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58|回复: 13

石呆子+二十把旧扇子//大明+南明共二十帝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发表于 2022-4-22 09: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呆子  播报 编辑 锁定 讨论10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石呆子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因不肯卖古扇给贾赦贾雨村诬陷拖欠官银的罪名把下狱抄家,生死不明。其是关系贾家败落重要人物。 [1]  



本    名石呆子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简    介石呆子《红楼梦》中的人物 角    色关系贾家败落重要人物 事    件贾赦看上了石呆子家里扇子 描    述呆子有扇子20把皆真迹贾赦要买 评    价他是一个对于暴虐永不屈服的形象
目录



石呆子简介编辑 播报
石呆子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石呆子的故事全部从平儿口中说出。

石呆子角色编辑 播报
石呆子,红楼梦中人物。石呆子是《红楼梦》中看似笔墨不多,其实却是关系贾家败落大关节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现存的原稿能看到的,只见于第四十八回。

石呆子人物事件编辑 播报
贾赦看上了石呆子家里的扇子,但是石呆子不肯卖,结果贾雨村就胡乱按了个拖欠官银的罪名把他家的扇子全部抄来送给贾赦而且把石呆子惩治的不知死活。连贾赦的儿子贾琏都看不过去,说了几句结果被贾赦痛打一顿 。

石呆子原著描述编辑 播报
(见第四十八回)石呆子的故事全部从平儿口中说出。一个穷得连饭也吃不上得人,却拥有二十把精美绝伦的旧扇子,且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知道后逼着要买,石呆子抵死不肯,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后来被贾雨村讹为拖欠官银,扇子被抄没,石呆子则生死不明。
原文: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他五百两,先兑银子后拿扇子。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这有什么法子?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爷拿着扇子问着二爷说:‘人家怎么弄了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也没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着,不知拿什么混打了一顿,脸上打破了两处。

石呆子相关故事编辑 播报
在元妃省亲时曾点过四部戏剧,其中第一出戏是《豪宴》,出自戏剧作家李玉的传奇作品《一捧雪》。故事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严世藩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连番设计保卫祖传玉杯,却尽被识破。最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上书,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石呆子的故事与这段传奇故事何其相似。
脂砚斋在曾所点《豪宴》这出戏处作批,说:“《一捧雪》伏贾家之败。”这就是明白的点明了贾家获罪都是因为石呆子这件事发才开始的!

石呆子人物评价编辑 播报
石呆子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它象征着人对精神价值的高度重视,他的取名也就是显示不惜以生命护卫这种价值。对于贾赦、贾雨村之流,他们只有贪婪的占有欲,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人的精神价值。石呆子被坑害了,他所心爱的扇子被劫夺了,但他却是一个对于暴虐永不屈服的形象。 [1]  

您真的了解《红楼梦》里的石呆子吗?他的原型是石曼卿?
原创|发布:2019-02-27 06:24:39    更新:2019-02-27 06:24:39
阅读 25212189

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就是一块顽石,其前生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者,宝石也。神瑛侍者投胎人间,嘴里含着一块五彩的小石头,那石头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石兄”了。用“石呆子”的名号来称呼贾宝玉同样恰如其分。

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开篇写道:
花果山上有块仙石,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一天,石破天惊,从那石卵中蹦出个猴子,见风而长,他就是后来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同样从一块石头的神话故事说起,来展开叙述。话说在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剩了一块补天石未用,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展法术将这块石头变为通灵宝玉,带入凡间,历经了一段梦幻繁华。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无稽崖,见大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这块石头之托,抄录下来,传播世间。故而《红楼梦》又叫《石头记》。
后来这书传到曹雪芹手里,他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书名为《金陵十二钗》。书中交代,曹雪芹是《红楼梦》的披阅增删者,《红楼梦》的作者是石头,也就是空空道人称呼的“石兄”。

很显然,曹雪芹借鉴了《西游记》的叙述方式,把“满纸荒唐言”寄托于“通灵宝玉”之口,自己却隐身于故事表象之外。他对“石兄”情有独钟,并且以石自喻,其原由出自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石头崇拜意识,寄寓着“君子温润如玉”的文人情怀。
曹雪芹反复强调“石头”意象,也是在暗示读者:他叙述的故事就发生在“石头城”。“石头城”即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
至于《红楼梦》的作者真姓大名是不是姓“石”?或者含有“石头”的名号?由此展开联想的人们很容易就去按图索骥,进而误入歧途。不过,这也的确引起了我们对《红楼梦》中涉及的“石”姓人物的关注、兴趣。

(一)石曼卿“为他人作嫁衣裳”《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纵横古今,洋洋洒洒,宣讲了一番“正邪两赋论”,然后列举了二十多位历史人物名字,如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等人。他们或为情痴情种,或为逸士高人,或为奇优名倡,都是贾雨村认为在天地之间,同时接受了“正邪两气”感染,应运而生的杰出人物。其中的石曼卿就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石兄”。
石曼卿(992—1040),名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别号葆老子,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石曼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很多文人与之交好。著名诗人梅尧臣称赞他的诗:“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南宋词人刘克庄评论其诗:“清拔有气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说:“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笔划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石曼卿死后,欧阳修还专门作了《祭石曼卿文》,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石曼卿性格洒脱,豪放旷达,且不拘礼法,不慕名利。据北宋·彭乘 《续墨客挥犀》记载:起初,石曼卿经过考试,进士及第。可这时偏偏有人告状,说有人考试作弊。朝廷于是下令复考。结果,一些人因复考不及格而落第,这中间居然也有石曼卿。得知消息,那些落第者都惊呆了,有的竟然嚎啕大哭起来。只有石曼卿一人非常镇静,他若无其事地脱下朝廷之前赐予的袍靴,交还给使者,然后穿着内衣、扎上幞头,与朋友谈笑欢饮,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事后,他还写下一首《下第偶成》诗:“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这是一首集句诗,其中的“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红楼梦》中甄士隐《好了歌注》的结句: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对于读书人来说,名落孙山无疑是最悲催的时候。科举考试看似公平,实际上名额有限,大多数人都注定了是失败者。一辈子寒窗苦读,忙来忙去,到头来,只是在给他人当陪衬。细想,曹雪芹也必定有过这样的科场经历、切肤之痛。
后来,冤枉落第的石曼卿被朝廷授予了“三班借职”,即级别最低的官职。石曼卿又写了一首绝句诗:“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从此罢称乡贡进,直须走马东西南。”石曼卿巧妙地把科举、官名嵌在诗句中,对朝廷的荒唐做法给予讽刺、嘲笑,表达了他对于科举制度与官场仕进的蔑视。
《红楼梦》第一回,空空道人在“石兄”记叙的文章里,看到了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末尾还有一首诗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无疑是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总结陈述,可见,曹雪芹和石曼卿一样以“无才”自诩,体现出他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落情怀。

(二)芙蓉花神与《芙蓉女儿诔》石曼卿是一个性情中人,进入官场之后,他秉性难移,仍然刚直不阿、不入俗流,他在仕途上的命运也因此变得跌宕坎坷、几起几落,饱受磨难。
据北宋·邢居实《拊掌录》记载,石曼卿诗酒称豪,风趣幽默,被人们视为李白再世。石曼卿在朝为官时,一天,出游报宁寺,马夫一时疏忽,他的坐骑受惊跃起,将石曼卿摔下马来。随从慌忙将他扶起。许多旁观者以为他肯定要发怒。不料他却指着马夫笑道:“亏得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恐怕这回就要被摔得粉碎了。” 石曼卿一句轻松自嘲,既消除了自己的尴尬,也化解了马夫的恐惧。
石曼卿在朝中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被贬官到海州,出任通判。据明·孙升《孙公谈圃》载:“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岭高峻、人路不通,略无花卉点缀映照,使人以泥裹桃(桃树)核,抛掷于山岭上。不数年间,花发满山,烂如锦绣。”可见石曼卿也是一位热爱生活、追求美,富有浪漫情趣的人。
石曼卿酷爱饮酒,还是一位酒仙。他“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相传宋仁宗爱其才,劝其戒酒,后竟酗酒成病,英年早逝,终年四十九岁。石曼卿逝后,人们仍然对他念念不忘,演绎出许多传说。据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愤然骑一素驴,去如飞。”

石曼卿死后,传说他已经化为神仙,为芙蓉城的城主。后人于是就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为祭奠丫鬟晴雯,特意写作了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文章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奇怪的是博学多才的贾宝玉竟然也相信了一个丫头的临时杜撰,说晴雯死后化为了芙蓉花神。也许是贾宝玉从这个丫头的话语中得到了一些宽慰,从而减轻自己对晴雯之死的负罪感。然而真正听懂他的祭文的人,偏偏是突然间从芙蓉花丛中走出来的林黛玉。贾宝玉听从黛玉建议,当即对祭文进行修改,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夺口而出。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莫名其妙地心慌意乱起来。联系后文,这《芙蓉女儿诔》竟然成为了林黛玉早逝的魔咒。
芙蓉花又称“拒霜花”,面对“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劣环境,它依然傲霜绽放,其娇艳风采、傲霜英姿用来匹配那高洁美丽的林黛玉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贾宝玉心目中尊贵的“芙蓉花神”无疑就是他痴情爱恋的林妹妹。
曹雪芹和石曼卿的心灵是相通的,《芙蓉女儿诔》凭吊的正是象石曼卿这样的情痴情种,逸士高人。一曲悲歌,凄厉长啸,惊天地泣鬼神,多少痴男怨女为之洒下同情的热泪。

(三)“石呆子”的顽强抗争到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又出现一位姓石的读书人。他在书中只留下了一个“石呆子”的外号,并没有正式出场,而是通过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平儿的口头转述,显现出来的。
平儿匆匆忙忙到宝钗处要棒疮药,一边咬牙痛骂贾雨村。说是大老爷贾赦看中了石呆子家里的二十把旧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做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便叫儿子贾琏去买,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石呆子穷得连饭都没的吃,却偏偏不肯卖扇子,还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贾琏想尽千方百计,也无可奈何。
贾雨村得知消息后,便心生了烂点子,讹诈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把他抓进衙门,所欠官银,要他变卖家产赔补。贾雨村派衙役把石呆子家里的那些扇子查抄了,作了官价,就立马给贾赦送了过来。大老爷拿着扇子,得意地问贾琏说:“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回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贾赦听了就很生气。事后,他找了岔子,把贾琏打了个皮开肉绽、动弹不得。

​这“石呆子”想必是个抱穷守节的读书人,那些留有古人写画真迹的二十把旧扇子,应该是来自家传,如此看来,石呆子家里也应该是个诗书礼义之家了。只可惜到他这辈,穷苦潦倒,饥寒交迫。然而石呆子却穷且益坚,保持着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傲品德,难怪会被人称为“呆子”了。
贾雨村利用职权,巧取豪夺,厚着脸皮去巴结权贵,实在是斯文扫地,伤尽天良。石呆子遭遇到这样的无耻之徒,必定是在劫难逃。平儿说他“如今不知是死是活”,按照石呆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他最终很可能被贾雨村活生生折磨死去。这又是一位为了理想顽强抗争,矢志不渝的“石姓”男儿。
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就是一块顽石,其前生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者,宝石也。神瑛侍者投胎人间,嘴里含着一块五彩的小石头,那石头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石兄”了。贾宝玉真可谓是天降奇人,然而在贾母、王夫人、宝钗等众人的眼中,他却是呆头呆脑,愚顽不通世事。用“石呆子”的名号来称呼贾宝玉同样恰如其分。
面对凄风冷雨、黑暗势力,石呆子的痛苦挣扎、顽强抗争,在曹雪芹看似风花雪月、波澜不惊的笔墨中娓娓道来,这也正是作者的痛苦和抗争哦。我们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感受《红楼梦》文字间的那份傲骨、那份力量,也才不枉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0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捧雪 (昆曲传统剧目)
播报 编辑  讨论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一捧雪》为明末李玉所作昆曲传统剧目。讲述的是莫怀古因玉杯遭致权臣迫害的故事,共三十出 [1]  。





中文名一捧雪 类    型昆曲传统剧目


目录

1 剧情简介
2 戏曲表现

   


剧情简介

编辑

 播报

明代嘉靖年间,藏有传家宝玉杯“一捧雪”的莫怀古,应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之召,离钱塘赴京补官,同行有家仆莫诚和婢妾雪艳,以及门客汤勤。进京后,汤勤为了投靠新主子严世蕃,竟密报莫氏有宝。严便强索,莫怀古不肯割爱,以假杯与之,又被汤勤揭穿。于是严世蕃大怒,下令搜捕,莫怀古逃到旧友戚继光处,中途被追兵拿获处斩。临刑前,义仆莫诚挺身而出,代主受戮,使怀古脱身逃匿;然而,当首级传到严府时,汤勤指岀是假,为此株连,戚继光和雪艳同时被逮。在法堂审头时,汤勤见雪艳美貌,要挟雪艳与己成亲,则可翻供,雪艳为救戚继光而答应。逼婚之夕,雪艳怀利刃刺杀汤勤,然后自刎。等到莫怀古之子莫昊考中进士,弹劾严氏父子,世蕃问斩。莫昊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父母,得以一家团圆 [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09: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元春点戏——《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贾雨村之忘恩负义)



空空好了

空空好了




7 人赞同了该文章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到贾元春点了四出戏,脂砚斋批语写到“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那这四出戏到底预示了什么呢?脂砚斋虽然有批语提示,但也一直有疑惑未解。今天我们先来看下第一出《豪宴》是怎么和贾家之败关联的。

首先我们要查找这个《一捧雪》中《豪宴》到底讲了什么。这个戏曲是来源哪个戏种呢?个人根据《红楼梦》多次写到戏文的段落来推测是这四出戏可能都是昆曲: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此时王夫人那边热闹非常。【庚辰双行夹批:四字特补近日千忙万冗多少花团锦簇文字。】原来贾蔷已从姑苏采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那时薛姨妈另迁于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就令教习在此教演女戏。又另派家中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众女人们,如今皆已皤然老妪了,【庚辰双行夹批:又补出当日宁、荣在世之事,所谓此是末世之时也。】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庚辰双行夹批:二句毕矣。】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庚辰双行夹批:何喜之有?伏下后面许多文字只用一“喜”字。】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庚辰双行夹批:《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庚辰双行夹批:按近之俗语云:“宁养千军,不养一戏。”盖甚言优伶之不可养之意也。大抵一班之中此一人技业稍出众,此一人则拿腔作势、辖众恃能种种可恶,使主人逐之不舍责之不可,虽欲不怜而实不能不怜,虽欲不爱而实不能不爱。余历梨园弟子广矣,个个皆然,亦曾与惯养梨园诸世家兄弟谈议及此,众皆知其事而皆不能言。今阅《石头记》至“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二语,便见其恃能压众、乔酸娇妒,淋漓满纸矣。复至“情悟梨香院”一回更将和盘托出,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使言《石头记》之为书,情之至极、言之至恰,然非领略过乃事、迷蹈过乃情,即观此,茫然嚼蜡,亦不知其神妙也。】贾蔷扭他不过,【庚辰双行夹批:如何反扭他不过?其中隐许多文字。】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庚辰双行夹批:真真热闹。】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庚辰双行夹批:形容刻薄之至,弋阳腔能事毕矣。阅至此则有如耳内喧哗、目中离乱,后文至隔墙闻“袅晴丝”数曲,则有如魂随笛转、魄逐歌销。形容一事,一事毕肖,石头是第一能手矣。】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庚辰双行夹批:另有大礼所用之戏台也,侯门风俗断不可少。】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蒙双行夹批:是贾母好热闹之故。】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庚辰双行夹批:是家宴,非东阁盛设也。非世代公子再想不及此。】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庚辰双行夹批:是贾母眼中之见、心内之想。】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庚辰双行夹批:宝钗如此。】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庚辰双行夹批:不敢少。】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庚辰侧批:事无不可对人言。】【庚辰双行夹批:口直心快,无有不可说之事。】【庚辰眉批:湘云探春二卿,正“事无不可对人言”芳性。丁亥夏。 笏叟。】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以上《红楼梦》原文与脂砚斋、畸笏叟批语多有提到为昆曲、弋阳腔。




为此翻搜关于昆曲的资料(来自: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0-112),整理如下:

《一捧雪》简介:

《一捧雪》为明末李玉所作昆曲传统剧目。讲述的是莫怀古因玉杯遭致权臣迫害的故事,共三十出。

有《古本戏曲丛刊》第三集影印明崇帧刊本,又有1989年上海占籍出版社校注本。

剧情:明代嘉靖年间,藏有传家宝玉杯“一捧雪”的莫怀古,应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之召,离钱塘赴京补官,同行有家仆莫诚和婢妾雪艳,以及门客汤勤。进京后,汤勤为了投靠新主子严世蕃,竟密报莫氏有宝。严便强索,莫怀古不肯割爱,以假杯与之,又被汤勤揭穿。于是严世蕃大怒,下令搜捕,莫怀古逃到旧友戚继光处,中途被追兵拿获处斩。临刑前,义仆莫诚挺身而出,代主受戮,使怀古脱身逃匿;然而,当首级传到严府时,汤勤指岀是假,为此株连,戚继光和雪艳同时被逮。在法堂审头时,汤勤见雪艳美貌,要挟雪艳与己成亲,则可翻供,雪艳为救戚继光而答应。逼婚之夕,雪艳怀利刃刺杀汤勤,然后自刎。等到莫怀古之子莫昊考中进士,弹劾严氏父子,世蕃问斩。莫昊终于找到失散多年的父母,得以一家团圆。







从《一捧雪》的简介中我们看到是讲一个门客忘恩负义之事,这和《红楼梦》中贾雨村相像。







但《豪宴》在这故事里是哪个情节呢?为此查询资料(来自:吴新雷主编.中国昆剧大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10-112),发现传统昆曲《一捧雪》中确有该出戏,整理如下:

《豪宴》 原本第五出。莫怀古进京后,参谒官拜侍郎之职的严世蕃。严世蕃请莫赏玩其收藏的书画古董,慨叹京中寻不出一个裱褙好手。莫即以汤勤精于鉴别擅长裱画相推荐,世蕃大喜,立刻招来严府,并大摆酒宴,命家乐女演出新剧《中山狼》。




看来《豪宴》这一出讲的是莫怀古向严世蕃推荐汤勤善于裱褙,严世蕃大喜,摆下酒宴,并演出新剧《中山狼》。此出以《中山狼》结尾是以戏中戏的方式,画龙点睛道出本出主旨——忘恩负义,因为《中山狼》讲的就是忘恩负义的事情。

《中山狼》:

中山狼一词一般用作形容那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出自东郭先生误救中山上的一只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吞的典故。

《中山狼》,杂剧剧本。康海作。取材于明代马中锡小说《中山狼传》。

《中山狼传》是明代马中锡创作的寓言小说,收录于《东田集》中,创作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

该小说讲述东郭先生冒险救了中山狼,使它避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但中山狼脱险后,却恩将仇报,反欲吃掉恩人东郭先生。东郭大恐,此时幸遇一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该作品批判忘恩负义。

那这样看来就更加贴合“贾雨村”这个“忘恩负义”形象了,贾家之败和贾雨村关联上了。

在《红楼梦》开头的葫芦案这个小故事就看出“贾雨村”的忘恩负义。

贾雨村在判甄英莲这个案子时,为了讨好贾家王家,为了自己的官帽,忘却甄士隐老先生赠银子和衣服让他赶考的恩义,判下糊涂案子,使得被拐的甄英莲无法回到她父母身边。此足见贾雨村之本性,就是忘恩负义。

在贾家之败中贾雨村亦会有忘恩负义之举措,甚至落井下石,就如《一捧雪》中的“汤勤”,亦如《豪宴》中的新剧《中山狼》,很可能上演一回“乱判葫芦案”类似事情,只不过将甄英莲换成了贾家,忘却贾家的一切恩义,落井下石,重败贾家。

这样就可看出:《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贾雨村的忘恩负义是《红楼梦》通部书的之大过节,大关键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09: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牡丹亭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
播报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  



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由著名音乐家谭盾和“昆曲王子”张军共同担纲制作人,并联合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等国内各领域顶尖艺术家倾心跨界主创,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出品。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以实景、实情呈现明代大文豪汤显祖的巨作《牡丹亭》,还原中国古代“客至乐具,豪门清韵”的待客之本。主创团队抛开现代的镜框式舞台,摒弃繁复的剧场式呈现,将牡丹之亭还于园林,也还给了汤显祖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上海朱家角课植园推出后,已上演四个演季共130余场。2012年11月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成功连演六场,拉开世界巡演的序幕。

Since 2010, this version of the kunqu opera “Peony Pavilion” has been performed in a century old garden in Zhujiajiao, a water town in the suburbs of Shanghai. This garden version preserves the essence and sublime beauty of traditional Kunqu opera theatre, while bringing the audience a unique, contemporary sensory experience. Describ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as “Shanghai’s version of Shakespeare in the Park”, it was performed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n New York in 2012.





中文名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 外文名AKunquOpera in the Garden-Peony Pavilion 主    演张冉、徐思佳、周鑫 出品时间2010年 出品公司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 制作人谭盾 领衔主演张军 剧    种昆曲


目录

1 牡丹亭参数
2 关于牡丹亭
3 主创感言
▪ 谭盾
▪ 张军
▪ 黄豆豆
▪ 倪广金
4 名人到访
5 媒体报道
▪ 纽约时报
▪ 人民日报
▪ 东方早报
▪ 解放日报
▪ 天天新报
▪ 周末画报
▪ 文化中国
6 世界巡演
▪ 纽约站
▪ 媒体报道

   


牡丹亭参数

编辑

 播报

中文名: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

英文名:AKunquOpera in the Garden-Peony Pavilion

出品时间:2010年

出品公司: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

制作人、艺术总监:谭盾

制作人、领衔主演:张军

舞蹈设计:黄豆豆

执行导演:倪广金

主演:张冉、徐思佳、周鑫

演出时间:5月-10月

演出地点:朱家角课植园(青浦区朱家角镇西井街111号)

   


关于牡丹亭

编辑

 播报

《牡丹亭》

《牡丹亭》,与《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此剧描写了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她在弥留之际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成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作者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一生不肯依附权贵,终不为宵小,晚年辞官。这位仕途不顺的文学家,创作了“玉茗堂四梦”等伟大的戏剧作品。1616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年而逝。因才情与文学成就相当,他们被后世尊称为世界戏剧文坛的双子星座。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

第一回目 惊梦

杜丽娘携丫环春香入后花园游赏,心驰春色,小憩于梦中与柳梦梅两相温存,醒来怅然若失。

第二回目 离魂

从此,杜丽娘相思成疾,竟至重病而亡。弥留之际嘱丫鬟春香将她葬于后花园梅树下,并埋画像于太湖石

下。

第三回目 幽媾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他拾得杜丽娘画像,痴心一往,声声呼唤。杜丽娘闻声魂游后

园,以幽魂之身荐枕于柳梦梅。

第四回目 回生

二人情到深处,感动天地,经石姑姑协助,杜丽娘起死回生,终结为夫妻。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剧照赏析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剧照赏析(9张)



   


主创感言

编辑

 播报




   


谭盾

园林就是乐器。流水为琴弦,山石为打击,花鸟虫草为合唱,风吹草动是交响。用三五件纯粹的中国乐器,以极简主义的方式演奏自然之声,体现外部自然和内在心灵的共通。我相信,世间的一切都可以互相对话:水与树,花与鸟,过去与现在。

《牡丹亭》是什么?不仅是追思,更是梦想。 [1]  




   


张军

没有别的空间比园林更能够承载昆曲之美了。离开惯常的镜框式舞台,你将置身于和杜丽娘柳梦梅共同呼吸的气场。一步一景,一颦一笑,咫尺瞬间。梦中情,人鬼情,是倒影在池水中的纸灯笼,是飞舞在纱帐中的萤火虫……这是一次梦幻之旅。

《牡丹亭》,梦回爱的牡丹亭。




   


黄豆豆

水灯笼的那段编舞,让人感受到水火之间的一种对话,这就像是柳梦梅和杜丽娘阴阳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虚实之间的对话,生死之间的对话。 [2]  




   


倪广金

传统的表演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表演,但是我们现在不一样。你从那个小桥的尽头缓缓地走出来,一枝柳树荡下来,你是可以接触得到春天的,那朵花就在旁边,就在你的身边,你可以看到水里的影子,就像照镜子一样。

   


名人到访

编辑

 播报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曾吸引了诸多中外名流前来观赏,其中包括时任新加坡总统塞拉潘·纳丹(Sellapan Rama Nathan)、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Irina Bokava)、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设计师Vivienne Tam,学者杜维明、葛剑雄、于丹,钢琴家郎朗、指挥家汤沐海,粤剧艺术家罗家英,导演贾樟柯,编剧六六,演员范冰冰、秦海璐、黄海波,歌手张靓颖等。 [3]  
   


媒体报道

编辑

 播报

   


纽约时报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是复兴中国传统戏剧的现代经典之作,为昆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就像是上海版的“公园中的莎士比亚”。 [4]  

   


人民日报

几百名观众坐在江南园林,隔着一弯流水,随着拱桥曲路,对亭台,倚水榭,头顶明月,绿柳青竹,在风声蝉噪中,倾听穿着精美戏服的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湖畔缠绵私语。

   


东方早报

一叶小舟载着吹箫女子依水而行,和一旁水榭的古琴隔空“对话”。风声水声、虫鸣蛙叫配合竹林萧萧,成为了这曲“琴箫吟”的自然交响…… [5]  

   


解放日报

当杜丽娘唱着“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从园林深处的小径走来,现场的雨丝风片,与曲韵之声相和,这一出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便弘贯苍茫人世,迤逦而来。

   


天天新报

是夜,注定又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晚上。

   


周末画报

亲身走入园林,体验昆曲在其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夏夜变得如此逍遥!

   


文化中国

75分钟的戏演到终场,当杜丽娘和柳梦梅相拥,掌声雷动。

   


世界巡演

编辑

 播报

   


纽约站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阿斯特庭院(The Astor Court)成功连演六场。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首次在此举办戏剧类演出项目,同时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也在这一世界最重要的文化地标开启其世界巡演的序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为演出发来贺信。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自2012年8月起举行大型展览《中国花园:亭阁,书斋,隐退之地》,而在其中式园林阿斯特庭院上演的实景园林《牡丹亭》则是此次展览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美国观众提供更加丰富鲜活的文化体验。中美合建、落成于80年代的阿斯特庭院是大都会博物馆中一处具有明代风格的中式园林,原型取自苏州网师园,完全由中国工匠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建成,代表了中美两国之间第一次园林文化的交流。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总裁艾米丽·莱弗提、美中文化协会主席杨雪兰以及纽约各界人士观赏首演。演出在纽约主流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Thomas P. Campell说,“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我们竭尽全力来完成展览作品与表演本身,连贯性与一体性的衔接,带领参观者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与体验来欣赏我们的典藏作品,成就一种对空间更具创意与可塑性的利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李保东在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表示,“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是优秀的文化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会收到欢迎。我非常高兴中国的文化在这个地方能够找到观众,能够找到知音。”

园林版《牡丹亭》在纽约的成功上演被文化部誉为近年来中美文化交流的典范之作。《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等美国主流报纸均给予了大版面的图文报道。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凤凰卫视以及解放日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等国内媒体均对演出予以详细报道。 [6]  

   


媒体报道

2012年12月3日《纽约时报》

“张军是完全令人无法抗拒的歌者和演员,其对于真假声的运用流畅而富有表现力”

“期待大都会博物馆在其创新的、多层次的项目呈现中,可以看到更多的中国戏剧”

华尔街日报

在《牡丹亭》中,演员流畅优美的动作极致地体现出昆曲的精妙,包括他们对于水袖的运用以及肢体和脸部的强烈表现力。张军先生所表现出的唱功和表演无疑证明其是个令人无法抗拒的艺术家。 [7]  

东方早报

对于西方观众,遥远神秘的中国文化,在这一刻是触手可及、触耳可闻的!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也在这两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中,变得更为清晰!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纽约站剧照赏析
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纽约站剧照赏析(8张)


我一直在寻找中国美,我发现他藏在园林和庭院,但如何去找?今天,我在纽约找到了中国美,它在声音里、在空间里、在昆曲里。 [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09: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明朝行政区划是指明朝时期对地方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后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司法权力,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

1428年(宣德三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关西七卫统治现今的青海和新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统治西藏西部和拉达克。





中文名明朝行政区划 朝    代明朝 划    分省府州县 官    职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等


目录

1 沿革
2 疆域
▪ 北方
▪ 东北
▪ 西北
▪ 西藏
▪ 西南
▪ 澎湖与澳门
▪ 海疆
3 官制
▪ 巡抚
▪ 总督
4 划分
▪ 概况
▪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直隶
▪ 直隶→南直隶
▪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安南都统使司
5 三司
▪ 布政司
▪ 都司
▪ 提刑司

   


沿革

编辑

 播报



明朝疆域全图(一)1433年(明宣德八年)
明朝疆域全图(一)1433年(明宣德八年)
1376年(洪武九年)改元代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藩司”,主管一省民政,与中央六部直接联系。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户卫所番汉诸军,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另外还有负责监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听命于刑部,掌管司法权。


明朝疆域全图(二)1582年(明万历十年)
明朝疆域全图(二)1582年(明万历十年)
明代在全国设置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北直隶 [1]  、南直隶 [2]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共十五个省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注意:明朝与今名称虽大部相同,但所辖地域有相当差别,不宜以当代的行政区划上溯);另外,明朝在1406年至1427年间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后被废;南明时期,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湖安抚司,号为“东都”,后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并于承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
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府以下有属州和县,是主要的第三级行政区划,而属州还可能领有少数县,成为结构上的第四级,但相对重要性很小。直隶于省的直隶州下也领若干县,其级别相当于府属州或府属县,仍是第三级行政区划。所以州按性质不同是跨第二、第三两个级别的区划,而与府相比,无论属州或直隶州的治所所在地均不设县,即使原有县的也被并入州制。

都指挥使司方面,明朝共有17个都司、3个行都司、1个留守司。17个都司中,有13个都司与布政使司同名,其它3个分别是北直隶境内的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山东省的辽东都司。3个行都司分别是陕西行都司(治甘州卫,今张掖市)、四川行都司(治建昌卫,今西昌市)、山西行都司(治太原府,今太原市)。1个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县)。此外,还有统辖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等地的奴儿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海、西藏地区设置有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不过这些属于羁縻性质,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疆域

编辑

 播报

明前期幅员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北方

明朝前期,多次对北元和随后的鞑靼和瓦剌作战,并在与漠南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防卫,包括东胜卫、云川卫、官山卫、全宁卫、老哈河卫等,这些都是明廷的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南麓-西拉木伦河一线。15世纪30年代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靖难之役时边塞军队被燕王抽调。因此期间边境略有南移。在明成祖永乐年间,明军多次北伐,边境形势一度改观。但在明中叶以后,随着蒙古的再次崛起,边境再次南移。并修建边墙(详见明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太原、固原)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明中后期的北边,同时也是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3]  

   


东北

参见:明成祖经营东北

明太祖朱元璋设置辽东都司以经营辽东。并多次进军黑龙江流域,招抚当地土著部落,势力一度抵达大兴安岭、松花江流域。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0多个卫所,将东北疆扩充至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后在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废弃,共持续25年。但原设于此处的各卫所及辽东都司仍然存在,至万历年间东北羁縻卫所增至384个。明英宗正统年间后,鞑靼兀良哈与建州女真部南迁,并不断侵犯辽东都司。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明廷修建辽东边墙。16世纪末开始,建州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开始兴起,统一女真部,明廷设置的卫所逐渐消亡。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军队破辽东边墙,占领辽东都司大部土地。 [3]  

   


西北

参见:哈密卫

明太祖洪武年间,西北疆界达到今新疆东部哈密地区,并设置一系列卫所。15世纪30年代之后,西北吐鲁番与青海蒙古部日益强大。1472年,哈密卫城一度被吐鲁番攻破,卫内迁,后复,1514年再度被并。15世纪后半期后,西北诸卫全部丧失,明军退守嘉峪关。 [3]  

   


西藏

参见:明朝治藏历史、西藏八王、乌思藏都司

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

   


西南

参见:三宣六慰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才将西南地区完全划入疆域。并设置一系列土司、宣慰司管辖之,边界达到缅甸中北部、老挝北部、泰国北部一线。后期这些地区多被周边国家所并。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线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下设十五府、卅六州、两百余县。后因当地人民反抗激烈,明廷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放弃,安南恢复黎氏王朝。 [3]  

   


澎湖与澳门

明朝前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本岛。

1553年葡萄牙获得在澳门停泊船只权,至1557年获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廷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3]  

   


海疆

参见:明成祖经营南海、旧港宣慰司、吕宋总督

明永乐十五年(1405年),明成祖在吕宋岛设咲夜总督。

   


官制

编辑

 播报

   


巡抚

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体现出一定的不便。所以到宣德以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基本成为各省常制,凌驾于“三司”之上成为一省甚至跨省的最高长官。还有同时兼任巡抚与总督的情况,称督抚。此外,还有以监察御史为巡按,任监察之职。

巡抚主理民政,原本是明宣宗时期派六部、都察院大臣以此为名义督抚地方行政,到明代宗时正式形成一级行政区。而巡抚与布政司的辖属关系不一。有的是一个布政司上面有数个巡抚,如北直隶有顺天巡抚(驻遵化)、保定巡抚(驻真定,今河北正定)、宣府巡抚(驻宣府镇,今河北宣化,一度兼领山西大同府)三巡抚;南直隶有两巡抚:应天巡抚(驻苏州府,今江苏苏州)、凤阳巡抚(驻淮安府,今江苏淮安楚州)。

   


总督

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与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务的巡抚不同,总督兼管数省,同时在政务之外也兼掌军务。此外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

巡抚和总督制度在明朝是约定俗成逐渐发展起来的,历史学界甚至仍有对于其起源和发展等有一些争议,不过这一制度在之后的清朝被正式保留并大大发展,成为标准建制。

   


划分

编辑

 播报

   


概况

明代的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南直隶就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而河南省也占据了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现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根据《明史·地理志》记载,终明一朝有府140,州193,县1138。而根据《明史·兵志二》记载,明有卫493,所359。此外,明还设置了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道。道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明代并改元的路为府,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明朝大致上继承元朝行政区划,其一级地方行政区分置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按察司)与都指挥使司(都司)的都布按三司制度,分别掌管行政、司法与军事等三种治权,防止地方权力集中 [4]  。布政司通称省,底下依序有道、府与县。道是明朝特别设置介于省和府、县之间的行政单位,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府原为元朝的路,以税粮多寡为划分标准。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

军事区划有卫、所两制。明代宗、明英宗时设有中央派出管理行政的巡抚与管理军事的总督,地位在布政司与都司之上。为限制巡抚与总督的权力,又设有都御史制衡之。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4]  。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直隶

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与广东历史名称上的顺德县区分)、广平府、大名府、永平府、延庆州、保安州

   


直隶→南直隶

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凤阳府(中都)、庐州府、安庆府、徽州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滁州、和州、广德州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西安府、延安府、汉中府、平凉府、凤翔府、临洮府、河州、兴安州、秦州、邠州、灵州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太原府、大同府、汾州府、平阳府、潞安府、泽州府、沁州直隶州、辽州直隶州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登州府、东昌府、莱州府

   


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开封府、河南府、卫辉府、怀庆府、归德府、彰德府、汝宁府、南阳府、汝州直隶州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

杭州府、温州府、嘉兴府、金华府、衢州府、严州府、湖州府、绍兴府、处州府、台州府、宁波府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

南昌府、袁州府、赣州府、吉安府、九江府、建昌府、广信府(并非封开,梧州交界的古广信)、饶州府、瑞州府、南安府、南康府、抚州府、临江府

   


湖广承宣布政使司

武昌府、郧阳府、永州府、岳州府、汉阳府、荆州府、衡州府、黄州府、承天府、常德府、襄阳府、辰州府、长沙府、德安府、宝庆府、黎平府

   


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成都府、嘉定府、夔州府、重庆府、顺庆府、叙州府、镇雄府、保宁府、马湖府、龙安府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浔州府、柳州府、庆远府、南宁府、思恩府、太平府、思明府、镇安府、田州、|归顺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龙州、江州、思陵州、凭祥州

   


广东承宣布政使司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 [5]  。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直隶州。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福州府、延平府、建宁府、兴化府、漳州府、邵武府、泉州府、汀州府、福宁州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贵阳府、安顺军民府、思南府、思州府、石阡府、镇远府、铜仁府、都匀府、普安安民府、普定军民府、平越军民府、黎平府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云南府、永昌军民府、永宁府、鹤庆军民府、曲靖军民府、景东府、元江军民府、广西府、广南府、顺宁府、寻甸府、楚雄府、澄江府、镇沅府、通西府、武定府、平缅府、蒙化府、孟爱府、孟艮御夷府、孟定御夷府、孟隆府、木朵府、木来府、丽江军民府、临安府

   


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安南都统使司

交州府、北江府、谅江府、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镇蛮府、谅山府、新平府、演州府、乂安府、顺化府、太原直隶州、宣化直隶州、嘉兴直隶州、归化直隶州、广威直隶州

   


三司

编辑

 播报

三司分别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其中承宣布政使司掌民政事务,都指挥使司掌军事,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明代在地方设这三个官属,以使之分权,不致顾地方官权力过大。各布政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名,从二品,掌管一省政务,其下辅官有左右参政、左右参议(无定员)等。各提刑按察使司置按察使一名,正三品,其下有副使,掌管一省“刑名按劾”,包括司法、监察等多重职能,逢重大事宜可以交三司会议,或上报巡抚、巡按。各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其下有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等辅官,掌管一省军务、屯田、刑狱等。三司品级排名上,都司为最高,其次布司,最下按司,按此排序于朝廷表笺。

省以下的各府设知府一名,正四品,辅官有同知、通判等,掌一府政务,包括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府以粮收入分为三等,粮廿万石以上为上府,廿万石以下为中府,十万石以下为下府,原来知府品秩因府的等级而不同,不过后来统一。宣德三年(1428年)放弃交阯布政司后,明朝共有府153个。

各州设知州一名,从五品,辅官有同知、判官等。凡省下的直属州,其地位相当于府,而府下的属州,则视为府下的属县,不过州官的品秩并无区别。明朝直隶州、属州合计共234个。

府、州下有县,各县设知县一名,正七品,辅官有县丞、主簿等。县也按粮食收入分为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原来县官品秩各有不同,后统一。明朝共有1171个县。

各地的军民府、土州、土县等建制,仿照普通的府、州、县。

   


布政司

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司)主管地方行政,地位等同元朝的行中书省。明太祖原沿袭行中书省的称呼,1376年时改为布政使司,通称行省。明初设有十四个布政司与京师(非城市,地位等同布政司,辖现今江苏与安徽两省)。1380年胡惟庸案后撤废中书省,京师及布政司直属于六部之下。明成祖时期,于1407年到1428年间设置交阯布政司。于1413年设贵州布政司。为迁都北京,1403年将北平布政司升格为行在,1421年迁都北京后称为京师(北直隶),原京师改称南京(南直隶),形成“两京十四省”的行政区划。两京为明朝首都北京与南京的正式称呼顺天府与应天府 [6]  ,其与其周边州府分别合称北直隶与南直隶,不设布政司,十四布政司为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明朝行政区划设置大体符合山川形便之处,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如南直隶地跨淮北、淮南、江南三个地区。而嘉兴、湖州、杭州三个太湖流域的府却被划入浙江省,与同为太湖流域的苏州府分离。而河南省也占据局部的黄河以北土地。贵州省呈现中间窄两边宽的蝴蝶状。

   


都司

都指挥使司(都司)主管地方军事,明太祖采用卫所制,于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才设置都司管理。都司原隶属大都督府,于胡惟庸案后析大都督府为五,分统诸军司卫所。明朝一共设置十七个都司、五个行都司与一个留守司。其中十四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五行都司是甘肃(治甘州卫,今张掖)、西康(治康定府)、绥远(治归绥府)。一个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属羁縻性质的都司中,最有名的有统辖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库页岛的奴儿干都司,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设置有乌斯藏、朵甘二都司(详见明朝治藏历史),另有置于今甘肃、青海交界地区的哈密、曲先等卫。这些具羁縻性质的行政区划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 [7]  。

   


提刑司

提刑按察司是元朝(至元二十八年后改肃政廉访司)、明朝(改称提刑按察使司)、清朝(改称按察使司)三代设立在省一级的司法部门,主管一省的刑名、诉讼事务。同时也是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对地方官员行使监察权。主管为提刑按察使或称为按察使。简称臬台、臬司。提刑按察使在明代与承宣布政使并为一省最高长官,入清后则与布政使并为巡抚所制,虽名为同僚,实乃属官。




参考资料1.    1376年至1402年为北平布政使司,1399年燕王朱棣靖难后北平布政使司落入燕王手中,惠帝曾短暂在真定府设立平燕布政使司,接替北平布政使司辖区职能;朱棣改元后于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名为顺天府,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即朝廷临时办公所在地),永乐元年二月罢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罢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洪熙初年,仍称“行在”,正统六年十一月罢称“行在”,定为“京师”,府治大兴县(明北京紫禁城所在地)。  
2.    明太祖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为京师。十三年正月己亥罢中书省,以所领直隶六部。癸卯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以所领直隶中军都督府。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南直隶下领二京(南京应天府及中京凤阳府),因此作为省级单位的正式名称,应为“南直隶”,而非“南京”(北直隶同)。另,南直隶府治上元县,是明朝南京宫城所在地,应天巡抚驻地为苏州府
3.    姜公韬. 第三章 制度的更张与势力的发扬. 《中国通史 明清史》.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40页-第49页.  
4.    《细说明朝》〈二一、州、省〉. 黎东方. 第51页  
5.    建置沿革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引用日期2014-03-11]
6.    姜公韬. 第二章 明太祖的开国规模. 《中国通史 明清史》. 九州出版社. 2010-1: 第40页-第49页. ISBN 9787510800627.  
7.    《细说明朝》〈二二、布政使司、分守道;按察使司、分巡道〉. 黎东方. 第53页-第54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的石呆子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真相?

来源:人气:291更新:2021-09-23 22:20:43


  大家好,说起石呆子事件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因贾赦喜欢古扇,得知“石呆子”家有,便让贾琏前去,无论花多少钱,都愿意购买。但最终,因为石呆子的坚持,让贾琏知难而退了。

  不曾想,贾雨村得知后,利用权利之便,污蔑“石呆子”拖欠官银,拿家产抵债,将这几把扇子弄到了手。转而孝敬了贾赦。

  也是因此,贾琏被父亲叫去,说他办事不力,他不过说了一句:为了几把扇子,将人弄的坑家败业的,也不算什么能为!

  贾赦听了,大不受用,摸着东西就狠狠地打了他记下,划破了脸,他也因此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作为他的通房丫鬟,平儿更是难过的不行,在宝钗处借治疗棒疮的药时,更是大骂贾雨村:不知哪里半路跑出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识十年,生出了多少事!

  能让一向善良的平儿如此痛恨,不难看出,贾雨村的行为有多卑鄙。

  “石呆子”事件,虽然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它背后,却隐藏了多种,值得我们注意的含义。

image.png

  第一:越来越坏的贾雨村。

  作为“石呆子”事件的始作俑者,贾雨村无疑是一个极其卑鄙的小人;这样一个小人行径,让我们早已想不起那个曾经居住在葫芦庙里的贫寒子弟了。

  他在甄士隐的资助,林如海、贾政等人的帮助下,平步青云,却早已忘了他当日所说的:深受皇恩,为民请命!的宗旨了。

  如果说,薛蟠人命案中,贾雨村的胡乱断案,是出于无奈,那么,为得到扇子,为巴结贾赦,而利用手中的权利,残害无辜的石呆子,则是他人性之恶的进一步体现;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贾雨村,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只知谄媚而毫无良知的贪官污吏了。

  从“石呆子”事件中,我们亦能预示,这个被权利的欲望冲昏头脑的贾雨村,最终遭受枷锁扛的结局。

  第二:对古扇钟爱的石呆子。

  石呆子,本是一个生活贫穷的人,但他,对祖上留下的这几把古扇,却视性命还重要。

  初看“石呆子”之名,大家必定会好奇,为何如此的眼熟?

  是的,我们没有看错,这个“石呆子”,同贾宝玉这个补天所剩无的“顽石”,必定是有联系的。

  只是这种联系,在小白看来,更是一种超越物质,对自己钟爱之物的舍生呵护,“石呆子”钟情于古扇;而偏偏,那古扇中便有湘妃竹;而贾宝玉,这个顽石所钟情的,是有着“湘妃妃子”之称的林黛玉;石呆子为维护古扇,可以献出生命;贾宝玉为了林妹妹,可以放弃宝钗、袭人,物虽不同,情义却是相通的。

  在 “石呆子”中,还有一个“呆”,同样值得我们注意,薛蟠的外号就是“呆霸王”,只是,一向无法无天的薛蟠,他能对什么如此钟情呢?或许这个答案,我们只能在八十回后去找了。

  第三:虽然好色,但尚有良知的贾琏。

image.png

  作为荣国府的琏二爷,贾琏此人,在我们面前,常常是一个好色之徒;背着王熙凤同多姑娘、鲍二家的行云雨之事;然而,在“石呆子”事件中,他的表现却展示出了其内心的良知。显然,这一份良知,在贾府这个大的环境下,是非常难得的。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将他同贾赦相比,面对贾雨村通过伤天害地的手段,获得扇子,贾赦是欣然接受;贾琏是深替石呆子不公。

  似乎,通过这一件小事,也让我们看出了,贾赦不仅好色,无所事事,其还没有一丝的同情心,是一个只知享受的荣国府大老爷,也难怪,连贾母都不喜欢他;也难怪,面对女儿迎春被孙家欺负,他会无动于衷。

  小结:

  相比较元春省亲、秦可卿的葬礼,“石呆子”事件,诚然是一个小插曲,但它,同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情节,它就如一面照妖镜,照出了人性的善与恶。

  贾琏、石呆子虽为受害者,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一种精神,却值得我们肯定、学习;贾雨村、贾赦二人,虽一时得意,然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轮回,报应迟早会来临;倒是,那个面对平儿咬牙切齿,大骂贾雨村的薛宝钗,听了毫无言语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真的了解《红楼梦》里的石呆子吗?他的原型是石曼卿?


原创|发布:2019-02-27 06:24:39    更新:2019-02-27 06:24:39

阅读 25183赞 189

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就是一块顽石,其前生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者,宝石也。神瑛侍者投胎人间,嘴里含着一块五彩的小石头,那石头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石兄”了。用“石呆子”的名号来称呼贾宝玉同样恰如其分。




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开篇写道:

花果山上有块仙石,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一天,石破天惊,从那石卵中蹦出个猴子,见风而长,他就是后来大闹天空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同样从一块石头的神话故事说起,来展开叙述。话说在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剩了一块补天石未用,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展法术将这块石头变为通灵宝玉,带入凡间,历经了一段梦幻繁华。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无稽崖,见大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这块石头之托,抄录下来,传播世间。故而《红楼梦》又叫《石头记》。

后来这书传到曹雪芹手里,他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书名为《金陵十二钗》。书中交代,曹雪芹是《红楼梦》的披阅增删者,《红楼梦》的作者是石头,也就是空空道人称呼的“石兄”。



很显然,曹雪芹借鉴了《西游记》的叙述方式,把“满纸荒唐言”寄托于“通灵宝玉”之口,自己却隐身于故事表象之外。他对“石兄”情有独钟,并且以石自喻,其原由出自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石头崇拜意识,寄寓着“君子温润如玉”的文人情怀。

曹雪芹反复强调“石头”意象,也是在暗示读者:他叙述的故事就发生在“石头城”。“石头城”即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

至于《红楼梦》的作者真姓大名是不是姓“石”?或者含有“石头”的名号?由此展开联想的人们很容易就去按图索骥,进而误入歧途。不过,这也的确引起了我们对《红楼梦》中涉及的“石”姓人物的关注、兴趣。



(一)石曼卿“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纵横古今,洋洋洒洒,宣讲了一番“正邪两赋论”,然后列举了二十多位历史人物名字,如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等人。他们或为情痴情种,或为逸士高人,或为奇优名倡,都是贾雨村认为在天地之间,同时接受了“正邪两气”感染,应运而生的杰出人物。其中的石曼卿就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石兄”。

石曼卿(992—1040),名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别号葆老子,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官至秘阁校理、太子中允。石曼卿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很多文人与之交好。著名诗人梅尧臣称赞他的诗:“星斗交垂光,昭昭不可挹。”南宋词人刘克庄评论其诗:“清拔有气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说:“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于书,笔划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石曼卿死后,欧阳修还专门作了《祭石曼卿文》,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石曼卿性格洒脱,豪放旷达,且不拘礼法,不慕名利。据北宋·彭乘 《续墨客挥犀》记载:起初,石曼卿经过考试,进士及第。可这时偏偏有人告状,说有人考试作弊。朝廷于是下令复考。结果,一些人因复考不及格而落第,这中间居然也有石曼卿。得知消息,那些落第者都惊呆了,有的竟然嚎啕大哭起来。只有石曼卿一人非常镇静,他若无其事地脱下朝廷之前赐予的袍靴,交还给使者,然后穿着内衣、扎上幞头,与朋友谈笑欢饮,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事后,他还写下一首《下第偶成》诗:“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这是一首集句诗,其中的“为他人作嫁衣裳”正是《红楼梦》中甄士隐《好了歌注》的结句: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对于读书人来说,名落孙山无疑是最悲催的时候。科举考试看似公平,实际上名额有限,大多数人都注定了是失败者。一辈子寒窗苦读,忙来忙去,到头来,只是在给他人当陪衬。细想,曹雪芹也必定有过这样的科场经历、切肤之痛。

后来,冤枉落第的石曼卿被朝廷授予了“三班借职”,即级别最低的官职。石曼卿又写了一首绝句诗:“无才且作三班借,请俸争如录事参。从此罢称乡贡进,直须走马东西南。”石曼卿巧妙地把科举、官名嵌在诗句中,对朝廷的荒唐做法给予讽刺、嘲笑,表达了他对于科举制度与官场仕进的蔑视。

《红楼梦》第一回,空空道人在“石兄”记叙的文章里,看到了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末尾还有一首诗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无疑是作者对自己身世的总结陈述,可见,曹雪芹和石曼卿一样以“无才”自诩,体现出他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失落情怀。



(二)芙蓉花神与《芙蓉女儿诔》

石曼卿是一个性情中人,进入官场之后,他秉性难移,仍然刚直不阿、不入俗流,他在仕途上的命运也因此变得跌宕坎坷、几起几落,饱受磨难。

据北宋·邢居实《拊掌录》记载,石曼卿诗酒称豪,风趣幽默,被人们视为李白再世。石曼卿在朝为官时,一天,出游报宁寺,马夫一时疏忽,他的坐骑受惊跃起,将石曼卿摔下马来。随从慌忙将他扶起。许多旁观者以为他肯定要发怒。不料他却指着马夫笑道:“亏得我是石学士,要是瓦学士,恐怕这回就要被摔得粉碎了。” 石曼卿一句轻松自嘲,既消除了自己的尴尬,也化解了马夫的恐惧。

石曼卿在朝中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被贬官到海州,出任通判。据明·孙升《孙公谈圃》载:“石曼卿通判海州,以山岭高峻、人路不通,略无花卉点缀映照,使人以泥裹桃(桃树)核,抛掷于山岭上。不数年间,花发满山,烂如锦绣。”可见石曼卿也是一位热爱生活、追求美,富有浪漫情趣的人。

石曼卿酷爱饮酒,还是一位酒仙。他“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相传宋仁宗爱其才,劝其戒酒,后竟酗酒成病,英年早逝,终年四十九岁。石曼卿逝后,人们仍然对他念念不忘,演绎出许多传说。据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曼卿卒后,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愤然骑一素驴,去如飞。”



石曼卿死后,传说他已经化为神仙,为芙蓉城的城主。后人于是就以石曼卿为十月芙蓉的花神。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贾宝玉为祭奠丫鬟晴雯,特意写作了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文章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奇怪的是博学多才的贾宝玉竟然也相信了一个丫头的临时杜撰,说晴雯死后化为了芙蓉花神。也许是贾宝玉从这个丫头的话语中得到了一些宽慰,从而减轻自己对晴雯之死的负罪感。然而真正听懂他的祭文的人,偏偏是突然间从芙蓉花丛中走出来的林黛玉。贾宝玉听从黛玉建议,当即对祭文进行修改,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夺口而出。林黛玉听了,忡然变色,莫名其妙地心慌意乱起来。联系后文,这《芙蓉女儿诔》竟然成为了林黛玉早逝的魔咒。

芙蓉花又称“拒霜花”,面对“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恶劣环境,它依然傲霜绽放,其娇艳风采、傲霜英姿用来匹配那高洁美丽的林黛玉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贾宝玉心目中尊贵的“芙蓉花神”无疑就是他痴情爱恋的林妹妹。

曹雪芹和石曼卿的心灵是相通的,《芙蓉女儿诔》凭吊的正是象石曼卿这样的情痴情种,逸士高人。一曲悲歌,凄厉长啸,惊天地泣鬼神,多少痴男怨女为之洒下同情的热泪。



(三)“石呆子”的顽强抗争

到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又出现一位姓石的读书人。他在书中只留下了一个“石呆子”的外号,并没有正式出场,而是通过王熙凤的陪嫁丫头平儿的口头转述,显现出来的。

平儿匆匆忙忙到宝钗处要棒疮药,一边咬牙痛骂贾雨村。说是大老爷贾赦看中了石呆子家里的二十把旧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做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贾赦便叫儿子贾琏去买,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石呆子穷得连饭都没的吃,却偏偏不肯卖扇子,还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要扇子,先要我的命!”贾琏想尽千方百计,也无可奈何。

贾雨村得知消息后,便心生了烂点子,讹诈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把他抓进衙门,所欠官银,要他变卖家产赔补。贾雨村派衙役把石呆子家里的那些扇子查抄了,作了官价,就立马给贾赦送了过来。大老爷拿着扇子,得意地问贾琏说:“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回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贾赦听了就很生气。事后,他找了岔子,把贾琏打了个皮开肉绽、动弹不得。



​这“石呆子”想必是个抱穷守节的读书人,那些留有古人写画真迹的二十把旧扇子,应该是来自家传,如此看来,石呆子家里也应该是个诗书礼义之家了。只可惜到他这辈,穷苦潦倒,饥寒交迫。然而石呆子却穷且益坚,保持着读书人“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傲品德,难怪会被人称为“呆子”了。

贾雨村利用职权,巧取豪夺,厚着脸皮去巴结权贵,实在是斯文扫地,伤尽天良。石呆子遭遇到这样的无耻之徒,必定是在劫难逃。平儿说他“如今不知是死是活”,按照石呆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他最终很可能被贾雨村活生生折磨死去。这又是一位为了理想顽强抗争,矢志不渝的“石姓”男儿。

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就是一块顽石,其前生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者,宝石也。神瑛侍者投胎人间,嘴里含着一块五彩的小石头,那石头就是《红楼梦》的作者 “石兄”了。贾宝玉真可谓是天降奇人,然而在贾母、王夫人、宝钗等众人的眼中,他却是呆头呆脑,愚顽不通世事。用“石呆子”的名号来称呼贾宝玉同样恰如其分。

面对凄风冷雨、黑暗势力,石呆子的痛苦挣扎、顽强抗争,在曹雪芹看似风花雪月、波澜不惊的笔墨中娓娓道来,这也正是作者的痛苦和抗争哦。我们只有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感受《红楼梦》文字间的那份傲骨、那份力量,也才不枉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作者简介】刘永,四川绵阳人,现为公务员,爱好文史写作,时有诗文发表于报刊,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0: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呆子的古扇冤不冤?



米兰之心

米兰之心​



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 专职律师


5 人赞同了该文章




石呆子的古扇冤不冤

——红楼梦的法律问题诠释(二)

与前回所说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同,石呆子古扇的情节远没有那么著名。甚至由于没有专门的题回名称,这一情节有许多读者都没有注意到。实际上,一定程度上,贾家的获罪就来自于家族的骄奢淫逸和欺行霸市,而石呆子古扇的故事就正好体现了欺行霸市。故事发生在红楼梦小说第48回,是通过平儿的讲述,间接展示出来。说起这一段的法律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原文: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

这就是典型的所谓穷人有祖财,或者说穷人有暗福。作为一个连饭都没得吃的穷人,石呆子偏偏就是特别喜爱他的旧扇子,一定要守护这些扇子,绝不肯拿出来。但不管穷还是富,所有权关系是非常明确的,即石呆子对20把古扇拥有所有权,可以对抗任何第三人。无论是现代的物权法,还是古代的朴素的民事法律,都是保护个人财产的。

原文: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

贾琏坚持要和平买卖,坚持进行自愿交易,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和石呆子谈,想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来购买古扇。原文中提到,贾琏甚至愿意先付500两银子的单价,再取古扇。按一两银子500元(清初行情),1把古扇能按25万卖掉,已算是相对不错的价格了。贾琏不管他男女关系如何混乱,但在公平交易的问题上让人赞叹。

原文:他只是不卖,只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然出乎贾琏意料的,就是石呆子就是不卖,面对高价求购,石呆子仍然斩钉截铁的不卖,还说了一句先要命的气话。可以认为此时民事交易其实已经终结,因为双方并没有达成合意,所有权人绝对不同意,意思表示清晰完整。

原文: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

贾雨村果然是制造冤案的高手,用假造石呆子拖欠官银的办法,直接将其拘留逮捕,同时还抄没家产,把这扇子折了一点官价,送到了贾赦手中。如果把所谓拖欠官银理解为偷税漏税,那就很清楚了,正好是贾雨村指控石呆子犯偷税罪,判处有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古扇作为赃物折抵税款部分后充公,然后再私出国库到了贾赦手里。

原文: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贾琏又提及,石呆子已经“坑家败业”。

古代司法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一旦启动了刑事司法程序,犯罪嫌疑人就不是人了,如果是无罪被判有罪,罪轻被判罪重,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在监牢之中发生意外。无论是被仇杀,还是自杀,大都是官府有意设计、陷害和伪造的。监牢之中,那么差的卫生、食品条件,发生些人身健康事件,什么突发暴病之类,似乎也很正当。所以,石呆子是死是活虽然没有定论,书中后来也没有再提及,但多半是有可能已经死了。

原文: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老爷听了就生了气,说二爷拿话堵老爷,因此这是第一件大的。这几日还有几件小的,我也记不清,所以都凑在一处,就打起来了。

这又是贾琏人性的光辉,作为一向自我感觉甚好的贾家,王熙凤甚至说过告我们谋反都不怕的,可见这个家族相当多的人欺行霸市到了什么程度,有恃无恐到了什么程度,无法无天到了什么程度。而我们一向有点轻视的贾二爷,却又一次的表现出了其不愿意压榨老百姓财物,不愿意过于欺压老百姓的善良的一面。如果贾琏还能够对石呆子有所营救,甚至堪称本案的道德完人了。

本案表面上十分简单,但真正是细思极恐。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自古以来都是法律所规范的所保护的。但产权问题又一直存在着明确的法理和政治哲学障碍,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口号就像乌云一样一直在中华大地上难以散去。新中国建立以来,国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似乎国有财产需优先保护,也是法理上很困难的一个地方。民法教科书一次又一次的说所有权具有对世性,可以对抗任意第三人,但在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一段时间,拆迁问题一次又一次的重现着石呆子的故事,而拆迁补偿价格又能有多少贾琏的良心发现呢。而关于产权问题的深入思考,则还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来推进的事,也是中国民商法文化所需要补上的一课。

发布于 2020-06-01 09: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0:3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呆子被夺走的扇子,解开林黛玉的最终去向,她为贾宝玉牺牲太多





君笺雅侃红楼

发布时间: 2021-10-01 11:33百家榜创作者,匠心计划创作者,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石呆·子失扇子”与薛蟠打死冯渊一样,属于《红楼梦》里故事中的故事。借由第三人讲述,揭开一段过去式的悲剧。




“石呆·子失扇子”就是个“逢冤”的故事,可见冯渊也好,石呆子也罢,作为贾宝玉的“影”,他们的故事,影射的就是贾宝玉的故事。







冯渊被薛蟠打死,定好的小妾香菱被抢走。




石呆子被贾雨村陷害,逢冤下狱,宝贝扇子被谋夺给了贾赦。




看似两个“逢冤”故事没什么关系,实则二者之间颇有关联。




首先,冯渊因香菱死于“强权”,香菱是个“宝”。




石呆子因扇子“逢冤入狱”,被强权所害,扇子是“宝”。




其次,二人结果都是“宝贝”被夺走,家破人亡。这个故事也不稀奇。







贾元春省亲当晚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出自戏剧《一捧雪》,是说莫怀古有传家宝“一捧雪”玉杯。小人汤勤觊觎莫怀古小妾雪艳,将“一捧雪”透露给奸臣严世蕃。严世蕃和汤勤设计谋夺玉杯,莫怀古逢冤被害,带着一捧雪逃走,家破人亡。小妾雪艳为报仇,假意嫁给汤勤,洞房花烛夜将其杀死后自尽。




从情节看,“石呆·子失扇子”基本复制了《一捧雪》的故事脉络,但若加上冯渊被打死,香菱被抢走,就更加贴近《一捧雪》故事。




这里要着重注意的有四点:宝贝、妻子(妾)、强权、逢冤。







宝贝和妻子遭强权觊觎谋夺,逢冤被害家破人亡。这就是贾宝玉日后要面对的可怕经历。




贾宝玉有不能丢失的“宝”,通灵宝玉。




贾宝玉有不能舍得“妻”,林黛玉。




根据线索,八十回后贾母做主给宝黛二人定亲无疑。意外却接踵而至,小人出卖,强权迫害,贾宝玉逢冤,林黛玉为了他,被迫同意与贾探春二女同嫁异国,以死明志。从《姽婳词》的故事也可知一二。




那么,为什么说石呆·子失扇子的故事,会影射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了呢?如果从冯渊被打死,香菱被抢走,以及《一捧雪》中雪艳(雪雁)嫁给仇人的线索看,林黛玉被迫嫁给“强权”是毫无疑问地。







林黛玉判词“玉带林中挂”,判词图画“四株枯木,木上一围玉带”中的“玉带”,就是指“帝王”强权,而不止是黛玉谐音。薛蟠外号呆霸王和“蟠”都有帝王之意。也印证潇湘妃子、有凤来仪的典故。




林黛玉的潇湘妃子是贾探春所取,典出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为王妃。




贾探春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是说她远嫁异国为王妃。




林黛玉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说她像王昭君一样远嫁异国为妃。








(第四十八回)平儿说:“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得连饭也没得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一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




石呆子的扇子有四种,“湘妃、棕竹、麋鹿、玉竹”,湘妃就是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就是蕉下客(蕉叶覆鹿)贾探春。




把所有线索一综合,石呆子失扇子预示林黛玉和贾探春为了逢冤的贾宝玉,被迫一同远嫁异国,与之“失散”了。







第七十回潇湘馆放风筝,两只凤凰风筝被一只双喜字风筝,挂着响鞭裹挟而去。随后就有南安太妃见姑娘,伏笔贾家“难安”,贾探春和林黛玉一同远嫁的结局……




《红楼梦》很多线索就在那里,俯拾皆是,只要愿意捡起来拼凑一起,就会发现结局。




林黛玉牺牲自己,保全贾宝玉,就是“人参养荣丸”。她最后离开贾家泪尽而亡,也应了晴雯被撵走后死去的结局。更与贾元春修改“蓼汀花溆”为“花溆”的意思契合。日后,贾元春和贾雨村正是宝黛悲剧的最终破坏者。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就应在这段故事无疑。




文|君笺雅侃红楼




关注作者、点赞、收藏很重要,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2万

帖子

3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541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2 1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贾赦做梦也没想到,石呆子二十把宝扇让他家破人亡  

2016-04-06 19:50  






石呆子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十六把古扇子竟成了夺命之扇;而贾赦做梦更不会想到,石呆子的十六把古扇却令其万贯家财顿时灰飞烟灭,被查抄家产,革去世职,远离都城,充军边地的下场。

石呆子的故事是通过平儿的口来说来的。

“一个穷得连饭也吃不上得人,却拥有二十把精美绝伦的旧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

贾赦不知道抽了那股子的风,偏偏就看上人家石呆子这几把扇子。

视为传家宝的石呆子自然抵死不肯,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后来被善于阿谀奉承的贾雨村讹为拖欠官银,扇子被抄没,石呆子则生死不明。

今天我们撇去什么贾赦仗势欺人不说,主要说说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里的一些生活智慧。



首先,俗话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时务”即是对形式的判断。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学会及时规避风险。当乘早脱身,切不可学石呆子,一味死守几把扇子,不肯变通,最终导致生死不明。

因为,贾赦三四次派人来用金子换扇子已是告诉他,贾赦这是志在必得。

要知道,贾赦的为人,此时早已街坊皆知,连他母亲贾母也说他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

如此这般情况,石呆子还不想办法乘早脱身,还在家中逗留。

即使不是贾赦,也不该继续逗留。

太史公早说了,天下熙熙,莫为利往。

这时情况,如是把宝贝展示给世人,焉有不被贼惦记上的道理?

被贼惦记上了,还要跟贼讲道理,这不是与虎谋皮,痴人说梦吗?

同理,一个人怀才如是怀玉。河曲之明珠,不遇明主,且不可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众人。

如是三国田丰遇遇袁绍,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可一片赤胆忠心并未换得袁绍的信任,最后却成了他的夺命之药。

官渡之战,大败后的袁绍并未因田丰的良言后而释放田丰,而是派人快马加鞭将狱中的田丰赐死,以免让田丰看到自己失败落魄后的惨相。

兵法常说,三十六计,走位上计。在这种情况,石呆子远走他乡,隐姓埋名于江湖,未尝不是一种抉择!

还有就是财产处理问题。

如是石呆子恰应了一句话,子孙不善,虽家财万贯已是祸害之源。



想是石呆子的祖上亦不是什么泼皮没落户,要不然,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家庭怎会有二十把旷世宝扇?

贾赦最终虽是的了石呆子那二十把旷世玉杯的宝扇。

只是有一件事,贾赦万万没想到,石呆子的十六把古扇,最后竟把他祖宗留给他的万贯家财吞的一根骨头不剩。

万贯家财被皇上抄了不说,自己还被流放边城,简直是身不如死,比石呆子还苦三分还甚。

因为,贾府在元宵节获罪抄家的祸事中便有贾赦、贾琏在石呆子案善后过程中嫁祸于贾雨村这件。

这也是罪有应得。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到头来,害人终害己,玩火者最终得到自焚的下场。

如是这种下场,石呆子倘若地下有知,也会认真思考一番的吧?

-------------- E N D -----------------



石呆子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十六把古扇子竟成了夺命之扇;而贾赦做梦更不会想到,石呆子的十六把古扇却令其万贯家财顿时灰飞烟灭,被查抄家产,革去世职,远离都城,充军边地的下场。

石呆子的故事是通过平儿的口来说来的。

“一个穷得连饭也吃不上得人,却拥有二十把精美绝伦的旧扇子,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

贾赦不知道抽了那股子的风,偏偏就看上人家石呆子这几把扇子。

视为传家宝的石呆子自然抵死不肯,说:“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后来被善于阿谀奉承的贾雨村讹为拖欠官银,扇子被抄没,石呆子则生死不明。

今天我们撇去什么贾赦仗势欺人不说,主要说说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里的一些生活智慧。



首先,俗话说的好,识时务者为俊杰。

这“时务”即是对形式的判断。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学会及时规避风险。当乘早脱身,切不可学石呆子,一味死守几把扇子,不肯变通,最终导致生死不明。

因为,贾赦三四次派人来用金子换扇子已是告诉他,贾赦这是志在必得。

要知道,贾赦的为人,此时早已街坊皆知,连他母亲贾母也说他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去,成日里和小老婆喝酒。

如此这般情况,石呆子还不想办法乘早脱身,还在家中逗留。

即使不是贾赦,也不该继续逗留。

太史公早说了,天下熙熙,莫为利往。

这时情况,如是把宝贝展示给世人,焉有不被贼惦记上的道理?

被贼惦记上了,还要跟贼讲道理,这不是与虎谋皮,痴人说梦吗?

同理,一个人怀才如是怀玉。河曲之明珠,不遇明主,且不可把自己的才华展示给众人。

如是三国田丰遇遇袁绍,句句皆是金玉良言。可一片赤胆忠心并未换得袁绍的信任,最后却成了他的夺命之药。

官渡之战,大败后的袁绍并未因田丰的良言后而释放田丰,而是派人快马加鞭将狱中的田丰赐死,以免让田丰看到自己失败落魄后的惨相。

兵法常说,三十六计,走位上计。在这种情况,石呆子远走他乡,隐姓埋名于江湖,未尝不是一种抉择!

还有就是财产处理问题。

如是石呆子恰应了一句话,子孙不善,虽家财万贯已是祸害之源。



想是石呆子的祖上亦不是什么泼皮没落户,要不然,一个穷的叮当响的家庭怎会有二十把旷世宝扇?

贾赦最终虽是的了石呆子那二十把旷世玉杯的宝扇。

只是有一件事,贾赦万万没想到,石呆子的十六把古扇,最后竟把他祖宗留给他的万贯家财吞的一根骨头不剩。

万贯家财被皇上抄了不说,自己还被流放边城,简直是身不如死,比石呆子还苦三分还甚。

因为,贾府在元宵节获罪抄家的祸事中便有贾赦、贾琏在石呆子案善后过程中嫁祸于贾雨村这件。

这也是罪有应得。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到头来,害人终害己,玩火者最终得到自焚的下场。

如是这种下场,石呆子倘若地下有知,也会认真思考一番的吧?

-------------- E N D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11-22 11:11 , Processed in 0.0814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