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格局研究新天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8|回复: 1

薛宝琴//朱由崧?怀古诗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68
发表于 2022-4-23 08: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不简单,暗喻十位红楼女性的命运
少读红楼
2019年04月12日 10:02:52
下载客户端
独家抢先看





6人参与3评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似乎很喜欢“十二”这个数字,钗要十二支,曲要十二首,就是拟菊花题目也要十二题。然而他却只给薛宝琴的怀古诗只安排了十首,这不免让人猜想,虽然这十首诗没有谜底,但细细读来,似乎却影射着十位红楼人物。
一、赤壁怀古——多姑娘(灯姑娘)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书中后文提到的灯姑娘,应该就是和贾琏厮混的多姑娘。我们都知道贾府家下人多有被主子改了名字的,这灯姑娘也不例外。
这灯姑娘是个风流且不风流的人物。长的好看,心里聪明,却让人配给了多浑虫这样一个混人。她的心或许正如婚后出轨的潘金莲,不服自己的命运,却无力改变什么,只好把自己最最骄傲的心藏起来。于是乎便开始“拷问各路英才”,而贾琏也是其中一个。
她也有不风流的时候,在贾宝玉看望被逐出的晴雯时,恰好被她撞见。当时人人都认为晴雯是行动不检点而被逐的,只有她相信了他们的清白。
这灯姑娘正如这首诗文中所说的,将自己的好都埋藏在心里,将心有不甘演化成风流成性,在人间“作乐”。至于“无限英雄”,不正好说的是灯姑娘周围那些相好之人吗?
而且此《赤壁怀古》一首,谜底便是“走马灯”,正映射了灯姑娘。
二、交趾怀古——平儿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提到“振纪纲,播戎羌”第一想到的便是管理贾府秩序的凤姐,从凤姐在宁国府料理的一个月就可看出其雷厉风行,而在她身边历练多年的平儿也一点都不逊色于凤姐。
平儿的能力在虾须镯和茯苓霜两件事中有充分体现,她不仅正了纲纪,让人信服,更是思虑周全,顾了大局。
李纨曾给平儿一句评语:“有个唐僧取经,就有个白马驮着他;有个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了个凤丫头,就有个你!你就是你奶奶的一把总钥匙。”
李纨给平儿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凤姐之所以能够将贾府管理的井井有条,多亏有平儿。她既能够让凤姐管理中的条例得以执行,又能够给这种管理的严苛带来些人情味。平儿的功劳之大,如同马援一般,自然而然的便显现出来了。
三、钟山怀古——芳官
名利何曾绊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且抛开诗中所指的历史不讲,红楼书中有谁是“无端被诏出凡尘”的呢?恐怕只有芳官了。
众戏子在梨香院时,书中并未着重写到芳官,直到这十二个戏子都被分配到大观园后,才开始有芳官的正面出场。
芳官本人虽是戏子出身,却比旁人更高傲些。比如她在没有袭人等大丫鬟的照顾之下,就敢对柳家的做出能让五儿进大观园的承诺;比如她不想吃饭时,就让柳家的单独做些饭菜给她,而她还有所挑拣;比如当她面对赵姨娘这样有半个主子身份的人时,竟然能够说出“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这样不知天多高的话。这些都是她的骄傲和张扬的体现。
芳官为何这样敢视他人为无物?一半是她的性格的缘故,另一边恐怕就是她自觉在宝玉身边的缘故了。
然而这些所谓的特权从未真正是芳官自己的特权,就如同司琪被撵时,她身上那些昔日身为“副小姐”的特权都消失了一样。当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将芳官等人逐出大观园时,芳官的那些昔日里所有的张扬也随之消失了。
王夫人将芳官等人视作妖精,是她们带累坏了宝玉。然而,芳官却从未勾引过贾宝玉。之后芳官的出家为尼,不就正应了那句“无端被诏出凡尘”了。
因为芳官等人被逐出大观园是在抄检大观园之后,又是在贾府想要裁剪人员之时,这时候被驱逐,与其说是芳官的性格所致,倒不如说是前面两条原因所致。
她不是第一个被牵连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四、淮阴怀古——刘姥姥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为何说此首指的是刘姥姥,原因主要是最后一句“一饭之恩”。
在书中得到过一饭之恩的当属刘姥姥了。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凤姐曾问她是否用了饭,因知她未曾吃饭,便让人备了一桌客人的饭菜让她和板儿吃。
这也是凤姐唯一一次自掏腰包请这位老妇人。刘姥姥最后为报答,可谓是散尽千金,才救出巧姐。
刘姥姥虽曾千方百计从贾府讨生活,却从未轻易让人欺负了。比如二进荣国府时,鸳鸯和凤姐拿刘姥姥当了笑料,刘姥姥虽也配合,却在事后也让她们知道其实她自己心里是明白的。
有言道风水轮流转,今日富贵贫穷,明日却不一定是什么样子。鸳鸯凤姐等人在自己处富贵中时仍能够真心对刘姥姥这样一个乡野老妇,实属不易。
她们在对刘姥姥好时,从未期盼刘姥姥能够报答她们什么。然而世事无常,当贾家落败时,人人避之不及,也只有刘姥姥事事都惦念着了。
五、广陵怀古——尤三姐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从此诗表面意思来看前两句:那些多情流转的蝉鸦,对她来说都一如过眼云烟,且看这两岸的风景如今变了模样,和以往大不相同。这不正是说的尤三姐吗?
尤三姐在贾琏撞破她与贾珍的事后,顿觉羞愧,由羞转为怒。在表明心意,发誓嫁给柳二郎后,她竟从衣着饮食,到言谈举止都变了一个模样。只一心做好女子本分,等着柳二郎。
可谁料,当柳二郎得知她是宁国府的小姨子时,竟改变了心意,强行将作为定礼的鸳鸯剑要回。只因为他认为这宁国府中,怕是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
尤三姐虽然起初时行为不端,之后确实是一心改过的。最后却只因宁国府的名声不好,使得她身上仍沾着这“风流”二字,才让柳二郎对其避之不及,这岂不是“口舌纷纷”的缘故。
六、桃叶渡怀古——彩云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在第六十一回宝玉瞒脏平儿行权之后,彩云将平安无事的好消息告诉了赵姨娘和贾环。赵姨娘见事情过去,牵连不得他们,心中自然高兴,然而贾环却因此怀疑彩云与宝玉有事,才帮她瞒脏的,因此将往日彩云送他的东西都扔回给她。
这彩云之后便“赌气一顿卷包起来,乘人不见时,来至园中,都撇在河内,顺水沉的沉、漂的漂了。”这时的彩云心中暗然伤心,像极了那在浅池边的“衰草闲花”。
也正是此事之后,贾环便再也没把她放在心上,突然想起袭人对宝玉说过的一句话:索性把我们都撵了,也不愁有好的服侍。
贾环和宝玉相比,虽然多有不及,也是丫环婆子一大堆的,至于那个情深的彩云,对此时的贾环来说就如同秋凉时的团扇,早就撂在了一边。
七、青冢怀古——司棋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为何说这首诗讲的是司棋,原因在最后两句上。
当日司棋因绣春囊一事被逐出大观园,按照规矩,贾府将司棋退给了她的母亲,她的母亲有权将她配人。而这一制度是众人皆知的,司棋自己心里也很明白。
司棋的表弟潘又安,曾因他们的事情被鸳鸯撞见而卷铺盖逃跑了。相比司棋的默默承受,潘又安的薄情就如同“樗栎”这两种无用的木头一般,让人替司棋感到不值。
正如司棋曾这样形容潘又安:“纵是闹了出来,也该死在一处。他自为是男人,先就走了,可见是个没情意的。”
司棋的性子中有“烈”的成分,这分“烈”衬托着她当时的忧愁,她有着自己的执着与无可奈何。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对那个曾经给她写红喜帖的男人的极大讽刺,那个男人应该为此感到内疚和羞愧。
八、马嵬怀古——尤二姐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尤二姐曾是个风流之人,曾与贾珍不清不楚。若说她在这其中是完全被动的,可能性不会很大。比如,当贾琏对其暗送秋波时,尤二姐也曾积极地给出了回应。
尤二姐在嫁给贾琏后,或许是真的改过了。然而当她进入贾府后,没人曾给她机会去证明。
贾琏因秋桐而将尤二姐冷落下来,他之前对二姐的甜言蜜语、温柔倾心,竟都变成了过眼云烟。一个女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面对不堪的过去,又要面对移情别恋的丈夫,她除了黯然神伤,感受到更多的便是寂寞无助了。
尤二姐因为自己之前与贾珍的事情败露,落了个不好的名声,更是影响到了她在贾府的处境,最终在凤姐的计谋下,吞金自尽。
尤二姐死后,贾琏还算有些良心,对着二姐曾经穿戴的衣裳哭泣,后又让平儿替他把那些衣裳收起来,留作念想。
真真的是,那人的衣服还留有余香,那人却已不在了。
九、蒲东寺怀古——林红玉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林红玉,又名小红,原在怡红院当差,后因其口齿好,被凤姐看重留用。
林红玉是个眼空心大的,不仅谋到了凤姐那边的差事,还谋到了一个贾府少爷的心。这个人就是贾芸。
她和贾芸的事想必是成了的,毕竟两个人一条心,又各自看好对方。然而当林红玉已到了凤姐那里,以凤姐的眼力怎么会瞧不出端倪?她的行为可是触犯了凤姐的底线了。
就拿宝黛爱情来说,凤姐虽明里暗里都支持他们,却在元宵夜宴上,当黛玉将手中的酒喂给宝玉喝的时候,她这位支持者却觉得这一行为有很大不妥,进而出言点破。
可见凤姐对男女之防看的很重,这样一个人,又是脸酸心硬的,当她发现林红玉与贾芸的关系,她难道会心慈手软吗?
十、梅花观怀古——薛宝琴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诗写的是薛宝琴。她最后既没有嫁到梅翰林家,也没有嫁给和她一起折梅花的贾宝玉,而很可能是嫁给了其他人。
曹公在描写薛宝琴时,确实给了她许多爱。比如,薛宝琴一出场就成为了贾母最喜欢的女孩子;比如她和宝玉折梅花时,让贾母是那样赞赏;比如她的见多识广、活泼可爱、博闻强识等等。这样好的一个女孩儿,不知将来会嫁给什么样的人。
作者:不做惆怅客,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11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9768
 楼主| 发表于 2022-4-23 08: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

红楼诗词

《石头记》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末尾,薛宝琴在李纨的要求下,“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做了十首怀古的诗”,称诗中“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到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的开篇,直述了这十首怀古诗。大家看完后,“猜了一回,皆不是”。书中再也没有交代谜底。多少年,多少代,也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读者,试图解开这十首怀古诗,但众说纷纭,并没有贴切的答案。

    这十首怀古诗和宝钗、宝玉、黛玉的诗谜是一样的解法,和湘云的诗谜也是一样的解法。有人会说,湘云的诗谜,书中巳交代了谜底。可是那个谜底不过是作者虚晃一枪,为大家作个示范而巳,真正的谜底还在谜之中。正因为这些诗谜具有这样的特点,从而证明了《石头记》是有隐可索,有谜可猜。也证明《石头记》的写作确实存在“一手也而二牍”的艺术手法。这十首诗谜是《石头记》最关键处,也可以说是《石头记》的核心和目的。所以,脂砚斋偃旗息鼓一首也不肯评。

    脂砚斋和作者是希望后世有人能解开这些谜,并把这种希望主要寄托在书中一个人的后代身上。这个人的后代是谁呢?即书中的“秦钟”(亲宗)。“亲宗”现在巳是果实满枝头了。当我感到我可能是这个“亲宗”的果实时,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因此,开始重点研究这十首诗谜。经过苦思冥想,脑海里终于闪出曹雪芹创作意图的火花,它指导我完成了这十首诗谜的破译工作,但不知合脂砚斋、曹雪芹两位老先生的意否?现解味如下望大家斟酌:

    赤壁怀古 其一//赤霞宫//赤瑕宫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会使人联想到三国的赤壁之战,曹操军队失败于赤壁的景象。但曹雪芹这首诗却不是讲赤壁之战的意思,他告诉我们诗谜隐有俗物,要求先猜出这个俗物。下面我们重新看这首诗的头两句: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按字面分析:光滑像墙一样的物体,沉埋在(委即堆积)正合适的位置上,严丝合缝,有水却流不出来,是水却不能载舟,徒有其名。按这两句诗谜意,这个物体应该是“冰”,“冰”即谜底。谁都清楚,冰是水在摄氏零下的产物。冬天,北方地区气温摄氏零下以后,江河湖泊开始结冰,随着气温的降低,冰层越来越厚,光滑得就像赤壁一样,委卧在江河湖泊里,所以称“沉埋”。冰是水的凝结物,本质上还是水,但水结冰后,是不能行舟走船了,因此称“徒留名姓载空舟”。接下来两句是: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这两句的意思是:冬天的严寒,把水冻成冰,但你要燃起一场熊熊大火,那喧阗的火势使严寒的天气为自己的无能而悲鸣。因为,炽热火势,很快就会把冰烤得溶化成水。那无限的水滴,即冰的灵魂,又聚在一起不停地游动着。这般水变成冰,冰变成水的过程,证明了“赤壁”就是水冻成的“冰”,俗物确切谜底应为“冰地”。

    谜底一出,有人会认为,此谜也不十分复杂,曹雪芹作此诗谜只是游戏而已,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试想,《红楼梦》中岂有等闲文字,不妨我们再看诗的另一面,把隐寓的谐音字译过来应为:

    敕陛臣迈谁布刘,徒留名姓在空走。旋天一巨被讽冷,诬陷英魂在那囿。

    翻译过来谐音诗头两句意思是:像皇帝一样发号施令,行走于帝王宫殿并直接向刘氏皇帝陈述见解的人是谁呢?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谁呢?显然是魏武帝曹操。曹操虽有魏武帝之名,但没有皇帝之位,有比皇帝还大的权力,行走皇宫如己所,但始终未当上皇帝,只有后来魏文帝曹丕追封的谥号,所以魏武帝是空留名姓的空头支票一样,没有实际的皇帝位子。

    后两句意思是: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巨人(今天被喻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治国、治军、文学才能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长期以来被讥讽为一个奸雄。这些诬陷之词完全是那些看问题太狭隘,见识的人所为,使历史巨人曹操的英魂蒙受不白之冤。

    从上述解法可以看出这首诗谜是曹雪芹的伟大创举。这个创举就在于两个谜底互相关合,和诗的题目、词句个个相通,谐音字和原文巧妙配合,真是妙不胜言。此诗谜第一个谜底为“冰地”,因“冰地”委卧在江河湖泊里,所以“委”代谐音字“魏”字,“冰”谐音为“兵”,“兵”亦当“武讲,“地”谐音为“帝”。所以,这是指魏武帝曹操,魏武帝曹操是真正的谜底。曹操当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题目曰:敕陛(赤壁)怀古。

    交趾怀古 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 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诗谜,专当诗来理解,一般认为是赞颂汉代马援从光武帝刘秀,带领军队出羌族,南征交趾,北逐匈奴的功绩。可是,曹雪芹作此诗谜也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求我们先答出一俗物来,我们首先就要破译俗物谜。

    诗谜第一句“铜铸金镛振纪纲”可以理解为:蚕振纪纲而做蛹的过程。蚕成蛹后,有铜铸金制一样的颜色。具体地说,就是蚕做茧的全过程;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做茧,它用嘴吐蚕丝,头不住地摇动,织成丝网。(振为摇动,纪为分丝纲,网的总绳,这里是指丝网的总头)当丝网达到一定厚度时,达到把它自己完全封在里面时,蚕就开始休眠,渐渐变成铜铸金制一样颜色的茧蛹,这个过程可称之为“铜铸金镛振纪纲”。

    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是说茧经过人工抽出丝后,可以加工制成华丽无比的丝绸。中国的丝绸织品,自古就闻名世界。那举世皆知的丝绸之路,把丝织品传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和海外,同时也把中国灿烂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称“声传海外泊戎羌”。

    三四句“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这两句的意思是:中国的丝绸通过陆地的海上的丝绸之路,把中国文化传到西亚欧洲等世界各地。它的政治、经济影响力远远大于东汉时马援南征北战所建立的业绩,更大于帮助刘邦打天下,用铁笛大败楚军张良的功劳。

    上述,表明了这首诗谜的谜底为“蚕”。

    这首诗谜和上首诗一样,真正的谜底还在谜之中。上首诗真正的谜底是魏武帝曹操,这首诗很自然联想到曹操的儿子曹丕。这首诗谜的俗物谜底为蚕,蚕做蛹的过程为“封蚕”,“封蚕”实际上是蚕给自己“补衣”,补衣把自己包起来,怕风雨隐喻“娇子”。“封蚕”谐音原字是“封禅”,“补衣”谐音原字是“不一”,“不一”合成为“丕”。俗物谜底本身就隐寓着魏文帝曹丕封禅当皇帝一事。显然真正谜底是曹丕。

    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谐音原字及真正含义:

    统主进用朕祚纲,圣传换魏不用枪。祃元畤事功劳大,铁蹄无犯谁仗量。

    破译出来的《交趾怀古》诗,原意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曹丕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事。

    诗中说(当然在前个谜底基础上来理解),东汉末年掌握朝廷权力的军队统帅魏王曹丕,已经当上了皇帝,建立了魏国。这个魏国建立不是通过战争推翻汉朝皇帝的统治,而是通过汉献帝下圣旨禅让给曹丕的。在学尧舜设坛禅位给曹丕时,曹丕手下三十万御林虎贲禁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驻扎在禅位大典地,不用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就已使天下震撼,顺利进行了政权交接。根据历史史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在那群雄逐鹿的时代,曹操父子脱颖而出,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经南征北讨,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域,扶持汉朝二十多年免于灭亡。曹操逝世后,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与己,建立了魏国。

    曹雪芹的诗谜设的非常和谐统一,“交趾”谐音“骄子”。说明曹丕是魏国开国皇帝,即“天之骄子”。所以诗目为“骄子”(交趾)怀古。

    钟山怀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此诗一般认为是指南朝齐·孔稚珪在《北山移文》中,写周颙事,讽刺周颙本与功名利禄无缘,却又接受诏书走进凡尘,出来做官,结果只落个受人嘲笑的下场。按诗面字义理解是这个意思,但此诗的关键问题还是以诗谜看。这首诗谜和前两首诗谜一样,首先要解出俗物谜底。这首诗谜比较好解,根据诗的字义,我们可以断定俗物谜底为“草帽”。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戴的帽子是他们的身份标志。尤其在朝廷为官的人,他们戴的官帽是他们的官位品级,有钱人戴的帽子也是很讲究的。而草帽则是平民百姓通常防雨纳凉戴的帽子,没有和名利标志有过缘分。第二三句是说草帽的制作过程,草帽是利用苇子、蒲草等植物茎编成。人们要获得这些原料时,可以直接从它们生长的地方割取,因此称“无端被诏出凡尘”。对这些野生的植物来说,人们可以任意获取或使用。这些植物经过晾晒,粗加工后,便可编制草帽。草帽制做方法有很多种,有的纵横交错编织,有的先编成条状,然后一圈接一圈编织在一起。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些编织材料都是相互牵连在一起的,即“牵连大抵难休绝”。草帽编成后,因为它经济实用,很受平民百姓的欢迎。草帽因有自身的实用价值,所以不必要怨个别人嘲笑不嘲笑。上述表明此诗俗物谜底确属“草帽”。

    这首诗谜与前两首一样,是阴阳谜,有两个谜底。但这首诗谜特点是,谜面字是一样的,谜底音也一样,即“草帽”的真正谜底是“曹髦”。曹髦乃魏文帝曹丕孙,东海定王霖之子,正始中封郯县高贵乡公。公元260年率宿卫数百人攻司马昭,被司马昭所杀,死后无号,所以诗中“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昭出凡尘”。

    曹髦的子孙后代受的牵连到今天也没有完结,曹雪芹家族人是曹髦后裔今又败落,可能有人会嘲笑曹髦的后代几经破败。只要我们能回到自己的宗族上去,“莫怨他人嘲笑频”。曹髦的后裔已经不在乎这些了。

    “曹髦”是这首诗谜的真正谜底,曹髦也是曹雪芹家最早始祖。曹家以曹髦终于帝位时年二十岁,作为后代范世周期规则,这也是区别于曹操子孙其他宗族最有力的证据与特点。曹髦终于帝位上,所以诗名为“终禅”(钟山)怀古。

    淮阴怀古 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此诗一看,都知是讲韩信的。韩信青年时代家境艰难,淮阴有恶少污辱他说:“你敢杀我吗?不敢杀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为避免若祸上身忍住怒气,被迫从恶少胯下爬了过去。“三齐”句是讲韩信帮助刘邦打天下,刘邦为了笼络他,封他为齐王,也意味着他已注定被杀的命运。前两句说明了韩信没有胯下受辱,就没有后来的齐王之封。后两句是指韩信当年处境困窘,有漂母非常怜悯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封王,赠千斤报答漂母。

    其实,这首诗不是单纯讲这个故事。曹雪芹告诉我们雅俗共赏,我们还应该作为诗谜来看,先探讨俗物谜底是什么。诗谜第一句告诉我们,这个俗物长的大而壮实,但是害怕恶犬类动物欺负,仍须防范。第二句说,防范要“三齐位定盖棺时”。是说俗物有三部分突出地方,要缩到象棺材一样的严密中去。说到这,基本上可以认定这个俗物是“玳瑁”。玳瑁身上长着坚硬的甲壳,只有头、四肢、尾部柔软,遇到危险时马上缩进甲壳中。有人会说这样的动物不仅仅是玳瑁,是的。但是,此谜交代的非常明白的一句是:“三齐位定盖棺时”,关键是“盖棺时”。一方面说明了玳瑁的有“盖”的甲壳动物;另一方面说明了“盖棺时”意“葬”。“葬”字谐音字可以理解为“章”,是说这个俗物盖上有“章”,即花纹,这花纹也称之为“章”。所以俗物谜底应为“玳瑁”无疑。

    每首诗谜都有其隐寓,我们就找找这首诗的隐寓是什么。先看这首诗的特别之处,一是三齐和齐王,可以解释成山东和山东人。二是说韩信胯下受辱,意含膝软信息。“膝软”正好是曹雪芹家山东始祖曹锡远名字“锡远”的谐音字,也就是说,这首诗谜隐有曹锡远名字。我们来恢复这首诗谜隐寓谐音字的原样子:

    装世续房无全齐,三齐位顶盖棺时。既然世书修亲必,移范字恩死也值。

    这个谐音诗谜意思是说,用曹锡远代曹世选,来续成曹家(曹雪芹家)的家谱,但续的不齐全。因曹锡远本名是曹锡章(盖棺时意“葬”即“章”字),为顶替曹世选,才改成曹锡远(当时曹世选、曹锡远读音大体上相同),曹锡章是山东人(三齐)。既然朝廷是按曹家这种改法修完曹家家谱,收录在通谱中,那么移开曹世选的范字和名字,换上曹锡远的名字,虽然我曹锡章已是逝去之人,通谱只有我的范字,并没有我的名字也是值得的。这个谜语真正的谜底是“锡远”,同时“锡远”也是“锡章”。这和俗物谜底是非常相合的,俗物谜底“玳瑁”,意曹锡远“代冒”曹世选。因“玳瑁”有“三齐”“膝软”特征,隐锡远是山东人,“玳瑁”顶“章”,意曹锡远顶替了曹锡章的名字。诗目“淮阴怀古”,实义是“换人怀古”。这进一步说明了,曹家在朝廷修世谱时,把曹锡章这个人改成了曹锡远的名字,换了曹家当时家谱上曹世选这个人,使曹雪芹的真正始祖在当时朝廷修的通谱中,即曹家家谱里有了位置。

    广陵怀古 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随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若得纷纷口舌多。

    此诗是说隋炀帝开通了通济渠,并在渠旁筑御道,植杨柳,世称隋堤。诗中说隋炀帝当年在隋堤植柳,那柳间蝉噪鸦栖的好风光转眼间消逝,现在则是一片萧瑟荒凉的景象。只因隋炀帝骄奢淫逸,有“风流皇帝”名声,以致后人讥讽不绝。诗谜含义为:隋堤蝉鸣声,鸦雀栖于柳枝上的景象,那已是过去的事了。现在隋堤的风光景色怎么样呢?现在有“风流”鸟在这里斗耍鸣叫,这个“风流”鸟是谁呢?原来是“画眉”鸟。画眉鸟的“画眉”二字因和“为妇人画眉”的典故相合,所以“风流”鸟就是指画眉鸟。谜底不言而喻就是“画眉”。

    这首诗谜也是双谜底,诗中的字句是双关语。我们再解其三牍诗的隐寓。诗的第一句,“蝉噪鸦栖转眼过”,是形容下雨的声音。说一阵雨过来,柳林里就像蝉噪鸦栖一样,发出雨滴落在树林上的唰唰响声。随着雨停了,此声也随即消失了。第二句,说隋堤经过一阵雨后,到林子跟前看一看,是什么样子呢?原来林中树木全被雨淋湿了,即林代上雨了。“林代雨”,这是隐“林黛玉”,实质上是隐“曹霖”。“林代雨”就是“林”字上加“雨”字,为“霖”字,这个“曹霖”是林黛玉的原型。所以在《红楼梦》中“只缘占得风流号,若得纷纷口舌多”。“风流号”是指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宝黛初见面时,宝玉问黛玉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这段话首先是说林黛玉的名字是表一个字,怎样表呢?把“林黛玉”隐寓还原成“林代雨”,然后“拼拼”(颦颦)即“林”和“雨”拼接在一起,就是霖字。俗物谜底是“画眉”,和“话眉”(画眉)字音相合。即宝玉“话林黛玉之眉”然后取字“颦颦”(拼拼),以此说明林代雨(林黛玉)则是“霖”,“霖”就是曹霖。曹霖是曹锡章(远)的儿子,曹文龙的父亲,曹玺的爷爷。可是因曹玺成了曹振彦的养子,曹玺后来又用曹锡远顶了曹世选的位置,按曹玺家当时的家谱排列,曹锡远——曹振彦——曹玺。很明显没有曹霖的位置,辈分也无法顶位,所以称“广令”(广陵)怀古。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此诗是写晋代王献之与其妾桃叶在桃花渡的别离之情。王献之有《桃叶歌》词为:“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隋书·五行志上》)从上述可以看出曹雪芹是采用这个典故写了这么一个特别的诗谜。

    我们先解俗物谜底。头两句诗意谓:那些干黄的野草,各种植物的花叶等,在锅灶膛里燃烧着,那炽热的火焰,把灶膛照得明亮。锅灶中燃烧的柴禾中有许多桃树的叶子,而桃树的枝干,却被制成桃苻准备过年时挂在房门两侧。它们本是同根所生桃树的枝体,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用途。一个被当柴草烧了化成灰,一个做桃符迎新春用。

    “六朝”二句,说的是家家锅灶最兴旺、最热闹的时候是“灶王节”期间。中国风俗,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即过“灶王节”,送“灶王神”。家家户户用纸马、糖饴等物送“灶王爷”上天,除夕迎回,时间为六天。同时把“灶王爷”的画像挂在锅灶上的墙壁供奉,所以称“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这个俗物谜底很明显是“灶王爷”。俗物谜底已出,真正的谜底是什么呢?我们再重新研究此诗谜。这也是谐音诗谜,内容应该是这样的:

    衰曹先画应潜螭,韬子韬爷宗分离。六曹梁栋多如许,消赵空选必上提。

    此谜第一句是说,按照曹家真正的家谱排列到这辈人,应是深深隐藏起来范“龙”字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应该是曹文龙。第二句是以曹文龙口气讲的:在曹玺当时的家谱上,从儿子曹玺向上看是找不到我的,从我的爷爷曹锡章(远)往下看也找不到我,原因是曹玺和原“宗”曹家分离出去了。第三句,“六曹梁栋多如许”,是说自曹雪芹往上的第六代先祖,因历史原因,有好几个人在这个位子上。例如,按《八旗通谱》上的曹家家谱,曹雪芹向上第六代有曹锡远或曹世选,按曹玺原来正宗家谱算,曹雪芹往第六代是曹霖。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消赵空选必上提”。消赵实指消去曹振彦,赵同曹。空选,是把曹世选位置空起来,再把曹锡章、曹霖添上,同时往上提一个位子,空出的位子就是我曹文龙。按这个曹家真正家谱排列起来,我曹文龙就有了自己的位置。

    这个谜底是“振彦去”,“添文龙”,和第一个俗物谜底是完全吻合的。“灶王爷”在阴历二十三上天后讲“真言”,供奉人害怕把自己的过错也讲出来,所以在“灶王爷”上天的六天中供奉“灶王爷”是封其口,不让讲“真言”。其实,这是曹雪芹比喻不让讲“振彦”,而叫“灶爷度”,即“桃叶渡”的谐音,其义“灶爷去”,即“振彦去”(真言)。振彦消去后,添上曹文龙,这条谜底真正人物是曹文龙。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此诗明写西汉时昭君出塞和亲一事,说王昭君被汉元帝赐给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死后葬在黑河岸。诗中抒发了昭君远离家乡、亲人的悲凉哀怨之情,讽刺了汉元帝昏庸无能和不识好歹的窘态。

    这首诗和前面一样,要先解出俗物的谜底。根据诗的题目,按谜语分析应该和过世人后事有关。此谜的前两句意思是:逝者的亲人眼眸已被泪水蒙上,但强忍悲痛不使泪水掉下来,忙着给逝者做寿材。工匠们紧张地忙碌着,各种工具加工寿材有节奏的声音,暂时掩住亲人的痛苦之心。“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二句说的是:汉族在办理去世人后事的风俗习惯方面确实使人称道,尤其是寿材,讲究用上好的杉木制成,而不用樗栎等杂木做,樗栎怎么不以此为羞呢?解到此,谜底不说自现,是“棺材”。这是俗物谜底,那么真正的谜底是什么呢?再看谜的谐音隐寓:

    黑水茫茫野不留,兵燹剥尽屈宗仇。汉家制度诚勘探,出礼应惭万古羞。

    诗谜的意思是:黑水即后金八旗兵起兵反明,并进犯明朝关内地区,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多少汉人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孩子被强迫做了旗人的后代,和自己的宗族失去了联系和关系。但汉族的每个家族范世起名的规律是有章可徇的,你要诚心地寻找,就能知道自己的宗族渊源和家族关系。当你知道你自己的宗族身份后,却不能回归自己的宗族上去,那才是万古羞辱之事。此谜底为会意谜底“朝乱”,意朝廷即国家发生兵乱。

    此诗谜前后隐寓配合是非常巧妙的。首先以王昭君出塞和匈奴人和亲,来影射曹玺和旗人曹家“和亲”而成了旗人的儿子。俗物谜底“棺材”,它的含义有:“棺材”是木板组成全封闭的,所以它六面完全是壁即“完壁”。人死了,人生就“完毕”了,也隐“完壁”。“棺材”谐音“官材”,意制做官印的材料,影射“玺”。“棺材”的材料要求用杉木为佳,即“亦杉”,其谐音字义为“亦山”,亦和山上下组合一起为“峦”字,并和第二个谜底“朝乱”相合。“朝乱”谐音字应为“曹峦”,这就是这首诗谜的真正谜底。“曹峦”又叫“曹玺”字“完壁”,此名是“官差”的,据说是康熙笔误所致,这是他成为曹振彦养子后的名字。《石头记》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女先生儿说书名“凤求鸾”,这“鸾”实指“曹峦”,“曹峦”即“贾母”。“曹峦”要“请宗”,和诗题目“青冢”谐音合,意“曹峦”要请回自己的“宗谱”。因曹家的百年历史是从曹峦成为曹振彦养子开始的,因此曹峦是《石头记》中的家长,核心人物。曹雪芹为写明这件事,确实运用了他非凡的艺术手法,设计了这个连环谜,指明了“曹玺”原名叫“曹峦”,是曹雪芹的曾祖父。在这里“曹峦”终于回归自己的“本宗”上去了。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这首诗是描写杨贵妃寿终马嵬事。杨贵妃受唐玄宗宠爱,兄弟姐妹皆封官晋爵,显赫一时,势压天下。后“安史之乱”暴发,叛军逼近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逃亡四川。行至马嵬,为叫平叛六军发,无奈缢杀杨贵妃。此诗描写了杨贵妃虽死,而其风流遗韵犹存。其实这都是为其隐寓作引,下面先解俗物谜底:“寂寞脂痕渍汗光”意谓:万籁寂静的夜晚亮着一盏油灯,灯捻浸在油脂里,上头燃烧发光,下面不断汲取着油脂。油脂逐渐减少,器皿露出原来盛油的痕迹,就像被汗水浸渍一样,在灯光映辉下闪着晶光。“温柔一旦付东洋”,灯光虽然温柔而弱小,在夜深时能为人们带来光明。一旦,即东方发白太阳升起来时,便不起照明作用了。“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是说油灯天亮了就用不着了,但燃烧散发的油烟味,还能在人衣服和被子上嗅到。此俗物谜底显然是“油灯”,另谓“脂檠”。

    那么,这首诗谜到底说谁呢?我们再看诗谜谐音字的含义:

    寂寞字痕自寒光,闻猷一旦付东洋。字因移得封留祭,此日益庆尚有香。

    此谜的第一句义是:“寂寞”二字的字痕,即部首的“宀”字头。寅的字痕也是“宀”字头,“寅”又当寅星讲,亦有寒光义。所以这个有“宀”部首还含有寒光的字,该是“寅”字。“寅”是指曹寅,字子清。第二句“闻猷一旦付东洋”,是指曹宣,字子猷。因为,字痕“宀”,加上“一旦”为“宣”字。曹宣因避讳康熙名玄烨的“玄”字,后改名“曹荃”。原名“宣”不能用了,即付东洋。第三句义,是把这个字痕“宀”头,移到“祭”的上半部分,把祭的上半部分移掉,祭的本意还要存在,此字为“宗”字。第四句意谓,当上述的事情都能实现的话,即曹家真正回到自己“本宗”上去,曹寅、曹宣也能回到自己应范的“宗”字辈的宗谱上去时,应庆祝,应该上香祭祀自己的祖先。

    上述说明第二个谜底的人物是曹寅、曹宣,字子清、子猷,和第一个谜底的谐音字相合,即子清(脂檠)、子猷(脂油灯)。曹寅、曹宣是曹髦后裔探春十八世人,应范“宗”字。曹玺为将来回归“本宗”,在两个儿子起名上,保留了“宗”字的痕迹“宀”字头。此诗题目“马嵬怀古”的马嵬谐音可得“孖位”二字,含义为:同胞兄弟,即指曹寅、曹宣是两兄弟。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此诗表面上是写唐代元稹《会真记》及元代王实甫据此改编的杂剧《西厢记》中的故事。故事中张生与崔莺莺相会的地方是蒲东寺,原名普救寺。故事描写了红娘蔑视封建礼教,瞒着老夫人,把张生与崔莺莺撮合在一起,自己虽受委屈,但促成了他们的美满婚姻。

    上述是作者借引说谜,还得先猜俗物谜。谜中说“小红骨贱最身轻”,是说这个俗物是个本质非常轻的俗物,价值也非常贱,而且染有红的颜色。从后三句诗谜的意思中,可以认定,这个俗物是钓鱼用的“漂浮”。“漂浮”下面栓着钓鱼的鱼钩,鱼钩上“私掖”着鱼饵,即用鱼饵掩住锋利的鱼钩。钓鱼就是用挂有鱼饵的鱼钩“偷拐”咬钩的鱼。一旦有鱼咬上了带饵料的鱼钩,“漂浮”马上会产生波动,钓鱼人会迅速挑起鱼杆,鱼就会被钓上来。说到此,确实是个钓鱼用的“漂浮”。但这个“漂浮”不是一般的“漂浮”,它有骨有身,染着红色,钓鱼时还同行。那它是什么样的“漂浮”呢?它应该是一个小双棒葫芦做的“漂浮”。

    俗物谜底已明,再看真正的谜底为谁?还得来译谐音字谜语:

    晓红顾见罪身倾,是页头写强撮成。虽悲父人失掉稽,移颈媾认彼同行。

    此谜释文:第一句为通晓《红楼梦》人的名字,是由“顾见”二字去“厄”字旁会意组合成一个字。见字这里当预“兆”的“兆”字用,顾字去左边“厄”字旁,可以理解为罪自倾,即自动消掉“厄”字旁,再和“兆”字旁合成为“頫\”字,通晓《红楼梦》人的名字叫“頫\”。第二句“是页头写强撮成”,意思是,这个“頭”字的页字旁要留着,要写必须写成头的同义字,喩为“强撮成”,这个和“页”强撮成,又含头一样字义的字为“顒”(“顒”,大头之义)。谐音谜的三四句意思是,虽然为失去父亲——“顒”而悲哀(“稽”字大头之义),但又认叔父“頫\”为父了。

    这首诗谜真正的谜底很明显是曹顒、曹頫\。曹顒英年早逝,曹家在康熙帝的旨意下,将曹宣的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为嗣。因曹雪芹是遗腹子,长大后才知自己的亲生父亲是顒,因此说“虽悲父人失掉稽”。曹雪芹的母亲也可能是在他出生后不久死去。他从小是叔父曹頫\抚养长大的,早已把叔父当作父亲了,即“移颈媾认彼同行”。俗物谜底为“葫芦漂浮”,正好代表曹顒、曹頫\俩人的字。曹顒,字孚若;曹頫\,字昂友,二人的字会意有“漂浮”的意思,所以曹雪芹用此物来隐喻其父和其叔。这个“漂浮”是双棒葫芦,正好代表他们兄弟俩,因为双棒葫芦紧密相连,也说明他们都是曹雪芹的父亲。   

    诗的题目《蒲东寺》(补东嗣,东为长),说明了曹頫\是补长房长兄的位置,隐喻曹頫\是“红娘”,反看即父亲。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诗是以明代汤显祖作的《牡丹亭》做为题材,来叙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杜丽娘题自画像诗的最后一句,原诗作:“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梅花观是《牡丹亭》中所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梦与书生柳梦梅相会,醒来思念成疾而死,杜家为守护杜丽娘坟墓而建造了“梅花观”。三年后柳梦梅寄居观中,拾得丽娘生前自画像,引来丽娘游魂,而后丽娘起死复生,终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实际上,这首诗的目的,不在于这个美妙的故事,它隐寓着全书最有意义的秘密。为了解开这个秘密,首先我们把俗物谜底揭示出来。此俗物谜底并不太难,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认定谜底应该是“燕子”。因为谜语写道:不是在梅花开放的时候,而是在柳树吐翠的季节来到我们这里,它们都是成双成队像恋人一样生活着。不是这个季节的时候,人们不必回忆这美好的景象。要想再看到此景,只要春天一到,百花喷香,柳枝吐翠的时候,它们就会按期到来。就这样,它们秋去春来,一别一年的忙碌着。上述景象的描写,一目了然是对“燕子”的描写,所以,俗物谜底是“燕子”。

    那么,真正的谜底说的是谁呢?接下来看谐音谜的说法:

    不在枚边泽六编,个中说十画搀眷。团圆末一春相到,一别惜逢又一廿。

    此诗谜头两句意思是:一个数字补在个位边,(枚当个字讲)这个数字经选择为“六”字。个位数是多少呢?因“个中说十画搀眷”,个位数是“十”字。个位的“十”和个位旁的“六”字,像眷属一样互相搀扶相连,即书写在一起,应为“六十”,“六十”是此谜的核心和目的。第一,说明了曹家已经繁延到六十代人,这一代人也是“探春”范世最后一代人。(曹家范世详见《曹雪芹的祖籍与宗族》一文)第二,表明了曹雪芹就是曹家第六十代人,即“探春”二十代人的最后一代人。所以谜中说“团圆末一春相到,一别惜逢又一廿”。谜中说的“春”,是指“探春”和“惜春”。(曹家范世规律是二十代为一个周期,曹雪芹在书中以“春”表示)“探春”和“惜春”相会即团圆在一起,实际上是“探春”最末一代人和“惜春”第一代的连接和划分。当“探春”最后一代人和“惜春”第一代人分别的时候,就完全进入了“惜春”时代。

    为什么说曹雪芹是曹家第六十代人,即“探春”范世第二十代人呢?因为,曹雪芹按曹家正宗范子排名,应范“延”字。俗物谜底“燕子”隐指“延”字,正是曹雪芹本应范的字,也是曹家“探春”第二十代人的范字。“惜春”第一代人范“连”字,是范“延”字的下一代人。由于曹家的特殊范字规律,所以,“延连”这两个范字,却代表着曹家两个不同的范世周期。在谜中,曹雪芹用“画搀眷”来形容曹家“探春”末世和“惜春”第一世是“延连”(燕恋)一体的,他们的范字是相连的。

    这首诗,实际上是曹雪芹借用《牡丹亭》中杜丽娘自画像,来影射是自己的自画像。通过俗物谜底“燕子”,来说明自己应范“延”字。所以他“牍立样”(杜丽娘),在书中立下他和其上面六代人,以及三位始祖的名字。“留梦谜”(柳梦梅),通过十首怀古诗谜来描述和传世。“倘显祖”(汤显祖),倘若后世人使曹家这些人显现于世,“望世补”(王世甫),希望后世人,能把曹雪芹家这些人物、史实补到曹家(即曹髦后裔“探春”后七代人)家谱上去和历史史料上,使曹家“莫断停”(牡丹亭),曹家这样才不能“断裂、停滞”,还曹家一个真面目。这都是我“末花观”(梅花观),即探春最后一代人曹雪芹的想法和希望。上述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梅花观怀古》,把《牡丹亭》的资料运用的恰到好处,条条相关,展示了曹雪芹“一手也而三牍”的高超艺术手法。不但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品。

    十首怀古诗全部解释出来了,现在大家都十分清楚了。十首怀古诗是曹雪芹家的三位远祖和回归本宗的真正家谱,复原为:

    曹操——曹丕——□□——曹髦

    —曹寅—曹顒—曹雪芹

    曹锡章(远)—曹霖—曹文龙—曹峦(玺)—

    —曹宣—曹頫\—

    这个家谱是曹雪芹为回归自己本宗在书中立下的。曹振彦由于不是曹玺的生身父亲,所以在第六首怀古诗中有区分。但本人认为:从历史上讲,曹振彦是曹玺养父的历史地位不能否定。曹雪芹在书中描写的也非常清楚,我们只是区别开来就可以了。总之,《石头记》中,写了三个曹家情况,一是以曹玺为焦点的有直系血缘关系的曹家;二是曹玺的生身父亲堂叔伯兄弟“亲宗”的曹家;三是曹振彦的曹家。这三个曹家中,曹玺及其后代是和曹振彦及其后代在一段时期是融合在一起是,是一个家庭。后来,由于种种矛盾,导致后代分裂,家族关系完全破裂。但不管怎么说,这三个曹家都是《红楼梦》的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对此进一步进行研究,就能逐步解开《红楼梦》这部书的面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太极子平天元格局

GMT+8, 2024-5-19 17:32 , Processed in 0.0667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