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8|回复: 0

郑经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80
发表于 2022-4-15 15: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经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16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郑经(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一名郑锦,字贤之、元之,号式天,昵称“锦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石井镇人。 [1-2]  延平王郑成功长子,台湾明郑时期的统治者,袭封其父延平王的爵位。
郑经曾经多次参与郑成功的战事。郑成功病逝承天府时,郑经人在厦门,闻叔父郑袭准备继位消息,在周全斌襄助下,前来台湾弭平郑袭,自称“招讨大将军世子”。但是由于郑氏内斗,导致康熙三年(1663年)清朝荷兰联手进攻金门与厦门,金厦两岛陷,郑经便撤退台湾,将“东都”改为“东宁”,并伺机反攻福建。郑经在陈永华的辅政下,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境内大治。三藩之乱起,他与耿精忠勾结,西攻厦门、泉州,因清军平定三藩,事无成。 [3]  
康熙十九年(1680年)返台后,纵情酒色,怠闻军政,将台湾事务均委与长子郑克臧与大臣陈永华。 [1]  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郑经于台湾承天府去世,终年40岁,谥号文王。
郑经继承了其父郑成功抗清遗志和海商事业,对开发台湾和对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等方面做了突出贡献。 [34]  为中华民族开发台湾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35]  
(概述图片来源:清人绘《郑经像》 [4]  



人物关系
纠错
关闭纠错


     
本    名郑经 别    名郑锦 朱经 字贤之、元之 号式天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崇祯十五年(1642年)10月25日 逝世日期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 主要成就东征夺取王位;安抚士民,开发台湾 官    爵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 谥    号文王 籍    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 去世地台湾承天府 政    权明郑
目录



郑经人物生平编辑 播报

郑经镇守金厦
郑经是郑成功的长子,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十月初二(公历10月25日) [5]  ,生母董氏。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率师取台湾,命郑经镇守思明州(今福建厦门),调度沿海各岛。当时郑经十九岁,娶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虽端庄静正,但是与郑经关系并不和睦。故与四弟郑睿之乳母陈氏(昭娘)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郑克臧。 [6]  郑经向父亲报告侍妾生了个儿子,郑成功因添孙高兴,赏了一点银物。 [7]  不料,当时台湾的士大夫一致认为这是乱伦, [8]  郑成功遂下令处死昭娘,郑经却暗中将她藏起来。
康熙元年(1662年),唐显悦致书郑成功,指责他治家尚且不严,又怎能治理好一方土地?郑成功大怒,命兄郑泰到思明斩妻子董氏、长子郑经及刚生下来的孙子郑克臧。郑泰与洪旭等人议论说:“夫人和少主怎能杀害呢?”于是提议仅斩陈氏及其子复命。郑成功不准,于是发生诸将联合抗命事件。加上当时郑芝龙在北京被杀,又闻永历帝朱由榔在缅甸遇害,郑成功数痛攻心,遂于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初一日病逝。

郑经东征靖难
主词条:郑经靖难
郑经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郑成功逝世后,在台诸将举郑成功之弟郑袭护理国事,而黄昭、萧拱宸等人又以郑经“乱伦”,不堪作为台湾之主,拥郑袭为东都之主,并分兵准备抗拒郑经。消息传来,郑经即在思明继位发丧,以陈永华为谘议参军、周全斌为五军都督、冯锡范为侍卫,整师准备渡台。
当时正值清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遣人前来招抚,郑经为了解除清军的威胁,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贡体系,和康熙帝交涉。康熙帝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9]  即不同意郑经提出的仿效朝鲜例的请求。郑经便利用停战的机会,于十一月初一 [10]  (12月11日)进攻台湾,战斗中黄昭被流箭射死,其余将领皆投降。郑经胜利后进入安平城,处死萧拱辰等人,并把郑袭软禁于厦门,结束了这场内斗。
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郑经返回思明。六月,以其伯父郑泰支持黄昭拥郑袭拒己,假意置酒邀郑泰议事,伏甲兵而杀之。郑泰死后,其弟郑鸣骏、子郑缵绪即率所部入泉州降清。十月,清廷调集大军,会合投诚诸军及荷兰舰队进攻金、厦,郑经不敌,退守铜山(今东山县)。这时,耿继茂、李率泰又遣人议抚,郑经仍执前议,声言:“如果清廷仍让我削发、登岸,我将虽死不允。”

郑经经营台湾
康熙三年(1664年)三月,在许多将领叛去的情况下,郑经与洪旭等率师东渡,于初十日抵达台湾。到达台湾后,郑经继承郑成功的政策,分配诸镇垦荒,寓兵于农。在台湾建立行政体制,设立六部管理政务。任命洪磊管吏部、杨英管户部、叶亨管礼部、陈绳武管兵部、柯平管刑部、谢贤管工部。厚待明朝到达台湾的诸宗室,以王礼相待宁靖王朱术桂。在承天府起盖房屋,安插诸宗室及乡绅。八月,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州。把政事委于陈永华。陈永华善治国,督诸镇垦田,栽种五谷,插蔗煮糖,修埕晒盐,广事兴贩,国用日足。又采纳陈永华“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并以陈永华为学院,“自此台人始知学”。还接纳洪旭“文事、武备,两者不可缺一”的建议,令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武艺,“春、秋操练阵法”;并檄各镇,入深山采办桅舵,修葺、兴造船舰。平时装载货物,兴贩各国。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当时,英国和西班牙先后遣人来访,郑经许其通商,但拒绝西班牙在台设教的要求,并面告西班牙使者:华人到吕宋(菲律宾)经商,不许西班牙人寻衅生事、刁难勒索,如果背约,将立刻派人前去问罪。康熙六年(1667年)到康熙八年(1669年),清廷又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事例”,和议均未成。
郑经退守台湾后,试图透过贸易来提升国力。因为清朝实施迁界令,他接受陈永华的提议,贿赂清朝将领进行走私。由沿海流民负责转运货物,当时台湾的汉人男多女少,甚至进行妇女的人口贩卖。流民也负责替郑军据守岛屿。 [11]  
德川幕府是郑氏王朝重要的贸易伙伴,台湾大量输入日本银、铜、铅、盔甲,以支援战争的需要,双方的贸易量在康熙四年(1665年)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达到高峰, 而为了加强郑、日的贸易关系,郑经允许日本商人住在基隆。 [12]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因郑经的邀请前来台湾,双方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签订通商条约。 [13]  郑经因此透过英国获得火药和兵器,英国人也帮助郑军训练炮兵,郑经还借用英军炮兵作战。 [13]  

郑经西攻大陆
康熙十三年(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发起的叛乱,以提供战船给郑经,换取出兵,郑经应允此事。五月,在授职世子郑克臧为监国,命陈永华辅政后,郑经从台湾出发,抵达厦门,要求耿精忠将漳州、泉州交给自己。耿精忠这时已经拥有整个福建,认为郑经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战,拒绝郑经的要求。郑经于是占领海澄、同安,耿精忠则以断绝和郑经贸易作为报复,双方开始交恶。
郑经西征大陆
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陆续投靠郑经,耿精忠见郑经声势逐渐高涨,向他交涉,希望将泉州交还,郑经不允许。耿精忠决定用武力夺回泉州,郑经派刘国轩于涂岭(今泉港区涂岭镇)击退耿军,接着又为了争夺漳浦而发生战斗。直到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约定,提供5艘战船给郑经,并以枫亭(今仙游县枫亭镇)为界线,北方属耿精忠、南方属郑经,双方才停止斗争。
郑经虽于之前两次击退广东的清军,仍然有潮州府的辖县不肯服从。与耿精忠和解之后,郑经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刘国轩击败尚之信,自己率军抵达海澄。这时漳州守将黄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联系,郑经怀疑他的忠诚,要他出城和自己见面、或者是派兵一同进攻,这两项命令黄芳度都不服从,并于六月举兵反抗。郑经亲自包围漳州,于十月初六(11月22日)将漳州攻陷,迫使黄芳度投井自杀。为了报复黄梧破坏郑家祖坟,郑经车裂黄梧、黄芳度的尸体,黄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处死。
康熙十五年(1676年),广东尚之信再次遭郑军击败,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阵营,并将惠州割让给郑经。这时郑经已经拥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没有清军的领土让他夺取,因此容易因领土争夺和盟友起冲突。五月,耿精忠打算会合吴三桂进攻江南,征召汀州总兵刘应麟出师,刘应麟不愿派兵,暗中联络郑经,攻下汀州。这件事造成郑、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临郑、清包围,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郑经必须直接对抗清军主力,他先派3万人进攻福州,却于十月十五(11月20日)在乌龙江被清军击败,其他领地也相继失守,郑经只得退回厦门。

郑经晚年生活
郑经战败后,试图坚守厦门。他派出将领防守福建、粤东、浙南沿海的岛屿,稳定军心,等到刘国轩返回厦门,郑经任命他统帅大军,准备反攻闽南,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和谈中,清朝康亲王杰书向郑经许诺,如果郑军撤离大陆沿海岛屿,退守台湾,就答应台湾变为藩属,与台湾“通商贸易,永无嫌猜”。 [14]  
康熙十七年二月十八(1678年3月10日),郑经派遣刘国轩先攻下虎渡桥,切断漳州、泉州的联系,经过约3个月的包围,于7月28日(六月初十)攻陷海澄,但接下来在漳州、泉州一带的战斗,都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战况出现僵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和谈中,清朝将领赖塔给郑经信称,如果郑军肯退守台湾,则“本朝何惜海外一弹丸之地”,郑氏可永据台湾,“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称臣纳贡可也,不称臣,不纳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十二月,清朝再度恢复迁界令,北从福州、南到诏安的沿海都设立要塞, 并且盖围墙当作界线,使得郑氏王朝的商业活动大受打击,无法再透过贿赂清将进行交易。 [15]  经过多年的征战,郑氏王朝的财务已经严重透支,军队又缺乏补给,郑经只得放弃东南沿海的所有据点。
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清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率舟师进攻金、厦。郑经以右武卫林陛督师抵御,刘国轩部亦自海澄来援,战皆不利,郑经率诸将回台湾。其母董夫人见而责之曰:“七府连败,二岛亦丧,皆由汝无权略果断,不能任人,致左右窃权,各树其党。”郑经无言以对。秋八月,清贝子赖塔复致书郑经,准照朝鲜事例,“不剃发,不登岸,称臣入贡,俾沿海生灵永息涂炭”。郑经复书,请如约,请要求留海澄为互市地。福建总督姚启圣不许,和议又再次搁置。康熙二十年(1681年)3月17日去世。

郑经为政举措编辑 播报

郑经发展垦殖
郑氏台湾形势
郑经袭位后立即“分配诸镇荒地,寓兵于农”。 [16]  康熙四年(1665年)清廷遣施琅、周全斌攻台,郑经“令洪旭抽各镇屯田者十之三,又拨勇卫、侍卫……丫合戴捷、薛进恩、林升、林应等舟师御敌”。清水师为飓风所阻,郑经“令班师回台湾……仍归屯耕作”。 [17]  兴兵的同时又不废农。由于郑经始终没有停止垦殖业的发展,台湾的农业在不长的时期内达到了空前的成就。陈永华“亲历南北二路各社,劝诸镇开垦,栽种五谷,蓄积粮模,插蔗煮糖,广备兴贩,于是年大丰熟,民亦殷足”。 [17]  共建立和发展起了三十五个庄,十二个平社。 [18]  使“向之惮行者万今瞥为乐土焉”。 [19]  许多居民点成为后来近代都市的胚胎。他们把大陆先进的生产经验广泛地传播到台湾各地,使“不识钩镶割获”、“不知犁耙锄斧”的高山族人民学会了冶铁、晒盐、炼制樟脑,开发原始森林,发展造船、渔业。从刚来岛时身处荒野以“食木子充饥”到齐拓田园近二十万亩,连年丰收,余粮栖亩,蔗物蕃盈,民殷国富。达到了“野无旷土,而军有余粮”, [20]  并建天兴、万年二大粮仓,将其余供漳、泉二州,以取其利,故国用无匾。是时,闽粤逐利之氓,辐揍而至,岁率数万人,台湾之人以是大集。连清统治者也承认:“兹地自郑氏窃踞,民间积储有年矣了。”

郑经兴修水利
台湾冬季旱,无雨水。原来的水利建筑只有荷兰陂和王参陂两处。郑经在台湾大兴水利。当时的水利建设大致分为二类:一是筑堤储水:二是截流引水。郑军所垦之处,几乎都有兴修水利的记载,如维新里、长治里、依仁里、新丰里等十一个里就有二、三十处水利建设。仅万年州地区的水利破圳总数就达二十处。 [21]  这些工程有的是郑氏文武官吏修筑的,有的是地方人士修筑的,大部分则是各营镇在自己的屯兵处修建的。晒盐制瓦郑氏入台之前,岛民煮海水为盐,既费工费时,味又苦涩,难以食用,所用之盐多自漳、泉两地输入。康熙四年(1665年),陈永华教岛民沿用大陆“天日晒盐”的方法,在天兴南面的獭口修筑沂规晒盐,所山之盐色白而味咸,且费工甚少。郑经许民自实,这祥既做到了食盐日给,解决了民生所需,政府又可以从申漆税,增加财触收入,为目后该地成为中国最大的产盐试之一打下基础。

郑经开办教育
陈永华从郑氏统治台湾的长久之计出发,为求“人才以相佐理”,提出“既足食,则当教之”.郑经初觉“荒服新创,地狭民寡”,要待以后再议。后为陈永华的“十年生长,十年教养,十年成聚,自当速行教化以造人才,才能邦以永宁而世运日昌”的一番慷慨陈词所打动,允陈永华所请。于是天兴土木,建明伦堂,造圣庙,设学校,延请中原通儒以教子弟,层层选才.郑经还实行“子弟能就乡塾读书者,湖其摇役”的优待读书人的政策,逐步培养起一批为东宁政局所用的整齐有为的千部,缔造了一个经济健全、政治清明的社会。

郑经治乡抚藩
郑经嗣位,委政陈永华,改东都为东宁,按照大陆的封建制度制定了一整套乡治制度。建天兴、万年二州,分都中为东安、西定、宁南、镇北四坊,并建立保甲制。陈永华又筑围栅,起衙署,劝农工,禁淫赌,计丁庸,严盗贼,并训之以诗书,申之以礼义,范之以刑法,励之以忠敬,故民皆有勇知方。于是地无游民,蕃地渐拓,田畴日启,万庶偕来,出现了“夜不闭户,百姓乐业”的局面。 [16]  
郑经采纳陈永华“与民休息”的方针,对当地土蕃继续采取安抚政策,每当台湾秋禾成熟季节,“郑经仿诸岛守将,勿得侵扰百姓”。 [22]  对新港、嘉溜湾、欧王、麻豆诸社的土蕃,“令其子弟能就乡塾读书者,烟其摇役,以渐化之。四社亦知勤稼稿,务蓄积,比户股富;又近那治,习见城市,居处礼让,故其俗于诸社为优”。 [23]  经过数年安抚,使土蕃“民间悦服,相率感化”。 [24]  终郑氏之世,土著居民,除因偶然的土地争执外,皆能相安无事。

郑经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 赖塔:足下(郑经)父子,自辟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 [25]  
  • 吴兴祚:郑锦盘踞厦门,沿海生灵受其荼毒。 [26]  
  • 施琅:贼兵不满数万,战船不过数百,锦(郑经)智勇俱无。 [26]  
  • 杨捷:海逆郑经,三世作贼,流毒闽南,王法首诛,天人共愤。 [27]  
  • 美国学者丹尼·罗伊(Denny Roy):郑经在台湾虽然称为延平郡王、奉明为正统,但当时明朝实际上早已经灭亡,而清朝又尚未统治台湾,因此实际上台湾是独立政权。 [28]  
  • 顾诚:郑经继承父业为经营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尽管他一直以复明相标榜,但他的功业显然不适合纳入南明史的范畴。 [7]  


郑经主要作品编辑 播报
  • 《满酋使来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说愤而赋之》 [29]  
  • 《题东壁楼景自叙》 [30]  
  • 《悲中原未复》 [31]  
  • 《闻西方反正喜咏得诚字》 [32]  
  • 《东壁楼集》


郑经亲属成员编辑 播报

郑经父母
  • 父亲:郑成功
  • 生母:董氏,名“董酉姑”,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喜欢干政,很有慈禧干政的风范,令施琅反叛的就是此老太。她跟自己的儿子关系由于郑成功的去世而变得疏远,她尤其不能接受自己的儿子郑经和乳母之间的私情,所以也特别不喜欢郑克臧,甚至认为他不是自己的亲孙子,母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后策划“废长立幼”,谋杀郑克臧,立郑克塽。


郑经兄弟
  • 郑聪,字哲顺,号怡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三品之职。
  • 郑明,字哲熙,号熙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郑睿,字哲圣,号圣之。早卒。与郑发合葬于今位于台南市南区的藩府二郑公子墓。
  • 郑智,字哲锡,号锡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郑宽,字哲硕,号硕之。不知所终。
  • 郑裕,字哲益,号益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郑温,字哲念,号念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郑柔,字哲能,号能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四品之职。
  • 郑发,字哲奋,号奋之。早卒。与郑睿合葬于今位于台南市南区的藩府二郑公子墓。


郑经妻妾
  • 唐王妃:正室。
  • 陈昭娘:郑经幼弟之乳母,与郑经私通生子,后纳为妾。
  • 黄和娘:郑经侧室。
  • 赖氏
  • 李氏
  • 许氏
  • 柯氏
  • 冯氏
  • 赵氏
  • 张氏
  • 刘氏


郑经子女
  • 郑克臧,郑经长子,生于康熙二年(1663年),系郑经之妾昭娘所生。郑经一死,侍卫冯锡范便带头以传闻“监国非藩主真血脉”为辞,与郑经之弟郑聪等人共谋,收回郑克臧监国之印,并杀之。当时郑克臧只有18岁。
  • 郑克塽,郑经次子,生于康熙九年(1670年),系郑经之妻和娘所出。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死后,郑克塽继承延平王位。因年幼,由其叔郑聪辅政。郑聪贪鄙懦弱,诸事皆决于冯锡范和刘国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清水师提督施琅督师攻克澎湖后,郑克塽从刘国轩之议,修表交印归清。降清后,移住北京,受封为正黄旗汉军公,后卒于京。
  • 郑克壆,恭谨侯,配偶许氏。
  • 郑克均,配偶柯氏。
  • 郑克坺,配偶冯氏。
  • 郑克墒,配偶赵氏。
  • 郑克圻,配偶张氏。


郑经后世纪念编辑 播报
郑经于台南建造园亭“北园别馆”,为其在台湾的行馆以及安养母亲董氏之所,1960年改建为“海会寺”,亦名台南开元寺,至今已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历经几次修建,在建筑风格上保有‘伽蓝格局’,为典型佛寺的形制,为国家二级古迹。

郑经史书记载编辑 播报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33]  

郑经影视形象编辑 播报
  • 2001年电视剧《康熙王朝》:刘大印饰演郑经。
  • 2001年电影《英雄郑成功》:李修蒙饰演郑经。
  • 2009年电视剧《民族英雄郑成功》:李俊嵩饰演郑经。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概述图册(2)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查看全部

1/2




                                                  延平王世系
郑成功 ( 1661年—1662年)  郑世袭 ( 1662年)  郑经 ( 1662年—1681年)  
郑克臧 ( 1681年)  郑克爽 ( 1681年—1683年)  







参考资料
  • 1.    李健,苏真主编;《台港澳大辞典》编委员会编.《台港澳大辞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第331页
  • 2.    邓孔昭.《郑成功与明郑在台湾(修订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第281页
  • 3.    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第463页
  • 4.    郑经 .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古代人物图像细览[引用日期2016-11-30]
  • 5.    厦门郑成功研究会.《郑成功族谱三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第100页
  • 6.    《海纪缉要》,页30
  • 7.    《南明史》郑成功的开始经营台湾和病卒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2-18]
  • 8.    唐显悦向郑成功告发时说:“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参见:《台湾外记》,页210
  • 9.    《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页272
  • 10.    此场战斗的日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海纪缉要》、《郑成功传》、《小腆纪年》都记载十一月初一,但是《台湾外记》却说是十月十七
  • 11.    《台湾史》,页182-183
  • 12.    《台湾政治史》,页62-63
  • 13.    《台湾史》,第204-205页。
  • 14.    《台湾外志》卷二十
  • 15.    《台湾史》,第184页。
  • 16.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
  • 17.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十三。
  • 18.    《台湾文献》十二卷一期。
  • 19.    《海上见闻录》卷二。
  • 20.    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
  • 21.    《台湾经济史》第171页。
  • 22.    清·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十五。
  • 23.    杨龢之《稗海纪游》。
  • 24.    郁永河:《陈参军传》。
  • 25.    《清史演义》台湾岛战败降清室 尼布楚订约屈俄臣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2-18]
  • 26.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列传四十七》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2-18]
  • 27.    《平闽纪·卷十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2-18]
  • 28.    Denny Roy《台湾政治史》,页65-66
  • 29.    郑经,《满酋使来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说愤而赋之》:王气中原尽,衣冠海外留。雄图终未已,日夕整戈矛。
  • 30.    西郭楼台近水滨,青山白云相与邻。试问阁中谁隐者,昔日先朝一汉臣。
  • 31.    胡虏腥尘遍九州,忠臣义士怀悲愁。既无博浪子房击,须效中流祖狄舟。故国山河尽变色,旧京宫阙化成丘。复仇雪耻知何日,不斩楼兰誓不休!
  • 32.    群胡乱宇宙,百折守丹诚。海岛无鸾信,乡关断鸡声。义师兴棘岫,壮气撼长鲸.旗旆荆襄出,刀兵日月明。一闻因色动.满喜又心惊.原扫腥膻幕,悉恢燕镐京。更开朝贡路,再筑受降城。
  • 33.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8-02-18]
  • 34.    邓孔昭.《郑成功与明郑台湾史研究》.北京:台海出版社,2000年:123页
  • 35.    张小林.《 郑成功研究论丛·》.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年:187页
展开全部 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02:06 , Processed in 0.8604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