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5|回复: 0

朱慈煊//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发表于 2022-4-15 15: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特殊日期描写有深意——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正好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道非常
前生定住布达拉独坐天台送晚霞三劫修来空性慧一轮皓月映芳华






4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特殊日期描写有深意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正好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
小说《红楼梦》写到一些特殊日期,尚未引起广大读者乃至专业研究者的重视和深究,但这些文本事实对于《红楼梦》的鉴赏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作简要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小说第27回写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而当年贾宝玉正好实岁13岁,红学家们曾根据这两个文本事实来研究“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例如,周汝昌查证“殿板《万年书》”,发现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是“四月二十六日”“亥初一刻四分”(21时19分)交芒种,他因此推断“作者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并认为小说所写的“未时交芒种节”是“随手拈来补足之语”。

俞平伯则推断“曹雪芹”生于1723年,他认为小说所写的这个特殊日期指的是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因为这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未时交芒种”。俞平伯写道:“曹雪芹的一生经历过四月未时交芒种节气的只有一个机会,即乾隆十二年丁卯。他正在写书,把它顺便写上,是很近情的。”

周汝昌和俞平伯的推论都有问题。小说明明白白写的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周汝昌立论的依据却是“四月二十六日”“亥时交芒种节”的乾隆元年,俞平伯立论的依据则是“四月二十九日”“未时交芒种节”的乾隆十二年,都抛开了清清楚楚的文本事实,其结论只会是不能定论的臆测之词。

要判定小说所写的“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这个特殊日期究竟有何深意,必须结合更多的文本事实来综合分析判断。长期以来,广大读者乃至专业研究者没有注意到,在贾宝玉实岁13岁这一年,除了“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小说还写到了另外三个特殊日期:
(1)第30回写到,五月初五端阳节已到“伏中”;
(2)第50回写到,十月中旬已经下雪,贾母称“这才是十月里头场雪”,这说明当年十月中旬已到“小雪”节气;
(3)第53回写到,“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这一天不是“大年三十”,而是“元旦”“正月初一”,因为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除夕朝贺”,“元旦朝贺”才是历朝历代的礼仪大典,这说明当年的十二月是小月,只有29天。
关于端阳节已到“伏中”的描写,我们需要了解一点中国传统历法常识,即“夏至三庚便数伏”,也就是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六个庚日是“末伏”。例如2017年6月21日夏至,第一个庚日是6月22日(庚辰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2日(庚寅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2日(庚子日),正规的日历通常会标记这一天是“初伏”。小说写端阳节已到“伏中”,这说明五月初五已经过了夏至。

关于“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也许会有读者或专业研究者辩称这一天就是“除夕”“大年三十”,这是“小说家言”,不必据以为实。个人固然有坚持己见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多看一看事实也许更有益处。根据中国传统历法,有些年份的阴历十二月确实是小月,只有29天,没有“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日”当天就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元旦”“正月初一”。例如,2016年2月7日,阴历是十二月二十九日,当天是除夕,第二天2月8日就是新年正月初一。

如前所述,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没有“除夕朝贺”,“元旦朝贺”才是历朝历代的礼仪大典;另一方面,从清代礼仪制度来看,贾母在“腊月二十九日”之后连续两天进宫朝贺,这一描写有其历史依据。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六•礼部•朝会三》的规定,从顺治八年开始,“元旦”当天,有“命妇”朝贺皇太后的法律规定;从康熙八年开始,命妇朝贺皇太后的日期改在了正月初二,在这一天,命妇不但要朝贺皇太后,而且首先要去朝贺太皇太后。

因此,第53回写到的两次朝贺,可以从清代的“根本大法”及其实施细则上找到依据。这就是说,按照法律规定,“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这个“次日”就是“元旦”,朝贺的对象是皇帝;第二天贾母等人又进宫朝贺,这一天是“正月初二”,朝贺的对象是皇帝的奶奶(如果他奶奶还活着的话)和老妈。

如此一来,贾宝玉实岁13岁这一年,小说或明或暗地写到了四个特殊日期:(1)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2)五月初五已到夏至;(3)十月中旬交小雪;(4)十二月只有29天。这一年居然有如此鲜明的历法特征,广大读者朋友是否想过可以去查清代的历表,看看小说的描写是否暗示了一个真实的年代?

笔者多年前查考的历表资料主要有两种:(1)郑鹤声编纂的《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2)华中农业大学刘安国教授为国家授时中心研制的“日梭万年历”软件。根据这两份资料,有清一代唯一与上述特征日期最大程度符合的年份是1719年,这一年的历法特征是:(1)五月初五当天交夏至;(2)十月十二日交小雪;(3)十二月恰好是小月,只有29天。

然而1719年并非“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而是“四月十九日酉时交芒种节”,小说的描写究竟有何深意呢?

如果小说写到的另外三个特殊日期的确暗示贾宝玉实岁13岁这一年是1719年,那么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份就是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丙戌),而1706年恰好是“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1706年6月6日)。根据“日梭万年历”,以现在的节气交节时刻计算法计算,当年芒种的交节时刻是15时43分53秒,即“申时”,比“未时”晚了半个多小时。

笔者曾在个人专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中推测,按清代的节气交节时刻计算法计算,1706年芒种的确是未时交节,并断言小说写到的“四月二十六日交芒种”一定是影射1706年,暗示贾宝玉真实的出生年份,这个年份就是小说真正作者、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頫的确切生年。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真的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吗?笔者近期查阅资料,发现华中科技大学老教授张良皋早在1979年就曾于《文学评论丛刊》上撰文披露,据“同治万年书”,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就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芒种”,真正与小说所叙“一丝不错”。不过,张老先生没有指出该“万年书”馆藏何处,哪年刊刻。

笔者近日购得《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第十和第十一册(王春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其中收录了同治三年(1864年)刊刻的《钦定万年书》两卷,康熙四十五年丙戌这一年的历表明确记载当年正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看来小说写到的这个特殊日期确实是在暗示贾宝玉及其原型人物、作者本人曹頫的真实生年。

关于小说真正作者是曹頫的论证,可作另文专述,本文仅简要讨论曹頫是否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年)。曹頫的生年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界的悬案,专业研究者都认为曹頫于1715年继任江宁织造时至少已经15岁。可是,信史文献却一再表明,曹頫继任江宁织造时就是一个小娃娃。

江宁织造曹寅的《楝亭集》中有《思仲轩诗》一首,这首作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诗,是曹寅在追念其已去世的弟弟曹荃(宣),曹荃即曹頫的亲生父亲。曹寅诗中写道:“只身念老兄,诸子尚乳湩。”曹頫是曹荃第四子,曹寅的诗表明,康熙四十八年时曹頫仍是一名吃奶的婴幼儿。

据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初七日“曹頫奏谢继任江宁织造折”,曹頫在奏折中自称“黄口无知”:“窃念奴才包衣下贱,黄口无知,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特命奴才承袭父兄职衔,管理江宁织造。”所谓“黄口”,本指雏鸟,比喻儿童,曹頫此时若非小娃娃,自称“黄口无知”则完全不合理。

三年之后的六月初二日,康熙在对曹頫的请安折朱批中,仍称曹頫为“无知小孩”:“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

尤为重要的是,小说文本证据也暗示曹頫的确切生年就是“丙戌年”(1706年)。

小说第86回明写元春生于“甲申年”,第2回通过冷子兴之口称贾宝玉出生于元春降生的“次年”,因此贾宝玉出生于“乙酉年”;小说第56回写到甄宝玉“今年十三岁”,而此时贾宝玉14岁;第114回又写到甄宝玉比贾宝玉“略小一岁”。因此,甄宝玉必定出生于“丙戌年”。

甄宝玉是何许人?小说第16回写到,“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独他家接驾四次”——这一情节应该是以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驻跸曹寅江宁织造府这独一无二的史实为原型;甄宝玉的父亲“甄应嘉”,这个名字就是“真迎驾”的谐音,甄应嘉即以曹寅为原型。那么,曹寅是否有生于“丙戌年”(1706年)的儿子呢?笔者认为,参照信史文献和小说文本证据来综合考察,曹寅生于“丙戌年”的儿子,是且仅是1715年过继给其遗孀的曹頫。因此甄宝玉的原型人物也是曹頫,甄宝玉的生年就是曹頫的生年。

笔者据此认为,《红楼梦》是用精心设计的“一明一暗”两套“文本证据”来指示出小说作者(甄宝玉和贾宝玉共同的原型人物)的真实身份和出生信息。“明”的就是小说直接写出的一套时序系统和身份信息,“独他家接驾四次”的甄宝玉生于“丙戌年”;“暗”的就是用一组特殊日期来暗示贾宝玉生于1706年(丙戌年)。
(全文完)

朱慈煊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1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url=]编辑[/url]吧!

朱慈煊(1648年4月23日-1662年6月1日),广东省肇庆府高要县(今广东省肇庆市)人,明昭宗朱由榔第三子、母孝刚匡皇后王氏。
永历二年(1648年)出生,出生时受洗成为天主教基督徒,并取教名“当定”(Constantine,今译“君士坦丁”)。这个教名与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相同,永历帝希望借由该皇子的受洗与即位,使大明能如同罗马帝国般,开始转天主教为国教。永历五年(1651年)封为皇太子,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改信基督信仰之太子。也是南明最后一位太子。
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擒朱慈煊,他大骂吴三桂:“逆贼!大明负了你什么?我父子俩负了你什么?使我有此下场?”遂于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与其父一同被绞杀于滇京五华山篦子坡,年十四岁,郑经追谥为哀愍太子。



本    名朱慈煊 别    名哀愍太子、当定、君士坦丁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东省肇庆府高要县(今广东省肇庆市) 出生日期1648年4月23日 逝世日期1662年6月1日 信    仰天主教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文史砖家 历史领域创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1:59 , Processed in 1.0870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