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6|回复: 4

冒襄冒辟疆//空空道人曹雪芹?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发表于 2022-4-17 11: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冒辟疆是谁?明末历史上的冒辟疆是怎样的一个人
                                 2015-04-27 10:52:28                                                                                                                                               冒辟疆                                                                             李香君                                                                             卞玉京                                                                             董小宛                                                                             柳如是                                                                             陈圆圆                                                                                                                                                         
  冒辟疆冒襄)是明末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当时,国事淆于上,清议激于下。冒辟疆与侯朝宗,方密之,陈贞慧并称四大公子,都是缔结复社的骨干,他们欲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在南京由吴次尾起草了《留都防乱揭》。历数阉党余孽阮大铖之流的罪状,吓得佞臣不敢出门,后阮大铖之流死灰复燃,复社受挫,冒辟疆险遭迫害。紧接着清兵南下,明王朝摇摇欲坠。大浪淘沙。吴次尾抗清殉国,方密之隐匿乡间,侯朝宗则降清做官去了。饱经风霜的冒辟疆,作为一介书生,空怀报国之心,便效生于乱世的阮籍,陶渊明,归隐皋邑,更园为庵,啸傲园林了。
  冒辟疆具有营造园林的高度才华,他善于学习,《游冒氏水绘园记》中所述,冒辟疆的父亲历任吴楚,“辟疆不时省亲,所过名山大川,往往按图考记,留连不忍释去,其故衡湘诸胜,雄览博采,咸得备于简编”。而于浙江兰亭,烟雨楼,西湖诸胜,他也加以研集。明亡他 “结庐乡国”,追忆向之所历者,乃构石为山,因川为池,殆臻乐阿洞壑之美于斯为最矣!
  明末文学家冒襄
  明末的冒襄在历史上颇有名气,他作为明末著名的“四大才子”表现出的民族气节,数十年如一日赈济灾民的善行义举,以及他始臻完善的水绘园及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都为后人所颂扬。
  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号巢民。他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祖父冒梦龄是明代进士,对冒襄非常喜爱,两岁时就带在身边。冒梦龄的好友郭子章为他起名为冒襄,希望他能襄助天下;字辟疆,希望他能为国开拓疆土。幼年的冒襄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诗文写得好,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史称他“两岁涉四方,十二称文章,束发侈结交,鸿巨竟誉扬。”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然而冒襄的官运不济,6次去南京参加乡试,次次落第,使他深感怀才不遇。
  不事清朝的民族气节
  明代自万历年以后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已达登峰造极。面对这种危亡局势,一般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无不忧心如焚。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四公子”。他们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1639年由吴应箕起草、冒襄等复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乱公揭》,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冒襄是个有强烈民族气节的人,当力挽明朝颓势的政治愿望完全破灭后,他宁愿终生甘受寂寞,淡泊度日。
  清朝开国以后,很快沿袭了明朝制度开科取士,冒襄一次也没有参加。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曾从北京写信给冒襄,信中转达了当权人物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要“特荐”他。但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冒襄也属应征之列,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淡泊明志,决不仕清的心态和节操。在水绘园人们可以看到,冒襄的客厅叫“壹默斋”,意思是一直保持沉默,不事清朝,显得极有骨气。与此同时,他缅怀亡友,收养东林、复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遗孤20余人,并在水绘园内增建碧落庐,以纪念明亡时绝食而死的好友戴建。自冒归隐水绘园后,文人名士纷至沓来,东林、复社、畿社诸友,先后参与交会的300余人。一时间水绘园内宾客云集,盛况空前,时人说:“士之渡江而北,渡江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
  毛泽东主席对冒襄的评价很高,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一书记载,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毛泽东主席很赏识,特地叫田家英谈话,并说道:“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所以我常想:为私者务名,为国者务实,务名者可卑,务实者可贵。”

  甘苦相伴的缠绵爱情
  说到冒襄,不能不提到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董小宛,名白,字青莲。1624年生于金陵桃叶渡,从小生活在秦淮之家,16岁就芳名鹊起,与陈圆圆李香君等并称“金陵八艳”。董小宛精琴棋书画,擅茶道女红,烹饪更为当时一绝,有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之称。其貌亦佳,天性淡泊,不喜繁华热闹,只爱幽居独处。1639年董小宛随母迁至苏州半塘,这年秋天,冒襄在金陵应乡试落榜,浪游至苏州半塘,与董小宛第一次见面,董小宛一见倾心,连称“异人!异人!”后冒襄好友钱谦益以3000两白银替董小宛落籍,并雇了一只船,把董小宛由半塘送至如皋水绘园。
  小宛至冒家后一洗铅华,甚至屈己似仆婢,凡事亲力亲为,平常操办日常琐事,井井有条。且厨艺过人,今扬州名小吃董糖和董肉皆由小宛首创。她生性温柔,知书达理,还督促冒襄的儿子读书。但好景不长国破家亡、战乱流离的苦难接连落到这个弱女子身上。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董小宛随冒襄为避战火而逃难,流离颠沛,历尽磨难。途中冒襄患病,小宛一路不眠不休照顾。“此百五十日,姬仅卷一破席,横陈榻旁。寒则拥抱,热则披拂,痛则抚摸,或枕其身,或卫其足,或欠身起伏,为之左右翼。”这般辛苦侍疾、令人感动!然而生病的人性情烦躁,冒襄动辄易怒,常无故打骂小宛,小宛“惟跪立我前,温慰曲说,以求我之破颜”。幸有小宛舍命服侍,冒襄终得病愈,然而小宛却积劳成疾,1651年正月初二,董小宛病死在水绘园影梅庵家中,年仅二十八岁。
  如何评价冒襄与董小宛这对才子佳人的婚后生活?水绘园前院长徐琛说:“冒襄与董小宛在寂寞中度过一生,却受到世人的敬慕,清代大盐商汪之珩为冒襄建‘水明楼’就是明证,当代有不少作家为冒襄和董小宛写了许多怀念的作品,足见他俩人品之高。董小宛嫁到如皋蒙受一系列苦难,确实不幸,但这些不幸是社会大变动造成的,是国破家亡带来的不幸,董小宛也不能避免。在秦淮八艳中,就数董小宛的命好……。”冒襄对董小宛没有始乱终弃,感情始终如一,这在他写的《梅影庵忆语》中表现得很充分,对她的贤慧与美德大加赞扬,说自己的一生清福在与董小宛九年生活中全部享尽,董小宛得到了名士的立传褒扬,美名流传下来。
  赈济灾民的善行义举
  救济灾民更是有口皆碑。崇祯十三年(1640),从山东至浙西,赤旱千里,飞蝗蔽日,如皋斗米千钱,哀鸿遍野。冒襄率先捐家产赈济灾民,在如皋四门设粥厂施赈,每天黎明即起,“凌冰冲风”,与同志仆从“诣厂与诸乡耆尝粥糜之厚薄,量米数之出入,核饥民之多少,稽众役之劳怠”,对物资、人力进行管理工作。而除了每天接触这些人数超过三千的灾民,冒襄还要对县内“窭者、瘠者、老者、幼者与真疾病者”,一一亲自登门访察,只要访察后合乎实情,就按日或按月分给米钱。前后历时5个月,救活10多万人。其妻苏元贞也将珠宝首饰“入质库子银”以补不足。冒对此独有见解:富贵之家皆民众供给,民生凋敝之时若不能救济,反涸泽而渔,势必变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许直为其作《冒辟疆赈灾诗》“吾党有义府,冒子擅嶙峋,倾粮周缺陷,鬻产继全仕。”
  冒辟疆一生支持难友、赈济灾民数十年如一日,以致家资耗尽,家庭生活十分窘困。随着岁月的流逝,进入垂垂暮年的冒襄患有腿病,耳朵失聪,但由于贫穷,不得不靠卖字维持生计,他在《自述》中这样写道:“献岁八十,十年来火焚刃接,惨极古今!墓田丙舍,豪豪尽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团聚。两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马之养;乃鬻宅移居,陋巷独处,仍手不释卷,笑傲自娱。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朝易米酒。”甚至还到南通狼山去卖字。他在《卖字五狼山偶成三绝》中写道“七十何所求,而况当八秩!渊明拙言辞,吾以托之笔。”1693年贫病交加的冒襄逝世,享年83岁。
  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40多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12: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 --“曹雪芹”三个字就是铁证



曹阳飞

曹阳飞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号巢民,私谥潜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学家。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古典文学巅峰之作。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通篇使用隐喻手法,使初读者晦涩难懂,甚至研读多年的红学专家也有深处迷宫的感觉。这是《红楼梦》一书令人充满无限遐想的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吸引众多红学爱好者加入研究行列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作者归属问题一直是红学研究中的一大迷团,更是近一百年间红学界争议最大的话题。以胡适为代表的主流红学“考证派”引用西方国家的实验主义。对中国古典文学特色的“索引元素”不屑一顾,他另辟蹊径,在上海亚东图书馆汪孟邹的催促下,胡适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考证后确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雪芹。为此,他在《红楼梦考证》一文中强调:“假使一部《红楼梦》真是一串这么样的笨谜,那就真不值得猜了!”。并对蔡元培为首的旧索引做出尘锐的批评:“旧红学只作了《红楼梦》的附会,而不是真正的考证。”

就此,我对胡适大师的观点有着不同的看法: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特点,存在一种直白与含蓄的根本差异。比如中国有句客套话说:“改天请你吃饭”,西方人就会想:“你几号请?”。胡适从西方国家照搬来的考证方法,是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他在考证《红楼梦》时显然违背了著作者“真事隐”、“假喻存”的原意,这种低级错误以至于把红学研究引向歧途,误导广大红学研究者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个毫不相干的人身上,实属中国近代文学考证史上的一大悲哀。话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曹雪芹”也许就是曹霑的笔名,就和“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是一个意思。但是,胡适在《红楼梦考证》通篇根本没有所谓笔名一说。他在文中就是把“曹雪芹”当真名考证的,他认为那是“不值得猜”的。

就此,我的观点是提倡佐证材料考证为前提,但去除胡适西方实验主义一手包办的治学糟粕。把索引法再次定位成结合可靠史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导加验证。并且明确摆出索引法中之前存在走偏的两大误区:简单解读和过度解读,简单解读是通过书中隐喻的一些字、词、人物、事件,凭自己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结合主观臆想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文盲无知与盲人摸象的低级错误。过度解读是通过书中隐喻的一些字、词、人物、事件凭借许多无关史实结合自己天花乱坠的想象进行不着边际的联想,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滥用无关史实进行牵强附会和哗众取宠的欺骗行为。这两种错误倾向给严肃的索引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事实上,看似简单的一个索引法却是一种对专业技术要求特别高的考证方法。它的这种易走偏、高难度也是许多红学研究者不愿介入甚至抵制的根本原因。最后即使考证出重大成果,构成无可争辩的事实,也常常会被一部分考证派定为“言之有理、有待商榷”的结论!其实这也说明了胡适的考证结论在这批人心里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由于《红楼梦》一书惯用隐喻手法的特性,索引法却又是不可回避的考证方法之一,因寻找新的佐证资料难度逐渐增加,想要找到一个有重要价值的实物证据几乎是大海捞针。考证工作已经处于疆持不下的困境。索引概念的确立和界定,直接体现在对书内文本隐藏的线索进行精准判断和分析过程中。在不了解著作者相关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根本无从下手。我们必须在每一步时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不断充实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我们要鼓足信心,迎难而上。脂砚斋作为点评派和索引派开山鼻祖已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为指路人帅先为我们提拔了很多迷题。如果我们追随他的思路,用对索引法,同样可以得出科学的判断结果。它不是一字一证的孤证状态,而是多字多证形成的完整证据链。然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代入法验证它的可靠性。最终认定为铁证。

近几十年索引派根据蔡元培当初指出的“真正作者另有他人”这一观点展开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根据蔡先生的“冒辟疆说”找到了很多力证,使全国广大红学爱好者感同深受,拨云见日般令人鼓舞和振奋。在确立“冒辟疆说”方向之后,诸多迷题均于此后被陆续解开。就此,冒辟疆化名曹雪芹的秘密也被我发现,我根据此秘密得出初步结论,《红楼梦》的真实作者就是冒辟疆。证据就隐藏在“曹雪芹”三个字里面。

为了方便读者全面理解我的解读过程,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冒辟疆的文化造诣以及与“曹雪芹”三个字息息相关的三大背景。

明朝末年,冒襄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江西会昌任所读书,11岁后又随父母在湖广的襄阳府生活学习,其间曾师从文苑巨擘董其昌,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点缀盛明一代诗文之景运”。冒襄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是中国忆语体文字的鼻祖。

背景一“反清复明”:明代自万历以来已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倾颓。面对这种危亡局势,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同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过从甚密,人称“明末四大子”。他们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政权,沿袭了明朝制度开科取士,冒襄一次也没有参加。降清的复社成员陈名夏要特荐他,转达了当权人物夸他是“天际朱霞,人中白鹤”,但冒襄以痼疾“坚辞”。康熙年间,清廷开“博学鸿儒科”,下诏征“山林隐逸”,但他视之如敝履,坚辞不赴。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淡泊明志,决不仕清的心态和节操。明朝灭亡使其成为亡国遗民并导致家道中落,是冒辟疆产生著书动机的第一大原因。

背景二“痛失董小宛”:冒辟疆在《影梅庵忆语》卷一中写道:“……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这里所说的,“其佐余著书”意思就是她辅助我写书,而能够称得上“著书”当然不可能是诗词歌赋、散文曲艺之类的小作品。应该是一部大作。“肥遁”是退隐、躲藏,这里褒义的说法是退隐在家写书,其实就是偷偷的躲在家里写,究竟写啥书?这是冒辟疆首次在无意中透露他正开始一项伟大的壮举。“……佐余妇精女红,亲操井臼,以及蒙难遘疾,莫不履险如夷,茹苦若饴,合为一人”。董小宛象奴仆一样九年如一日围在夫君身边,照顾生活起居,虽苦尤甜。尤其在此间三次大病得到无微不至的照料,均化险为夷,但董小宛最后却因此而积劳成疾……如此种种使冒辟疆对其产生无限的依赖。后来他回忆董小宛时说:“自己一生清福在和小宛相处的九年时光中享尽”。1651年董小宛病亡,冒辟疆伤心欲绝,失去了得力助手和精神支柱后,著书一事颓废,且就此搁置。这里可以看出董小宛是冒辟疆产生著书动机的最大动力之一。

背景三“财物被掠”:冒辟疆晚年遭庶弟暗算,1677年冒裔为谋夺家产在母亲马氏去世后不久告发长兄“通海”(海上抗清的郑成功),至其险遭杀身之祸。幸亏亲友调停得力,最终让冒裔得其所欲,其水绘园、逸园全被冒裔霸占。1679年冬的一天深夜,冒辟疆最后的居所染香阁与寳彝楼突然失火,“六十年数万金鼎彝书画,平生目力心力物力所竭爱者,一夕灰烬”。此劫与钱谦益“绛云楼”的被毁并称江淮文人藏书楼的两大劫难。其后1680年秋又再遭歹人暗杀:“遣族少之不逞者入巢民室刺之,赖青若(次子冒丹书)与一婢以身力格,青若被四创,婢肠出,获免,执某诣官讯之,词连巢民弟。”至此,冒辟疆府园被占,私室具烬后,己经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人,最后被迫“卜筑水绘庵(园)之西偏,颜曰匿峰庐……把茅为盖,挂席为门,绳枢瓦牘,仅敝风雨。”自此清心寡欲的冒辟疆藏匿在茅屋下面,重拾“著书”旧业,“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 把多年前起草的“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1693年12月31日,冒辟疆油尽灯枯,一代风流大文豪在最终“书未成”的情况下,丢下手中的毛笔撒手西去,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遗憾!某种意义上讲庶弟冒裔是迫使冒辟疆晚年著书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可以看出,冒辟疆的创作冲动分为三个部分:

一,年轻时满腹才华却横遭社会遗弃,愤世疾谷、感时伤势而壮志难酬,不鸣则心不平的创作冲动;对大清朝的怒火难熄,自恃清高,心愤难平的创作冲动。

二,董小宛去世后冒辟疆心里安慰缺失,精神世界崩塌,物是人非而流露出来的空虚寂寞和失落,欲倾诉于笔端的创作冲动。

三,晚年遭劫,冒辟疆看透世俗,淡泊名利,视身外之物为草芥,看富贵荣华为烟云,置身世外追求更高精神寄托的创作冲动。

冒辟疆如此复杂的创作冲动使其爆发出最大潜能,所激发的巨大能量使其十年如一日,思路清晰,灵感频频。如果没有如此丰富而刻骨铭心的人生阅历,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创造出如此高度的艺术成就。

“曹雪芹”这个名字在《红楼梦》正文中前后共出现两次,分别为第一回:“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和最后一回:“贾雨村让空空道人将‘蠢物顽石’的经历交给悼红轩的曹雪芹先生记传下来”。另外“雪芹”、“芹”在脂批里并多次出现,也是不经意当中突显出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为此擅长制作灯迷的冒辟疆当时也是下足功夫的,既要考虑隐秘问题以对自己及子嗣的保护,又要为后世读者寻找真正作者留下线索,所以没有一定的深厚文字功底是“创意”不出来的,接下来且让我对这个化名“曹雪芹”的演变过程以及作者的用意予以充分详细的解读:冒辟疆藏匿在茅草屋(匿峰庐)下面变成:曹薜䕬---曹薛薑---曹雪董---曹雪芹,这里仔细看,他是一个多级演变的过程,“冒”字加上草字头变成“曹”,这里比喻他己经身在“曹营”(隐喻清朝),但实际姓冒,“冒”为倒下的“明”也,说明他私底下想的还是那个已经灭亡的“大明”,隐喻冒辟疆“身在曹营心在汉”,以此向世人表明他永不仕清的态度和决心。“辟”字加上草字头变成“薜”,“薜”和“薛”字形相似。与“雪”同音,由于董白的“白”又能够与“雪”同义,因此为“雪”,说明他对心上人“董白”的思念心情。疆字加上草字头变成“䕬”,“䕬”同“薑”,另外冒襄的“襄”加上草字头变成“蘘”,蘘荷就是“茈薑”,这里“襄”和“疆”都是“薑”有关联,接下来“薑”又与“董”字相似,这里是要把董小宛和他一起隐入其中。然后“董”字下面的“重”再换成“斤”就是一个“芹”字。“千里草芥”变成了“一斤草芥”。这里冒辟疆隐喻他的所有财产:包括毕生藏书字画,以及祖辈留给他的万贯家财和藏书文献被人烧杀掠夺得差不多了,令他感到万分痛苦和无奈。冒辟疆巧妙的把两个名字合二为一。“曹雪芹”实际是冒辟疆和董白两个人的名字组合在一起的新名字,此种用意旨在表达冒辟疆藏在心里的亡国之恨、丧妻之哀和失财之痛。(这里的“亡国之恨”、“身在曹营心在汉”以及“丧妻之痛”情节与后来清康熙年间出生的那个曹雪芹根本就没有半点关系。),这种二人组合的名字更进一步呼应了他二人正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真实原型。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冒辟疆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已经是无容置疑的事实。

《红楼梦》开篇写道:“……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故曰:'贾雨村’云云。”冒辟疆把“真事隐”去,而“借喻存”焉。意思是虽然真名隐去了,但是借比喻的名字(曹雪芹)还是存在的。这确凿就是原作者的本意。所以这个灯谜挂在那里都已经二百多年了,你们这些“大师”不研究谜底而坚持考证谜面,正所谓又应验了《红楼梦》里那句话“一步行来错,回顾已百年”。所以根据作者当时的真实意图,按照排除法的逻辑顺序:北京西山的曹雪芹(曹霑)应该首先第一个被排除。

最后我谨以红楼梦里的《护官符 》仿作一首歌谣,在此郑重申明,此藏头诗并非是任何考证成果,仅供大家娱乐!

《昭雪》诗有云:

冒不假,

董玉同葬桃李花。

红楼灯,三百年,

猜不到如州一个襄 。

壬午除夕祭石匠,

神坛大师拜曹霑。

丰年昭大雪,

开疆辟土野芹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13: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影梅庵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影梅庵,位于如皋城南龙游河畔。南郭别业内“对岸有古庵,时有老僧临流诵佛,庵前多平原古冢”。董小宛即葬影梅庵旁。 [1]  





文献记载

冒广生《龙游河棹歌》诗后注:“影梅庵,在巢民征君南郭别业,其地在龙游河左岸,宏济闸之东。董小宛夫人病瘵,卒后即葬庵侧。”陈维崧《妇人集》董姬条注:“姬后夭,葬影梅庵旁。”陈氏曾读书水绘园中,见闻真切,说董小宛“葬影梅庵旁”,自然是可靠的佐证。另据冒襄《影梅庵忆语》:“虞山宗伯送姬抵吾皋时,余待家君饮于家园。仓卒不敢告严君,又侍饮至四鼓,不得散。荆人不待余归,先为洁治别室……姬扃别室,却管弦,洗铅华,精学女红……姬在别室四月,荆人携之归。”董小宛初入冒家,所居“别室”即为影梅庵,四个月后才在冒襄原配苏夫人导引下迁入如皋城内的冒宅。如是则董小宛与冒家的因缘始于影梅庵,亦终于影梅庵,冒襄怀念小宛的专文取名《影梅庵忆语》,盖有深意存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13: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绘园  播报 编辑  讨论29 上传视频  



水绘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城区东北隅,是中国江南园林建筑的孤本代表,是中国众多的名园之中,一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水绘园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 “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与“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栖隐之处。

水绘园风景区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水绘园、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匿峰庐)、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逸园及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组成。 [1]  

如皋水绘园被列为首批古典园林免费开放试点,于2022年1月1日起免费开放。 [11]  





中文名水绘园 外文名Shuihui Park 地理位置江苏省如皋市碧霞路299号 [10]  开放时间08:00-17:30 景点级别AAAA级 门票价格50元 占地面积270000 m² 著名景点水明楼、古澹园、匿峰庐、逸园 特    色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始建于明末清初 记载文献《水绘庵记》


目录

1 景区简介
2 地理位置
3 布局结构
4 历史渊源
5 文物保护
6 旅游攻略
7 相关典故
8 园内景点
▪ 古澹园
▪ 波烟玉
▪ 寒碧堂
▪ 洗钵池
▪ 悬霤峰
▪ 小三吾亭
▪ 壹默斋
▪ 水明楼
9 园艺特色
▪ 以水为贵
▪ 石桥横跨
10 交通路线
▪ 市外交通
▪ 市内交通

   


景区简介

编辑

 播报



水绘园西大门
水绘园西大门
水绘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明末才子冒辟疆曾偕“秦淮八艳”董小宛栖隐于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构筑有寒碧堂、壹默斋、因树楼、湘中阁、悬霤山房、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枕烟亭、妙隐香林、古城墙、烟波玉亭、碧落庐、悬霤峰、洗钵池、小三吾溪、鹤屿等佳景10余处,时为海内名园。 [2]  

   


地理位置

编辑

 播报



水绘风情
水绘风情(10张)


在我国众多的名园之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那就是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栖隐过的如皋水绘园 [3]  。
水绘园是江海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水绘园风景区位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国著名长寿之乡——如皋境内,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匿峰庐、逸园、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灵威观、动物园、游乐园等景区景点组成。 [4]  



水绘园俯瞰图
水绘园俯瞰图
位于江淮之间的水绘园,是明末才子冒辟疆和秦淮名姬董小宛的杰作。其造园不设垣墉,利用如皋频江临海、水网纵横的地理特点,沿一带小溪喘喘融融,串起洗钵池、月池,大片大片的水面,清清洋洋。寂静处楼台映水,繁闹时浆舞鱼跃。既是天然屏障,省缺了造围墙的费用,又是难得的水景,那水里的一个,倒比岸上的一个还楚楚动人。水面又好保养。收获季节,鱼肥莲壮,好一派丰收景象。更有一位古人单道了这水绘的好处:“大地绘草木,天汉绘文章,雄赋绘杨马,丽翰绘钟王,此庵(水绘园又名水绘庵)胡奇绝,乃绘明月光”。把游人带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水绘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堪称为天下名园。可如果细细解读它们的底蕴,反倒觉得避处江海一隅的如皋水绘园应该是异乎寻常的佼佼者。比如说,它并不比拙政园略输文采,不比沈园稍逊风骚,也不比瞻园和豫园欠缺自然。

   


布局结构

编辑

 播报

水绘园位于如皋古城东北隅,外城河内,内城河尽头处,如泰运河南岸。



水绘园游览图
水绘园游览图
水绘园,北依城墙,借城为景,城围半园,雉堞严然。若是冬日雪后,但见那北城晴雪,慰为壮观。其赏景、护景、背景、遮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于我国私园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天下第一。
水绘园南邻中禅寺,西倚碧霞山,三者四周都环水,成“品”字形格局。这里积水弥漫,唯霞山桥一处可通往园内。

桥址有一茅亭、过亭是荷花夹岸,桃柳交荫而蜿蜒的画堤。春日,数百树桃花盛开,挟以长条拂水,柔情万千,行人有错认桃源里之感。走到门首,只见两边各安城垛六七个,门额“水绘庵”三个大字,为园主冒辟疆亲手所书。门夹黄石,门内唯一小山,山上安小楼阁,内悬“椎秦忆子房,翊汉怀诸葛”,乃园主人心地的真实写照。

“如皋水绘园,天下名园也”。这是古典园林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在《重修水绘园记》中的开卷语,园林巨擘陈从周教授的夸赞并非过誉。

诚然,在江南园林中:南京的煦园、瞻园;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嘉兴的烟雨楼;绍兴的沈园……闻名遐迩。

   


历史渊源

编辑

 播报



水绘园风景
水绘园风景(17张)


水绘园位于古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制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冒辟疆将旧园重整,赋予思想,精心增饰,在园中构筑“妙隐香林”,“壹默斋”,“ 枕烟亭”,“寒碧堂”,“洗钵池”,“小浯溪”,“鹤屿”,“ 小三吾”,“波烟玉亭”,“湘中阁”,“涩浪坡”,“镜阁”, “碧落庐”等十余处佳境。清初名士陈维崧在《水绘园记》中写道 “绘者,会也,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林峦葩卉坱圠掩映,若绘画然。”
据陈维崧《水绘庵记》描述,当时的水绘园门有小桥(即今天的霞山桥),桥头有亭,过亭便是芙蕖夹岸、桃柳交荫的画堤。

门墙如城墙一般,上面排列着六七个墙垛,门额上有冒辟疆自题“水绘庵”横匾。

进园门沿水阁一百余步,有土坡障景。这里遍栽翠竹,竹映浯溪,名"妙隐香林"。从这儿向左转通壹默斋,再向前即达寒碧堂。

   


文物保护

编辑

 播报



水绘风景
水绘风景(7张)


1981年,我国著名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来如皋水绘园游览,即兴填了《忆江南》词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
1991年秋重建水绘园工程顺利开工,3年后竣工。 [6]  

2001年06月,水绘园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0年09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旅游攻略

编辑

 播报



8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免费;1.2米以下免票;军官、残疾人持有效证件免票。
成人票 50元

儿童票 25元(身高1.2米—1.5米儿童)

老年票 25元(60-79周岁凭相关证件)

个人年卡 80元

情侣年卡 120元

亲子年卡 120元(一个成人、一个儿童)



家庭年卡 150元(两个成人、一个儿童) [5]  






























































© 2022 Baidu - GS(2021)6026号 - 甲测资字11111342 - 京ICP证030173号 - Data © 长地万方


水绘园

如皋市碧霞路299号(近中山路)
详情
   


相关典故

编辑

 播报



水绘园
水绘园(91张)


水明楼是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安徽盐使汪之珩在几近荒芜的水绘园洗钵池畔营建的,其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的诗句。构筑此楼,包含着汪氏仰慕冒辟疆、董小宛,缅怀水绘园的深意。水明楼原先以木桩地支撑,建于水上。丹楹飞,倒映碧波,水色天光,明艳如画。整个楼群建筑南北长40余米,前有轩亭,中有厅室,后有阁楼,藉九曲三弯的回廊相连接。登楼浏览,处处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墙是青砖细刻,窗户则雕花见漏;室内空间不大,桌椅屏几,布置井然有序。室外玉梅翠竹,蕉石掩映。东窗下,碧水漾波,给人以船浮水上,似动实静之感。中部以漏窗隔景,内室、中道、外廊层次分明,又以幽 湖石与暖阁相接,使景致层层相生,步步见异,咫尺之间,东南可眺壶领园景色,北可望水绘园故址,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雨香庵在水明楼西边,与水明楼建筑群紧紧相连。其址就是原先曾肇读书处隐玉斋。元末斋毁。清初在隐玉斋故址重建,更名为雨香庵。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安徽歙县、休宁、婺源(今属江西)等六县盐商吴达始、黄元灿等组织同乡会,在雨香庵内设立会馆,取名新安会馆,在馆内供奉关圣帝君,宣扬情义。

当时的雨香庵“画梁水阁,临流俯仰”,是如皋的名胜之一。院内有800多年的古桧一株,俗称“六朝松”,枝干遒劲,历览人间沧桑。

水绘园的衰落当在康熙二十八年,时已是“荒芜三径对烟霞了”。如今,水绘园有幸,欣逢盛世,按照古要古到底的原则,由陈从周教授携大弟子路秉杰教授规划设计,在原址上恢复了古园的盛貌。

依旧明代风格,却远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历尽沧桑,水绘园一度中落,几于池塞流干。然而园出文思,园以文存,经过整修,复建后的水绘园已再现当年风华。

上海复旦大学喻蘅教授赋诗一首:“三白追忆画水村,迦陵雅记剩朝墩;时贤能续文明史,再现风流水绘园。”

   


园内景点

编辑

 播报

水绘园,是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宛栖隐过的园林,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故而得名。当年冒辟疆建这园子,那可真是费了大心思,赋予思想,精心增饰。 [7]  



水绘园宛若一幅淡雅高洁,意境幽远的山水画,冒、董的轶事珍闻,前人的诗赋词章,使得这里的亭台楼阁,花木池石无不具有空灵脱俗的神韵。
冒辟疆营造的水绘园不设垣墉,环以碧水,园中凭借水流于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幽美的画图。这里,有画堤的两岸夹镜,涪溪的窈窕,香林的妙隐,似镜浮的茅亭,洗钵池的空明和屿地的不羁,水中倒映着冬季的“碧落”,早春的“寒碧”,夏日的“悬露 ”,爽秋的“泼烟玉”,更有那迟疑的涩浪坡和怡淡的枕烟亭。

园中以洗钵池为中心,池水四方分流,把园分为数块。再加上水中洲,在其回环的水道上,疏疏落落地建有一堂、一房、一斋、一庐、二阁、三亭剩下来的就全是水景了,这正好点出了地处长江三角洲水网平原上的造园特色。

明朝灭亡后,冒辟疆心灰意冷,于是把水绘园改名为水绘庵,决心隐居不仕。当时,水绘园高雅瞩目,当时一些名士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孔尚任、陈维崧、戴本孝等纷纷前来如皋相聚,在园中诗文唱和,游觞啸咏其中,清初文人刘体仁说::“时,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水绘园盛极一时。

如皋丝毯博物馆

中国手工丝毯工艺源自西汉盛于唐代,解放前已近失传。1973年,江苏如皋在南方首创丝毯业务,很快成为独具一格的出口工艺美术品。尤其是在袁运甫先生的倡导下,由江苏如皋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发的现代艺术挂毯使这一古老工艺品大放异彩,成为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的亮点。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誉为“中国现代丝毯的开拓者”。

160多位国内外著名画家在如皋制作的丝毯进入高层次艺术画廊、著名高等学府。有的被重点博物馆珍藏. 如皋丝毯博物馆旨在保护、传承、发展丝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

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位于匿峰庐景区内。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至2009年12月,如皋有百岁老人256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引起国内外新闻传媒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博物馆由四组建筑组成,科学全面地展示了如皋的长寿历史、风俗风情、长寿老人、研究成果等。

   


古澹园

古澹园——中国如派盆景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名壶领园。清乾隆二十五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将其更名为“古澹园”。现辟为中国如派盆景园,园内珍藏有自宋代以来的大量“如派”精品盆景,其中有树龄1000余年的古柏盆景、有全世界最大的五针松盆景等,素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波烟玉

“波烟玉”取自李长吉词:“月漉漉,波烟玉”句。冒辟疆说董小宛每诵此波烟玉时,反复回环,日月之精神气韵光景,尽于斯也。哦,一泓碧水,一轮明月。空中袅袅烟雾,水中漉漉玉兔,人与子长历四序,娟秀浣洁,领略幽香,仙路禅关,于此静得矣。真可谓绝妙之画图,千古之绝唱。

视之者迷,闻之者醉,这般境界,胜于仙乎!这是此亭名来历之一。

之二,冒辟疆设爱姬以身入波烟玉世界之下,谓其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体如白玉,人如月矣!拟或在中秋明月夜,才子佳人斜依亭栏,一泓碧水,上浮袅袅烟雾,下映漉漉玉兔,丝丝晚风送来道道银波。或吟诗,或细语,或赏月,或浣洁 ...人与子长历四序,娟秀浣洁,领略幽香,仙路禅关,于此静得矣。

大自然神奇美妙,情爱则更是无价!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月漉漉

唐.李长吉

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

芙蓉别江木,粉态夹罗寒。

雁羽铺烟湿,谁能看石帆。

乘船镜里入,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绕银泥。

   


寒碧堂

寒碧堂,背林面池,因堂后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当年,冒辟疆与友人在堂上品茗,欣赏由昆剧泰斗苏 生排练的《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琴声、笛声、歌声,扣人心弦……及夜,则置等于山岭,水涯,冒辟疆曾在观剧之夜指童子而言:“时人知我哉,风萧水寒,此竹也,月楼秋榻,刘琨笛也,览云触景感古今,谢竹如意也,故予以教此”。

寒碧堂匾额由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题写。对联为海安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仲贞子撰稿。“寒月映梅凝素影,碧窗摇竹透清风。”著名篆刻家、书法家仲贞子老先生为我抄录的他为寒碧堂的落成所撰写的一副对联。寒碧堂重修于1987年,听取了陈从周先生的学生范子美的意见,拆去了新建不久的漂亮的鱼廊,在原址上恢复了古色古香的寒碧堂。

如今看来,此举用“先见之明”评之决无过誉之嫌。其最大的作用莫过于一花引来百花开。有拆鱼廊之先,便有迁动物园之后。有昨日之寒碧堂一景,才有今日之水绘园十八景。其次是寒碧堂的地位定得好。

寒碧堂固然绚丽,然今人并无偶像。相反堂前水明楼则广为世人所乐道,可谓深入人心。定寒碧堂以绿叶衬水明楼之花,而不是标新立异与之平分秋色、夺人之美,实在是定得妥切得体。论起寒碧本意,乃因寒碧堂“堂背林面池——冒辟疆语”。这里的林是指白皮松林。笔者曾在常熟燕园见到白皮古松,冠盖若浮云,虬干如披雪,立于树下,顿感寒意凛然。苏州亦有寒碧山庄,即今日之留园,均因此树的特色而取意。

寒碧之名固然听来生冷,主人用时却取反击道耳。冒辟疆在《水绘庵修禊记》中津津乐道:时高朋满座,新诗既成。“时日已将瞑,乃开寒碧堂,爰命歌儿演紫玉钗、牡丹亭数剧,差复谐畅漏下二鼓,以红碧琉璃数十枚,或置山巅,或置水涯,高下低昂,晶莹闪烁,与人影相凌乱,横吹声与管弦拉杂忽从山上起,栖鸦簌簌不定,先生曰:‘此何异罗星斗而听篌笙夫,而欢会之不可常也”。今理应胜昔也!

   


洗钵池

堂前有洗钵池。洗钵池原为唐代建造的中禅寺的放生池,位于中禅寺的左侧。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三弟曾肇,幼年曾随父亲来到如皋,在寺里读书,常在池中洗钵,因而得名洗钵池。后来曾肇考中进士,做了泰州知州,因怀念在如皋中禅寺读书的经历,特地镌刻"隐玉斋"三字石碑,置于寺中。洗钵池东面是逸园,系冒辟疆的祖父冒梦龄所建。由洗钵池分流而北是小浯溪。溪水回环曲折,出入萑苇,别具野趣。水中有小洲名鹤屿,洲上建小三吾亭,旧时常有丹顶鹤在洲上巢宿。

   


悬霤峰

枕烟亭边,小浯溪出入雀苇,野趣盎然;因树楼前,郁郁葱葱,栏绕廊转,也别有一番风韵。但赏景最佳处还是壹默斋后的月台处,这里水面洋洋,远处,一道古城墙巧妙地隔开水天,将一幅“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的美丽图画收拢在你的眼前:悬霤峰自东边穿水而出,山脚是悬霤山房,山腰是湘中阁;悬霤峰对面有镜阁,秀美隽逸,北部有波烟玉亭、小三吾亭点缀成趣,西北隅更有石纹如织的涩浪坡与悬霤峰相映成画。

悬霤峰本是湖南衡岳72峰之一,冒辟疆爱其景,仿而堆之,“假山悬霤一重重,南垣妙手无多让”,这是前人对造山师张南垣巧堆悬霤峰的赞美。水绘园中的悬霤峰虽不似湖南衡岳那样石蹬垂接,摩霄插云,但也有悬崖巨壑,森奇列戟之味。

那日照下的悬霤峰山石,黄一块,紫一块,好像是画家的彩笔染过似的实在诱人。峰顶湘中阁,采用十字交叉歇山卷棚顶,下出斗拱,四面回廊,画窗雕栏。有诗:“推窗忽忆三湘景,米家画里听秋猿”,整个悬霤峰景犹如北宋书画家米芾画的风景画一般。

悬霤山房与湘中阁参差相衬。霤者,为水流滴下之意。每逢“山”中一夜雨,置身悬霤山房,可闻清绝悦耳的泉水叮咚声。

从悬霤峰下稍折而北,有波烟玉亭,亭名取自唐代诗人李贺“月漉漉,波烟玉”。娄然,在月明之夜来游波烟玉亭会觉得更美。冒辟疆曾忆述:“董小宛每诵此三字,则反复回环,日月之精神光景尽于斯矣。人以身入波烟世界之下,眼如横波,气如湘烟,体如白玉,人如月矣”于是在此建亭以寄托怀念董小宛之情。

悬霤峰西边的镜阁,四面是月洞门,黛瓦、粉垣、朱栏亭立于平池阔水中,倒影极佳。阁中应陈列古琴台一座,其瓦制而中空,饰纹古朴,琴置台上,弹之,发金石之音。当年,董小宛曾在此垂眸吟唱:“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如今睹物思人,真令人感慨不已。

   


小三吾亭

小浯溪那边的小三吾亭,是文人唱和的最好去处。“浯溪,源出于湖南祁阳西南松山,那里水清石峻,唐代诗人元结在道州任上时,爱其景胜,构筑浯亭于溪上。冒辟疆十分崇尚元结的意趣。于是在故乡仿造了小浯溪和小三吾亭。亭前有峿石,数块傲立水中,就像瞿塘峡中的滟滪,时跃白鱼。附近,又有月鱼基孤峙中流。遥想当年,冒辟疆于夕阳裹柳中,与三两文友,驾扁舟登小三吾,吟诗作赋,那是何等的潇洒风流。

自妙隐香林向北为涩浪坡,其坡广十余丈,冒辟疆曾仿“兰亭修禊”于此作“曲水流觞”之戏。清康熙四年(1665),官任扬州司理的王士祯来到如皋水绘园,在修禊日与通州诗人邵潜夫并陈维崧、许嗣隆、冒辟疆父子共解春衫,坐涩浪坡,饮酒赋诗,甘高雅之风。

一股关怀感古今

   


壹默斋

壹默斋之“壹”为专一,稳定之意,“默”有缄默、静观之味,为什么会取上这么奇怪的堂名?这 当年园主人遭受残酷的迫害之后,他们的后人前仆后继在苏州的虎丘成立了“复社”、复社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文人政治组织、有会员一万多人,他们欲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起来跟南京的阉党余孽阮大铖之统继续斗争,在留都南京,由吴应萁起草了《留都防乱揭》,历数阉党余孽阮大铖诸般罪状、义正词严,浩气凛然,吓得佞臣不敢出门。

后来,阮大铖之流死灰复燃,复社受挫,冒辟疆险遭迫害。不久,清兵南下南明王朝莺花一笑顷刻消亡。而吴应萁抗清殉国,方密之隐匿乡间陈贞慧足不出户,侯朝宗则降清名试,屡经坎坷的一介书生冒辟疆空怀报国之心,只得仿效阮籍陶渊明归隐皋邑,更园为庵,寄情于山水了斋中有一首轴引人注目:

“俨成高士宅,半作老僧居。竹径通禅梵,花窗枕道书。龙蛇忽变幻,烟水定如何。苦忆来年事,飞沙卷白鱼。”

堂内布置抓佳义,情二字,有冒董书画作品陈列。

水绘园西北土冈有碧庐。冒辟疆的好友戴敬夫,号碧落道人,曾游水绘园, 在此建庐来果。明亡他在浙江吴兴(今湖 )绝食而死。冒辟疆景仰他们的气节,特为之建庵。是的,戏曲、诗文,书画、景观无不寄予了园主人慷慨、悲凉的爱国情怀。毛主席常予以高度评价:

“所谓明末四大才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奉清朝,全节而终”。

戴敬夫子戴本孝有诗:

溪雪随来兴不孤,

海桑阴拂小三吾。

赤藤杖底毫偏见,

碧落庐前泪已枯。

东皋之酒徒图轴,

海内孤本水明楼。

作为后人景仰冒辟疆人品气节的见证。

   


水明楼

水明楼南北长约42米,宽不超过5米,由南而北,依次构筑有前轩、中轩和楼阁。它们之间以九曲之弯的回廊相衔,轩阁之间 以蕉石竹树,显空美之气。信步入内,使人有咫尺之间有境界无穷之感。前轩内悬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游人至此,不免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浮现联翩。中轩部分凭借隔景窗,巧妙地分隔成内室,内道与外廊3个虚空间。内室安置的红木竹罩最引人注目,它是以4块红木整板雕绣的竹石图立面,其叶叶清晰,刀刀分明,细枝楼空剔透,形态逼真,据说,当年工匠花了1千多个工日始成。透过临池漏窗和花墙,可见池水、小船、池岸,让你似咸“人在舟中,舟行水上“。小桥流水,碧波柳荫,亭台楼阁……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陈从周教授观之赞叹不已,说:“此一区建筑之妙,实为海内孤例。” [8]  

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盐运副使汪之珩恢复水绘园故楼。楼成之后,他夜间登楼赏景,见月光倒映于洗钵池水面,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残夜水明楼”逐定名为“水明楼”,知县何廷模特为之题额。

水明楼已成为现今水绘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水明楼丹 飞,鳞次拼比,错落有致,恰似一舫亭立于碧波之上,倒映于烟柳之中。

   


园艺特色

编辑

 播报

   


以水为贵

是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于琴棋书画,博古曲艺于一园的特色,更是以显示它是一处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当时,水绘园高雅瞩目,引一代名士吴伟业、王士禛、陈维崧、戴本孝等游觞啸咏其中,极一时之盛,清初文人刘体仁说:“时,士之渡江而北,渡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水绘园为归。”

历尽沧桑,水绘园一度中落,几于池塞流干。然而园出文思,园以文存,经过整修,复建后的水绘园已再现当年风华。上海复旦大学喻蘅教授赋诗一首:

“三白追忆画水村,迦陵雅记剩朝墩;

时贤能续文明史,再现风流水绘园。”

如果你登上古城墙俯瞰园景,但见水绘园垣墉不设,碧水如绘,这里有画堤的“两岸夹镜”,小浯溪的窈窕,洗钵池的空明,与屿地的不羁,水中倒映着冬季的“碧落”、早春的“寒碧”、夏日的“悬霤”,爽秋的“波烟玉”,更有那迟疑的涩浪坡和怡淡的枕烟亭……

妙隐香林——于自然中见人工

   


石桥横跨

信步入园,但见石桥横跨清渠修然,竹木扶疏,有土坡障景,这里遍栽翠竹,竹影浯溪,名“妙隐香林”。

园中既然是自然的水道,那么就有些地方是互不通连的,当年园主人在这里挖土相通,名小浯溪,就近推积,遍栽翠竹,形成障景,使之竹影浯溪,名“妙隐香林”,富有禅意。

经过这样的处理,客观上形成了三道通道,一自小浯溪南东近古刹中禅寺,可觅隐玉斋遗踪,一自小浯溪北东近寒碧堂处,又一自西绕过障景可北通壹默斋。

前人有诗:

避世墙东好,名园此足休。

小桥通绿水,残夏似深秋。

竹树丛三径,歌钟四散愁。

堤边青雀舫,日夕恣遨头。

赏景佳处在月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398
 楼主| 发表于 2022-5-15 1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的作者竟然是冒辟疆?那曹雪芹是谁?  

2020-12-05 00:01  






《红楼梦》作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代表性著作,一直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热点议题,红楼梦研究成为正式的学科。

然而,《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却一直没有定论。

自从国学大师胡适考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写之后,在长期范围内,曹雪芹撰写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就几乎成为社会公认的结论。

但是,事实上,谜点和疑点重重,我们无法相信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居然除了《红楼梦》,没有在文学史上留下其它任何作品、活动和痕迹;也无法确定,一个没有被记载在曹氏家谱更没有后裔的曹雪芹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根据红学家所考证的,曹雪芹在抄家去北京时只有虚岁5岁或虚岁14岁,那么,他能够了解和回忆起的奢华生活体验,又能有多少?!

记者在初中开始读红楼梦时,就一直困惑于书中所精细描述的人物衣着打扮,完全是明朝风格,根本不像是清朝,更不可能是清朝中叶的曹雪芹所闭目想象出来的,必须是来自生活日复一日的亲身经历!

直到记者最近踏上了南通的土地,由老友崔明华开车送往如皋,拜会了《新民晚报社区版●新如皋》的运营总监郝建荣与总编辑陆双,从他们口中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如皋文人冒辟疆!

冒辟疆是明末四大君子之一、复社的重要成员,曾经在国难关头与同仁发布《留都防乱公揭》,揭露和批判了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明亡后冒辟疆义不仕清,与董小宛归隐如皋水绘园,上演了经典的爱情故事。

这些都是为人熟知的,可是——冒辟疆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董小宛就是林黛玉的原型?!这可真的让记者很难一下子相信。

不过,记者随后来到著名的水绘园探访考证,一下子就明白了,这《红楼梦》还真的可能是冒辟疆写的!



为什么?

因为水绘园的设计,几乎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原型;而水绘园加上冒家的东府西府,与《红楼梦》里面大观园加上荣国府宁国府,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府一园”格局!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是这样的建筑设计!

更让人诧异的,是冒辟疆居然是个“石痴”,水绘园里面有几处石头砌成的假山!临死之前还惦记着石头!而《红楼梦》这本巨著,当初的第一个名称是《石头记》!里面更设计了一块顽石,化成通灵宝玉!上个世纪初,吴昌硕先生却得到了这块有冒辟疆印记的宝玉!

至于董小宛,不仅与林黛玉一样,来自苏州,擅长写诗作画,更是古代十大美食家之一,许多美食已经流传下来,很有可能成为《红楼梦》里面诸多美食的灵感来源!

当记者来到冒辟疆与董小宛居室,看到了董小宛的画像,第一感觉就是和《红楼梦》里面林黛玉的绣像也太像了!叫她“颦儿”怕也不为过!

随后,记者电话采访了提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冒辟疆”这一惊人论点的冒廉泉先生,更是得到了许多证据,慢慢形成了一个证据链,将《红楼梦》的作者指向了冒辟疆!



电话专访冒廉泉,证据指向冒辟疆

在陆双总编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如皋的冒廉泉先生。

记者:您好,我是杭州生活周刊的记者黄金秋,听说您写作了文章,提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而不是北京那个“曹雪芹”的观点?

冒廉泉:是的。

记者:可以不可以先请教一下您与冒辟疆的家族关系?是不是冒辟疆的后代?

冒廉泉:我姓冒,也住如皋,但我不是冒辟疆的后代!我是如皋冒家第一代冒致中的第20代后裔,而冒辟疆是第12代后裔,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第一代祖先。

记者:那您的职业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冒廉泉:我已经退休了,退休前是中国建设甘肃省海外工程总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我1936年出生,1956年毕业於同济高工(现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40岁前在兰州参加156项原苏联援建的国家工程项目建设,后外派非洲,在利比亚、加纳、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几内亜、多哥、南非等国进行援助项目的工程考察、谈判、设计与建设等,担任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职。退休后在我还在上海等地担任大型工程建设的监理工程师。

记者:根据您的专业领域和工作经验来说,应该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有争议的观点?

冒廉泉:我是初中时期开始看《红楼梦》,开始是全面接受胡适和俞平伯他们的观点,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曹雪芹不一定存在,可能只是个“化名”而已,即使真有,也不可能写出《红楼梦》,因为里面有太多的如皋土话!退休后,我有了一点时间,去甘肃省、上海市和如皋市的图书馆档案馆,去研究资料,仔细比对冒辟疆的经历,考证曹雪芹的身份,就更加坚信《红楼梦》只能是冒辟疆所著!



冒廉泉访谈: 冒辟疆著作《红楼梦》

一、《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明末清初人

《红楼梦》开头就说:“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隠去,……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说起?说来虽近荒唐……”

《红楼梦》是“梦幻”,是“假雨村言”,但我们可以确认的,它具有自传性质。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长篇大套的议论世间男女:“……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如前之许由、陶潜、阮藉……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

文中如前之“许由……秦少游”等都是明代之前文学家、诗人。而“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都是明代文学家、诗人。

胡适考证的生於清中期的曹雪芹(约1715—约1763)会把魏晋、唐宋元时期指为“如前”,但不会把距他一二百多年前的元明代(公元1369年——1644年)说成“近日”。

只有明代或明末清初时代人才能把元代、明代视为近日!

而据浙江土黙然教授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出现的《豪宴》、《乞巧》、《仙缘》、《离魂》、《游园》、《惊梦》、《相约》、《相骂》、《刘二当衣》、《寄生草》、《妆疯》、《西厢记》、《牡丹亭》、《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负荆请罪》、《琵琶记》、《吃糠》、《荆钗记》、《琴挑》、《上寿》、《长生殿》等剧目,都是元代杂剧、明代和清初的传奇或杂剧,其中最晚出的《长生殿》创作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这就是说,《红楼梦》中涉及的戏剧,都是康熙中叶以前流行的戏剧,书中绝无1688年以后中晚期以及雍正、乾隆时期的任何剧目。《红楼梦》作者应是极其熟悉明末清初戏剧的文人,而出生清朝中期的北京“曹雪芹”做不到。

还有,《红楼梦》中的服饰、发型全部是明代的。我们看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綰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玖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撤花洋绉裙”。如此过细的描写非亲目所见是写不出的。其他如宝玉、黛玉、宝钗、丫环、婆子、老爷、管家各式人等的服饰均有过细的叙述。《红楼梦》作者应生活在明末清初,亲眼看到过如此服饰,才能作出如此过细的服饰描写。

二、比对冒辟疆与《红楼梦》作者的几大必备要素

那么,《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呢?换句话说,谁才能写出《红楼梦》?

冒廉泉先生认为,其作者必备的几大要素是:

要素一:他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巨匠。

冒辟疆:明末清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水绘园诗词唱和的首领、诗词集《同人集》总编。

要素二:应生于世代官宦书香之家,有贵介公子生活经历。

冒辟疆:冒辟疆父輩上溯六代外放为官,五世冒鸾、十一世冒起宗贵为进士,其父冒起宗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运,正是《红楼梦》中的“所赖天恩祖之德”,号称“巨富豪门”。

要素三,要有广泛的社会交往來,医卜巫娼都通。

冒辟疆:冒辟疆六次到京参加科举,连续多日在南京桃叶渡招待宾朋,来者不拒,耗资不菲。后加入复社,参与发布《留都防乱公揭》,退隐如皋水绘园后,也招待上千文友诗词唱和,“士之度江而北,度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冒辟疆拥有巨大社会声誉和社会交往经验,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素四,熟悉女性,广交女友,有丰富的女性故事素材。

冒辟疆:六次科举,每次都流连南京与苏州等风月场所,与秦淮八艳中的陈圆圆有婚约、在李香君住所三十天每天一论文问世、与董小宛归隐九年、吴蕊仙更是为他专程赶到水绘园……他还与其她名妓往来,夫人一位,先后纳妾五位(其中就有袭人晴雯型通房丫头),好友在《冒姬董小宛传》称冒辟疆“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其对女性之关心了解,可谓世间少有。

要素五,要有坎坷的人生经历,乃至风尘碌碌,一事无成。

冒辟疆:六次科举未遂,却险些被阮大铖抓捕杀害,归隐后明朝覆灭,冒辟疆南下逃亡,结果僮仆被清朝大军屠杀二十余个,而资产被抢劫一空,家道中落,到晚年,冒辟疆庶出的弟弟变卖祖产,冒辟疆不得不搭建三间草房,把茅为盖,挂席为门,绳枢瓦牘,仅敝风雨,靠卖字为生,正是《红楼梦》中的“茅椽蓬牘,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的原形。



三、胡适对“曹雪芹”的考证依据,不足为证

《红楼梦》第一回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但关于“曹雪芹”的身世、经历,人们一无所知。

他何时何地写出这部巨著?还有哪些著作留世?他的后人在哪里?

这些都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和探索,也引起不少疑义。

胡适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考证出,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曹寅是清康雍朝的江南织造世袭巨富。然而,据考证《曹氏宗谱》和清宫档案曹寅孙子辈记载都没有曹雪芹的名字。

冒廉泉先生认为,二百年來考证《红楼梦》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对“曹雪芹”这名字太较真,《红楼梦》“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那句话中,那个“悼红轩”明明是假的,不存在的“悼红轩”中,怎能坐着一位真实的“曹雪芹”在披阅《红楼梦》呢?应该认定,作者杜撰的“悼红轩”中坐着一位化名“曹雪芹”的人,在披阅《红楼梦》。

“曹雪芹”是假名,现代叫笔名。鲁迅姓周,巴金姓李,曹雪芹难道不能姓冒吗?

二是主观认定“曹雪芹”著作了《红楼梦》,作者必须姓“曹”,其他免谈。

於是对号入座,在清档案中找到一个曹寅,上下三代做过五十八年年江南织造,接驾康熙皇帝四次,是个显赫富豪人家,“曹雪芹”必须生在这个曹家。

但是从《曹氏宗谱》和清代宮庭档案中,找不到曹寅后代有叫“曹雪芹”的人,没有证据,成了一个谜,直到上世纪初杨钟羲发现 敦诚著的《四松堂集》有“雪芹为楝亭通政孙”,这才给曹雪芹找到身世,成为胡适考证的最大根据!

但那句“雪芹为楝亭通政孙”是写在一笺条上的夹注,是刊印《四松堂集》时才夹添上去的,不是敦诚的原文,可信度无从证明,这句夹注也许是当时书商出于卖书目的攀扯豪门的一个谎言,一个满足学界和读者好奇心的谎言,一个能为曹雪芹找到出身富家的美丽谎言。不管怎样,对于胡适來说,总算找到一个叫“曹雪芹”的富豪后裔,谢天谢地,如获至宝!

冒廉泉认为,在清初康熙雍正盛行文字狱时代,作者要冒抄家杀头的危险,动辄家破人亡禍及子孙,哪敢书写真实姓名?那时的著作刊印大都是在著书人去世以后,因此,被一度视为禁书和“淫书”的《石头记》最初只能以手抄本稍稍流行,作者为了保护自身和家族,故意摆出迷魂阵,《红楼梦》开门见山说,“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书上明写参与撰书的有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棠村五人,这五个人,是隐去真实姓名的虚构人名,都是假名,不过是“原应叹息的假语村言”罢了(元、迎、探、惜,贾雨村)!

四、冒辟疆V.S贾宝玉:同是情种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江苏如皋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年八十三岁。

冒辟疆出生在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随祖父在任所读书,14岁就刊刻诗集《香俪园偶存》,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董其昌为其诗集作序,把他比作初唐王勃。

冒辟疆生活在花柳繁华之地,锦衣玉食,奴仆成群,在生活上无忧无虑,出手阔绰,挥金如土,急公好义,同情弱者,他一介布衣,竟不惜千金,代行官府职责,屡屡救济灾民。他第三次赴金陵乡试,大会东林遗孤,出巨资租赁桃叶渡厅堂楼阁九所,招待同仁、食客数百余人,多日方散。

影响所及,冒辟疆与陈贞慧、方以智、侯朝宗被称为“四公子”,加入复社。

但冒辟疆仕途不顺,凭他的才学早该中举,可在应试作文中,他抛弃八股规矩,议论朝政,针砭时局,违背当局要求,六次乡试未中,只上了两次副榜。

《红楼梦》中贾宝玉才华横溢,厌恶八股文,却厌恶仕途经济,不求功名,与冒辟疆这些痛苦难堪的遭遇是完全一致的。

冒辟疆深受秦淮八艳等女孩爱戴,陈圆圆与他私定终生,说“可托终身者,无出君右。”却不幸被抢掠去京;在金陵科考,他就住在后来以桃花扇名闻天下的名妓李香君闺房,三十天写作三十文,李香君对他情深意浓;董小宛见冒辟疆第一面就一见钟情,几次挽留,第二面就决定跟他归隐远走;董小宛死后,吴蕊仙更是从金陵追至如皋,可惜当时冒辟疆已经另外有妾,吴蕊仙心灰意冷,决意遁入佛门,冒辟疆特意在冒家修建尼姑庵,让这个“妙玉”居住!

据文献可考冒辟疆一生先后与十多位女性有过爱情关系,有名有姓的除夫人苏元芳外,尚有王节、李香君、顾媚、陈圆圆、董小宛、范珏、沙九畹、杨漪炤、麻姑、吴琪、吴扣扣、蔡女萝、金晓珠、张氏女,这些女性都能画、善唱、会舞、擅诗,其中六人先后正式獲得小妾名份,可见冒辟疆天生对女性有亲和力、吸引力,是现实版的情种贾宝玉!

《红楼梦》中贾宝玉“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宝玉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宝玉从骨子里尊重女性,喜欢女孩,与冒辟疆的经历和情感是完全一致的,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和冒辟疆对董小宛的“天荒地老歌长恨,好忏应为再世因”、“九年一日千秋怨,肠断衰残抱痛来”的深沉寄托是一致的。

冒辟疆虽生富贵之家,但他终身未仕清廷,又不善经营祖产,坐吃山空,又遭遇兵荒马乱清兵杀掠,家境衰败,终于穷困潦倒,靠卖字度日,这和《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命运几乎一模一样。

再看看胡适考证的曹雪芹的情况吧,据《人民文学出版社》82版《红楼梦》前言所述:“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迁回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出生于乙未说是虚岁十四岁,按出生于甲辰说是虚岁五岁。”

抛开幼儿园的4岁曹雪芹,就说13岁少年曹雪芹吧,毕竟是个孩子,这点经历写不出大观园场景,更想象不出“两府一园”布局。如果说一个孩子的经历能写出大观园那么多栩栩如生的女性,那是天方夜谭!

82版《红楼梦》前言又写道:“曹家回北京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就是说,不知他受过什么教育,不知他在北京有什么活动和作品,与谁交往,是否有女友……这些记载是零!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简直来说不可想象!

冒辟疆与贾宝玉还有一些共同点:

1.庶出弟弟被挑唆使坏。

1776年冒辟疆庶出弟弟冒裔变卖了祖业,冒辟疆被迫另建草房“匿峰庐”。之后冒裔在别人唆使下扬言冒辟疆有“通海”行为,拟告官,牢狱之灾将临,幸亏亲友调停,冒辟疆破财,方得缓解。

贾家中宝玉也有庶出弟弟贾环,其母赵姨娘恶毒自私,平时教贾环许多坏点子,贾环故意拨翻烛台烫伤宝玉。

2.晚年草庐度日。

1677年冒家开始中衰,冒辟疆建筑三间草屋“匿峰庐”,他写道“把茅为盖,挂席为门,绳枢瓦牘,仅敝风雨。”而《红楼梦》开篇说“茅椽蓬牘,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



五.冒家V.S贾家:唯一的“两府一园”

《红楼梦》中的贾家建筑格局是:宁国府、荣国府和大观园。可谓“两府一园”。作者描述精细备至,令人身临其境,必有长期生活体验。

而如皋冒家的建筑格局是:东府、西府和水绘园。

且不说太多的建筑相似了,就这“两府一园”的格局,世间只有冒家,书中只有贾家,彼此一致,绝非巧合!

冒辟疆的族人,近代作家冒舒諲(1914-1999),在上世纪80年代《关于冒辟疆的故宅》一文中,回忆他童年时代曾在冒辟疆西府故宅居住。

他写道:“至今还有印象,大门朝东,纵横均达一百公尺左右,范围约一万平方公尺,有屋百余间……入大门后,白色四扇屏门,入屏门有南北甬道长约三十公尺,屏门后有垂花门(二门),进垂花门见一大院,即名著一时得全堂,枋间高悬董其昌手题的堂名额(后为日寇掠去)……冒辟疆在家业全盛时期曾蓄有昆曲家班,极负盛名,常在得全堂演剧以娱宾客……得全堂后有拙存堂,其左右耳房连同厢房都是内宅,后为凝禧堂,自成院落,南出是一组庭院住宅,正厅名五美堂,堂南首入一小院,有艳月楼,即小宛夫人所居。五美堂后是别有园,园有泛雪斋、西堂、瓷香斋、对山亭和廻廊诸胜,最西有五间建筑名为妙香居。香俪园地处“得全堂之南,廊东北行为赠云轩,东首有天镜舫,舫前有洗钵池,正南是芝兰轩……”明代冒辟疆先高曾祖,冒承详富甲一邑,如皋冒家巷两侧,悉为冒家府第。当年冒辟疆居西府是冒辟疆祖父冒梦龄所建,冒辟疆父亲与两个庶出弟弟居东府。东西两府规模相当,东府内留耕堂和爱日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仍保留旧时规模。

少年的冒舒諲还见冒家巷内立有牌楼,上書“恩荣坊”。

冒辟疆故去223年以后,冒氏早己衰败,多数府第易姓。1916年冒舒諲父亲冒广生先生以银币7800元从张姓购得西府。冒舒諲童年只是住在冒家巷西府,所见情景,尚存如此规模。可见200多年前的冒家,鼎盛时期,该当如何?!

从东西两府间的冒家巷向北不远就到了闻名海内的“水绘园”,这个著名园林是冒辟疆主持改建和扩建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了大观园。

2001年6月25日,水绘园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贾家有“荣禧堂”,冒家有“凝禧堂”,贾家和冒家的两府间都有“恩荣坊”牌楼,而且,两府中间一条巷道,似连似分的模式,这是中国园林布局的“唯一件”。

这是南京、北京、苏州、扬州没有的,也无法复制的!

这说明只有冒辟疆是小说《红楼梦》真正作者!冒辟疆就是“曹雪芹”!

六.小宛V.S黛玉:同病相怜

冒辟疆生命中的爱姬董小宛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形。

一是,她们二人都生得美貌异常,我们只要到如皋水绘园去看董小宛的画像就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形象。

二是,二人都才艺出众,能诗善画,水明楼内的古琴,是小宛的心系之物,无锡市博物馆收藏着小宛的绘画作品《彩蝶图》。小说中黛玉也善绘画,在众多才女中名列前茅,还在群芳咏菊中夺魁。

三是,二人都多愁善感,孤芳自赏,都是薄命女子,二十出头不幸早逝。

四是,二人皆体弱多病,得的都是肺结核不治而亡。

五是,半塘董小宛和姑苏林黛玉,来自同一个苏州。

六是,小宛由钱谦益雇船送到如皋冒家,而黛玉随了奶娘登舟而去,贾雨村另有一船依附而行,来到贾家。两位美女都是乘船,都有外人陪送。

七是,小宛在南北湖畔鸡笼山上感叹江河破碎一家流离,泪葬残花。而黛玉也是花锄葬花,催人淚下。

我们把苏州、乘船、肺结核、短命、葬花、水绘园、大观园等元素加在一起,一并考虑,水绘园中的董小宛不就是大观园中的林黛玉吗!



七.“吴蕊仙”V.S“妙玉”:私家尼姑庵

吴蕊仙貌美能诗,也是一位性情中女子。她丈夫反清遇难,从苏州渡江投靠冒辟疆。

但冒辟疆己纳妾吴扣扣,吴蕊仙强压情感,作诗道:“绮罗自谢花前影,笠钵聊为云中人”,要遁入空门。

冒辟疆在城南杨花桥旁盖小庙一座,取名“别离庙”,蕊仙自号“辉中”,从此青灯孤影,不久离世。

冒辟疆又见到一个苦命才女,为他忧郁而亡,十分伤心,只身前往凭吊。通州诗人李约园感叹冒吴当日之浪漫故事刻诗:“别离庙,春禽叫,不见当年如花人,但见今日花含笑。春花有时落复开,只今荒烟蔓草最深处,愁云犹望姑苏台”。

大观园中贾家也有“栊翠庵”一处,里面住着带发修行美丽孤傲的苏州籍妙玉。

自古王公贵族豪门富户不少,但没听说哪家私有尼姑庙的。但现实世界的如皋冒辟疆,就私家花銭盖所尼姑庙!

这也可说是个“唯一件”。

两位女尼,都在私人家尼庵里,都带发修行,都是美女,都会写诗,都来自苏州,都对男主角有意,都是悲剧下场。

冒辟疆把他对吴蕊仙的全部情意和思念在《红楼梦》妙玉身世里作了倾诉。

八.冒家V.S贾家:昆曲戏班

明亡以后,冒辟疆以度曲自娱,并招待四方宾客。其家班中吸收了一批著名的演奏家,培养了许多名演员。

据陈瑚《得全堂夜宴记》叙述,阮大铖家班的名角在明亡后也流散到冒家,演出《燕子笺》待客。家班全盛时期,常演的剧目有《浣纱记》、《牡丹亭》、《西厢记》、《邯郸梦》、《党人碑》、《清忠谱》《秣陵春》、尤侗的《黑白卫》和余怀的《鸳鸯湖》等作品。

冒辟疆晚年生活困窘,他写道:“每夜灯下写蝇头数千,朝易米酒,家生十余童子,亲教歌曲成班,供人剧饮,岁可得一二百金,谋食款客。今岁俭,少宴会,终年坐食,主仆俱入枯鱼之肆矣” 。八十老翁宁愿卖字也要维持家班,冒辟疆对昆剧热爱之深,令人辈难以置信!

据说冒辟疆临终还要家班演出。《冒巢民先生年谱》载冒辟疆去逝那天:“时寐时醒,令诸童度曲” ,冒辟疆的灵魂在优美的昆剧乐曲中升天。

冒辟疆的“昆剧情结”,在《红楼梦》中有淋漓尽致的表达,他让昆剧贯穿在《红楼梦》中。他让贾家也和冒家一样有“家班”;昆剧源自苏州,他让贾家从苏州买来12个女孩子;他也让这十二个女孩住进贾家的“梨香园”学唱昆剧。

现实中的冒家有家班,虚幻的贾家也有家班,再次证明冒辟疆就是曹雪芹!



九.董小宛V.S贾府大厨:奇巧美食

美女食神董小宛是一位技能高超家厨艺师,她所烹制的菜肴和制作方法是异于常人的。

据冒辟疆《影梅庵忆语》记载:如皋冒家董小宛“酿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香色花蕊,皆于初开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香,奇香异艳,非复恒有。最娇者,为秋海棠露,海棠无香,此独露凝香发。”

“取五月桃汁、西瓜汁,一穰一丝漉尽,以文火煎至七八分,始搅糖细炼,桃膏大如琥珀,瓜膏可比金丝内糖。”

“制豉取色取气,先于取味,黄豆要九晒九洗为度,颗瓣皆剥去衣膜。”

“蒲、藕、笋、蕨、鲜花、野菜、枸、蒿、蓉、菊之类,无不采入食品,芳旨盈席。”

“火腿久煮无油,风鱼如火腿,醉哈如桃花,醉鲟骨如白玉,虾松如龙须,烘兔酥雉如饼饵,菌脯如鳮棕,腐汤如牛乳。慧巧变化,莫不异妙”。小宛发明的“跑油肉”,已跑遍全中国甚至世界各地,小宛制做的“董糖”是如皋的特产。

再来看看《红楼梦》中的那些美食,很难说没有董小宛制造美食的精髓。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凤姐向刘姥姥讲解说:“把才摘下来的茄子把皮去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冒家异想天开的食谱,奇巧方法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冒家的食谱,有其“独特性”和“唯一性”。

十.《红楼梦》V.S《石头记》:通灵宝玉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写《石头记》的人必然热爱石头,这不费解。

冒辟疆爱石有癖,有记载,他的终身好友将自家花园的假山石全部移赠给他;

冒辟疆在海盐避难,大病垂死,作“思乡”一诗:

“追呼人耐千金赋,展转心怀二祖坟。此外更无堪系念,英山朴树古巢云”。

“英山”是冒辟疆父亲从广东带回如皋的一块奇石,此石瘦長九尺,峰如玉女。冒辟疆大难垂死,念念不亡的是奇石。可见其爱石之品位,于是他把小说定名《石头记》就自然之至。

不爱石头的人,会编出女媧炼石补天,多一块石头未用,给这块石头灵性,于大荒山无稽崖自怨叹吗?

不爱石头的人,会编出《石头记》里主人翁叫“宝玉”吗?

不爱石头的人,会编出宝玉衔“通灵宝玉”而降生吗?而且它成为宝玉的命根子吗?

不爱石头的人,会编出失掉“通灵宝玉”宝玉就呆若木鸡,失掉“通灵宝玉”它贾家大厦倾倒吗?

自古文人雅士,爱赏奇石,赏石品种繁多其中以灵璧石为最。

著名的学术团体杭州西冷印社,就藏有一块视为“社宝”的灵壁奇石,此石质地细腻,色极青柔,扣之清越如金玉。此灵壁奇石原來是冒辟疆的宝藏!为吴昌硕于1897年所得,昌硕先生喜而作铭,“山岳精,千年结,前歸巢民(冒辟疆)後苦鉄”。下鎸“巢民长物”“缶庐”二印。

冒辟疆1693年去世后,这块石头隐去200年,才被吳昌硕收藏。300年后的2005年,这块灵璧宝石为西冷印社收藏。



《红楼梦》中“桃叶渡”,也指向冒辟疆

南京秦淮有个桃叶渡,用当今的话说是个画院、书院、舞厅、歌厅消闲场所。冒辟疆第三次乡试后,出巨资在桃叶渡,租赁九所院厅,大会东林遗孤和青年学子百人置酒高会,招歌征舞,三日方休。

晚年冒辟疆在写作《石头记》时,对这些不能忘怀。

五十一回中,美丽的薛宝琴用青年学子的口气,写了一首“桃叶渡怀古”的诗:“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红楼梦》中独特的如皋土话

《红楼梦》中有许多只有如皋人才能熟悉和使用的土话,也有力地证明冒辟疆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当然,也有人认为董小宛也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或评点,甚至还有人说,是与冒辟疆同为四君子的“方以智”所写《红楼梦》,由冒辟疆作为“曹雪芹”在水绘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我们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关于研究《红楼梦》中的文字基因,来确认作者身份。

1,“猴”

举例:

十四回“凤姐笑道,‘便是他们作,也得要东西,搁不住我不给对牌是难的’,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

二十四回,“宝玉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

解:

“猴”本来是个名词,《红楼梦》这两段里把“猴”作动词用,形容宝玉“快跑”“窜”到凤姐和鸳鸯身上去。

“猴”在如皋话中也当动词使用,在如皋话中“猴”是“快跑”的意思,过去如皋人很少说“跑步”,体育老师带领同学们跑步,老乡们会说:“先生和学生一块儿在‘猴’呢!”,又如“这孩子一放学就“‘猴’到东、‘猴’到西”这些话中的“猴”都是动词,自古以来如皋人一直是这样说的。

外省有些地方也说“这孩子又‘猴’ 在树上了或这个孩子‘猴’ 在墙上”,但,这里的“猴”是个副词,是“停歇”、“栖息”。“候”的意思,没有《红楼梦》中和如皋话中“快跑”、“窜”动的意态。

有趣的是把“猴”当动词用,只局限在如皋附近一两个县,如城往南几三十里,本市的林梓镇以南地区,包括一直到长江边的南通市区,“猴”的意思全变了,变那里人管“快跑”叫“溜”,与“猴”南辕北辙。林梓镇以南地区人历来把“猴”当成男孩子专用名词,如:“你老婆生的是丫头还是猴?”“生了个猴。”

林梓镇以南地区男孩取名,字尾都拖个“猴”字,如“猪猴”、“狗猴”,即使取名“来福”、“来喜”也被叫成“来福猴”、“来喜猴”。

2,“能过”

举例:

十三回,“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解:

“能过”一词在如皋话中是能干、赶上、超过、超越、和聪明伶俐的意思,是妇女们赞扬、玄耀、疼爱子女惯用的词语。

例如:一位少妇打手机说:“嫂子,你家小丫头今年才八岁,能说会道,真‘能过’,教人好喜欢!”,当今如皋妇女口头上赞扬小姑娘‘能过’竟和二百多年前秦氏夸赞凤姐‘能过’是一样的口气。

3,“落后”

举例

四十四回,“不想落后闹出这件事来,竟得在平儿前稍尽片心,亦今生意中不想之乐也。”

解:

“落后”在这里是后来之意,《红楼梦》中把“落后”视为事情发生的时间前后的次序,是与如皋方言一致的。

例如,两个如皋人对话:“那年你们家盖楼房和我儿子娶媳妇哪个‘落后’些?”

“你家办喜事‘落前’,我家盖楼房‘落后’呢。”

4,“恶”

举例

四十六回,“凤姐儿暗想‘鸳鸯素习是个可恶的,虽如此说,保不严他就愿意。”

解:

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环,人品端庄,稳重细心,深得贾母信任,贾母的一切金银细软交她收藏,生活起居靠她安排,贾家上下都敬重她、称赞她。凤姐儿说她“可恶的”,决不是说她是恶人、恶毒、奸诈的小人,而是说她精细认真,头脑分明,“可恶的”是好的品德。这与如皋话中说的“恶人”是精于治家,处事在理,内外一分一厘都算得清清楚楚,甚至锱铢必计是一致的。如皋人在说某某人,很“恶”时,是带着一种羡慕、欣赏心情的。“恶”字在如皋土话中失去本意。如皋方言中的“恶”与凤姐儿说鸳鸯“可恶的”都是对人的称道,可说是异曲同工。

5,“越性”

举例

四十三回“贾母道‘这件事我交给珍哥媳妇了,越性叫凤丫头别操一点心受用一日才算。’”。

四十六回,“鸳鸯到贾母跟前跪下说……‘因为不依,方才大老爷越性说我恋宝玉……’”

解:

“越性”,在这里是“更加”、“越发” “干脆”的意思,如皋农村日常用语很少说“更加”、“越发” “干脆”等词,大都用“越性”两个字,如:我买短裙他反对,换个手机他不同意,我越性抱了台电脑回来他也不则声了。

……

这些土话外地人不会讲,只有如皋人能听懂能理解,而且只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才有,后四十回未出现。

胡适考证的曹雪芹儿时生长在南京,终老在北京,他没到过如皋,绝对不会说如皋土话,只有生活在如皋的会说如皋话的冒辟疆才能写出《红楼梦》中的如皋方言。

文章来源:如皋红楼梦研究会;有删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0:31 , Processed in 0.0638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