二十一年(1593)二月,有谍报说:朝鲜王京有日军二十万人,且声言丰臣秀吉欲亲自出征朝鲜。为此,李如松即令诸将分布要害,扼守大同江等处。又闻侵朝日军将领平秀嘉据龙山,积仓米数十万石,李如松遣参将查大受募死士焚烧,“倭遂乏食”。日军不得已,于四月十八日,撤离王京,退据釜山。
   
诏撤援朝明军归国 
  侵朝日军退出王京之后,李如松遣将分扼要害,以李宁、祖承训守开城,杨元守平壤,李如柏守宝山,查大受守临津,刘綎守釜山海口,朝鲜战局至此略定。万历二十一年(1593)夏秋,日军又自釜山移驻西生浦。并送回朝鲜王子。同年七月初一日,明神宗下诏撤李如松大军离朝回国,只留四川参将刘綎以及游击吴惟忠所统之兵合计七千六百人,分守要口。由于兵部尚书石星一意和主议,欲封贡日本,神宗便命沈惟敬再次赴日本军营议和。为此。神宗再令撤回吴惟兵等兵,只留刘綎兵防守。对此,朝臣多持异议,以为“倭情未定”,不宜急于撤兵过多,更不宜急于议和,加以封贡。

河南矿工起义  
  万历二十一年(1593),河南叶县矿工二千余人发动起义,攻掠文、马二峒。当时,神宗以宁夏、朝鲜用兵,说:“开矿则贼亦可化为兵,且在外可救饥,在内可备用。”然鉴于时势紧张而未敢正式下诏开矿。
  
陈用宾筑腾冲八城  
  万历二十一年(1593),巡抚云南右佥都御史陈用宾在云南腾部修筑万仞、神护、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溪头八城,设守备二员。“自是缅甸人不敢深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6 20:32 , Processed in 0.0803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